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精選6篇)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精選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1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課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父母承擔孩子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健康成長的源泉。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的健康;父母需要承擔起責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而不只是物質資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培養優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於樂是家庭教育的關鍵。透過學習我認識到,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才能讓孩子成為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還學習到了一些具體的教育方法,比如制訂一些小目標,鼓勵孩子一步一步地達成目標,收穫成功的體驗,與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作為父母,往往我們的工作非常繁忙,往往忽視家庭生活的儀式感。其實家庭儀式感會讓孩子更加熱愛家庭,透過家庭融入的過程,讓孩子心中充滿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活動中,堅持讓孩子與父母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提升家庭責任感;同時,家長應重視陪伴,有效陪伴,讓孩子在愛中成長,不要只關注分數,而是幫助孩子在小挫折中不斷成長,直面問題,克服自身的不足,逐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鼓勵孩子正面解決遇到的問題,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勞逸結合,讓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本次學習,讓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淺,感覺需要學習提升的還有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相信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協同育人,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2

  這一期家庭教育公開課,主要是圍繞“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主體責任”這一話題展開,我也認識到了許多不同的觀點,指導著我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長期以來,我們家長容易產生一個狹隘的觀念,就是孩子教育的中心是在學校,這樣的觀念干擾著我們的教育理念,也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造成了比較低下的效果。自從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對家庭教育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專家認為,孩子的成長是有階段性、規律性和個體差異性的,只有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內在規律,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父母超越孩子的發展階段揠苗助長,或者一直把孩子當作長不大的兒童哄著教養,或者總是用“鄰居家的孩子”來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都會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我深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表現和成長特點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我們家哥哥讀六年級,妹妹四年級,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無論是學習需求還是生活需求,都是不同的。經過講座的指導,我明確知道家庭教育的規律是兒童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和個性,創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和生活情境。因此我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主動參與的,對於哥哥的培養,是發展堅強、勇敢的品質,妹妹的培養上,是發揚妹妹愛跳舞的特長,讓他們的個性得到不同的發展。

  此外,要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還要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積極發揮榜樣的作用,與學校、社會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發揮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希望我們作為家長也能多吸收理論知識,做一名有智慧的家長。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3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習朱永新、李文道倆位專家的講解,在以下方面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首先,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要有意識地觀察、看見自己孩子的個體實際情況,成為“研究自己孩子的專家”,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讓孩子和自己的美好相遇,收穫內心的平靜和幸福感,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隱私。孩子是獨立個體,青春期孩子更是有強烈的獨立需求。由於自身成長體驗和時代背景,年少時的自己並沒有清晰的自我意識,故而在父母私拆信件並沒有引起自己的不快;現在,自己的孩子對隱私和獨立的需求,自己經常是遲鈍和意識不到的,這方面需要注意和真誠溝通。另外,應該經常有意識地換位思考,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重視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做到共情,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因為家更應該是講情、包容情緒的場所。

  最後,遵循家庭教育的特點。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鮮活的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體驗教育,透過豐富、具體的日常活動來實現,相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加情感化,更具有包容性。

  孩子的成長有階段性、規律性和個體差異性,需要家長不斷學習更新才能跟進,感謝這個時代,能為家長賦能,與孩子共同進步。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4

  在社會環境日益複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單純的學校教育遠遠不能滿足眾多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必須與家庭、社會攜起手來,構架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育人網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社會是育人的大環境。

  江小妞的爸爸媽媽希望她性格活潑,熱情大方的和同學們相處。在校她很愛運動,操場是她最愛的地方。可以說校園的每個角落她都去玩個遍。雖然是小女生,但並不妨礙她淘氣調皮,比如在排隊集合的時候,大家一起往前走時,她會一蹦一跳往前走。上課坐累了,她就躺在椅子上,椅子不舒服就躺在地板上。班裡多數孩子不喜歡它,常常有人找我告狀,說她影響班集體的榮譽。

  然而,江小妞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她玩東西砸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學的頭。當她看到聞訊趕來的媽媽一邊忙著張羅帶同學去醫院檢查、一邊掉著眼淚跟同學家長道歉賠不是。小妞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掉了下來,一會兒去拉下媽媽的手,一會兒去幫同學擦下臉,既悔恨交加又手足無措。還有一次,班上組織展示活動,小妞一會兒幫助女同學梳頭,一會兒幫助體育對長維持隊伍秩序。

  透過家訪,我瞭解到江小妞的家庭條件比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小妞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姥姥照顧。爸爸媽媽出於“補償”考慮,一有時間就帶她外出旅遊、參觀展覽或是參加活動,以“大家開心就好”。所以,小妞思維活躍、性格外向,善良有愛心,但不注重生活細節、不太會與他人相處。

  掌握了這些資訊,為家校共育提供了針對性。一是幫助父母調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兒注意、小學生成長特點規律等知識,利用家校聯絡平臺、校訊通等渠道,分享給家長,幫助家長糾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誤區,並每週與家長進行一次電話聯絡,共同商討引導教育的方法。二是幫助學生調整對江小妞的視角。利用家長會、節日活動等時機,及時向全班同學和家長展示小妞的“另一面”,讓大家認識一個“全面”的江小妞。三是加強日常培養鍛鍊。採取代表全班參加體育比賽,當老師小助手、維護活動秩序等辦法,啟發小妞的自我教育,增強她的自信心。一個學期下來,江小妞再也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小野馬。

  這個例子說明,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些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逐漸形成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於與人交流;性格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

  總之,教育問題學生必須家校聯絡,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當然,我在問題學生教育方面經驗還不夠豐富,工作中難免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但我堅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不斷嘗試,勇於實踐,繼續做好家校工作,與家長們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祖國的騰飛。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5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絡,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協同育人賦能線上觀後感6

  學校組織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播放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有幸聆聽專家講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萬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單靠學校教育不會成功,還需要家校通力協作。學校的專業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切合的指導。透過此次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獲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學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整體做到步調一致。但每個家庭針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別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適合的才是的。

  學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作為家庭應該是學校的一個延伸,老師把知識交給了孩子,如何運用知識,培養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確實有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老師一個班級4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會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整體的引導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如同父母一樣一對一的瞭解指導。同時愛的陪伴也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後才會更瞭解,瞭解後才可能會找到最適合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不過分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卻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適時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初期學習的時候很多是會去模仿,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則有時候比威逼利誘管用很多。學校的老師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能看到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的同家長溝通。我們作為家長,也如同剛入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聽取意見,聽取老師們專業的意見,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並且適應新時代帶來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他們的生命都是屬於自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只能教會他們知識與道德,他們需要自己學會判斷和成長,最終成就適合自己獨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