查文庫>故宮> 【精選】故宮作文彙總6篇

故宮作文

【精選】故宮作文彙總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宮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故宮作文 篇1

  盤點20xx年中國十大文化事件,名列第四的是“故宮星巴克事件”,核心是“在故宮內已經開了6年的星巴克咖啡店遭質疑”,起因於20xx年初,央視主持人芮成鋼並以傳統文化捍衛者的姿態向星巴克的執行長吉姆當諾發出“抗議”,要求其將店鋪撤出故宮。這立刻在公眾中引發了一場廣泛的爭論。

  被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曾被評為世界10大博物館之一。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一直是國人值得炫耀之地。難怪乎當經營六年的舶來品星巴克出現在我們老祖宗的牌樓裡,不經意間在芮成鋼先生的主導之下,星巴克成為了一個挑動國人神經的刺!以至於在20xx年7月14日,在故宮九卿值房“駐紮”7年之久並一直處於爭議之中的星巴克咖啡店正式告別故宮。

  碰巧的是,11月份的巴黎之行,我卻在世界四大博物館是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見到了星巴克。這間星巴克店就開設在進入盧浮宮地下一層經離售票、檢票處不到10米的通道邊!除了星巴克,還有另外兩間咖啡店,只是星巴克最吸引眼球而已!在拿起照相機拍下盧浮宮星巴克的同時,我腦海浮現一個疑問“法國人為什麼就能夠容忍星巴克等上盧浮宮的重要廳堂?”按理法蘭西民族也是一個高傲的、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國家之一,以至於法國人認為法語是全世界最美麗的語言。法國的歷史、藝術,乃至文化也是法蘭西民族最為炫耀的東西。

  如果說保護歷史,捍衛歷史的建築、藝術品,比起法國人,我們是覺得汗顏的!巴黎除了盧浮宮之外,整個的巴黎舊城就是一座完美的古建築叢集,萊茵河兩岸的古建築足以讓法國人覺得無比的自豪!但未見到法蘭西人拒絕現代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世界最奢侈的物品專賣店就遍佈於從凱旋門所在的星形廣場,至香榭麗舍大街、協與廣場,乃至盧浮宮周邊。ferrari、chanel、armarni、versace、dior、lv、lancel等頂級名牌店琳琅滿目,但這絲毫不見影響巴黎歷史的光輝形象,也未見有損盧浮宮的威嚴!可見不是在於是否允許星巴克開在故宮或者盧浮宮,關鍵是在於其裝修裝飾風格及經營品味是否與這些歷史建築與諧!

  到過故宮的人都被故宮儲存完整的歷史所震撼,但是也被與故宮整體不協調的地方所侵擾,裝修粗糙、服務劣質的小吃、小賣店,乃至坑蒙拐騙的黑車、野導遊等等,我們最民族性的一些劣根性的習俗長期紮寨於故宮門前、門後,成為丟國人臉面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倒是星巴克之類的舶來品算是提升了故宮的服務品牌與品味!

  故宮如此,正在改造的前門大街也是如此。曾經盤踞在前門大街的諸多中華老字號,六必居醬園、同仁堂藥店、瑞蚨祥綢布店、長春堂藥店、內聯升鞋店、張一元茶莊,還有月盛齋醬肉店、都一處燒賣店,這些老字號久負盛名,幾乎多是百年老店,像六必居、同仁堂更有著四五百年的歷史。

  毫無疑問,它們已經成為展示數百年京味兒文明的“北京名片”。但是除了同仁堂、全聚德之外,這些老字號已經淪落為不再知名的牌子了!充其量有些已經淪落為區域性名牌。根源在於我們懷抱的傳統落後經營觀念與管理方式!不是在於是否引進的星巴克這類與中華民族傳統消費理念與習俗東西,而是開放的中國是否有接納世界的信心與誠意?

  如果不是真正的開放,不是發自內心的誠服與謙卑,我認為,無論是故宮,還是前門大街,復古只是國人心裡與臉面上的一層胭脂粉黛,歷史的`美與善、品質與修養是需要真正開放的心態才可以得以修復的!

故宮作文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導遊.我姓肖.大家可以叫我肖導遊.今天我將帶大家去北京的名勝古蹟--故宮.希望透過我的講解,能夠讓大家對故宮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故宮又叫紫禁城.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角各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故宮基本上是按照明中皇宮的形式修建的,是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皇宮.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明清在此進行統治的時間長達5個世紀.由於它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築群.所以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到<<世界遺產名錄>>當中.

  現在我們前面這座雄偉的建築就是太和殿,它的屋頂脊上還有一個高3.36米的大吻.往下還有一個垂脊獸.在我國古代異獸的數量越多代表店裡的等級越高.

  請大家隨我來,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和殿.它在明朝的時候曾經叫做華蓋殿和中極殿,過了這兒,再往前走就是保和殿,明清時這裡叫做謹身殿和建極殿.順治年間改為保和殿.其名稱來源於太和殿相同.都是積極和太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朝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更衣.清朝時在此宴請王公大臣,乾隆五十四年後在此殿試.

  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在故宮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遊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首都人民的祝福告訴大家和朋友們.謝謝.

故宮作文 篇3

  在北京城內有個城中城叫紫禁城,現在人們管它叫做故宮,故宮是明代清代的首都,因為這裡交通便利,貫南通北,所以是個絕佳的好地方。

  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來到故宮,進故宮前,有一個前門稱為午門,對於午門想必大家都瞭解是古代用來斬首犯人的地方,還有巨大的門釘,像一個拳頭那麼大,進入午門,有一條金水河映入眼簾,河上有一座橋,因為時間太久,忘了叫什麼名字了。在橋的旁邊有一棵千年古樹,傳說向池塘投硬幣並許願可以實現願望,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傳說,但為了好運,誰不願意這麼做呢?

  進入太和門就是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雖然三大殿從遠處看,彷彿能看到古代皇帝的威嚴與超高的地位。近看每一根柱子上都雕有龍形圖案,每條龍都是那麼栩栩如生,金色的屏風也能體現王室的尊貴,最精美的龍椅,純金做的靠背,每一根龍椅腿都製作得那麼精細!每一個凸起部分都鑲嵌著龍形圖案,扶手處雕有兩顆龍頭,龍嘴裡有兩顆珍珠,金屏風上也有兩條龍在爭一個珠子,被稱做“雙龍戲珠”,房頂上還有兩條龍!整個太和殿雕刻了這麼多條龍!這是因為古人對龍的尊敬與對權力敬仰,這裡到處都透著皇室威嚴。

  再往裡走,還有一個不知名的宮殿,裡面擺放著各種文物,特別是一張“乾隆狩獵圖”,讓我印象深刻。他騎的馬,身上的盔甲,手裡的弓箭,腰上的佩劍無不透露出古代帝王的霸氣。

  走出故宮,我深深感到古代皇族的奢華與尊貴,但更佩服,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次遊故宮讓我受益匪淺。作者:王赫

故宮作文 篇4

  世界那麼大,我最想去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古代京城皇帝的住宅。故宮裡有博物館,歷史館,故宮大殿,御花園……裡面的許多文物都是經過當時的工匠們、精雕細琢而打磨出來的。故宮裡的房子上有許多古代文案,比如回紋、花草紋、雲紋、火紋等。

  我經常想象著自己穿著漢服,走進大殿。彷彿看見皇帝身穿龍袍高高在上、坐在王位上,大臣們按文武分為兩列、筆直地站立在大殿中,他們與皇帝商討著國家大事,聽皇帝發號司令及訓話。

  小時候,我經常問媽媽:“媽媽,您什麼時候帶我去故宮玩呢?”媽媽微笑著問我:“你為什麼相去故宮呢?”那時候,我只是覺得故宮裡有皇帝,很繁華,有美味佳餚,肯定很好玩。

  經過幼兒園、小學前三年、自己的廣泛閱讀、電視及電影的薰陶,我逐漸瞭解到:故宮對中國來說,不只是一個皇帝的住宅,更是蘊藏著中國古代文化精華的寶地。

  為什麼我最想去故宮?我想去看宏偉的故宮大殿,想去看故宮博物館中珍藏的文物,想去看歷史館中收藏的故宮歷史,想透過故宮的文物及建築、瞭解故宮傳遞的--中國古代悠遠的歷史及人文精神。

故宮作文 篇5

  故宮

  聞名遐邇的建築

  來到天安門前

  硃紅的牆壁,金黃的琉璃瓦

  一股莊嚴氣息撲向了我

  走入天安門,來到午門前

  高而厚實的城牆

  擋住了前進的步伐

  穿過道道門,越過層層牆

  終於來到太和殿下

  回想一路景色

  九千房,五石橋

  硃紅牆,金黃瓦

  龍盤柱,雄獅蹲

  ……

  處處顯現了九五帝王的至高無上

  跨檻進入殿內

  金龍椅,雕龍屏

  寶象,甪端,仙鶴,香亭

  ……

  使本莊嚴的氣氛

  更加嚴肅凝穆

  千百塊的“金磚”

  使太和殿金光蓬勃

  仿若

  到了人間仙境

  遺憾

  只能在此止步返回

  登上天安門城樓

  眺望故宮全景

  中軸對稱,崢嶸軒峻

  回眸城樓南

  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一股熱血

  突然激奮澎湃起來

  故宮

  人類建築的傑作

  令人感慨

  你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

  華夏兒女永久的驕傲

故宮作文 篇6

  故宮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建築群,它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並且擁有大量珍貴的中國的歷史文物。可以說故宮象徵著中國的古代歷史和古代的文化。而在這樣的一個建築中卻悄悄地開設了一家星巴克咖啡店。

  這一個事件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了巨大的爭論。有的人認為這是外國消費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文化入侵,並呼籲“把星巴克趕出故宮!”。先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之所以有人會去設立這樣一家咖啡店肯定是存在這方面的市場。而作為設立這個行為,我覺得只要沒有對故宮這個歷史文化的寶庫產生實在的破壞,其行為最多就像普通的旅遊商店一樣無可厚非。

  而對於由這個事件所引發的外來文化入侵的大討論,有人說外來的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導致了國人不知道重陽節、乞巧節;外來的KFC、麥當勞、必勝客沖淡人們對傳統食物的渴望,而國外的好萊塢使得中國的戲曲無人問津。於是有人認為所有外來文化都是陰謀,是西方人對中國的和平演變。

  而事實是這樣的嗎?西方人所帶來的一切全是陰謀嗎?就先看看我們現在的中國。現今國家的體制不就是源於西方的馬克思嗎?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帶來巨大進步的科技又有多少不是來自西方呢?所以這“一刀切”的論斷一定是有問題的。我們必須承認西方文化為中國帶來的好處絕不只一點,甚至在危機的時刻還幫了中國一把。

  縱觀歷史我們就知道中國的文化也曾經推動過世界,中國的指南針、造船術、活字印刷、造紙推動了新航路開闢和歐洲的文藝復興。這可見中國文化的輝煌,再看中華文明最為繁榮的唐代,對外實行開放的政策,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思想與文化,並且向外也輸送了許多中國特色的文明。

  可見,當時之所以繁盛是因為中國對外界的兼收並容。之所謂海納百出,有容乃大,也可以得知只有開放胸懷才能夠國家強盛。當然閉守不前的危害也可以從“近代史”找到。

  但是我們在抱有博大胸懷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外來文化確確實實對國內的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對比外來工業產品與傳統手工商品,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工業產品在生產線上快速流動,只需一天時間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可以成千上外,而手工藝品即使讓速度最快的工匠來打製,一個星期也造不出多少。比方說前一段時間的“茶壺事件”中貼標籤的行為,充分的反應了手工生產的不足和供需矛盾。對於其它方面可能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比如傳統戲曲所含有的精彩程度能比得上運用了各種特效的電影嗎?

  我認為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要去思考對傳統文化的發展,而我認為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它們在技術上的先進性。所以要想傳統文化走出去,就一定不能讓傳統封閉,一定要讓傳統與現代結合。

  再反思“節日現象”,確實一下子有許多的節日進入了中國。像母親節、感恩節、聖誕節都大把湧入了中國市場,而且很多時候都學得不像,有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意味。這哪有什麼感恩節、聖誕節?!這已經變成了火雞節、甜點節、禮品節。很多時候都包含了強大的“商業主義”精神。再說中國的傳統節日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農曆新年,雖說是法定假日,又如何呢?!不都到最後只剩下的是粽子節、湯圓節、月餅節、大餐節。這還有什麼味道?五味令人口爽!最後可能只是為了節日而節日,誰又知道去團圓?誰又知道去賞月?那一輪明月所帶來的寧靜已被城市中的煙雲所遮蔽,而團聚在一起的溫暖已被那“口爽”的食物所埋葬。時代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人的進步帶給我們的是一個“人”的高速發展的時代。有調查表明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然後呢?大家累了已經沒有多少精力了,所以對於商業思想入侵說,我認為那只是“文化衰退”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而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強”,需要我們自己“勇敢”地“站出來”,“批判”自己;“反思”自己;“總結”自己!而不去鋪天蓋地找別人的理由,挑別人的毛病。中國該怎麼發展?中國該往何處去?絕對不在於別人,而在於中國人自己。而自強那也一定就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