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二作文> 寧願只會一門高二作文

寧願只會一門高二作文

寧願只會一門高二作文

  “培優”還是“補差”,是一個橫亙在東西方教育文化裡的鴻溝。東方人認為“補差”好,培養高新素質人才嘛,自然要面面俱到。瞧,這成績,頂呱呱;而西方人則認為“培優”更好,幹嘛要會那麼多,專精一科不就已經足夠了麼。看,那盡數收歸囊中的諾貝爾獎。

  追尋歷史的足跡,我們便可看到:東方的教育從一開始就不是“補差”而是“培優”!像唐朝的詩人李白、杜甫等,別的什麼都不會,只會作詩,但卻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人;陸羽,也是什麼都不會,只會煮茶,卻又成了名聞遐邇的茶聖。由此看來,“培優”似乎不是西方開的先河了。但到了現在,面對資訊化的社會,我們就必須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於是,數學、英語、語文等就成了必修課程,不但要在課上血,課下還要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用以“補差”。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人才並沒有逐年增多,反而一年不如一年。我們並未因有全面的知識而大放異彩,反而將自己優異的一面抹殺了去,逐漸趨於平庸,碌碌無為,終其一生。

  論成績,別人無話可說,門門都優秀。可一說將來的成就,馬上就氣虛起來了。是因為我們笨麼?只會死學習,可是我們這個黃皮膚黑眼睛的種族是讓世界歎為觀止的,先不論古代的科技成就,就說現在,無論多麼先進的高科技,到了中國人手裡,都能被玩兒出個花來。我們的學生,一旦到了國外,但凡努力的',那個不是功成名就。所以,有問題的不是我們的學生,而是我們帶我應試教育——補差。我們的教育只教會了我們如何考試,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反而是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活的風生水起。

  我們之所以對“差”字這麼敏感是因為我們所受的傳統教育——儒家思想,從儒家學派的著作裡不難看出,先人對於自己的缺點總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但關鍵是,他們省的不是自己的學問,而是他們的修養與道德。儒家所講的“補差”補得也不是文化課業上的“差”,而是道德素養上的差。現代教學,對於文化道德素養,或許會有所涉獵,但也僅僅是涉獵而已。再想想,那些至聖先師真的什麼都專精麼?

  有人說:“學多一點總是好的嘛,學的多總沒有壞處。”可是,現如今是越來越多,我們卻又都失業了。魯班的技法超群,可在現代看來他只不過是個木匠而已,倘若當時我們便是以這種眼光看他,他的父母有都逼他學“正業”,那他可能成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麼?不可能的,我們的心態已經不正常了,所以我們一出生就被定好了位置:上學。不是為了學到知識,而是為了一張文憑。試問,這樣的心態我們能學好麼?再加上我們學的根本不是我們想學的,造成的後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學生泡進了網咖,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了工作,成了無業遊民,整天在社會上惹事生非,不務正業,成了“啃老族”。

  我們會的越來越多,卻失了興趣,失了夢想,更甚者成了社會的敗類。若是如此,寧願只會一門,卻可以專心致志,為夢想而喝彩!若是如此,寧願只會一門,卻可以絕了後路,無法期翼明天,只能展望今天!若是如此,寧願只會一門,卻可以報以十二萬分的熱誠,去奮鬥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