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集合15篇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集合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趣事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

  端午節小懶蟲,快起來吃粽子嘍!爸爸的一聲呼喚,硬生生把我從甜美的睡夢中喚醒了。

  我一下想起來今天是端午節,可不能再睡懶覺了。於是連忙起床,到廚房一看,呀!鍋裡煮了許多棕子和鴨蛋,地上還放了許多爸爸剛買回來的菜,有莧菜、萵筍、西紅柿、龍蝦、烤鴨、鱔魚,另外還有兩束艾葉。我好奇地問:買艾葉回來做什麼呀?用來驅蚊嗎?

  爸爸一邊把艾葉掛在門上,一邊笑著對我說:是啊,艾葉的味道可以驅蚊。端午節把艾葉掛在門上,還有辟邪的意思。當然,這只是習俗和傳說,並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這時,媽媽已經在廚房忙開了。聽到我倆的對話,她也湊趣地大聲說:在南京過端午節,還要吃‘五紅’哦。

  我不解地問:什麼‘五紅’?媽媽神秘地眨了眨眼睛,說:到吃中午飯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五紅來了!我剛吃完一個蜜棗粽,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菜端上了桌。原來,五紅就是炒莧菜、紅燒龍蝦、紅燒鱔魚、烤鴨,還有紅油鴨蛋。雖然一個粽子還沒有消化完,但是看到這些誘人的菜,我的肚子好像不知不覺又餓了,於是嚷嚷起來:那快吃中飯吧!等一等!爸爸在廚房大聲阻止我:湯還沒有燒好呢!原來,他又在做他的拿手好湯——西紅柿蛋湯了。

  好吧,我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鱔魚,邊吃邊說:哈哈,那我們今天中午吃的可不止‘五紅’,而是‘六紅’了!這時,我們全家都笑了起來。這個端午節真有趣,既吃到了美食,還學到了許多傳統知識。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2

  今天,同學們早早地來到學校,有的帶了一袋粽子,有的帶了一袋鵪鶉蛋,有的帶著電飯鍋。難道要去野餐嗎?不是,我們今天要過端午節了!

  一下課,老師和同學們就忙開了,我們把鵪鶉蛋洗乾淨後放進電飯鍋,老師又放了許多調味品,如干菜、茶葉、茴香等等。上課時,我們不時去看看電飯鍋,心思早就到鵪鶉蛋上了。一會兒,電飯鍋便熱氣騰騰了,整個教室瀰漫著香氣。這下更把我們的饞蟲給勾出來了。可活動要下午才開始,我們只好咽咽口水,盼望時間過得快點。

  午睡課時,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感覺今天的午睡課特別滿長,好容易才捱到下課。我們立刻端端正正坐好,老師終於揭開鍋蓋,給我們分鵪鶉蛋了,同學們使勁吸著鼻子,想把香氣都吸進去。同學們的桌上擺滿了粽子和蛋。還沒等老師發話,同學們早已抵擋不住美味的誘惑“開吃”了快樂的端午節400字作文作文。我也迫不及待地剝開蛋殼,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還不停地說:“鵪鶉蛋真香,真好吃!”環顧四周,同學們都吃得津津有味,連平時最愛談天的同學也顧不上說話了。我們邊吃邊聽老師給我們介紹端午節的由來,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我還知道端午節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賽龍舟等習俗呢!

  今天,我們既品嚐了美味,又學到了許多新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3

  端午節最不可少的,自然是粽子,每年端午節外婆和大家都會包上幾百個大粽子呢!包粽子雖然有很多種,比如蘆葦葉、竹筍葉、菰葉、藕葉等。但我們的家鄉是蘆葦比較多,所以大多都用蘆葦葉包了。首先,外婆“率兵”去採蘆葦葉。採蘆葦葉時,一大家子聽著外婆的勞動子:“加油!一個粽子三片葉子!上百個粽子幾千片,嘿喲,加油!”聽了“將軍”的鼓勁,“小兵”們更加賣力了!採完蘆葦葉,現在只要將它們暴曬就行了。但準備材料可沒有這麼簡單喲,還得去集市上買來上好的紅豆、豬肉、花生、板粟、蜜棗與糯米,還要買紅線呢!

  當然,最好玩的時候還是包粽子的時候。包粽子時,男人負責把肉切成不大不小的塊兒;女人負責洗紅豆、糯米之類的;小孩負責把大盆洗乾淨,再把大人加工好的東西裝在大盆裡;而老人們則負責指揮。一切準備好之後,就開始包粽子了。大人們幹得格外賣力,而小孩們呢?卻在一旁玩著,總是在大人們不注意時,偷一兩顆蜜棗往嘴裡塞,表面上似乎一點兒事都沒做,可心裡卻暗暗自喜——因為蜜棗太好吃了!

  最後一步就是煮粽子,燒火的外公總是把火候把握的很好,味道很香、很濃,如果在第一時間內吃粽子,你看到的肉粽子總是嫩地流油,看到的蜜棗粽子總是金黃柔嫩;看到的八寶粽子總是很可口,我們可愛吃了。

  去年,要不是為了去鹽城替舅舅、舅媽照顧表哥,外公外婆可能在包粽子哩。我突然有些“厭惡”舅舅、舅媽,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不錯,為什麼不找個保姆?把我的歡樂端午節和粽子都“奪走了”,我好生氣呀!也好懷念那味香色美的粽子呀!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4

  端午節,離不開粽子,我家就因為包粽子放生一件趣事。

  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在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把煮好的粽子葉放在一個大盆子裡。把米端過來就要開工!首先拿兩片粽葉,把他圈起來,底下圈一個圈。我用勺子一勺一勺的瓦進去,可是怎麼粽葉裡的米越來越少呢?這時我感覺到我的腳上涼涼的,還有東西砸在我的腳上,我仔細一看,糟!米和水撒一地,全都是,難怪米裝不進去,原來底下的那個口太大。爸爸媽媽笑的都趴在沙發上起不來。我去拖拖地,洗腳之後,繼續戰鬥!可是後面又遇到困難,粽葉太小,裝完米之後蜜棗裝不進去!怎莫辦,沒有蜜棗的粽子不是好粽子!唉!只能用煮好的花生代替!煮的花生裡面有水,我把它掰成兩瓣時,花生裡邊的水噴我一臉!別人看都合不攏嘴!

  更有趣的還在後面呢!

  好不容易包一大堆粽子,分成兩次煮。第一波,下鍋!一個個的像胖胖的跳水運動員一樣,一個接一個被推下去。開開火。時間過得真快,粽子就煮好,我滿懷信心的向廚房走去,迫不及待的掀起鍋蓋。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好好地一鍋粽子轉眼間變成一鍋稀飯!一鍋大米稀飯!還有散開的粽葉。我無比氣憤,想:這煮粽子這麼難!不煮,就這樣吃吧!爸爸笑著說:“沒事,就是火太大,不是還有一點麼?”經過很長時間,粽子終於煮好。

  每當想起今年的端午節,就會忍不住的笑起來!真是一個趣味十足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5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為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辬包的粽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喜歡嗎?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6

  每年的端午節,大街上時不時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而且耳邊還時不時傳來“賣粽子嘍!美味的粽子,快來買哦!”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一邊看《新白娘子傳奇》的電視,一邊剝著粽子吃。端午節啊,桌子上這幾樣菜必不可少: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

  爸爸拍拍我的肩說:“女兒啊,你知道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

  我搖了搖頭,然後又點了點頭,爸爸對此感到好奇並問道:“到底知不知道啊?”

  “知道是知道,但是有兩個傳說呢!就講一個關於《白蛇傳》的傳說吧!相傳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婦後,在端午那天因喝了雄黃酒差點現了形的情景,便成為民間端午節的風俗。”我自豪的說道。

  “呵呵,爸爸請教你一個問題哦!為什麼要紀念曹娥?”看著爸爸那一臉無知的樣子,我不懷好意的說:“爸爸,你讓別人說故事,不能不給報酬吧!”

  “你想要什麼?”原本無知的臉,瞬間提高為警惕。

  “哎呦!沒什麼,只是要你的令牌啊!”我笑嘻嘻的說道。

  爸爸猶豫了片刻,拿出令牌,轉手拱讓給我。我接了下來,說道:“爸爸,你給我把粽子剝了啊!”

  “為什麼?”

  “令牌在此,你敢不聽!”

  “哼~早知就不跟你換了!”

  “你說什麼!”

  “呵呵,沒說什麼!”

  啊!這次的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們都很開心。屈原投江的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都還是能耳熟能詳。而我也因為內心有期待,迫不及待的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粽子,一邊談天,包著包著,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著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

  第二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終於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說,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我們開了一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我們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畫龍舟的人喊著“加油!”“加油!”非常賣力。我要感謝畫龍舟的人給我們看這麼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

  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麼樣子?到了溪邊,果然是景觀優美、碧水縈迴。這裡讓我們身心放鬆,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著玩著,到晚上了。我們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著。當一桌豐盛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著、吃完以後,我們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後一起拍照,為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8

  今天是端午節,我還睡意朦朧,就被媽媽“殘忍”的叫醒,我一看,才三點鐘,我剛要辯論,一下子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應該很早的起床去掛葫蘆、艾蒿,我的睡意全無,連忙離開我那心愛的被窩,迅速的穿好衣服,下樓插艾蒿。

  但事非所願,媽媽沒有讓我插艾蒿,我心裡憤憤地,想:媽媽為什麼不讓我插艾蒿?媽媽又對我說,那你就包粽子吧。“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我的包粽子之旅,現在就開始嘍!

  我們先挑粽葉,我順手就拿一個有小有窄的葉子,葉子上不是還有蟲子在爬動,到處都是被蟲子蛀的窟窿,媽媽說:“這個不行,必須得是沒有蟲蛀,又得寬,還得打。我才恍然大悟,於是就細心地挑粽葉。

  粽葉挑完之後,我就開始挑米,媽媽又說:“米不但要是純的糯米,裡面還不能帶有也不能帶有硬的梗米,我沒有怨言,精心的挑著米。過後,媽媽看我挑的米,微笑著點點頭。

  下一步就是把之前泡的葉子拿出來,開始包。把糯米洗淨,再把帶喝的金絲棗和糯米抱在一起,葉子就好像保護他們弱小的身軀一樣,把他們緊緊地包在裡面,細繩也幫助葉子,他纏在葉子的末端,繫緊葉子,不讓糯米合金絲棗逃出來。就這樣,一個精美的粽子包好。

  經過這件事,我終於知道那美味的粽子是怎樣包成的,更知道人們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9

  賽龍舟、吃粽子會讓我們想起什麼呢?當然是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更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今年的夏天來得好像晚了一些,涼風吹走了炎熱,然而,在這個不尋常的時節,我竟學會了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放在熱水中泡軟,將糯米清洗乾淨,用涼水泡2小時備用,準備好蜜棗、火腿、熟蛋黃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攏成一個窩,中間放進糯米和備好的餡,包出四角形狀,用線纏好。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不是成了三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媽媽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將線系在什麼地方啊?”無語了,感情粽子包成四個角是方便用線系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大火燒開,改用小火,兩個小時就可以了。再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的要揭開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來的粽子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的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了自己勞動的成果,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0

  我聽爸爸媽媽說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還有很多的活動,有賽龍舟、掛香包、泡雄黃酒,聽外婆說這個端午節泡好的雄黃酒到了夏天被蚊子、蟲子咬過地方塗一下可以用來消炎。

  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一起來包粽子,我還是第一次學包粽子呢,既好奇又興奮,我在旁邊觀察了一下,爸爸媽媽基本包的馬馬虎虎,有好多都是在外婆的幫助下才完成的,外婆包的最好,我讓外婆來做我的師傅,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先拿了一片粽葉,把粽葉折成小漏斗的樣子,把糯米放到摺好的漏斗裡,用粽葉把糯米包住,可是我怎麼包糯米都要出來,這時外婆看見我著急的樣子說:“帆帆你要把糯米按結實了,把多出來的粽葉包裹起來,包成一個三角形狀再用繩子綁住,這樣裡面的米就不會出來了。”經過外婆的指導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包完粽子媽媽說:“帶我去賽龍舟。”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像瘋子一樣跑到房間,整理好要帶的東西,我們出發了。到了那裡我看見我的哥哥姐姐們,我開心極了,我把我包的粽子分給他們吃,他們都說好吃。吃完粽子我們開始賽龍舟了,我們把人員分成兩組,每艘船上11個人,10個人一邊5人是划船的,一個在船頭打鼓,人員分配好我們上了龍舟,大家都推薦讓我打鼓,我只會拉二胡還從沒打過鼓,我只好勉強試試,我憑著我在電視上看見過龍舟比賽時那些叔叔們打鼓的樣子我打起了鼓,一開始時我鼓打的很輕很輕,叔叔阿姨們說:“帆帆你鼓打輕了,龍舟就劃慢的哦”。原來是這樣,我使出吃奶得勁把鼓打的很重很重,我們的龍舟像火箭一樣在湖裡穿梭。

  端午節就在我們一片歡聲笑語中過去了,我期待明年的端午節還要來賽龍舟。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和穆建軍有個約定——爬南山,我興奮得一晚沒睡著覺。

  凌晨四點,我、穆建軍以及我們的家人一起向快樂出發。一路上,我活蹦亂跳地像只兔子,一點兒也不老實。

  走到半山腰廣場,我們已經滿頭大汗。在休息的時候,我們聽到遊人說:“瓜子張”企業正在舉辦一個南山“尋寶”的活動,在南山生態園裡或者附近的草叢中藏有寫著“有獎獲得……”的小紙條,憑藉此紙條,可以到活動中心的領獎處領獎。聽到這個資訊,我們興奮不已,馬上起身趕奔生態園。我想:我和穆建軍‘眼觀六路’,可不能錯過這次機會,這回“瓜子張”可要虧大!

  到南山生態園,我們便投入緊張的“尋寶”活動中,我們東瞅瞅西瞧瞧,不一會兒,我和穆建軍手裡就有好多紙條。爸爸雖然沒有和我們在同一個“陣地”,可他手裡的紙條比我們倆個加起來的都要多。這時,我發現身邊的一位老奶奶也在找紙條,但她只找到三張。許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還在搜尋紙條的行蹤,可從他們沮喪的神情看-——一無所獲。我們尋找的時候,爸爸繼續向上進發,準備採些艾蒿回來。

  五點半:兌獎的時間。當我們把那麼多紙條放到桌面的時候,好多工作人員都輕輕“啊”一聲,一位工作人員誇我們:“起得早啊,找得真不少!”天道酬勤!

  領完獎後,我們又看一會兒“瓜子張”工作人員的表演,等到爸爸下山後,我們興高采烈地提著獎品、帶著喜悅的心情,邁著輕快地腳步回到家。

  好快樂的端午節!噢……耶……!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2

  童年,是一葉載滿糖果的小舟,甜的,酸的;是一支能畫出彩色*的筆,綠的,藍的;童年,又是一支歡樂的歌曲。童年是多麼有趣。

  說起童年的趣事,我不僅會立刻想起那件事,而且還會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是一個的傍晚,讀一年級的我放學回到家,一進門,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計。那時媽媽還沒煮飯,我就對媽媽說:“媽,我肚子餓了。”媽媽正在房間裡記賬,抬頭看見我髒兮兮的小手,才回答我:“先去洗手,我再拿吃的給你。”

  我來到廚房,看見爺爺正在洗茶壺,我就對爺爺說:“讓我洗一下手。”

  我的手可能粘到什麼東西,總是洗不掉,我望著桌上的“肥皂”,心想用肥皂一搓一一下就可以洗掉了。於是,便隨手拿起一塊“肥皂”,來到洗手盆,用“肥皂”使勁一搓一手。咦?這“肥皂”怎麼沒泡沫?我再一搓一了一會兒,用水衝手,奇怪,手怎麼更粘呢?

  我拿起“肥皂”,聞一下,好像有甜味,我心想:不管什麼,洗乾淨再說。“肥皂”一搓一完了,手還是粘粘的,雙手一合,還差一點分不開。我心裡糊塗,這“肥皂”怎麼回事?走進廚房,看見桌上少了一塊“肥皂”,疑惑地問:“張俠,甜果呢?怎麼少了一塊?是不是你吃了?”“什麼甜果?我的手還沒洗完呢!哦,對了,不知道你這是什麼肥皂,越洗越粘?”我問。

  媽媽走過來,摸一摸一我的手,明白了,撲哧一聲笑了。她邊笑邊說:“你洗的不是肥皂,而是甜果啊!”我聽了,也跟哈哈大笑起來。

  現在想起來這件事,想起童年時的無知,能不笑嗎?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3

  端午節快到了,媽媽教我編蛋兜,一開始看著媽媽編,心想:“挺容易的!”後來輪到我自己編了,怎麼就感覺這麼難呢?!我不想編了,就把那蛋兜一扔,說:“實在太難了,我不想再編下去了!”媽媽就說:“不難,不難,遇到困難要堅持,這手指會越編越靈活!”我聽了媽媽話,繼續編了下去,我認真地編著,發現自已編得越來越熟練,編了好長時間,終於成功了。我高興地對著媽媽嚷著: 你看,你看,我編好羅!”我舉起我編好的蛋兜,看了又看,心裡樂滋滋的。

  媽媽為了表揚我蛋兜做得不錯,學會了遇到困難不放棄,端午節這天,媽媽答應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功夫熊貓2”,我感覺很精彩,看完電影之後,媽媽又帶我去新華書店去買書,我說:“我想買一本《植物大戰殭屍》的書。”然後就去找,找了好久都找不到。我就問下導購,導購說:“沒有!”媽媽又問:“兒童讀物在哪裡?”導購手一指說:“在那邊!”我和媽媽就往另一邊去找,找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媽媽就說:“我們這邊來看看書吧,做幾道題目。”後來我感覺那本書上的題目很有趣,就買下來了,然後去付錢的時候,我發現了一本《賽爾號》的書,跟我想買的《植物大戰殭屍》的書一樣厚,我就想買下來,媽媽一開始沒同意,我說:“媽媽就買了吧!我喜歡看的哇,上面有很多字的呀!”媽媽就同意了。

  這兩天我非常得高興!我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4

  童年,是一葉載滿糖果的小舟,甜的、酸的;童年是一支能畫出彩色的筆,綠的、藍的;童年又是一支歡樂的歌曲。童年是多麼有趣,童年又有很多趣事。我現在就是一個童年快樂的孩子。

  去年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利索的包粽子,我看了心裡癢癢的,就對奶奶說:“奶奶,我來包包看。”奶奶原先不同意,但後來還是被我的花言巧語迷住了,便同意了。奶奶告訴我,先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往裡面加入米,再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麻繩把粽子裹緊。我照奶奶的樣子,一會就學會了。我就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前面幾步我包得很好,媽媽在旁邊不停的誇獎我“璐璐包得真不錯,真能幹。”奶奶也在旁看著我包。見我包得那麼好,奶奶樂得笑開了牙。最後一步了,奶奶叫我用線把粽子捆起來紮緊,然後打個死結。說完後,奶奶和媽媽出去了。我把粽子捆好後想:打死結太醜了,我來打一個蝴蝶結吧。於是我把包好的粽子打成蝴蝶結,並把前面的粽子都打成蝴蝶結。做完後,我向外喊道:“奶奶,我包好了。”奶奶應聲走了進來,看我包的粽子,連連誇道:“璐璐包得真好看,味道一定不錯。”於是,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了起來。

  到了時間,奶奶把鍋開啟一看,鍋裡成了一國粥。原來是我粗心,非要把死結改成蝴蝶結。這下好了,一鍋粽子變成了一鍋粥。那天晚上,本來要吃粽子的,可卻改成吃粽子粥了,真有趣。

  每當想起去年端午節的這件事,我都樂得“哈哈”笑起來。

端午節的趣事作文15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裡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為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辬包的粽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