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6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滿足學生運動技能,藝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特色文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學生打破原來常態下的年級和班級組織,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輔導老師和活動的內容、形式,教師與學生透過自由選擇和雙向選擇,建立新的班集體後統一管理。本學期校級共設定了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石頭畫、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個校級社團,進行拔尖型的教學;年級層面按照班級數設定了書畫、棋類、動手做等社團,進行興趣培養式的教學。
校級節日活動進行整體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屆“補天閱讀節”,四月份是首屆“補天戲曲節”,五月份是“補天科技節”,六月份是“補天體育節”。這些節日活動的安排納入“選課走班”的內容,將整體佔用半天的時間搞活動。
三、時間設定
每週利用兩個半天實施:週三下午第二課全校實施具有區域地方特色的越劇課程,根據學生的已有層次選課;週三下午第三課全校實施年級和校級層面的興趣活動走班。週三下午第一課和週五下午三節課,分別實施閱讀、思維、美文和主題活動社團,這些社團均能做到年級內同時(或部分同時),將在該學科的範疇內,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實施走班教學。
四、實施過程
(一)全員參與走班課程的研發
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我就是課程”意識。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積極主動地輔導社團、研發課程。每位教師要無限相信卓越課程成就卓越教師,卓越教師研發卓越課程,積極倡導“學科+特色+人生導師”的創新思維,擁有屬於自己、影響學生生命成長課程。
一是開發學科課程。加強和完善原有專案工作室,組建新的專案攻堅團隊,發揮團隊效能,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活動、有陣地、有保障、有成果。繼續完善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課程,開始創編“五彩”石畫、十二生肖、戲曲、橡皮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器樂、聲樂等特色課程。
二是開發傳統課程。深度研發“補天文化”,開發升旗、入學、成長、畢業、集會等儀式課程,開發戲曲(藝術)、科技、體育、閱讀等節日課程。用豐富多樣的課程為“選課走班”奠定實施的基礎。
(二)高度重視走班教學的過程
1、召開全體教師動員會,號召全體教師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確定所欲開設的課程,報少年宮稽核確定。
2、少年宮採用自主申報和學校派發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走班的具體專案,向相關年級的學生公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願報名,形成新的教學班級。
3、指導教師根據確定的專案研發課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組織教學。
4、學期末結合“學生慶典活動”開展走班教學的成果展示活動,評選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
五、基本規則
1、凡一經確定參加各組活動的學生,不得隨意缺曠和改變組別,學生出勤由輔導教師每天作好記載,及時與班主任聯絡和反饋情況。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走班選課活動,配合各輔導教師開展工作,敦促報名學生按時參加選修活動。
2、輔導時間為週三和週五下午,輔導教師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和地點開展輔導工作,有事不能開展當日選修工作的,必須提前向領導小組報告,作好調課安排,通知好學生,否則將按曠課計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將承擔主要責任。
3、領導小組按每天課程時間到指定地點檢查。此項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2
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結親子共成長”工程,我校成立家長學校。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認識這些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
(1)我校學生來自五個村莊,不少家長在外打工,代理家長或隔代家長所佔比例大。
(2)有些學生離家較遠,在家時間短,家長與子女溝通機會相對減少。
(3)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人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不知所措。為此,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發展勢在必行,也是我校“育人之上、和諧發展”全新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2、必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教育的基礎細胞,是學校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家長學校是學校協助、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上的。”
二、成立家長機構,
1、成立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校長張美芳任組長,李順中任副組長、各年級班主任、學生家長代表任委員,專門負責家長學校工作。
2、打造一流師資。由學校領導掛帥,班主任、骨幹教師、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全程參與、聘請校外家教專家講學指導、師資隊伍力求多元化,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3、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根據我校管理特點,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委員會由家長成員代表組成,專門負責家長意見收集、整理、反饋,並監督家長學校工作,實現家校交流、溝同、互動。
三、加強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家長課程的教學內容仍主要從《牽手兩代親子課程》相應年級段的教材中選取。本學期兩次開課,教師要結合專家講課光碟選學相應年級的有關專題,在根據實際情況,穿插校本教材的同時,確保學完相應年級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在每次開課前切實組織好本校的家長課程教研活動,統一本次開課所講的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和家長作業等。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範常規管理
1、制定學期家長課程實施方案、計劃,並做到時間、內容、輔導教師、保障措施“四落實”。
2、制度建設。學校制定家長課程教學常規制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設定及批閱等教學主要環節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採取有力措施保證常規的實施。
3、及時總結,按時上報。每次授課後,教師都要寫出體會總結,學校有哦總結報告,並及時上報鄉鎮街道教管辦。
4、充分準備,認真備課。要做到“二有三熱”。“二有”及堂堂有備課,有家長沙龍活動方案;“三熱”既熟悉教材、熟悉光碟內容、熟悉學生及家長。
5、上課。嚴格按上報計劃中的時間上課,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是和家長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家長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較高。
6、作業設定及批改、每節課認真設定針對性、時效性和選則性強的作業,作業完成率高;所有作業均有批語和建議,批語要著重鼓勵,建議要中肯,有利於家長接受並提高教育素質,建立作業批閱記錄。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3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引領學生快樂學習、健康而又全面的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當前學校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發利用校本資源狀況
近年來,我校依據安徽省教育廳教基[20xx]044號《關於調整安徽省義務教育實驗課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編排課程表,並在地方與學校課程中安排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書法、班隊活動、資訊科技、數學實踐活動五門課,每週各一節。此外,還在每天的第一節安排了30分鐘的晨讀課,用於詩詞等韻文的誦讀和英語聽說活動;在上午的第二節與第三節課的課間,安排了大課間活動,內容為做操、跳繩和踢鍵。在學校機動周安排了詩韻文化展演、體育運動會、走進社群等主題教育與專題實踐活動。
二、規範執行課程計劃條件分析
學校現有教學班xx個,學生700餘人,專任教師40人,除科學、資訊科技、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相對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證國家課程的開齊和開足。xx個教學班均配有班班通裝置,校園網實現了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人人通。學校設有多媒體、音樂、美術、科學實驗、圖書閱覽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膠籃球場、塑膠跑道等運動設施。除運動場相對不足外,其他辦學條件基本能滿足規範執行課程計劃的需要。
三、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範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資源設想
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範執行課程計劃的思路是:以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為理論指導,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從思想上和理論上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實施。依據《課程標準》編制學校課程計劃,明確課程實施工作目標,落實課程執行工作措施,並透過標準課程的實施,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機制。在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的`實施中,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探索評價與考試製度,建立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並積極為教師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校本課程開發設想: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為此,學校在《赤足鄉野—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的詩意追尋》市級課題的研究中,開展了中華詩詞進課堂、師生同讀經典、童詩童謠編創、詩歌教學研討等詩教活動,形成了低年級童謠、中年級童詩和高年級古詩詞三個層次的詩教課程。20xx年,學校在這一課題結題的基礎上,提煉出了“詩韻”校園文化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併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小學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以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統領學校管理,構建校本課程,從而豐潤學校的文化內涵,塑造學校的文化精神。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詩韻芬芳的校園生活中,成為有“詩心”的人,從而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豐實的基礎。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領教師在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關愛校園氛圍裡,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樂趣,成為具有詩人氣韻的教師。
該課題20xx年4月開題,經過兩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詩韻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的總體構想。
課程主題是: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課程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
1、體育類課程——夯實生命根基;2、藝術類課程——潤染生命底色;3、智育類課程——豐盈生命內涵;4、詩教類課程——暢享生命圓融。
其中,詩教類課程為必修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形成童謠、童詩、中華經典詩文三個系列,每週兩讀一課。其他三類課程為選修課程,每週安排兩個課時供學生選修。體育類有乒乓球、籃球、跳繩、踢鍵,藝術類有書法、國畫、樂器、舞蹈,智育類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學年規範執行課程計劃推進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規範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方案;建立課程實施活動小組,具體研究標準課的實施措施;編制學校課程的課時計劃,開齊國家課程,開足課時。
20xx年10月——11月,進一步完善詩教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開展詩教類課程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活動;籌備選修類課程的師資、場地、教具、教材,逐步實施教學。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選修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實施選修類課程教學;開展詩教類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20xx年3月——20xx年4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任務,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
20xx年5月——20xx年6月,開展校本課程的展示活動;進行校本課程實施的總結和反思,編制下一年度課程實施方案。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4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願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
1、愛我家鄉,美我家鄉
2、遠離腐敗
3、情商教育
4、生活中的數學
5、英語口語擴充套件
五、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
1、自編教材;
2、選編教材;
3、選用優秀教材;
4、拓寬現有教材。
六、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黃撫民
成員:趙戈、曲秀英、李明文、文羽萍、孫穎、祝春菊、吳雅麗、王喜順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
否意願。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方式:講座、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鐘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㈥校本課程實施。
教導室做好監按、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
結經驗,解決問題。
㈦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
教導室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
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
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
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
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
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透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5
拓展型課程是二期課改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是學生選擇修習的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髮展性學習為核心,並進一步著眼於對基礎性學習的提高,兼顧創造性學習的培養。拓展型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貫徹《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馬陸小學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開設的拓展型課程是以“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的終身發展”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遵循我校“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辦學方針。從深度、廣度兩個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根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將拓展型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加強指導,逐步推進,努力形成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
二、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善。關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倡導學生按興趣選課與在教師指導下選課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選擇,逐步形成自主選擇的意識及能力。注重學校和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升學校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堅持國家教育方針,在保證學生生命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其個性和諧發展,為每個孩子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美好未來。
1、拓展學生加深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和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拓寬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誠信意識、公民意識。
5、以實施拓展型課程為契機,挖掘學校資源,形成特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四、課程結構
1、保留學校傳統專案,並開發一些新型專案,儘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2、有選擇地使用《小學拓展型課程學習包》,豐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
3、部分教師實施學校的校本課程《竹韻悠揚》的內容。
4、開拓學校的乒乓、棋類等拓展課程專案。
五、基本原則
1、基礎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的開設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立足於保證和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的課程包括一些低層次的科目,這些科目為學生提供文化基礎知識的拓展學習,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並以此來確保學生人人參與。
2、多樣性原則
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本學期,我校開設美術、科技、資訊科技等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課程模式也體現多樣性,有的科目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奠定基礎;有的科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的科目是課內外相結合,注重學生體驗、考察、實施開放型教學為主。
3、時代性原則
與上學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課程內容依據兒童的興趣愛好作適當調整,增加了學生喜歡的新內容,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提供了硬體支援,為每位教師配備了膝上型電腦,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體現時代教育的特徵。
4、開放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相聯絡。課程實施過程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
5、綜合性原則
重視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在課程編制和教學中,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既開設了資訊科技等特色課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為主的傳統課程。
六、課程設定
拓展型課程由限定拓展課程和自主拓展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拓展課程
⑴專題教育:是學校依據國家要求設定專項教育內容的教學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環境與衛生教育、國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園文化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班隊等活動。
2、自主拓展課程
自主拓展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它分為校級和班級兩種。主要由基礎型課程延伸的學科課程內容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其他學習活動組成,是學校根據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及本校的辦學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髮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共同開發的適合學校特點和條件的拓展型課程。
七、資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課程的資料的收集應考慮到可操作性,可傳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續性。
1、學校應積極自主地開發拓展型課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編制應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原則,做到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於教師發揮個人專長並能創造性地教學,有利於師生互動學習。
3、學科類校本教材編制以教研組為單位,採取集體編寫的原則,也可以使用同類學科的講義稿或採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技能類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課教師自行確定,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人員一起研究開發,也可採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或講義稿。
4、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透過簡要舉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5、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備的教育資源。
八、課程實施
1、學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長主管,全面規劃、設計、實施拓展型課程的方案。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
2、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教研組。教研組負責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同時要協調各部門工作。
3、教導處負責常規管理,重點做好過程管理,定期組織研討會、交流小結會,對年級組任課教師的工作給予一定的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4、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適應拓展型課程建設的需求。
5、積極推進資訊科技在課堂實施中的運用。
6、做好學生及教師的評價工作。
7、建立監督機制,多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8、建立課程檔案制度,不斷總結課程實施過程經驗。
九、課程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依據授課教師的記錄資料,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學生參與熱情,團隊合作意識,能力鍛鍊,學習體會以測試等第。另外從學生學習小組的記錄評價每個學生,包括團結合作精神,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等方面。
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是否在知識或技能的某些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拓寬或提高。
⑵興趣愛好和潛能得到進一步開發和發展。
⑶是否學會選擇並做出決策,能根據自身的基礎、興趣愛好和社會發展需要選擇拓展內容與方向。
⑷在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強。
⑹勇於探索、積極創新、自覺鑽研、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養。
對教師評價主要依據計劃完成記錄,備課情況,學生反饋效果,工作態度和學生反映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教學計劃對發展學生個性的合理性。
⑵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層次性和綜合性。
⑶對所教班級每一個學生的關注程度。
⑷教師在實施拓展型課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師在開發和建設拓展型課程過程中其專業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後一階段開發與開展拓展型課程的設想方案,其中部分課程結構與內容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師還需在教學中加深對自己執教的拓展型課程瞭解和重視,在進一步著眼於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為培養個性,培養為終身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我們每個教師都會帶著開拓、創新、發展的觀念投入到教學中,開創馬陸小學拓展教學的新局面。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6
一、開發背景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漢字的形體結構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書法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愛國情懷。書法將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為一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體現了美學藝術的博大精深,書法教育可以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促進學生性格、氣質、情懷等內在品質的提升。
二、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規範書法課程開設,嚴格訓練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規範漢字筆畫、筆順和字形,嚴謹優美漢字的結構佈局,養成學生良好的書法習慣,培養學生的書法藝術特長,陶冶學生美的情操和審美能力。
(二)具體目標
A、學生髮展目標:
1.小學低段: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
2.小學高段:從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開始學習毛筆書法。三到四年級學生能夠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級學生能夠用毛筆書寫楷書。
B、教師發展目標:
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在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課程理論,實現角色轉變,具備科學的課程意識、嫻熟的課程開發藝術、精誠合作的精神,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
C、學校發展目標:
營造書法藝術良好環境,利用書法教學活動的優勢,形成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品位,打造辦學品牌。
三、內容框架
1、一、二年級:鉛筆字,每週開設1課時書法課程,雙休日每天練字不少於15分鐘。初步認識、瞭解28種筆畫的書寫方法,掌握正確握筆方法和書法姿勢,學會在田字格里規範書寫。培養良好書法習慣,學會使用和保管書法工具。
2、三、四年級:硬筆、軟筆字,每週開設1節書法課程,平時練字每天不少於10分鐘,雙休日每天練字不少於15分鐘。三年級開始學寫仿影楷書,書法教師每天全部判閱點評。四年級開始臨摹名家書法,橫豎行間兼間小楷,書法教師每天全部判閱點評。讓學生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養成良好的書法習慣。用楷書把漢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並有一定的書寫速度。
3、五、六年級:硬筆、軟筆字,開設1節書法課,平時練字每天不少於10分鐘,雙休日每天練字不少於20分鐘。美術課上開展書法欣賞課。學生仿寫與臨摹穿插進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書法熱情和靈感,領悟書法藝術的魅力,認識書法的表現力,養成良好書法習慣,掌握軟硬筆書法技巧,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一定的書寫速度。提高審美能力,豐富審美情感,體驗成功喜悅。
四、工作評價
(一)、為了提高全體輔導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每年“六.一”“元旦”舉辦全校大型書法、繪畫作品展覽活動,評出優秀作品獎、優秀輔導獎。
(二)、對學生評價:根據學生興趣、態度、作品及作品獲獎情況,按照優、良、合格的等次,採用三級評價法:一是學生自評;二、是班級互評;三是學校總評,每月評比一次,每學期考查一次,評價結果裝進個人的成長記錄袋。其次,徵集優秀作品和獲獎作品。
(三)、對教師的評價。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把教師指導工作記入工作量,納入教師的業績考核。學校把每星期書法課授課情況、學生書法考查情況及書法展覽情況彙總,作為語文教師評優、評先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