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通用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1
小時候,只要一到端午節,我多會求這奶奶給我做十幾個小粽子。可是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為在我的眼裡,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粽子餡和粽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捲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著在卷好的粽葉裡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葉,把粽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著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裡聽話的粽葉,到了我這裡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洩氣了。原來粽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著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粽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著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2
我只會吃粽子,但不會包粽子。
農曆五月初五的時候,我看見奶奶正在廚房裡忙忙碌碌的,我好奇地問:“您在幹什麼?”奶奶笑著說:“我在包粽子。”我興奮地說:“哇!我最喜歡吃粽子啦!”奶奶依舊笑著說:“過一會你就可以吃了。”說完,又繼續包起來。我看了有半分鐘,突然乞求地對奶奶說:“您讓我包一下粽子吧。”奶奶經不住我的央求,只好讓我試一試。
我先挑選好粽葉,放在水裡洗乾淨,哇!真像一條條腰帶。再把米也洗乾淨,放在盆裡,然後把粽葉一折,就像“漏斗”一樣。奶奶突然對我說:“別把粽葉折破了,還有,舀米進漏斗時,手要握實,不然,就不結實。”我聽了之後牢牢地記在心裡。我小心翼翼地嘗試著。
不過還是有偏差:米填少了,粽葉破了無法包。我不氣餒,有做了一個,我覺得還是不行:米填多了,絲線扎不住。終於,第三個包成了,一個粽子變成了一個小星星。不過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我的還只是“醜小鴨”。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又做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漂亮,我高興極了。
最後,我把粽子交給了奶奶,奶奶把一個個像小星星的粽子倒在了鍋裡,它們像一群小雞奔向窩裡。聞著粽葉的香味,我口水直流。奶奶看見了:“看你這個樣子,真是一隻小饞貓。”
雖然這是第一次包粽子,也包的不算很好,不過我很有成就感啊!
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3
每逢端午,大街小巷都飄溢著甜絲絲的粽子清香。我的饞蟲也被勾出來。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來到姥姥家,讓姥姥教我包粽子。姥姥首先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開始包了,一個個粽子在姥姥手中誕生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我不禁躍躍欲試。因為我在姥姥身旁耳染目睹,一直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剛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首先,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姥姥的樣子對疊在一起,握成漏斗形,再向裡面放入已浸泡好的糯米,在糯米的上面放幾顆又大又甜的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
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姥姥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下,包出了一個既不漏米又像粽子的“醜八怪”。本以為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鍋中去煮,可是還沒等放入鍋中,只聽得“嘩啦”一聲,粽子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不甘心,各式各樣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不禁有些洩氣,可我怎麼可以做事半途而廢呢?我又重新包了起開,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地包出了幾個粽子,它們別看形狀不好看,但那也是粽子,還是親手做的,相當有成就感。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學會生活的技能,是一件多快樂的一件事。
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4
讓你們猜個謎語:“珍珠玉粒女,嫁了窮夫竹葉郎。”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粽子。對,沒錯,就是我們都愛吃的粽子!
你們知道粽子的由來嗎?傳說春秋時期秦國攻打楚國,屈原直言進諫,可楚王不聽,使楚國滅國,屈原跳江自殺,當地老百姓得知,不想讓魚兒咬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扔米團。從此就有了粽子。
今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弟弟還有奶奶,回到外婆家吃粽子,過端午。端午那天早上,我5點起床,穿好衣服,就跟外婆上山摘粽葉了,我和外婆上山兩個小時摘下來30斤的粽葉。我們回到家,外婆讓我洗葉子,等我洗好後,外婆拿著我洗好的粽葉,放到熱水裡去煮沸,我看見煮好的水是淡黃色,我就問外婆:“為什麼水是淡黃色的呢?”外婆說:“這才是好的粽葉!”我點點頭,外婆拿起煮沸好的粽葉,包好了粽子,點燃柴火,把粽子放入鍋中。
到了中午,外婆把粽子拿出鍋。哇,香飄十里,老遠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拿起剪刀把繩子剪開,一片一片地把葉子剝開,香氣撲鼻,咬下一口,糯米Q彈可口,咬下第二口就吃到了板栗,板栗又甜又軟,一口接一口,一下子就把粽子吃完了,吃了還想再吃,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著粽子,我好像品到了屈原的愛國之情,這就是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的東西。
端午節學包粽子作文5
今年的6月6日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大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包粽子緬懷他。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粽子,粽子的種類更就是五花八門,有肉的,有點心類的,有香米的……可大家有沒有自己動手包包試試呢?包粽子可真不容易,俗話說 “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粽子好吃,卻更難包”。聽姥姥說,包粽子的過程麻煩之極,首先要把粽子葉刷好,把米淘好,然後才能開始包,包完還需要煮上兩個多小時呢。
星期天,我終於有機會親看去實踐一番了,舅媽領著我一起來包粽子。我首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粽葉疊在一起,用手捏住葉子的兩端,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棗,最後扎繩子,由於不小心,包好的米突然全撒了出來。真就是好事多磨啊,眼看馬到成功,只因為一疏忽……哎,包粽子也大有學問哪。
再包粽子,我可就積累了不少經驗了,要重點做好扎繩子這個環節。選葉子、疊成漏斗形、放米都非常順利,到扎繩時我更加小心,舅媽也在旁邊提醒我:“你動作不熟練,一定要小心啊!”我點點頭,隨手拿起一根繩子,在粽子外面纏了又纏,直到扎得十分牢固了,才放心地打了個結,得意洋洋地遞給了舅媽,舅媽直誇我進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