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合集7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合集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裡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粽葉裡,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裡;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裡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稜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裡就像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裡到處都瀰漫著棕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 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為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這是什麼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為什麼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裡,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裡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捨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後,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發展成划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餘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繫牢。最後,剪掉多餘葉尾。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嚐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裡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與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裡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與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在我的家鄉,人們都喜歡春節,大人們喜歡春節的熱鬧,小孩子喜歡吃餃子、收紅包,但我不這麼認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什麼特別的節日,而端午節給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項習俗。說到粽子,我特別興奮。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葉裡,然後放入鍋裡蒸。這樣,大米中有了竹葉的味道,吃起來就特別的美味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不僅會吃粽子,還會插艾蒿。天還沒亮,爸爸就把我從睡夢中喊起來,說是要帶我去割艾蒿。我隨著爸爸來到小河邊,看到已經有好幾位鄰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邊跟他們打著招呼,一邊也割起艾蒿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割了幾棵。艾蒿上沾著露珠,聞起來有一點淡淡的清香。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簷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我們家站崗。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插艾蒿,爸爸說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雲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作文往村裡走,她懷裡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神仙感到很奇怪,就落下雲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麼。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託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簷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彙報去了。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節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於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後,人們就在端午節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節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麼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朦朧中記得,有這樣一些畫面——一群人在湖上比賽劃舟;人們身上帶著個散發清香的荷包。同樣吃著清香可口的粽子……——題記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過各種各樣的節日,因為過節時熱鬧而又開心。春節時媽媽給我穿新衣新鞋,還可以吃餃子收壓歲錢;元宵節時可以吃湯圓……而在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可以獲得一個香香的荷包…。端午節可以說是繼春節之後我最喜歡的節日了。

  曾多次聽奶奶給我講端午節的由來,奶奶說在戰國時啊有一個楚國詩人,叫屈原。屈原他忠事於當時的楚懷王,但是卻屢遭排擠、欺侮。等到了楚懷王死後,這個屈原又因為頃襄王聽信別人的讒言,從而把屈原流放了,屈原呢很氣憤,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當時的百姓們聽說了這事後馬上划船撈救但一直撈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成為了現在的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好像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呢。

  當端午節這天,父母會領我出去玩。那天是去爬山,遠遠望去山好高,連綿起伏著,像一條剛剛崛起的龍,又像剛剛從睡夢中悠悠醒來般。一點左右我們爬上了山峰,低頭看,一切都變得好渺小;晚上回到家就會吃上奶奶包的充滿愛的美味的粽子,還可以觀看電視中的划龍舟比賽,其樂融融啊;每每這天時間好像長了翅膀飛快的前進著,不給我留一點享受的時間。但是有一點我想我必須記住那就是這是以前的端午節,而不是現在。有人肯定會奇怪吧,端午節還分現在以前嗎。嗯,端午節雖不分現在以前,但現在和以前明顯不一樣了。現在遠不如從前的盛大了隆重了。現在只是按例放假兩天,興起時或買或包些粽子吃罷了。

  像端午節這樣的還有,例如:春節已不熱鬧、國慶的閱兵儀式在去也沒來到…。。是的,我想這些年,科技更加發達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著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時也有一些東西漸漸被人們淡漠了,甚至遺忘,成為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個端午節,它勾起了我的無限美好回憶。吃著平淡的粽子,望著買來的荷包,輕嗅著荷包所發散出來幽香,微笑著。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6

  淮水湯湯,如血殘陽,歷史的煙塵喚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挺立著一輩又一輩人的脊樑,蒼茫的天際下裸露著的影像,那麼悠遠而又那麼鮮亮。

  古之端午,今之端午,靜靜擺放在古今多少個心靈肅穆的祭壇上。

  汨羅江畔孤獨的春秋清影,是屈大夫沉吟國難的留像。水把生命寫在了地上,屈原把愛國情感慷慨地融如了水的心房,千年流復、九曲迴腸、跌宕起伏、壯麗輝煌。那遊蕩在水波上的粼粼光亮,與銀河裡的點點繁星相輝映,那神秘而過人的才學、高尚而久遠的品格與決絕的遺世離俗的光芒,無私地播撒在一枚枚樹葉、一瓣瓣花蕊、一顆顆貝殼、一座座峰巒、一片片心海上,風過處瀟瀟灑灑,花開時清麗秀雅,悸動的吟唱,金幣般的脆響,古直悲涼的夙願,隨蒼風露霜飄入一個個潔白的心房,演化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插艾葉、喝雄黃酒、貼五毒,洗百病等虔誠的祭奠與嚮往。無論是《汗曹娥碑》裡娉婷可人的十四歲的孝女,還是水陸雙棋盤的姑蘇城裡正直忠誠的伍子胥,或是開元初年唐明皇夢裡勇猛的鐘馗捉鬼,歷史灰黃的記憶已經久遠,後世的青天白日明晰著和善的力量。“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劉克莊在懷疑,我們卻相信,相信人性正義的力量。

  從封建社會的忠君愛國一體,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大義、再到國際風雲突變的今天不同國家間的合作與競爭,都凸現了不同時期民族主義的具體內容,蘊涵著人文精神中和平友愛的光芒。我們對屈原的紀念,是對古代一位愛國者的紀念,是對一位文化創新與傳播者的紀念,更是對一種獨特的愛國骨力與風範的傳承與體驗,任憑時世變遷、滄海桑田,心中的懷念卻長存莊嚴。

  時光隨著滄桑的日月漫過荒原、田野、山川、湖澤,在遼遠的天穹下綻露出風華綺麗或悲涼哀婉,徜徉在槐夏紅榴中的那一絲顫動,猶如風雨中不屈不死的石頭魂靈,高昂起驕傲的頭顱,伸張著正直和睦的力量,安慰著貧瘠而憂傷的世上生靈。

  很小的時候,我恐懼端午節的來臨,因為瘦弱的我一聞到濃烈刺鼻的雄黃酒的辣味就頭暈頭疼,奶奶調笑我,說我上一輩子肯定是一條蛇,今生才會有此特殊反應。再大些兒,我倒希望自己是或曾經是一條千嬌百媚的美女蛇了,羞澀中往往鍾情於美麗容顏恰遇出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每當淮河落日圓或銀盤似碩珠時,美麗蝴蝶的翩翩起舞、綽約蜻蜓的優雅漫步,都會引發我朗月清風般浪漫的幻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7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