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觀察日記X則> 【熱門】三年級觀察日記彙總九篇

三年級觀察日記

【熱門】三年級觀察日記彙總九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裡都收穫頗豐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觀察日記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1

  我種了幾粒小豆芽,第1天我發現地面開始鼓,我想他應該正在努力地鑽出地面,然後我就在旁邊放了一個收音機,讓他聽歌,希望他能快點長大長高,一星期過去後,它發芽了。經過風吹雨打終於他長大了,他也成熟了。變成黃黃的了,我出去玩,我媽媽把它拔了,下來,就把他給炒了。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2

  1.我發現這隻烏龜還是比較活潑好動的,它喜歡把自己翻著身漏出淡黃的肚皮,四腳朝天的樣子調皮又好笑,過了一會兒然後又使勁拼命的想翻身爬行,我家本來有兩隻烏龜,可那兩隻烏龜的性格截然不同,一隻文靜一隻就是我現在養的愛折騰,經常東跑西跑,害我經常花功夫找它,這就是我們家的兩隻小烏龜。

  2.早晨我看了看烏龜醒來了沒有,我偷偷跑到邊上靜靜地觀察,發現大烏龜和小烏龜交頭接耳,似乎是在說悄悄話,不讓我聽見,我拿來四顆龜糧,它們毫不客氣的一口吞了下去。小烏龜喜歡東爬爬西爬爬,活動很靈敏。它們不喜歡待在盆子裡,總是把脖子伸的高高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它心底在想,我不想當井底之龜,於是我把它們放出來爬行了十五分鐘。

  3.小烏龜使勁的伸出脖子想逃離這個魔穴,它踩在老烏龜背上,我踩、我踩、我爬爬爬,,老烏龜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然後心裡一陣冷笑,逃?還是省省力氣吧,在這裡有吃有喝多幸福,小烏龜終於還是乖乖屈服了,遵命,我都聽你的。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3

  11月1日 星期六 晴

  上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爺爺在烈士陵園散步。忽然,我發現前面有一串黑色的小東西正在移動,走近一看,原來是螞蟻在搬家。

  我蹲下來仔細觀察,發現螞蟻搬家真有趣。有的螞蟻揹著白色的螞蟻卵,有的搬著一些體積較小的蟲子,還有一些螞蟻團結一心地搬著體積較大的食物……。我看見螞蟻吃力地搬著東西,就向爺爺問道:“爺爺,螞蟻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家呢?”爺爺說:“螞蟻搬家,是要下雨了,我們趕快回家吧!”我看看天上,藍天白雲,沒有一點要下雨的樣子。

  我心裡帶著這個疑問回到家裡,我近不及待地開啟電腦查詢:為什麼螞蟻搬家要下雨呢?網上說:因為下雨會把它們的家淹沒,所以它們要把家搬到更高處。人們由此而總結出一條諺語:螞蟻搬家晴必雨。到了晚上。天空就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下起了傾盆大雨。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只有愛學習、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發現大自然中的奧秘。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4

  螞蟻

  今天我倒樓下玩,發現一群螞蟻,於是我便仔細觀察起來。

  螞蟻一般會在離他們窩很遠的地方尋找食物,如果吃不完,還剩下一大塊的時候,他們就會找來搬兵,齊心協力地搬回家,有時候還能搬動比它們身體大好幾倍的東西呢,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啊。

  螞蟻是靠什麼認路的呢?原來它是靠自己那雙敏銳的眼睛認路的。她還可以在他走過的地方留下特殊的氣味,根據這種氣味找回家。

  螞蟻沒有耳朵,靠什麼聽聲音呢?原來,螞蟻的聽覺器官長在觸角上。如果沒有了觸角,它們就會成為聾子,螞蟻還能預知天氣,如果要下雨,它們聚會往高處搬家。

  小小的螞蟻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要保護它。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5

  今天上午,我蹲在門口吃飯幾粒米掉在地上,引來了一隻“偵察兵”螞蟻它急急匆匆地到米粒旁邊,那樣子好像是一個三月滴水未盡的餓漢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麵包——想將食物全搬走,可心有餘而力不足它使出全力,卻只搬的動一粒米“唉,它太小了!”我自言自語道螞蟻“吃”心未死,它又緊抱米粒,一晃身子,將米粒背了起來,可就像一個人要搬走一座山一樣,毫無希望它只好悻悻而去(寫螞蟻,把螞蟻當人來寫,十分生動)

  “唉,畢竟是隻螞蟻!”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氣大,那??”我剛要起身回家,驚異便把我拉了過來:剛才的螞蟻捲土重來,身後還跟著大隊人馬一陣瞠目結舌後,我平靜了:螞蟻力量太小,多來十個也無用的!我譏諷著這些小生靈,覺得它們是痴心妄想只見它們有的聚氣凝神,緊抱米粒;有的二蟻連手,奮力拼搏;有的發起蠻勁,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象是返鄉歸國似的移向蟻穴(寫出自己的觀感,形象生動)

  聽了我的敘述,你還覺得螞蟻力量小嗎?有時,人的力量可能比螞蟻還小,有時,螞蟻的力量可能比人的力量還大為什麼呢?因為:人心散,搬米難;人心齊,泰山移!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6

  上科學課了,拿著汪老師發給我們的放大鏡,我開始仔細觀察起蝸牛來。

  蝸牛的背上揹著一個漂亮精緻的“小房子”,呈螺旋狀,我抓的這幾隻蝸牛的“房子”都是左旋的,聽老師說右旋的非常少見。蝸牛的身體軟軟的,就好像沒有骨頭,總是愛躲在堅硬的“房子”裡面。蝸牛的身子溼溼的,當它爬行的時候,身後總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我觀察到蝸牛有兩對觸角,汪老師告訴我們:長的是蝸牛的眼睛,短的是蝸牛的鼻子。我還觀察到蝸牛身體中間有幾個呼吸孔,科學書上說蝸牛就是靠這些孔來呼吸新鮮空氣的。蝸牛的背上還有兩個小洞,一個是肛門,一個是生殖孔,多奇特呀。最特別的還是蝸牛肚皮上的那些小點點,這就是蝸牛的腹足,蝸牛就是靠它們來爬行的。蝸牛實在是爬得太慢了,透過觀察,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要用蝸牛來比喻動作慢的道理了。我把蝸牛放在採來的新鮮樹葉上,想看看蝸牛吃東西的樣子,可是我等了很久,蝸牛就是不肯吃,最後等來了下課的鈴聲,我只好帶著這個小小的遺憾結束了這次科學觀察課。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7

  9月26日 星期六 晴

  下午,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把綠豆泡在水裡,觀察綠豆的變化情況。我一放學就迅速跑回家,抓了一把飽滿的綠豆放進一個裝了水的瓶子裡。綠豆像熟睡的孩子靜靜地躺在“搖籃”裡。我想:“明天的豆芽會是怎麼樣的呢?我好期待哦!”

  9月27日 星期日 晴

  早上,我一睜開朦朧的睡眼,就健步如飛地跑到客廳去觀察綠豆,咦?水怎麼越來越少呢?而且有些泛黃。原來這些水都被綠豆寶寶喝了。嘻嘻,看看,它們胖乎乎的樣子,就知道了。它們撐破了綠衣裳,露出白白的肚皮,如果不仔細看,你還會認為它們是一顆顆小膠囊。胚眼處還探出了一個小白點,它們彷彿想出來看看外面這個美麗的世界!

  9月28日 星期一 陰

  中午,我一放學就迫不及待地“飛”向家裡,來到綠豆寶寶身邊。哇噻!綠豆們已經完全脫下外衣了,而且長出莖來了。它們應該覺得很熱才把衣裳脫掉吧,它們的莖約有1。5釐米左右,又白又嫩,怪可愛的。

  9月29日 星期二 雨

  今天下午,一放學,我就馬到不停蹄地跑回去觀察可愛的綠豆寶寶們。哇!莖長了足足有三四釐米長,終於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身子。底部長出了幾根鬍鬚狀的根,豆瓣中間長出兩片綠葉,像兩片尖矛。豆芽有的像犯了錯的孩子似的,低著小腦袋,有的像伸長了脖子的小鴨子…...我看著眼前這一簇整齊的豆芽,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這次,我成功地蘊出了豆芽,不僅收穫了快樂,而且學到了不少知識。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8

  我從劉公島買回來了六隻小水母。它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觸鬚長,有的觸鬚短。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嘴、沒有手腳、沒有頭腦、沒有眼睛、沒有鼻子,觸鬚上都有毛。這六隻小水母有的愛玩,有的`愛睡,如同一個個穿了隱身服的長腿小蘑菇。

  當它們一起運動時,就像一個個熱氣球膨脹起來,一伸一縮漫無目的的遊。又好像是一個個仙女在小河裡游泳,美麗極了。

  但是水母沒有嘴、沒有眼、沒有頭腦,吃什麼呢?後來透過上網查詢,我知道了,水母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原來它們的觸鬚就是它們的腔腸,一但有浮游生物碰到它的觸鬚,觸鬚就會射出毒汁,先把它們毒死,再用腔腸直接分解並消化掉,水母就是這樣吃飯的!

  水母真是一種神奇的生物,真是增長了見識!

三年級觀察日記 篇9

  上個星期,我和爸爸泡黃豆。我們找了一個小碗,爸爸讓我抓了一小把黃豆放進去。我一摸黃豆,黃豆硬硬的,真像男孩子玩的子彈。它的外皮是淡黃色的,圓鼓鼓的。爸爸往小碗裡倒了些溫水。過了幾分鐘,爸爸又把水倒了。黃豆皮皺巴巴的,真像老奶奶的臉。最後,爸爸找了一塊小毛巾蓋到了黃豆的身上,就像給黃豆蓋上了“小被子”。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黃豆。我掀開它的“被子”一看,小小的黃豆變大了,更奇怪的是,它皺巴巴的皮變展了,像小朋友的臉。

  爸爸往小碗裡倒了些水,然後又把水倒了。然後,爸爸把小碗放到了有太陽的地方,我好奇地問爸爸:“你為什麼把小碗放到了有太陽的地方?”爸爸說:“溫度高發芽就快。”我這才明白了。

  第三天,黃豆變大了。爸爸告訴我,它就要發芽了。

  第四天中午放學回家,我急忙跑去看黃豆,豆芽長出五毫米了,白白的,彎彎的,像豆子頭上長出了一條小辮子。

  又過了一天,我跑去看黃豆,豆芽都一釐米了,有些豆芽是直的,有些是彎的,像豆子上爬上了一隻只白色的小蟲子。

  過了好幾天,我再看豆芽,豆芽大約七釐米了。我心裡想:我要把它帶到班裡去,同學們看見我的豆芽肯定都會擠上來看的。

  這次泡黃豆,真讓我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