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實用的國學經典作文彙總五篇

國學經典作文

實用的國學經典作文彙總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我喜歡旅行,希望去看看烏鎮的夕陽西照、漁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墳前千秋滄桑的淒涼,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轉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車上,按捺不住地激動和興奮,我向往著前方,嚮往著離我很遠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覺不暢,我為什麼要遠行?無錫為什麼沒有這種古老的氣質?為什麼在無錫看不到滄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國學課令我吃驚不已。

  校本課程“圍學基礎”第一堂課上,張克中老師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無錫的圍專嗎?”我們茫然地看著他,對此一無所知。

  “無錫國專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國學大師,在五四運動時期,北有清華國學院,南有無錫國專。是它們,為中國傳統文化撐起了一片天。你們知道錢穆嗎?不知道。那你總該知道錢鍾書吧?”緊接著張老師又報了一大批無錫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數幾個同學之外,大家的反應出奇地一致:除了錢錘書,聽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搖頭。

  這個問題瞬間將我震撼。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歲月的滄桑,一種古老的文明,令我驚訝的是,無錫這塊土地上走出過那麼多文化名人!文化斷層時,是秀弱的江南小鎮給了傳統一片天空,而我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的家鄉,更沒有意識到這片土地是如此地豐饒。

  一直以為故鄉的文化對我來說是一種失血的裝飾,16年我無文化地度過。我曾好好看過我的桂花樹,抓一把它腳下的土,卻不知道它原來竟有這麼深厚的文化積澱。我知道“吳文化”這個空泛的概念,但從不為它自豪,我沒有深入瞭解過這片土地的精魂。

  “現在的無錫有什麼?”張老師繼續剛才的話題,“現在說起無錫,不是讓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藍藻!無錫漸漸成為商業城市,它追逐商業的腳步,文化已被埋沒,要想重新樹立起文化的旗幟,無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要更久。這就要靠你們這一代了,開國學課,也是想讓你們去發現、去探索你們腳下的傳統文化!”

  是無錫國專力挽國學於狂瀾,拯救了中國傳統文化嗎?在那個文化斷層的年代,是無錫撥開了堅同防線的一條細縫嗎?是的,但都是曾經的無錫,無錫人的曾經,曾經的無錫人懂得用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來裝飾城鎮,現在的無錫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來裝飾自己,甚至忘了,我們還有一種文化叫“吳文化”。

  我一直在追尋傳統文化,卻不曾發現它就在我腳下,已經被商業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許是我們親手埋葬了它,卻不曾想要發現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邊有人裝成阿炳的樣子,拉著破舊的二胡,弦下流瀉出《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悲愴呢?我卻感覺不到,認為二泉比起周莊的古韻來還是遜色。現在想來,不是因為吳文化缺少底蘊,恰恰是我們沒有內涵,我們沒有用心去感悟,更沒有想著去光大。周莊很好地將文化底蘊和商業氣息結合在一起,無錫卻沒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紙黑字來記載吳文化的點點滴滴,可是我淺薄的胸襟了無內容,甚至,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無錫。遺憾,我們缺失了內涵。

  城市周邊的圍牆上.有水墨畫描繪的古鎮形象。如果不說,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在畫無錫。即使知道,也想不起這曾是無錫真實的.靈魂。江南水鄉氤氳的水氣,沒有人想起。現在的無錫高樓密佈,牆上的標語寫著:文化無錫。越是倡導什麼,我們就越缺少什麼,越需要什麼。遺憾啊,我們丟了傳統文化。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真正為它做些什麼。我們現在在追求一種文化、經濟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一種快節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書,面朝窗外,讀春暖花開。我們緊跟經濟文化的步伐,漸漸也就習慣了,以為商業就是無錫的本質。沒有人記起曾經的無錫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不願記起它了。因為他們怕一旦記起,自己的腳步就會比別人慢,自己就會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無立足之地。逐漸地,我們不止忘了我們的根,也忘了找尋。

  我們遺忘了我們的文化,這是一種缺憾。

  而我們竟忘了要去找尋這遺失的文化,這更是一種悲哀!

  我們這一代,有責任為這方熱土的古老文明做點兒什麼了!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國學,你蘊涵了幾千年的歷史,從古到今,至今不能被外強磨滅掉。國學,你好像冬日裡的太陽,給了我們溫暖;國學,你好像沙漠裡的一泓清泉,給了我們清涼;國學,你好像黑夜裡的一縷光,給了我們光明;國學,你好像雨中的一把傘,給我我們希望!

  國學,你如清泉滋潤了我們的心田,給了瀕臨死亡的人們希望,而且,你也可以滿足我們對知識的飢渴和慾望!國學,你是陽光,我們就是小樹苗,你照射著我們,讓我們不斷生長長成高大挺拔的樹。

  在我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媽媽就在我耳邊經常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我還小,並不理解那些詩句的意思,但後來,隨著知識見長,才知道這些詩句的意思。自從我懂了這些詩句的意思後,我再不浪費糧食了。

  上學後,從《三字經》中學到了孔融讓梨等故事;從《弟子規》中學到在生活中要尊敬父母、老師和長輩等道理;從《論語》中我學到了如何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做事情等知識。

  漸漸地,我對國學經典著作越來越熱愛,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便能夠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夠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夠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能夠體會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國學經典,你是我的摯友,你時時陪伴著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天裡,你與我一起觀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裡,你與我一起賞荷花;“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秋天裡,你與我一起欣賞預警;“呼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裡,你與我一起從窗戶望向遠山。國學,你陪我一起成長,但你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老去,我們會一起去長城,欣賞古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會一起去長江,感受“母親”的氣息;會一起去黃河,感受黃河的洶湧澎湃。

  國學,是你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習;是你教會了我中華美德;是你給予了我知識。你向我走來,我帶你奔向未來!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古時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賦從個人推廣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要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先要端正自己的內心;要端正自己的內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誠;要使自己意念真誠,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慾的矇蔽而後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後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國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從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養自身道德作為根本。一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敗壞,卻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那是從來也沒有過的。這就叫做知根本,這就叫做良知到來。

  在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養性的重要性,在《大學》中還有一段話闡明瞭這個關點,“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焉,之其所賤惡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意為:所謂整治自己的家族在於修養自身品德,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所親愛的人往往會偏愛,人們對於自己所厭惡的人往往會偏惡,人們對於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會偏敬,人們對於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會偏護,人們對於自己所輕視的人往往會偏輕。因此喜歡一個人而知道他的缺點,討厭一個人而瞭解他的長處,這樣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語這麼說:“人們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點,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壯 。”這就是說不修養自身品德,就不能夠整治好家族。文字雖然闡述的是修身齊家之義,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須克服感情偏私問題。在一個大家庭中,對於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長幼親疏之間、姑嫂妯娌之間同心協力、和和睦睦,是很難辦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無偏見,無好惡,待人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由此可見,“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作為一名老師,這種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每位老師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誰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樣好壞等作為喜歡或討厭他的標準,這樣才不愧於“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從品讀、學習《四書》中知道了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感謝《國學經典》,因為有了它,讓我的生活不再單調乏味,讓我受到一次心靈上的洗禮,它真是一碗心靈雞湯。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還有我們以前連電視也沒有,誰家有電視都是稀奇的事,不像現在,不止有液晶電視,還有電腦、ipad、手機等先進的科技產品,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幸福多了。”

  我想:“現在我們要洗衣服,把衣服往洗衣機裡一扔就可以了,想想以前吧,人們都要到江邊洗衣服,把手伸到水裡都要被凍死了。”

  在未來的世界裡,科學技術會越來越先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會給我們創造一個個奇蹟。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著一個偉大的名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裡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複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裡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