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狀物> 蝸牛的秘密作文合集15篇

蝸牛的秘密作文

蝸牛的秘密作文合集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蝸牛的秘密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蝸牛的秘密作文1

  上個學期,我們班發生了一場“蝸牛熱”事件。

  有一天,我在教室裡正在玩蝸牛,無意間發現蝸牛走的路線後面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用手一摸,還有點粘粘的。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個個問題:“蝸牛是害蟲還是益是?為什麼它的後面會有一條‘尾巴’?”我決定去觀察一下。

  到了星期天,為了知道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採來了白菜葉,樹葉和麵包渣,然後放在蝸牛的面前。我等了一會兒,蝸牛先開始吃白菜葉、樹葉,可麵包渣它理都不理。這個寂實驗說明了蝸牛是有害的昆蟲。

  接著我又繼續瞭解“蝸牛為什麼會有尾巴?”我先想:想知道蝸牛為什會有“尾巴”,就要知道它身體的構造,但面對這可愛的蝸牛,我還是不忍心下手,但是如果不解剖小蝸牛,我的實驗就做不成了。想來想去我只能緊閉著雙眼,輕輕地用小鐵塊向蝸牛砸去,只聽“叭”的一聲,我睜開眼一看,蝸牛的殼破了,小蝸牛就這樣死了,我的眼眶一下子溼潤了,我一摸它裡面的肉,粘粘糊糊的。於是,我去查了一下我的動物趣談》,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蝸牛是用腹足爬行的,爬行時會分泌出一種黏液,黏液可使它粘在樹葉上不掉下來,還可以保護它又嫩又軟的腹足不被擦傷,所以蝸牛爬過的地方就會留下一條“尾巴”。

  透過這兩個小實驗,我不但知道了蝸牛“尾巴”的秘密,這學到了一個道理:在現在這個環境中,要想多一點知識,就要向牛頓那樣見到一個蘋果掉下來就想出了“地心引力說”,所以我眾叛親離從小就要多提問題,多去做實驗,這樣方會發現大自然更多的奧秘!

蝸牛的秘密作文2

  我清清楚楚的記得在夏天的一個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於是我走出家門,來到家門前好溪邊的那棵桂花樹下。剎那間,我看見了一隻蝸牛正在桂花樹的一片葉子上緩緩向上爬行。“蝸牛到底是害蟲還是益蟲呢?為什麼爬行過後還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白線呢?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屋中,問正在看電視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這麼想知道,為什麼不自己去探索一下呢。”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先採取了用不同食物實驗烏龜的辦法來檢測蝸牛。我先從白菜的葉子裡選了一片又綠又嫩的白菜葉子,又拿了一個饅頭和一塊中午燒的肉,又去抓了幾隻蝸牛,分別編上號,把它們輕輕放在這些食物中間。它們也許都餓了吧,爬向了自己喜歡的食物,所有蝸牛都不約而同地爬向了白菜葉子,不大一會,白菜葉子就被吃的乾乾淨淨了。這下,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蝸牛是害蟲。

  接著我又進行了第二個實驗:為什麼蝸牛在爬行過後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白線。於是我把蝸牛放在了高處,它一把身子伸出來,我就迫不及待的用手去抓它的身子,可是這隻蝸牛太膽小了,等我還沒碰到它,它就把身子縮回自己的殼裡了。真是一個膽小鬼,於是我只能出此下冊,我用鐵釘把它的殼給弄破了,然後用手指摸了摸它身體的下半部分,只覺得黏黏的,隱約還有小小的顆粒,這是什麼呢?經過查閱書本,我找到了答案,原來那小粒的東西是它的腳,那黏黏的東西是它的排洩物,有利於蝸牛的爬行。

  透過一連串的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就必須從小培養髮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這樣就能走向成功。

蝸牛的秘密作文3

  一個雨後的中午,我在家門口的草地邊玩耍時發現了一隻小蝸牛,我把它輕輕地抓起來,放在石凳上仔細觀察。

  它身長大約一釐米左右,背上有個像棒棒糖一樣螺旋的“小房子”,還有兩對觸角。一對短的像探測器似的,不停地觸著地面。另一對長的觸角像兩根小天線,上面還有一對黑黑的小點點,仔細一看原來是它的小眼睛。為什麼沒有看見它的嘴巴?它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有一串粘液?它是益蟲還是害蟲?這一連串的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趕緊回家去尋找答案。

  原來,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裡就是它的嘴巴,它的嘴雖然小得和針尖差不多,但它卻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26,000多顆牙齒。不止如此,它小小的嘴巴里還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配合這麼多牙齒一起咀嚼食物,真是不可思議!

  那麼,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一串粘液呢?大家都知道蝸牛的行動很緩慢,所以我一磨蹭,就被媽媽數落是屬“蝸牛”的。這樣緩慢地行走,腳下如果沒有粘液,可能會被粘在原地。所以,粘液的作用是降低摩擦力,增加潤滑度。不僅如此,這些粘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昆蟲對它的侵害。科學家從蝸牛分泌的粘液中提取出一種具有修復成分物質,做成了美容護膚的蝸牛霜,很受媽媽們的喜愛。

  蝸牛通常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對於農業生產來說,它是害蟲,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它又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所以又是益蟲。

  可見大自然中的事物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這並不是絕對的。大自然是個奇妙無比的世界,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可以發現動物和植物的小秘密。這是我發現的,你呢?

蝸牛的秘密作文4

 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和植物,它們或許(有的)像蚊子、螞蟻那麼不起眼,有的像熊貓、老虎那麼珍貴,但它們都有很多奧秘。

  今天,剛下過小雨,空氣很潮溼。我在院子裡的牆角上發現幾隻蝸牛。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海:何不捉幾隻蝸牛研究研究呢?

  說做就做,我立刻抓了兩隻蝸牛。哇,好可愛!圓圓的殼上有幾個圈,越往外越大,越往外越寬。平時,蝸牛都是躲在殼裡,並用粘液封住洞口,這樣,它就可以安心地在殼裡睡大覺了。只有在雨天這樣潮溼的天氣,它才從殼裡鑽出來,揹著大大的殼慢慢地爬了。

  蝸牛為什麼會分泌粘液呢?好奇心促使我打破沙鍋問(紋)到底。我便上網查,網上說蝸牛的足裡面有個叫“足腺”的小東西。那粘粘的像膠水一樣的東西就是足腺分泌出來的,爬行時,這種粘液不斷流出來,是為了減少摩擦,有利於蝸牛爬行,邊爬邊粘在了爬過的地方。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呀。

  還有一個問題一直迷惑著我: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我決定不再請求電腦老師,自己動手做一做。我找來一個死蚊子和一片菜葉,放在蝸牛跟前。過了一會兒,蝸牛探出頭來,在菜葉上聞了聞,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而那隻死蚊子呢?蝸牛看也沒看。所以,事實證明,蝸牛是害蟲。

  我又繼續觀察起來。我又看見,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的,一對短的。我心裡想這肯定是蝸牛的眼睛和鼻子了。那到底哪一對是眼睛,哪一對是鼻子呢?我心裡猜想:估計是跟人的一樣,上面的長觸角是眼睛,下面的短觸角是鼻子了。我不敢肯定,又上網查了查,果然是這樣。我肯定了我的想法。

  這一次試驗很成功,我很高興,同時又明白:做事要大膽猜測,自然界中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解開,讓我們一起發現、一起努力吧!

蝸牛的秘密作文5

  相信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做過一兩件荒唐的事,現在就來聽聽我的故事吧。

  那是一次暑假對的時候。正當我百般無聊之時忽然,一個主意在我的腦中閃現:“我聽別人說,蝸牛不能碰到鹽。如果蝸牛碰到鹽就會脫水而死,為什麼我不自己試一下呢?”說幹就幹,正想著我便向樓下跑去叫了小曹一起。我們先開始抓蝸牛,不過說真的蝸牛有時候還真不好找,我和小曹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五六隻。我們把蝸牛裝到事先準備好的紙杯裡,然後帶回家裡。我到廚房裡拿了一些鹽出來,小曹把蝸牛放到塑膠片上,而後我在蝸牛的前面放了一小撮鹽。目不轉睛的看著蝸牛爬上鹽堆上,結果蝸牛身上開始冒出一些白色的小氣泡,然後流出一些水來,隨後變化為一灘水。見狀我又拿出一隻蝸牛,和小曹一起小心翼翼地弄開蝸牛的殼,然後又把一撮鹽撒在沒了殼的蝸牛身上,果然那隻蝸牛開始縮水、變小最後消失。看到到這裡我有些鬱悶了,為什麼蝸牛碰到鹽就會縮水而死呢?這讓我和小曹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們決定上網查一下一看資料,真是讓我和小曹充分體會到了什麼叫“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因為蝸牛是軟體動物,在體表沒有形成保護其柔軟身體的細胞保護層,其對外界的滲透壓特別敏感。有鹽存在時,外界的滲透壓很高,會使蝸牛失水而導致死亡。這也是生物的應激性表現之一,趨利避害。看完後我和小曹頓時恍然大悟,異口同聲的說:“原來是這樣啊!”

  大自然真是神奇啊!有著無數的秘密等著人們去探索、去發現。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蝸牛的秘密作文6

 一天,我無聊地走在一條路上,忽然,看見一隻蝸牛在牆角上爬過,留下一條深深的白線。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感到十分奇怪,蝸牛為什麼會留下一條白線?

  我帶著這個問題回家問媽媽,媽媽說:“我不懂得這是為什麼?你去問你哥哥。”我就問哥哥,哥哥也是說:“我也不知道”。我想不要再問了,唯一的希望是問爸爸,哎呀!別問了,爸爸也是不曉得。說不定他還會說我問東問西,不務正業。於是,我又回到原來的小路上尋找蝸牛,爭取獲得準確的答案。

  我眼觀四方,認真尋覓蝸牛。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找到一隻特大號的蝸牛。我屏息凝視地蹲在蝸牛旁邊,等到蝸牛伸出觸角來,我用手按住它的觸角,然後兩隻手指抓住觸角,使勁拉,太潤滑啦,一脫手,它又縮回去了,藏在它的窩裡去了,再也不敢出來了。真拿它沒有辦法,我繼續耐心地等待。蝸牛再也不敢探出頭來,可是一等就是幾個鐘頭,我有點氣急敗壞了,隨手拿起一塊石頭把它打得粉碎了。

  過了幾天,我心裡很不是滋味,蝸牛的“白線”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差點兒讓我失眠。我暗下決心,非弄清楚這個難題,揭開這個秘密不可。於是,我又悄悄去尋找蝸牛,很快就找到一隻大約三釐米的“大號”蝸牛。我拾起一塊石頭,小心翼翼地砸開它的貝殼,看見一小堆肉和溼漉漉的白白的東西,我摸了摸那東西,好惡心啊!我經過反覆思考,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那“白線”是蝸牛的排洩物啊!我高興得連蹦帶跳地跑回家,把我的發現告訴家裡人。我也從中懂得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老是去問別人,要自己動手去實驗,才能獲

  得最準確的答案。

蝸牛的秘密作文7

  一天下午,天氣非常悶熱,我在陽臺上擺弄著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突然便看見一隻小蝸牛爬上一片葉子。“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兒?”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於是我決定自己去做一做實驗,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先把白菜、饅頭、蚊子等分別放在抓來的幾隻蝸牛面前,他們大概都餓了,爬向自己喜愛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吃了起來,對別的食品聞也不聞,不到一頓飯的工夫,蝸牛把白菜葉子吃光了,這下可以判定:蝸牛是害蟲。

  “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這個問題我先用一片葉子把蝸牛的引出來,然後用手輕輕地往頭部下面一摸,沒想到頭立刻縮回去了,這可怎麼辦?我有點兒灰心了,這時爸爸向我走來,對我說:“怎麼,這麼一點小事就灰心啦!虧你長大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勁了。一個辦法從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手舞足蹈地叫起來。我用一塊小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蝸牛的身子,用手一摸發現了一個顆粒狀的東西,透過翻書、查閱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細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於蝸牛爬行。

  “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抓來一隻蝸牛,這隻蝸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讓我看見了它的眼睛、鼻子、蝸牛的大觸手和小觸手,大觸手是眼睛,小觸手是鼻子。

  透過這一連串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

蝸牛的秘密作文8

  一天,在奶奶家的石榴樹下,我無意中發現了一隻蝸牛,正慢慢地爬著。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這隻蝸牛,輕輕地放在手上,以便近距離地觀察這個小生命。

  蝸牛的殼是灰白相間的,還有幾圈螺線,都是右旋的。蝸牛的身體軟軟的,它的頭上有四隻觸角,上面的兩隻比較長,下面的兩隻比較短。我用放大鏡進行觀察,發現兩隻長觸角的頂端各有一個小黑點,那是它的眼睛。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手上的蝸牛,它爬行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軟軟的身體緊緊地貼在我的手心上,我感覺涼涼的,滑滑的。爬行時,它的頭部緊緊地吸住我的手心,腹部慢慢地向前縮,身上的殼也跟著緩慢地向前移動,像波浪一樣,費了好大勁才前進了一點點的距離。它不斷重複著這一過程,身體就不斷往前移動。在它爬過的地方,我的手心溼溼的,還有一點亮亮的。我用手摸了摸,感覺粘糊糊的。我想,這粘糊糊的液體對它柔軟的身體一定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也有利於幫助它爬行。

  蝸牛在緩慢地爬行,觸角還不斷地晃動。我找了一個小木棒,輕輕地碰了一下它的一個觸角,它往回縮了一點。我又輕輕碰了另外一個觸角,同樣也縮回了一點。我同時碰這兩個觸角,它們都縮回去了,在頭部只能看到兩個小黑點。我很好奇,又用小木棒碰了一下它的身體,它很快地縮到堅硬的殼裡,並封住了口,不再出來。原來,蝸牛對外界的刺激會有不同的反應。

  我用兩個手指輕輕捏住蝸牛殼,把它拿了起來。蝸牛的身體在不停的扭動,我發現,蝸牛的身體上有一個小孔在不斷地一開一合,這是在呼吸。在蝸牛殼開口的上面,還有一個很小的圓孔,一段黑黑的、細細的東西正從這個小孔裡慢慢地排出來。奶奶告訴我,那是它排洩的糞便。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我發現了蝸牛的許多秘密。

蝸牛的秘密作文9

  星期天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進院子,擺弄著爺爺的寶貝花草——吊蘭。忽然,看見一隻蝸牛緩緩地爬到了一片葉子上。它拖著一個堅硬的殼,爬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線。“蝸牛喜歡吃什麼?”“為什麼它爬過的地方總是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線?”“它的眼睛在哪裡?”一連串的問題便在我腦中浮現。我跑進屋,問正在看報的爸爸。爸爸笑著說:“你既然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麼不親自實驗一下呢?”

  我決定去實驗一番。蝸牛喜歡吃什麼?我用各種不同的食物來檢測蝸牛。我找來了菜葉子、饅頭、小蚊子等。又捉了幾隻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食物的面前,大概它們都餓極了,爬向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每隻蝸牛都選上了菜葉子,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面對別的食物卻聞也不聞。沒過一會兒,菜葉子便給蝸牛們吃光了。這下可斷定,蝸牛喜歡吃菜葉子。接著,我又進行第二個實驗:蝸牛爬行為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首先我把它捉到了一片葉子上。等它的頭伸出殼時,我正要去摸它的頭,它又縮了回去,這蝸牛真是“膽小鬼”!我弄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真是有點洩氣了。

  這時,一個辦法從我腦中閃過,我高興得手舞足蹈。用一塊石頭小心地挪開蝸牛,抽出了那片葉子,摸了摸葉子上面,黏糊糊的,又滑又亮。原來這是蝸牛的排洩物,它有助於蝸牛的爬行。我的第三個目標是蝸牛的眼睛。一隻蝸牛“醒”了,我可以實驗了,我把蝸牛放到了菜葉上,它便伸出了觸角。我趕緊用放大鏡對著它的觸角看,只見觸角的頂端有兩隻圓圓的眼睛。一連串的實驗,真是收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一些看似很奇怪的現象,只要努力尋求答案,就會覺得並不奇怪。

蝸牛的秘密作文10

  我們要學習蝸牛這一課了,在老師的要求下,我抓來了一隻蝸牛,課上完了,我還是捨不得放掉它,想把它養起來,可該餵它什麼呢?我想我是在青菜的背面找到它的,是不是因為它喜歡吃菜葉呢?我去問媽媽,可媽媽說她也不知道,於是我決心自己找答案。

  我先在一個盤子裡放了一株青菜,把蝸牛放在不遠處,結果發現沒過多長時間蝸牛爬向了盤子,發現了青菜。那就是說,蝸牛喜歡吃菜葉。科學課上老師告訴我們,蝸牛對氣味比較敏感,而它的觸角上又有一對眼睛,於是我很想知道它是怎樣發現菜葉的。

  我又做了一個實驗,這次用透明玻璃罩罩住青菜,再把蝸牛放在邊上,這回過了半天,蝸牛也沒回過神來去吃青菜。所以我想蝸牛發現青菜主要是它聞到了氣味,可它的眼睛是看不到的。為了證實我的猜測。我查了相關的資料,結果發現蝸牛的眼睛只能感受外界環境的明亮程度,卻不能看到物體,但蝸牛己經知足了。蝸牛隻吃青菜之類的蔬菜嗎?它會吃肉嗎?我問了老師,她告訴我蝸牛有時也吃一些小蟲子,於是我給它弄來一隻小甲蟲,自己躲在一邊觀察,可是發現它並沒有吃它,只是抓住了它。等到第二天再去看時,小甲蟲己經斷氣了,再細看,發現小甲蟲的身體空了,甲殼上有一個小洞。我們曾用放大鏡觀察過它的牙齒,很細小,甲蟲的殼那麼硬,要弄破是很難的,蝸牛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回,我沒有去問別人,而是自己上網查,最後這個秘密終於被我揭開了:原來蝸牛的嘴巴可以分泌一種物質,它會腐蝕小甲蟲的殼,等到腐蝕了殼以後,蝸牛再用它小小的牙齒打洞,最後從洞中吸食甲蟲的血肉。終於,我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我要的答案,養活了我的蝸牛,我好開心啊!

蝸牛的秘密作文11

  一天下午,天氣非常悶熱,我在陽臺上擺弄著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突然便看見一隻小蝸牛爬上一片葉子。“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兒?”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於是我決定自己去做一做實驗,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先把白菜、饅頭、蚊子等分別放在抓來的幾隻蝸牛面前,他們大概都餓了,爬向自己喜愛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都選上了白菜葉子,吃了起來,對別的食品聞也不聞,不一頓飯的工夫,蝸牛把白菜葉子吃光了,這下可以判定:蝸牛是害蟲。

  “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這個問題我先用一片葉子把蝸牛的引出來,然後用手輕輕地往頭部下面一摸,沒想到頭立刻縮回去了,這可怎麼辦?我有點兒灰心了,這時爸爸向我走來,對我說:“怎麼,這麼一點小事就灰心啦!虧你長大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勁了。一個辦法從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來。我用一塊小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蝸牛的身子,用手一摸發現了一個顆立狀的東西,透過翻書、查閱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細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於蝸牛爬行。

  “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抓來一隻蝸牛,這隻蝸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讓我看見了它的眼睛、鼻子、蝸牛的大觸手和小觸手,大觸手是眼睛,小觸手是鼻子。

  透過這一連串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

蝸牛的秘密作文12

  暑假的一天,天氣十分悶熱。我去花園玩弄著爸爸的“寶貝花草”。忽然,我在花的葉子上發現了一隻蝸牛。我心裡頓時產生了三個問提:蝸牛在走路的時候為是麼會留下粘液呢?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蝸牛的眼睛在哪兒?鼻子又在哪兒呢?我要把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

  “蝸牛在走路的時候為是麼會留下粘液呢?”這個問題我透過電腦知道了答案。蝸牛在走路的時候留下粘液是因為這種黏液既可以在腹足與地面之前產生潤滑作用,幫助蝸牛爬行,還可以在蝸牛的腹足下面形成一個保護膜,這樣蝸牛的腹足就不容易被地面擦傷了。因此,蝸牛爬行過的地方,就會留下這種黏液的痕跡。

  “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呢?”這個問題我看它吃不吃青菜葉子就知道了。我把一片青菜葉子和一隻死蚊子放在它面前,只見它選了青菜葉子吃了起來,所以我認為蝸牛是一隻大害蟲。

  “蝸牛的眼睛在哪兒?鼻子又在哪兒?”這個問題我用青菜葉子來解決。我把一片青菜葉子放在蝸牛面前,只見他用較長的觸角碰了碰,然後用較短的觸角碰了碰,這才肯吃。我想:應該一對是眼睛,一對是鼻子。到底哪對是眼睛,那對是鼻子呢?我把一片青菜葉子和一片跟青菜葉子差不多的蘿蔔葉放在它面前,這下,它的眼睛可用不上了。只見它用較短的的觸角碰了碰兩片葉子才開始吃青菜葉子。所以,我認為較長的的觸角是眼睛,較短的觸角是鼻子。但是我還不敢確定我的猜想,所以,我回家查看了我的《昆蟲百科全書》。看了書我才知道:在蝸牛的那對唱觸角的頂端有一個小黑點,那就是蝸牛的眼睛。蝸牛其實沒有鼻子,它的觸角只是起到了鼻子的作用。如果把蝸牛的觸角切斷,那蝸牛就找不到食物吃了。所以,蝸牛的觸角對蝸牛來說是很重要的。

  透過一連串的實驗,我終於發現了蝸牛的秘密。

蝸牛的秘密作文13

  星期天,我來到外婆家。外婆正拍弄著她的寶貝花草。忽然,我看見一隻蝸牛慢慢地爬過來,身後有一條長長的白線。我忙問外婆:“蝸牛為什麼爬過的地方會有一條長長的白線呢?它的眼睛和鼻子在哪裡呢?它是益蟲還是害蟲呢?”外婆說:“孩子,你要學會自己找答案!”

  我興致勃勃地開始了第一個實驗,先跑回家拿來一塊小麵包、一片青菜葉,又捉了一條毛毛蟲,放在它面前。只見它毫不考慮地爬向青菜葉,對別的東西聞也不聞,不一會,青菜葉已被它消滅了一大半。這時,我可以肯定它是一隻大害蟲。首戰告捷,我一蹦三尺高!

  我又開始做第二個實驗,我拿來一塊木板,把蝸牛放在上面,它在木板上慢慢地爬行,而它爬過的地方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白線。我斜過頭來觀察,卻不知道那條長長的白線是什麼。我想了想,又拿來一塊玻璃片,把蝸牛放在玻璃片上,然後把玻璃片舉過頭,從下面觀察玻璃片的狀況,發現蝸牛爬行的時候會擠出一些白色的液體。我湊近看看,發現它的身體下面有幾個凸出的小點點,原來那就是它的小腳。我再把那條白線放在手上,感覺手上黏糊糊的。這時,我肯定這就是它的排洩物。

  我接著開始做第三個實驗,“它的眼睛在哪呢?”我又拿來一片白菜葉,只見它慢慢地用一對長長的觸角試探了下,又伸出一對短短的觸角碰了碰,然後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我想:這兩對觸角肯定一對是眼睛,一對是鼻子。可怎樣才能正確地區分呢?我又拿來一片樹葉,一片形狀差不多大的白菜葉,由於形狀差不多大小,那麼眼睛就派不上用場了。只見它伸出一對較短的觸角碰了碰,又開始大口大口地吃菜葉。毫無疑問,這對短短的觸角就是它的鼻子,那長長的觸角就是它的眼睛。

  今天做的這幾個實驗,收穫真不少,不僅滿足了我的好奇心,而且還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就像外婆對我說的:只要我們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蝸牛的秘密作文14

 今天下午,我在陽臺上擺弄著爸爸的“心肝寶貝”——蘭花,突然便看見一隻小蝸牛爬上一片葉子。“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兒?”這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於是我決定自己去做一做實驗,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先把白菜、饅頭分別放在抓來的蝸牛面前,它大概餓了,爬向自己喜愛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選上了白菜葉子,吃了起來,對別的食品聞也不聞,不一頓飯的工夫,蝸牛把白菜葉子吃光了,這下可以判定:蝸牛是害蟲。

  “為什麼爬行的時候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這個問題我先用一片葉子把蝸牛的引出來,然後用手輕輕地往頭部下面一摸,沒想到頭立刻縮回去了,這可怎麼辦?我有點兒灰心了,這時爸爸向我走來,對我說:“怎麼,這麼一點小事就灰心啦!虧你長大還想當科學家呢?”我被爸爸這麼一“激”又來勁了。一個辦法從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來。我用一塊小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蝸牛的身子,用手一摸發現了一個顆立狀的東西,透過翻書、查閱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細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於蝸牛蝸牛爬行。

  “蝸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兒?”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抓來一隻蝸牛,這隻蝸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讓我看見了它的眼睛、鼻子、蝸牛的大觸手和小觸手,大觸手是眼睛,小觸手是鼻子。

  透過這一連串實驗,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發現了蝸牛的秘密,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長大要想有所發明,必須從小發現問題,並學著解決問題。作文

蝸牛的秘密作文15

  雨過天晴,小動物們又活躍起來了:小鳥在枝頭歌唱,蝴蝶在一旁翩翩起舞,連小蝸牛都出來散步了。我心裡的疑問卻不斷地冒了出來!蝸牛是怎麼行走的?它們的身後為什麼有一條銀線?蝸牛的鼻子和眼睛在哪裡?蝸牛真的一碰到鹽就會變成水嗎?於是我帶著疑問,捉了幾隻蝸牛回家。

  開始實驗了,我先拿起一隻小蝸牛,想摸一摸它下面是什麼構造,可是我的手在離它五釐米的時候,它就縮回殼裡了,一連幾次都是如此。我十分惱火,想一拳打扁他,可媽媽對我說:“你就這麼沒耐心嗎?”我只好再次坐下,苦苦思考著對付它的辦法:突然,我心中的一個火花亮了起來:我可以敲破小蝸牛的殼呀!說幹就幹,我拿來了小石子,小心翼翼地打碎它的殼,摸了摸它的身體下方。上面有一些“小豆豆”,那是它的腳,還有一些黏呼呼的東西,那似乎是它的排洩物,就是這些東西產生銀線,幫助它行走。

  蝸牛可以行走,那它有沒有鼻子和眼睛呢?我拿來了蝸牛喜歡的美味——白菜葉子放在地上,又放了幾隻小蝸牛。它們先用大觸角晃動兩下,又拿小觸角擺動了幾下,便朝著白菜葉子爬過去“搞破壞”;我把白菜葉子挪個地方,還在旁邊放了青菜葉子,蝸牛慢慢蠕動到兩片葉子前,用大觸角來回擺動“看”了幾眼,貌似無法判斷,又伸出小觸角“聞”幾下,這才向白菜葉子爬去,對青菜葉子置之不理。哦,原來是蝸牛把它的大小觸角當作了眼睛和鼻子,看過聞過了,就選擇它喜歡的食物了。

  聽大人們說,蝸牛碰到鹽就會融化,這是真的嗎?我為了驗證這句話,在一隻蝸牛身上撒了一些鹽。二十分鐘後,蝸牛已經化為一灘“水”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蝸牛身體裡大多是水份,遇到鹽後,它身體裡的水份被吸乾,就變成“水”了。

  對於生物,我的認識還很淺薄,今後要多學習多觀察,拓展自己的知識,揭開更多有趣的生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