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關愛> 【精華】關愛作文合集八篇

關愛作文

【精華】關愛作文合集八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愛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愛作文 篇1

  陌生人也就是陌生的人,他是一名服務員,但他和別的服務員不一樣。

  在一個星光閃爍的晚上,我隨媽媽去了一家新開的KTV,這還真不一樣,裝修得連牆壁都會閃光。我對這KTV充滿了好奇,所以從包廂裡溜了出來欣賞,順便找一找供應飲料的地方,看看有什麼好喝的免費飲料。可是走遍了整個三樓還是找不到,於是決定去問問服務員。

  一位服務員恭恭敬敬地站在電梯旁迎接來客,於是我禮貌地問道:“叔叔,請問供應飲料的地方在哪兒嗎?我想去看看,”他笑著答道:“在二樓,”或許他怕我一個孩子找不到,又熱情的說:“要我帶你去嗎?”“好啊”。於是,他一把牽住我的手,兩個人的關係一下子拉近了許多,感覺是那麼的親近。帶我去了二樓,可這不是免費供應飲料的地方,而是一個超市。心裡不免有點失望,他又熱情問了一句:“你要買些什麼?”我一個小孩子肯定囊中羞澀的,只好勉強的笑著答道:“不買什麼,隨便看看。”

  當我從超市出來,他居然還在門口等我,心中立刻湧起了一股暖流,原以為他會回去繼續招待他的顧客,領我回到三樓後,微笑著和他說了聲謝謝。他什麼也沒說,只是對我笑了笑,便回到他自己的崗位上繼續接待來客。他的熱情,永遠的記在我的心裡,在這個KTV裡他或許最與眾不同的,如果是別人,也許只是告訴你地點,有些甚至不會理會一個孩子,我想,如果我是KTV的老闆一定給他最高的工作,他對待每一個來客都是那麼的用心,那麼的無微不至,他的笑容是那麼的甜美。

  他的名字我不知道,至今都還記得他的手是溫暖的,我依然是感激的。

  浙江永康前進學校四(1)班四年級:XX

關愛作文 篇2

  南宋時期,金朝不斷地攻打、侵佔我國的領土,昏庸貪腐的南宋皇帝不斷的向南遷移,人們紛紛逃出家門到外地去避難,陸游就是過著“兒時萬死避胡兵”的生活漸漸長大的。

  陸游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有憂國憂民的思想,為了報國、救國,他非常好學,決心要讀萬卷書,他尤其喜愛兵書,他不願做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他的夢想是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上馬能擊賊”的戰士。

  可是南宋時期是一個“報國無門,愛國有罪”的朝代,是奸臣秦檜和投降派掌握政權的時期,它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總是跟金兵求和。陸游為了實現自己的抗金志願,幾次三番被貶官,陸游覺得很鬱悶,就呆在家裡寫詩,他一生寫了九千三百多首詩歌,其中許多詩都抒發了自己抗金殺敵、戰死沙場、為國立功的心情。

  陸游八十五歲的時候,生了一場重病,他知道自己的病很難治好了,但它對抗金的.事業仍然念念不忘,握著兒子的手說:“如果大軍收復了失地,統一中原的那一天,我們家裡舉行祭祀,你們一定不要忘了把勝利的訊息告訴我啊!”說完他振奮起精神,寫下了著名的詩篇《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偉大的詩人陸游就是懷著這種悲憤的心情離開人世的,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如果南宋的時候,人人都能像陸游一樣,金國怎麼敢不斷向宋朝發動進攻?人人都像陸游一樣,宋朝又怎麼會滅亡在蒙古族的鐵蹄下呢?

  我想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學習陸游一生熱愛祖國,讀書破萬卷的精神,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讓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關愛作文 篇3

  媽媽對我的愛就像天上的繁星,數也數不清。當我開心時,媽媽陪我開心,當我難過時,媽媽安慰我,當我自卑時,媽媽鼓勵我。

  記得有一天,天上烏雲密佈,雲腳長毛,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轟隆隆”雷公爺狂怒地吼叫著。放學了,我看著滿天的大雨,不禁發起愁來:平常都是自己走到董老師家做作業,可是今天我沒帶雨具,雨下得這麼大怎麼走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從雨中向我走來,啊!原來是媽媽,我高興極了,我問媽媽:“媽媽,你這麼忙,怎麼還來接我。”媽媽說:“我看到外面雨下得這麼大,就想到了你,所以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趕過來接你了。”細心的媽媽還給我帶來了我的雨披和雨靴,我穿好了雨靴和雨披,媽媽還不放心我,怕我淋溼還把手中的雨傘給我打,過了一會兒到了董老師家,我身上一點兒都沒淋溼,而媽媽身上溼淋淋的,雨水還順著媽媽的頭髮往下淌,我說:“媽媽你看你身上都溼透了。”媽媽說:“你沒淋溼就好,我沒關係的,好了,你快上去吧,外面冷。”說完就走了。

  看著雨中媽媽慚慚遠去的身影,我的眼睛溼潤了,媽媽的愛就在這大雨中。

關愛作文 篇4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記起那件事,記起那個慈愛的老太太……

  在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出門吃早餐,看見一個成年人穿著開襠褲,還拿這一些繩子亂叫,我心想:他是不是瘋子呀?還是快點走的好!

  吃完早餐回來後,我發現他還在那叫,我還是低頭快走。突然,他叫聲變大了,我一看,他是對著一個老太太叫的,而老太太也是朝他走來,牽著他的手,把他帶到一個賣早餐的攤位,給他買了幾個包子和燒餅,我看著那個人高興地吃著早餐,又目睹老太太向遠處走去的背影,我心裡由衷地想:這位老太太真是菩薩心腸,我也一定要學習她助人為樂的精神!

關愛作文 篇5

  殘疾人,並不是我們生活中特別的人,生活中,幾乎處處可以見到殘疾人的身影。殘疾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並不知道上帝為他們關閉一扇窗,就會為他開啟另一扇門。所以,殘疾人應該要以樂觀向上,積極向上的精神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在我們學校中,就有一位身殘志不慚的殘疾人。這位殘疾人的名字叫沈奕揚。沈奕揚由於腿殘疾而導致了走路時搖搖晃晃,走路的走姿勢極不自然。他經過爸爸媽媽的開導與教育,仍舊不依不饒地,堅持不懈地上學。每天上學,他總是早早地起床,爸爸用電瓶車接他到學校,然後由他自己揹著書包,慢慢地走進校門。他走路是那樣得艱難,每走一步,都很吃力。他走平坦的路都這樣,走樓梯就更艱難了。每次沈奕揚揹著沉重的書包走樓梯,先用兩手抓牢扶梯,再用健康的右腳踏上第一級樓梯,然後慢慢提起殘疾的左腳踏在第一級樓梯。就這樣一步一步走樓梯。雖然行動不便,但沈奕揚從不自卑。他的快樂感染著身邊的同學,同學們親切地稱他“陽光男孩”。

  同學們很關心沈奕揚。早上,有同學幫他拿書包。中午,有同學幫他打飯,幫他洗飯盒。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沈奕揚和同齡的我們一樣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但並不是所有的殘疾人都擁有健康的心理。他們有的自暴自棄,有的作繭自縛,把自己關在自閉的小小空間,不與外人接觸,甚至拒絕他人的幫助。我們應該呼籲全社會有愛心的人們,更多地關心這樣的殘疾人,幫助他們早日走出自閉的陰霾,做身殘志不殘的快樂一族。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真誠的微笑,親切的言語,幫助關心每一個殘疾人。

關愛作文 篇6

  昨天,爸爸給我買了一隻鬥魚,我欣喜若狂,因為我一直都想擁有一隻屬於我自己的小寵物。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小魚缸,專門飼養我可愛的小鬥魚。

  為什麼說它是“鬥魚”呢?因為如果有一隻鬥魚遇到自己的同類,它就會把嘴“吻”在一起,鬥到有一方死去,另外一方才會鬆開嘴。

  它不僅好鬥,還長得很漂亮呢!

  魚店裡的叔叔說,鬥魚的尾巴有分鳳尾和馬尾兩種。鳳尾鬥魚的尾巴長得比較開,如同鳳凰的尾巴,而馬尾鬥魚的尾巴,不用說,就是如同馬的尾巴一樣,比較小。我買的這一隻鬥魚,是鳳尾鬥魚,它的全身是漸變的藍色,由頭部的深藍,漸變到身體的海藍,再到它那華麗尾巴的淺藍、翠綠,以及它與眾不同的下鰭成紅黑相間,可漂亮了。對了,還有它那成透明,又帶了一點點翠綠的小胸鰭,如同船槳一般在水中花來劃去,十分可愛!

  我們家不僅養了鬥魚,還養了許多植物和其他魚類。媽媽告訴我,不管是什麼動植物,都是一個生命,我們要愛護好它們。我也會好好愛護好我的小鬥魚,讓它茁壯成長。

關愛作文 篇7

  關愛,由此你想到的一定是無比偉大的母愛,但我今天要寫的並不是母愛,也不是親情,而是……

  那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有一次,我正在寫作業,突然自動鉛筆沒筆芯了,我又沒帶筆芯,而且鉛筆也一個個成了蘿蔔頭,我想:怎麼辦?還有一大半作業沒做。那時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恨不得自己變成孫悟空,然後叫筋斗雲來幫忙。正在我萬分著急之際,戴建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借給我一支自動鉛筆。我這才得以做完了作業。

  其實,這就是關愛,即使沒有母愛那麼偉大,沒有那麼感動人心。它也默默地,默默地給人以希望。或許你會說:不就是一支筆嗎?我也會!可是我認為它是偉大的,雖然沒有那種親情般的滋潤,沒有裝扮、點綴,但它在我心裡永遠是刻骨銘心的,永遠是一道定格在三年級時的風景線……

  關愛是什麼?我常這樣問自己,關愛難道就必須是偉大的嗎?不,關愛有時並不需要鑽石來點綴,有時樸實的才是最美的。

關愛作文 篇8

  母親的呼喚 “盼——盼,吃一一飯——羅。”下午放學回家,我剛到小區門口,媽媽的腦袋便從我家7樓的窗戶裡探出來,緊接著,我的耳邊便傳來了那熟悉的聲音,頓時,一股暖流傳遍我的全身,我回家的腳步不由得加快起來。那悠長悠長的呼喚像一條長繩,把我緊緊拉住。 每天放學後,很多同學都不願回家,想在外面玩。小的時候我也一樣,特別貪玩,常常忘記回家,隨著年齡增大,我的耳邊老是迴盪著媽媽的呼喚,不敢懈怠。 我的媽媽15歲就來到昆明打工,靠自己吃苦耐勞不斷學習,在昆明站穩了腳跟。我們的生活跟大多數昆明人一樣,沒有太大的區別了,家裡人也都買了手機,可媽媽不常用手機,老是喜歡大喊大叫,爸爸常說,一聽媽媽講話便知道她是從昭通山區來的。 今年暑假,我回了一趟媽媽的老家昭通。媽媽的老家在昭通鎮雄坡頭鄉,這裡山高谷深,平地很少,大人在外面山上勞動,小孩、老人在家煮飯、收拾家務。飯煮好了,小孩便跑到院子門外,大聲朝對面山上勞作的大人喊道:“爸——爸,吃飯了——”那聲音悠長悠長,十餘里路都聽得見。大人聽見了,就回應:“知——道——了,回——來——羅!”一喊一答,這習俗從遠古延續至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昭通山區出來的人,嗓門自然比城裡人大多了,媽媽也不例外。 以前我也很不習慣媽媽的呼喚,怕別人聽見笑話,覺得像噪音,不愛回答。暑假從昭通老家回來,我才深深感到:媽媽的呼喚是那麼深沉、那麼無私、那麼令人感動。 母親的呼喚,是源於對孩子深深的愛與關切。當小作者回到昭通老家,親身感受到鄉親悠長的呼喚聲,才真正理解了母親呼喚的情感內涵。“那悠長悠長的呼唉像一條長繩,把我緊緊拉住。”正是在這樣的呼喚聲裡,孩子慢慢地長大懂事,慢慢地理解拳拳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