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範文(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1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萬萬不能的!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臺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臺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小說裡,金錢就是上帝,就是葛朗臺老頭的主,上帝在人間的化身就是金錢。巴爾扎克運用濃厚的筆墨描繪了金錢的魅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上帝論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能帶來權勢和財富,卻不是萬能的,它無法給人們幸福的感受、親情的安慰以及愛情的甜蜜。

  至少,在人類感情的領域,金錢卻無能為力,葛朗臺老頭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可死後金錢不能伴隨他升入天堂,除了一種空虛的滿足,可以說一無所獲;嗯嗯,他只能進入地獄,他犯了“七宗罪”中的貪婪。

  在作者巴爾扎克的眼裡,葛朗臺老頭的這種唯金錢論,是當時社會的一種現象。歐也妮〃葛朗臺——一個單純而美麗的姑娘,成了金錢的祭品,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扭曲,完全為貪婪所支配的人,才會視金錢為一生的追求。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2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的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在他的名著《歐也妮·葛朗臺》中為我們捧出了葛朗臺這個栩栩如生的吝嗇鬼的形象,也捧出了一部不朽的鉅著。在這部書中,並沒有什麼刀光劍影,也沒有懸念迭起駭人聽聞的驚險情節。它描述的是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農村的一幕普普通通的家庭悲劇,在作者筆下微微大理來卻如此的驚心動魄,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心靈的震撼。

  故事其實很簡單,它展示了薄情寡義,貪婪,虛偽,吝嗇,愛財如命的大富翁是如何毀掉了親生兒女一生的幸福。情節是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聚會開始全面展開的,當各地的各色人物——實際是為了爭奪葛朗臺老頭的鉅額財產,葛朗臺,可羅旭家族,德格木立家族這三首之間從此展開了一系列微妙而又尖銳的勾心鬥角。

  在這本書裡,作者為我們指出了社會主義的荒謬,指出了金錢固然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卻無法給人們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中,金錢當成人生的需要,而葛朗臺正是這樣的人,表面上他是金錢的主人,實際上只是金錢的奴隸而已。

  讀了這本書後,我更加的明白了金錢的含義,雖然人們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金錢也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不能像葛朗臺那樣吝嗇,虛偽,貪婪,否則最後只能上道了自己或者是身邊的親人朋友。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3

  前不久我剛看完了一本名著《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同時也是諷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讀完了這部小說,使我知道了:葛朗臺他是個貪婪、狡猾、吝嗇的人,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為了錢,他可以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請水面包;弟弟破產無動於衷;侄兒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費小筆資金解決弟弟破產的事情,同時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後,才肯出這筆錢,甚至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他的錢。雖然,他是個守財奴卻與別人不相同。他不僅熱衷守財,還善於發財,精明計算,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果斷出擊。索漠城裡,都嘗過他的厲害,反倒佩服他,把他當成索漠城的光榮。

  透過葛朗臺使我明白了:金錢在當時社會具有無邊的影響力,同時也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而歐也妮,葛朗臺的女兒,天真美麗的她喜歡上了破產的表弟夏爾,為了資助夏爾,她把父親給的金幣贈給他,這樣的舉動激怒了愛財如命的葛郎臺,父女發生激烈的衝突,而她的母親卻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終歐也妮等到的卻是個發了財的負心漢。與此同時,在她的身邊圍繞著許多金錢的奴隸。為了得到她的錢,拼命地在她的身邊包圍著。

  每個人都覺得她是一個吝嗇鬼,因為她同她的父親一樣省吃儉用,精打細算。但是,一個個虔誠的機構,一所養老院,幾所教會小學……卻給了責備她愛財的人一記有力的耳光。

  從這本書中使我明白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就如上帝一般,讓所有人侵倒,甚至六親不認,但有的看似吝嗇的人卻不是一個吝嗇鬼而是一個慈善的人。讓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內心的世界……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4

  《歐也妮·葛朗臺》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對於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

  當初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溫柔隱忍,對於自己吝嗇的父親,她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為了愛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查理,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幣的時候,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因為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懦弱膽小,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為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查理,在發財後,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和奧勃裡翁小姐聯姻,最終負了她。

  那時候,覺得這樣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為了愛情,敢於把金幣給自己愛的人、不怕因此同自己一直順從的父親起衝突,真的很勇敢。但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不再單純地因為喜歡這個女子而喜歡這本書,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能夠更為客觀地來評價書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臺這個形象。

  葛朗臺這個人物形象很特別。一般人的吝嗇,大多是對於別人,而葛朗臺卻不止如此,他對自己的家人吝嗇不說,對自己,也是吝嗇得很。葛朗臺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但他們一家人卻過著近似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金錢於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著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出的金晃晃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因此而產生滿足感。他大把地囤積金錢,不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欣賞,為了滿足自己的斂財癖。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臺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為錢,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在知道女兒把金幣都給了查理後,他認為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起來。妻子因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將離世的時候,葛朗臺不是沒有傷心難過的,這個時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許的流露,但是,當妻子死後,屍骨未寒,葛朗臺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在他心裡,金錢最終戰勝了人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臺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然而,巴爾扎克雖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但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葛朗臺為了金錢,一輩子花盡心思,甚至為了錢連親情也不顧,但最終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5

  把《歐也妮·葛朗臺》看完之後,我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說不出什麼滋味。

  原來是那麼單純的少年——夏爾,是那麼的單純,對堂姐充滿愛慕的夏爾那你去了?去印度的旅途,怎麼讓他忘了這麼多?取而代之的是奸詐、貪婪,比葛朗臺還變本加厲,難道他忘了苦難思念他的堂姐——歐也妮了呢?難道他忘了和歐也妮的一吻定情了嗎?難道他忘了和歐也妮數個月的朝夕相處了嗎?難道他忘了和歐也妮不顧個人安危給他六千法郎了嗎?是的,除了錢,他都忘了!回到巴黎,他多久了才和歐也妮通訊啊!還編出花言巧語哄騙歐也妮,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的狼心狗肺的人啊!他為了區區的世襲領地和侯爵,就拋棄了苦苦等他七八年的歐也妮!試想,當他得知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的家產後,又有怎樣的表情?這樣的男人,根本不配得到歐也妮的愛!昨晚的祝福白寫了,詛咒這樣的人全部都下地獄!

  說實話,蓬豐先生是一個好人,是一個,除了長腳娜農和歐也妮逝世的母親,對歐也妮最好的人了。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6

  葛朗臺公館——“孩子,幸福只在天上,你將來會知道的。”——母親的臨終遺言驗證了歐也妮葛朗臺的一生。歐也妮葛朗臺最後也體會到了母親說這句話時的的無奈與沉痛。

  這就是“人間喜劇”中最精彩的部分,這裡有最經典的人物老葛朗臺,這就是《歐也妮·葛朗臺》。看完全書,若老葛朗臺是活生生的人物,我真想當面質問他生活的意義何在,他果真快樂過麼,他充滿銅臭味的一生除了金錢還剩下什麼?

  葛朗臺,貪婪、自私、狡詐、吝嗇,對金錢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狂熱,他就是一條冷血的巨蟒,把大把的金錢斂入那張永遠無法滿足慾望的血盆大口。“看到金子,佔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臨死前還要女兒推著輪椅來到儲存全部家產的密室前反覆端詳確認錢財都還安安靜靜地存在。神甫為他做臨終法事,葛朗臺半眯的老眼看見銀質聖器頓時精神煥發,當神甫要他親吻金十字架時,他甚至想做出拿到它的舉動,慾望立刻斷送了他的生命。生前格朗臺雖然富甲一方,卻蜷縮於一所黑暗陰森、樓板都被蟲蛀壞了,踩在上面吱呀作響隨時有可能坍塌的的老房子裡面,這讓從初來乍到的夏爾百思不得其解。他還實行家庭專制,每人每天的口糧按量分配,誰能想象腰纏萬貫的老葛朗臺甚至會為女兒為了招待親戚自費買白蠟燭而怒不可遏。這位精於計算的守財奴善於運用一切手段用來斂財,他假裝口吃耳背,幾乎全城的市民都上過他的當。

  縱使他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於其何益?金錢就是他的上帝,兒女情長、倫理道德在他的眼中貶得一文不值,妻子和女兒的情感被他踐踏得灰飛煙滅,慘絕人寰的老頭為了幾千法郎軟禁女兒把膽小而賢淑的妻子氣得暈死。財富使他喪盡天良,人格被金錢玷汙扭曲變形,貪婪成癖,又吝嗇成鬼,內心的空虛、禽獸的本能,早已將人類一切美好的感情摧殘殆盡。因為他擁有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限法力的金錢,他成為人們心中的上帝,人們敬佩他,恭維他,稱讚其為索繆城的光榮。金錢造就了葛朗臺,也毀滅了葛朗臺。

  可是對金錢的渴求如痴如狂的又何止老葛朗臺一人?背信棄義,為了爵位放棄愛情的負心漢夏爾、一直對葛朗臺家族虎視眈眈的庭長德·蓬豐、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銀行家德·格拉桑……他們無疑是那個社會的佼佼者,他們很好的學會了立足於社會的一切爾虞我詐刁酸刻薄。就連忠心不二的女傭娜農最後也可見免不了有了老葛朗臺的影子。

  總算故事的結局尚且能夠給予我們一絲安慰。歐也妮在數不盡的善舉義行的伴隨下走向天國,離開這個慾望無限膨脹的年代,離開了這個敗壞的世道。除了歐也妮自己,誰還記得曾經有對純真的情侶坐在一起發誓永遠相愛的木板小凳?誰還記得那幽暗的過道?那黑色的客廳?愛情的悲劇,家庭的破碎,在這個人人都對金錢視如神明的社會,眼淚是卑賤的。或許離開,才能擺脫人世的汙穢。

  葛朗臺是一個代表,歐也妮也是一個代表,黑暗與光明,真的只會物是人非麼?如果金錢會說話,有思想,豈不是會對人們冷嘲熱諷?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7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臺》。“書中的葛朗臺非常吝嗇”媽媽這麼告訴我。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有多麼吝嗇?

  《歐也妮·葛朗臺》是由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葛朗臺精於算計,趁著當時劇烈動盪的社會環境,亂中發財,成為蘇繆城的首富。他是個十足的守財奴,雖然他有四五百萬的家產,但生活卻還不如普通人,常常把租戶交來抵租的'水果蔬菜拿到市場賣,把剩菜爛果子留在家裡自己吃。不到規定的時間不準生火,不管天多冷都不能。晚上一家人都到一個房間做事,那樣可以節約蠟燭。他把什麼都當做自己賺錢的工具。他最後將要死的那幾天,總是叫女兒拿出一把黃金來灑在桌子上,還說:“我看見他們心裡就熱乎了。”臉上露出極為幸福的表情。雖然我感到他很可惡,竟然這麼冷酷無情,但他將要逝世的時候,我還是為他的死感到可惜:一生就這麼過去了,每天腦子裡只有錢,只有算計,這樣他會快樂嗎?對於他也許是的。但是想想,你有那麼多金子,你渴望自己擁有這麼多金子,但當你死去的時候,那錢是帶不走的。你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留給了你的後人。與其這麼攢錢,倒不如好好的生活。這樣,是虧了自己。他的人生除了錢就沒有別的了嗎?他腦中就轉不過這個彎來嗎?

  歐也妮是葛朗臺的女兒,美麗溫嫻、天真單純、善良多情。到二十二歲都沒有出去見過別的世面,成天在家縫縫補補。後來暗地與堂弟夏爾·葛朗臺相愛,但夏爾又拋棄了她。因為傷心,歐也妮嫁給了他不喜歡的德·彭封庭長。歐也妮可謂一個孝子,父親曾經只讓她吃清水面包,與她母親的死也有著莫大的關係,更是父親提供很大的條件使夏爾變心,她卻依然待父親那麼好。父親死後,她雖在生活上繼承了父親的吝嗇,但她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心地善良的她還替背叛他的夏爾還上了他夏爾父親兩百多萬法郎的鉅債,當夏爾知道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家產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吃驚與懊悔!歐也妮是偉大的!她的那顆高尚的心,只為最溫良的感情而跳動!

  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8

  初讀巴爾扎克寫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時,我便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宛如干涸了許久的井忽然得到了甘霖的滋潤一般,一下子撲進了書的海洋中暢遊一番。

  本文講述了一位女子的悲慘故事,她就是歐也妮。葛朗臺小姐。因為她父親葛朗臺先生的緣故,她很少涉足世事,她那簡單純樸的生活造就了她的善良、單純、虔誠的性格,使看見她的人無不眼前一亮。試想一下,當時她與父親被鎖在家裡時,那窄窄的一道圍牆外,哪一個不是為了金錢勾心鬥角?哪一個不是為了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財富玩命奔波?哪一個不是為了追求上位爾虞我詐?世俗的醜惡並沒有將她沾汙,反而使她成為一朵出汙泥而不染的蓮,是這個時代唯一的星點光明。

  像這樣一個溫婉嫻淑的女子,就應擁有最幸福的生活,然而,當她百萬富翁的父親死後,她的生活瞬間跌落谷底,她守著她父親留給她的鉅額財產,守著她那短暫而沒有幸福可言的婚姻,孤單了一輩子。然而,她的生活並沒有歸於平靜,她的丈夫死後,好又變成了一群利慾薰心、唯利是圖的人的追逐圍堵的獵物。

  我想,我們在嘆息的同時,也應思考一個問題——歐也妮。葛朗臺的悲劇是誰造成的?是她的父親嗎?是她的鉅額財產嗎?其實說到底是人們對金錢的貪慾,永遠不知道滿足的慾望。只要有錢,無論是再卑劣的人都能贏得人們尊敬的目光;只要有錢,即使是毫無感情可言的兩個人都可以走到一起。一旦沒錢,即使是親兄弟也可以棄之不顧;一旦沒錢,那會身敗名裂,一無所有,遭人唾棄。

  這就是被金錢左右的社會,這就是人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錢的多少成了人們劃分等級的標準,歐也妮小姐便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