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作文初中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型別,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的,歡迎來參考!
作文一:傾聽音樂
我喜愛傾聽音樂,如果說書籍是人類精神食糧,那麼音樂就是耳朵的食糧。激動時,它使你感到溫馨;焦躁時,它使你安詳,苦悶時,它使你豁達、開朗;悲傷時,它使你振作。我願在音樂中成長,脫去一切的偽裝,卸下繁重的行囊,洗盡鉛華,依偎在她博大而溫暖的懷抱中。往日,音樂使我遠離孤獨,擺脫空虛。每當一個人悠閒無事的時候,我喜歡安靜地靠在椅子上,細細地聆聽莫扎特的《小夜曲》、舒曼的《夢幻曲》……
或許最喜歡聽音樂的那種感覺吧!在我想哭的時候,它會陪著我,靜靜地,默默地,把我融入它,讓我和它一起傾訴,任她知己般攙扶著我,輕水涓流,緩慢空曠,穿透胸腔,直抵靈魂,讓心釋放於斯。在我想笑的時候,它輕快悠揚,讓家的每個角落都跳躍著它的歡快,讓我的心情翩翩起舞,輕鬆而明快,簡單而閒暇,在跳動的音符中感受心靈的休憩。
音樂可以調節心緒、陶冶情操,還有助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和諧相處。
音樂能改善大腦功能,協調大腦左右半球,從而提高人的智力。
音樂能影響人格,人格成長中情感培養是最重要的方面,音樂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個方面。
音樂能直接作用於無意識,在心理治療中有特殊功效。
音樂活動是極有序的行為。在協調身心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傾聽音樂,其實這是人類的通性,人們因音樂而產身產生共鳴。人群中喜歡傾聽音樂,喜歡音樂的人比比皆是,生活中多一些愛好,生命中有歌唱,有一些憧憬,也不失為詩意的人生,但切記“生命中你可以歌唱自己,但不能幻化自己。”
作文二:我愛音樂
我從小心中就有一個夢想,夢想成為一名歌星,是那種是實力加偶像派的。我之所以熱愛這個職業是因為我超喜歡唱歌,超迷戀歌!
對於我來說,一首首歌曲就是一支支“魔笛”,它能讓你瞬間變成另一種狀態,它能讓你為他為之瘋狂,它也能讓你為它抒情萬分。
它之所以讓你“變化多端”的原因來自於它的範圍廣,歌曲種類多。
除此之外,對於我來說歌曲還是一瓶“調味劑”。下面我就一一來告訴你“調味劑”的作用所在。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和同學或朋友吵吵嘴、打打架。時候,我們卻總是為此事愧疚萬分,有時甚至會悄悄流下眼淚……這時,我們需要一首歌曲,一首能代表彼此友誼的歌曲,想來想去,我覺得王箏的《好孩子》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處於青春期的我們,總是會有些叛逆心理,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段裡,總會有一首小小的“激情的插曲”,這首“插曲”雖不能讓父女(子)兩代人的感情出現裂痕,但彼此留給對方壞印象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事情過後,自己趕緊向父母道歉並獻醜一曲《聽媽媽的話》,也許你會發現此時的父母的臉上會有一絲笑容……
如果朋友與朋友間,產生了誤會,比如:他(她)懷疑你不珍惜這段友誼。你則可一起身為他(她)獻出一首至上勵合的《棉花糖》,也許他(她)會彈指一笑,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你具體行動加深思。
以上就是我從音樂中感受到的或自己理解的音樂故事背景。不過與其說“感受”不如說“告訴”對!的確是音樂告訴我的。他從歌詞中告訴我故事情節,從歌曲中告訴了我故事所要表達的心情……
所以我說:音樂的確是一支魔笛,的確是一瓶小小的“調味劑”。我愛音樂 !
作文三:聽音樂
今天晚上,我做了一會兒作業以後,覺得有點兒累了,可是時間還早,我就打算聽一聽音樂,放鬆一下神經,然後繼續“奮戰”。我按下了復讀機的播放鍵,優美的音樂從喇叭裡飄出來,我閉上眼睛細細品味,腦海中有了一副美麗的圖畫,眼前是一片大海,波瀾壯闊的大海,海水有規律的一齊衝上沙灘,然後再退回去,浪潮拍打在岩石上,發出“嘩嘩”的響聲。幾隻白色的灰色的海歐偶爾會出現在大海上方的藍天中,為這副美麗的畫添上了一份光彩。
忽然,海面上颳起了龍捲風,海風呼嘯,海浪“瘋狂”的拍打著岩石,這聲音,像“狼嚎”一般可怕。讓我有一點心驚膽戰,過了一會兒,大海又恢復了平靜,浪潮,還是那樣有規律的一起一伏,一漲一退。
音樂聽完了,我的.心情的確放鬆了不少,精神也好多了,我關了音樂,繼續做作業,但心還停在剛才的畫面上,久久不能平靜。
作文四:音符→音樂
拂去那個黑色大盒子上的塵煙,我輕輕地把它開啟,怕盒子裡那縷舊時的回憶飄走。盒子裡是琴。舊的電子琴。旁邊是一盒一盒的電子琴磁帶. 我從3歲開始學琴,這架已經不再新的電子琴跟隨了我八年。八年啊!多麼深的友誼!記得小時候,我就頗愛唱歌,現在我這裡還保留著當時的稚嫩童音。當聽久了童歌的我聽到電子琴的聲音時,我被沉醉了。一串串明亮、躍動又流暢的音符從小小的黑白鍵上傳來,撥撩著我—— 一個3歲小孩的音樂心。那不過是一首簡單的歡樂頌,但它在我的心中激起千層浪、萬朵漣漪。就這樣,我學起了電子琴。
學琴的路是漫長的,是崎嶇的。大點的孩子嘗試都有些困難,何況是當時年幼的我。認識上下跳動的調皮“蝌蚪”,學會控制方方的黑白鍵。從小我註定在黑白兩色間鑄建我的寂寞。從最簡單的幾個音符開始,慢慢彈出了那首歡樂頌。但學琴可以說是痛苦的,在40°的高溫下,0°以下的嚴寒時,我必須要去上課;在其他小孩嬉戲玩耍時,在爸媽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時候,我必須要認譜;在生病時,在痛苦時,我必須要練琴……
時間一點一點過,我的琴藝也在慢慢增長。當我發現我已經考到了九級時,我已經四年級了。汗水換來的是喜悅。
在我們學校,我多次在中隊會、聯歡會上演奏;因為我從小學琴,有了較高的音樂素質,我從不追星;我被選為了升旗手,也是因為我對國歌的節奏掌握的很好;就連音樂課的一個個5分,都是因為我練琴造就的很強的節奏感……
別人看文章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辛苦,但我知道,我從彈音符到彈音樂中間經歷了多少風雨困難。
現在,那些關於琴的回憶都已經變成了黑白。真正彩色的是旋律,它永遠不老。我把琴放在架子上,輕輕地彈起了一首明快活潑的歌,一如當年流暢躍動的旋律……
從音符轉變到音樂的路程是漫長的,其間填充的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