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改寫> 改寫古詩作文彙總6篇

改寫古詩作文

改寫古詩作文彙總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改寫古詩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1

  秋天來了,一陣陣涼爽的秋風撲面而來。望著落葉像蝴蝶一般飛向泥土,望著小草穿上了黃色的衣服,望著大雁整齊地飛向南方……我不禁思緒萬千。落葉黃了,新葉還會長出來。小草黃了,明年還會重新長出來。大雁南飛了,還是會飛回來。而我,何時才能回到我的家鄉呢?

  望著這一番景色,我深有感慨。我突發奇想,給家人寫一封家書吧。昨天,洛陽城裡來了一個與我同鄉的人,我就叫他幫個忙吧。我來到屋內,拿起筆和紙,坐在書桌前,提筆正準備寫,卻又仔細想想,發現要說的話實在太多了,已經說不盡了,只能挑其中的要點來寫。我剛寫了一行,卻又把紙揉成一團,扔了出去。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外面的紙團都已經堆成小山了,可我還是沒寫出什麼來。

  “快點啊,朋友,我就要走了,再不走就晚了。”幫我送信的人已經在催了,我只好快馬加鞭,立即寫出了一封信。唉,無奈時間太緊張了,我還有無數句話沒有說呢!

  “好了,”我小心翼翼地將家書遞給送信的人,“你可一定要安全送達呀!”“放心吧,這點事情都辦不了,我還算人嗎?”那個人正準備跨上馬,我卻說:“等一下,我還要改改。”說著,我拿回家書重新修改。修改了無數次後,我才把家書鄭重地放到送信人的手上。他走後,我凝視著落葉,心想:我的家人這會兒也在思念我吧……

改寫古詩作文 篇2

  唐代詩人賈島很喜歡交朋友。

  他聽說山裡隱居著一位高人,便想去拜訪那位高人。他準備了一天的乾糧,背上包袱,興致勃勃地上路了。

  他來到山上,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嘰嘰的鳥叫聲,他也不覺得累了,心想: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到了中午,賈島吃了點乾糧就又繼續趕路。眼看太陽慢慢偏西了,他心裡不禁著急起來,過了幾個彎,他看見遠處隱隱約約露出房屋的輪廓,便快步走去,發現了一個茅草屋,外面一個院子,(新年禮物)房屋上有幾根南瓜藤,藤上掛著幾個大南瓜。賈島看見松樹下有一位童子在掃地,便問道:請問這裡可有一位高人隱居在這裡呀?施主說的可是我師傅?我師傅就隱居在這裡。童子回答道。哦,請問高人在哪兒?您找他啊,真不巧,師傅去採藥了。高人在哪裡採藥呢?諾,童子往山那邊指了指,我只知道師傅在那座山裡採藥,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兒。那高人什麼時候回來呢?少則三四天,多則七八天。

  賈島聽後失落地走了,邊走邊吟誦: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改寫古詩作文 篇3

  清香嫋嫋的早晨,楊萬里佇立在船頭,欣賞著安仁縣的美麗景色。

  高遠藍悠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極目遠眺,那一座座青翠欲滴、連綿起伏的群山,就像只用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綠意滿山,輕輕流入雲際。被輕紗似的白霧籠罩住了,好像猶抱琵琶奏歌聲的仙女一般,露出了她羞澀的半邊臉。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瞧,近處,嫵媚的陽光灑在了江面上,波光粼粼。江水一望無際,平平的,靜靜的,猶如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一陣清風吹來,江面上盪漾開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紋。岸邊的垂柳在風中梳理著那長長的辮子,婀娜多姿。

  此時,一葉漁舟躍入了楊萬里的.眼簾中,船中坐著兩個小童,他們已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撐著傘坐在船中。楊萬里望望天空心裡不禁疑問;為何張傘呢?並沒有下雨啊!

  這時,其中那個扎著牛角辮,臉蛋紅撲撲的,還戴著個小紅肚兜的弟弟說“;哥哥,你這招管用嗎,不會是在耍我吧?”

  “你還敢不信哥?”哥哥敞著圓圓的肚皮,拍著胸脯說,“我用項上人頭擔保,絕對管用,我用過這招!

  船在江面上緩緩行駛著。”哥哥,你太棒了,船開了,船開啦!你果真沒有騙我!“弟弟高興的拍手稱讚,手舞足蹈。

  這時,他調皮地將傘轉了個方向,哥哥見了,從弟弟手中奪過雨傘。

  將傘轉回了順風的方向,批評道;“不可以這樣做,逆風方向,會讓船後退,離我們的目的地就越來越遠了,南轅北轍了,也就前功盡棄啦!”

  “知道了,長官!”弟弟調皮地塗了一下舌頭。

  童年美好的時光已經拂袖而去,雖然看得到絢爛的夜空,但是卻摸不到;儘管聽得到童年幸福的天堂裡的歡聲笑語,可還是走不進那幸福的天堂!因為同年離去,時間定格,它永遠成了回憶!

  此刻,百感交集的楊萬里不禁吟誦下了這首詩;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孩子是如此天真浪漫,聰明伶俐!

改寫古詩作文 篇4

  今日,我去郊外觀賞美景,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風景宜人的了廬山。山上到處都是雲海,有時,雲霧冉冉上升,將整個廬山淹沒在茫茫雲海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瀑布雲”的情景,有時它像涓涓細流,流入幽谷,有時又似奔騰的江河,洶湧澎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不光只是雲海,廬山瀑布也是“名人”,從山上彙集而來的泉水,經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全長近百米,從高高的山頭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簾懸掛在空中。

  我繼續向前,穿梭在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高山中,那些高山好像會“變臉”,橫著看是壯觀的山嶺,而側著看卻成了雄偉的山峰。當你身處這景色秀麗的廬山之中,無論是從遠處望、近處看,還是高處俯視、低處仰望,所見景象完全不同,好像看見了一個個“變臉大王”,一會兒變成這樣,一會兒又變成了那樣。

  “哇!哇!”仙人洞、三疊泉、白鹿洞、天池……這些壯觀的景象讓人的眼睛應接不暇,讓人讚歎不已,美中不足的是我根本弄不清“廬先生”的真面目,是“如花似玉”?還是“英俊瀟灑”?我置身於廬山之中,卻猜不透也摸不到它的樣子,可真是當局者迷呀!

  這次廬山之旅真是一次開闊視野的奇妙之旅,突然我詩興大發,

  拿出隨身攜帶的刻刀在石壁上刻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並取名“題西林壁”。

改寫古詩作文 篇5

  十年寒窗,精通經書,而後始於仕途;南宋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干戈寥落,孤軍奮戰,而後終於戰亂,永垂千古。

  閉上眼,時光回到南宋末年。

  是時,元軍正與南宋將士戰於沙場,前來作戰指揮的正是愛國將領文天祥。

  只見兵荒馬亂戰鬥之中,文天祥首當其衝,身先士卒,但見:手持刺槍,身披盔甲,下乘坐騎,上拄戰旗,衝鋒陷陣,可謂豪放慷慨!驀地,敵軍突襲,將文天祥圍剿其中,文天祥手下大將紛紛畏懼不前投降於敵人刺刀之下,文天祥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壓入元軍天牢。

  元軍首領賞識文天祥,便想將文天祥為之己用,便召臣下商討此事。

  “吾欲將文天祥納入吾下,如何使得其降?”

  一臣子上前道:“使已降者前去勸降,如何?”

  “準。”

  當下。“文將軍,如今我們都歸順元軍,識時務者為俊傑,若拒降,恐遭皮肉之苦,宋朝已亡,爾忠孝已盡矣。如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

  “國亡而不能救,死有餘辜。又有何懼?”

  元軍首領見文天祥不肯投降,怕留其日後又存禍患,便命手下將文天祥殺害。

  文天祥死前不畏懼敵人之威逼利誘,揮筆灑下是一首: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改寫古詩作文 篇6

  這一天正值清明,詩人杜牧心情鬱悶,獨自一個人在路上行走,可巧又碰上了下雨。雖然是青草依依、鳥鳴花香的大好時節,可是趕上了這淅淅瀝瀝的春雨,不免讓人內心多了幾分淒涼。

  今天這個節日,本該是與家人團聚上墳掃墓,或與好友相約遊玩觀賞春景。可如今卻是詩人獨自客遊他鄉,偏偏又趕上這春雨連綿不絕,身上的衣衫早已溼透,一陣微風拂過,竟會感到冰冷刺骨,讓詩人本就煩悶的心情又增添了一層愁緒。聯想到出門在外的行旅多日,惆悵失意、暗愁深恨一時間通通湧上心頭,已經有了不少煩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的又豈止是這清明時節的春雨,還有詩人的魂魄也隨之悽迷紛亂了,說是“魂斷於此”也不為過!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個時候,倘若能有一個小酒館,不僅可以讓詩人暫避風雨,還可一醉解千愁,豈不快哉。可是,這山間小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去哪裡尋得這樣一個避風港呢?正在詩人愁苦之時,一個牧童騎在黃牛之上,吹著竹笛,頭戴斗笠,緩緩走來。詩人趕忙上前,向牧童打聽附近可有酒家?

  牧童似乎有些害羞,未敢言語,卻用手指向不遠處的一片杏樹林。詩人順著牧童手指的方向遙望,在那開著大片大片雪白的杏花叢中,隱約看到一座茅草屋,屋前掛著酒幌,走近方可看清酒幌上赫然寫著“杏花村”三個字。詩人並未坐到酒館屋內,而是在門前搭建的涼棚下落座,在如此美麗的杏花林中,微風輕輕吹過,杏花隨風飛舞,滿園清香沁人心脾,美酒加美景,好不快意......

  儘管身上的衣衫還是溼冷,屋外的春雨依舊連綿不斷,只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彷彿一切的愁苦與落寞都隨風而逝,不再縈繞心頭。一樹杏花,一杯淡酒,散盡心頭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