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學生作文> 端午節小學作文

端午節小學作文

端午節小學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小學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小學作文1

  說到粽子,大家都很熟悉,每逢端午佳節,我們都吃清香可口的粽子。剝開清綠色的蘆葉,展現在你面前的是銀白色的糯米,它們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猶如一顆顆美麗潔白的珍珠,咬上一口,更是清爽可口。

  在品嚐這美味可口的粽子之餘,你是否想知道它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蘆葉。河灘上站滿了人,到處都能聽見笑聲。採蘆葉也有一定的竅門,要選那種不老不嫩的。採回的蘆葉先要把它洗淨,再放進沸水裡煮一下,這樣既可以殺菌,又能增強韌性。取出後放在涼水裡浸泡一下,待蘆葉冷卻下來之後就可以使用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

  先把糯米淘洗乾淨,用水浸泡10個小時左右。為了更好吃,包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綠豆、紅棗、蜜餞等,還可以摻入鹹精肉,製成葷棕。包的方法,先把蘆葉的一端捲成鬥形,然後用糯米將鬥填滿,再用剩餘的蘆葉將其層層包裹起來。注意,可要壓緊,不然容易散喲。最後用細繩將幾個角纏緊,就大功告成啦!

  至於粽子的形狀可以做成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粽”,它的樣子就像一個立體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最大的。還有一些常見的,像方粽、菱粽、子母粽……每一樣都逗人喜愛。

  將包好的粽子放到清水裡煮,半個小時後,整個屋子裡就瀰漫著蘆葉與糯米的清香味。單聞著那誘人的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了。

  粽子的吃法也有多種:可以趁熱吃,也可以等涼了吃。可以直接吃,如葷棕;也可以拌糖吃。各有各的滋味。

  朋友,端午節來臨時,歡迎來我們這兒嚐嚐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小學作文2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然後,我再說說我怎麼過的吧!

  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然後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著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然後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裡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裡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一大家子的人都聚在了一起,過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這天清晨,剛下過了一場小雨,地上還溼漉漉的,空氣中夾雜著雨後清新的氣息,讓人聞著就感到心情舒暢。這時,太陽正緩慢的從東邊升起,天也漸漸地變得晴朗了。

  “啊,真的嗎!”我驚訝的說,“姐姐真的要來嗎?”爸爸點了點頭,我高興的差一點沒蹦起來。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後,我立馬打起了精神,收拾東西,準備去奶奶家。

  要走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天也明亮了許多,不再是那麼陰沉沉的了,我的心情也特別的好。我和姐姐已經接近一年沒見了,好不容易她來了,我可不能錯過。到了奶奶家後,一大家子的人都在忙活著包粽子,我和姐姐聊完之後,也參與了進來。

  一開始,我不會包,奶奶就耐心的來教我。首先拿兩片粽葉放好,弄成一個圓錐形,再加入大米和棗等餡,然後再把它包起來,纏上繩子:我的第一個粽子出爐了。雖然不太好,但畢竟是我親手做的,我還有那麼一點的自豪感,我終於會包粽子了。

  中午,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是二爺親自下廚做的,有魚,有烤鴨,還有各式各樣的菜,讓我們大飽口福。下午,我和姐姐還有妹妹一塊去書市逛了一圈,每個人買著自己喜歡的書回去了。

  下午,我們一起等待著煮粽子,然後再吃,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就是格外的香。不知不覺,天都暗了下來,姐姐該回去了,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

  這一次的端午節真是熱鬧啊,這是我過的最快樂的一天

端午節小學作文4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但是在其他地方端午節是要撞雞蛋的。俗話說“端5”就是撞雞蛋的意思。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互相撞雞蛋。有兩個人,一個叫喜馬拉,一個叫青藏雅。喜馬拉與青藏雅共同拿起雞蛋的後半邊,用尖頭互相撞。滿分是10分,最低分是零分。兩個人你撞我躲,好不熱鬧,……眼看時間就要到了,還剩最後兩分鐘了,青藏雅看著要從上面攻擊了,喜馬拉就往下面躲,而青藏雅立刻往下衝去,喜馬拉還沒來得及看一眼他的雞蛋,它就碎了。獲勝的一方是一個完整的零,前面再加一個“1”,哦,是一個“10”分喲!相反雞蛋碎了的一方只剩下個“0”了,呵呵!

  獲勝者都是有獎品的,獎品就是——竹桶粽子。竹桶粽子是用竹根上部做的,因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得先把兩個口住封住,分別在兩邊各打一個眼,往裡面灌好米、豆之類的,再加上三勺白糖,在爐上蒸半個小時就變成以香又甜的竹桶粽子了,他即有糯米的香味,又有竹子的營養與清香。

  吃的時候用一根筷子插到事先打好的眼兒中,用手抓筷子剩餘的部分,用小刀一劃,竹桶應聲剖成兩半,香噴噴的竹桶粽子就呈現眼前了。

  這就是端午節,我要過遍天下的端午節,看看還有哪些我未消化的、未嘗過的美食。

端午節小學作文5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粽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粽子,都會在這個粽香的季節紛紛湧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與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粽子等習俗,聯絡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與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粽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專案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箇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粽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粽。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粽子中。

端午節小學作文6

  我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它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所傳承的節日。今年的6月12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五月初五這一天當做節日,在這一天有吃粽子、吃茶雞蛋、喝雄黃酒、插艾蒿、賽龍舟等風俗習慣。

  在我們登封市,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吃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的最愛。每年端午節一到,媽媽就在頭一天晚上跑到超市買了很多形狀的粽子,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它不僅好吃又很好看,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媽媽會把買來的粽子泡在水桶內,我和弟弟吃時就從水桶內拿出來。我們吃粽子時會仔細地撥開竹葉,而後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過端午節的時候,有的地方很多人家會在端午節給小孩子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據說可以去病除邪;還有些人會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味道很香,很多孩子都喜歡帶,今年我和弟弟也央求媽媽買了兩個。

  正是由於在端午節這天我和弟弟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可以帶上美麗的香荷包和好看的五彩絲線,同時還可以瞭解很多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所以我喜歡過端午節。真希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直到永遠。

端午節小學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關於端午節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端午起源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將端午節龍舟競渡與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粽子樣。

  端午節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小小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位置。

  我們家鄉包粽子是海南有名定安粽子,粽子裡面是用鹹蛋黃與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奶奶是包粽子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為我們包粽子,可這次,因為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粽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粽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裡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日子,又是個平常日子。

端午節小學作文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髮,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裡,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端午節小學作文9

  吃粽子的端午節就要到了。這就使人格外地思念故鄉,思念那裡活鮮鮮的粽葉,思念那裡家家戶戶都在包著的粽子,就像回到了故鄉的田野,溝邊上似的……

  端午前幾天要去採粽葉。有溝河的地方就有粽葉,只管採就是了。但包粽子的粽葉須得採寬一點,老一點的,要像是可以做粽子的粽葉,要嫩而小。滿村的人,每家都有一名小孩或姑娘或剛過門的媳婦去採,或是魚貫而行,或是隔溝相望。這樣的時候,大抵總有一個愛說笑話的領先說笑話,話自然是剛過門的媳婦,或是將要出嫁的姑娘。鄉下會說笑話的人不僅能言善辨,而且很富有想象力,充滿著生活的情趣。

  自然,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另有樂趣,在溝的兩邊互相擲泥塊,或者乾脆揀溝面窄的地方,像青蛙一樣蹦過來。跳過去。 我們去採粽葉的時候,母親則在家裡淘米,剝花生,或者挑一些過的留下的大花棗;夾雜在糯米中間。更有講究的,是將一小塊,一小塊瘦肉也包進去,稱為“肉粽”。

  包粽子是一門很巧妙的手藝,在我們家鄉,新過門的媳婦淌若不會包粽子,那是要被一些老太婆背後取笑的:“哼,連粽子都不會包,真是越來越新式!”

  粽子有各種形狀,最常見的是寶塔粽——尖尖頂,三角形座,約有半木尺長短。心靈手巧的小媳婦還會包“連環粽”——兩個小粽子中間有一根線連豐。還有別出心裁的“月牙粽”“關門粽”等等。

  家家戶戶都包粽子,但左鄰右舍串門時卻又一定得吃主人的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記念屈原,我知道這個習俗一定會流傳百世。

端午節小學作文10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點雄黃,插艾葉草等等,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起來,我就看見外婆已經準備好了一小籃子糯米,還有一盆兒昨晚醃好的五花肉,還有一大盆的煮好的蘆葉。準備要包粽子了,外婆看見我起來了,變對我說:“我正缺人手呢。你來幫我搭把手吧。”我開心極了。我可以享受到包粽子的快樂。

  我先拿了一個小板凳,坐在邊上,看著外婆包了幾個。看得我躍躍欲試,我馬上去把手洗了一遍。先挑了四五片蘆葉,四片按順序鋪開,一片反扣在中間,現在要把蘆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卷緊,不然米會露出來的。接著是往裡面放入一半的糯米,在挑一塊五花肉放進去,再裝一半的糯米進去。然後用轉陀螺的樣子把蘆葉的另一端慢慢地捲起,弄到只有一個小尾巴,就把小尾巴夜捲起來,用大拇指摁住,把卷起來的再對摺,最後呢要用線把粽子五花大捆綁牢,防止它散掉,這樣一個不這麼完美的三角體粽子就完成了,外婆誇獎道:“比你媽那是包得好看多了。”我聽了大眼笑成了小眼,心想:可以去媽媽那顯擺顯擺了。

  中午,外婆把做好的粽子放入高壓鍋中。當煮的差不多的時候,那濃濃的粽香就從廚房裡飄了出來,直鑽入到我的鼻子裡,清香四溢使人胃口大開。我迫不及待地叫上家人品嚐我的粽子,媽媽笑著說:“這粽子比買的都要好吃!”我開心極了。

  下午,媽媽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個香囊。外婆告訴我們端午節小孩子佩香囊有避邪驅瘟,還可以衣服點綴,這裡面有硃砂、雄黃、香藥。我們這香囊外包以紅色絨布,在以五色絲線旋扣成索。一聞還有淡淡的藥香,我和弟弟高興地掛著香囊,出門找小夥伴去了。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小學作文11

  端午,中國人都知道的。其實他還有其它的稱呼如:端陽,重五……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一早起來,站在院裡活動身骨,然後在耳邊掛上一脈不知名的植物,那個植物有一種攝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覺都被捲走,腦中只有一股清風在環繞。

  那時候還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麼用處,但是聽爺爺奶奶說過。那是一種可以避邪的草藥,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萬別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門,看到家家戶戶上掛著的都是那種植物,在門窗上,在小屋中,整個小城迷漫著這種清香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我們可以吃鴨蛋了。

  你別認為鴨蛋沒什麼,你得記住,那一天是端午。

  沒錯,端午的鴨蛋是很特別的。

  這些鴨蛋是以我上文說的藥草煮出來的,那藥香再加上鴨蛋本身的香味,別提多誘人了,而且,鴨蛋也因為藥草的浸泡,全變成了青黃色,看著都讓人眼讒。

  兒時手比較小,想多拿鴨蛋卻拿不了幾個,所以總是用毛線織成一個絡子,然後用一個個裝在裡面,掛在胸前,這當然不好看!但當時卻是我們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掛久了。我們一高興,便掏出絡子裡的鴨蛋,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其它都不碰破。吃光裡面的蛋黃蛋白後,便用清水洗淨。晚上一到,便鑽進竹林中,抓幾隻螢火蟲,放在蛋殼中,在上面蓋一層薄羅,封好。螢火蟲便在裡面一閃閃地亮,很是燦爛!

  現在長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會再有兒時的端午吧!

端午節小學作文12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小學作文13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溼,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後,她就把粽子放進鍋裡,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裡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裡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裡,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端午節小學作文1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小學作文15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