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節> 【精品】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6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精品】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6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1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大掃除。對於我來說,可是最苦的了!因為我是家裡的長孫,清掃整間屋子可謂是我的重任了。搬搬抬抬的不用我做。可是洗碗、擦窗子、掃地、拖地、擦桌子和椅子……無一不是我乾的,妹妹她們還小,不用幹我可苦了!不過,看著自己清掃得一乾二淨的屋子,我也稍帶一絲自豪了!那可是為迎接新年做準備啊!

  除夕那天,我們這裡都要貼對聯、貼“紅錢”。北方的還剪紅紙貼在窗子和門上,我們這裡很少是這樣的。我們先把上一年貼上的對聯和“紅錢”撕下來,再用漿糊把信的對聯和“紅錢”粘上。而且撕下來的對聯和“紅錢”不得亂丟,得將它放在“聚寶盆”裡燒盡才算吉利。做完這些,會發現手指頭是紅紅的。晚上吃團圓飯,一家大小其樂融融,開心極了!

  等到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奶奶、嬸嬸、媽媽和我得在早上5點起床。因為我們得為拜神供佛的食材做準備。早上6點多,我們開始拜神供佛。點神燈、上香、燒元寶……做完這些,我最喜歡的“糖果盒”就登場了。裡面裝著各式各樣的糖果,誘人食慾啊!不過,得把它放在神臺上先供奉一下神佛。我總是把收偷偷放進“糖果盒”裡,掏出幾顆。如果媽媽沒發現,我就把糖果都吞下肚子啦!如果被發現了,我就立即把糖果藏在舌頭底下,得意地說道:“沒有!沒有!”這時,媽媽總是點一下我的鼻子,說:“你呀!嘴饞了吧!”我就好更得意了。

  拜神供佛後,得燒爆仗了。一串長長的、紅紅的鞭炮掛在高處,由家中的長子點燃。

  點完鞭炮。算是吃早飯吧!不過特別的是,食物不是油條、粥之類的,而全都是齋菜。奶奶說:“這是這兒的風俗,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還有,我們每個人的杯子裡都有紅茶,茶裡放一顆棗子。我們小孩子,都學爺爺品酒那樣:端起杯子,聞一聞——香!有時我們把手指頭伸進杯子裡,沾一沾水,閉上眼睛,舔一舔——嘿!甜的!

  從年初二開始,每家每戶擺酒席,邀請親戚朋友來歡聚一堂。那時,數我們小孩最開心了。不但有大人們送我們新年禮物,而且我們只要說一聲:“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源源不斷的利是錢就向我們送來,別提多高興了!還有一些喝醉酒的,口裡盡說:“再來!再來!”我們也不忘給他們倒一杯酒,口裡說一句:“新年快樂!”他們又迷迷糊糊地送來一封利是,我們接下後,心中暗喜,得意地說:“謝謝!”哈哈!又多了一封利是了!還有燒煙花的。在那閃爍著些許星光的夜空中,不時傳來一陣陣煙花綻開的聲音。煙花綻開了,色彩斑斕,紅的、黃的、綠的……如此,美麗的煙花,為這麼熱鬧的氣氛又添加了一絲生機……

  直到年初八,上班的人陸陸續續上班,人民開始工作。新年的喜悅景象開始告一段落。

  不過,對我來說:家鄉的春節,熱鬧極了!好玩透了!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2

  在我的家鄉xx,最被人們重視的就是春節了。從臘月初八開始,春節就拉開了大幕。

  臘月初八。正是臘八節。家家戶戶開始熬製帶有大紅棗、大米、小米等食材的臘八粥。在這天,一些人家還會泡製臘八蒜,那臘八蒜令人垂涎三尺,醋也有了些辣味,讓人吃的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我家還在臘八前後灌製肉香腸。

  臘月二十三,春節前的高潮到了。我已經從xx城區回到了老家北孟鎮。這一天,天剛擦黑,家家戶戶就爭先恐後的燃放鞭炮,還要吃餃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無比的開心。

  臘月二十三以後,人們開始購置年貨,“春運”的高潮,也就此開始了。

  轉眼間,大年三十到了。早上,我們要在六點起床,喝有豆腐、粉條、小米、紅棗的粥,俗稱“勞晨飯”我們要搶放開門鞭,以求“開門紅”的喜慶之意。我聽說在四點就有人開始放鞭了,不得不說,這戶人家太勤快了,來年的莊稼一定有好收成。中午,我們要吃牛肉包子。那香噴噴的包子一出爐,我就按耐不住了,搶下包子立刻就咬了下去,我一邊吸著涼氣一邊含糊不清叫道:“好ci(吃),好ci,太好ci了!”吃完後,我們便開始貼春聯,放眼望去,大街上成為了紅色的海洋。下午四點,我們要去把老祖宗們“請”回家去,讓他們也品嚐到美味的佳餚。與此同時,留在家裡的人們開始包餃子,放貢品,擺燭臺。六點多,第一頓飯開始了,我們吃白菜餃子。吃完後,我們與一些輩分離得進的人們去拜年。

  隨著央視春晚的開始,晚上八點整,我們的第二頓飯開始了,大家開懷暢飲。在這個時候,我們還要拍照片,這個習俗是我們自定的,一年一次,絕不能少。吃飯後,我們動身再次出去拜年。十點整,喜慶的鞭炮點燃了人們的激情,春節這天的高潮到了。我們吃第三頓飯——素餡餃子。在吃飯時,不時有拜年簡訊為我們送去祝福,簡訊的鈴聲似乎在為我們伴奏。十一點三十分,我們開始挨家挨戶為人們送上新春祝福。零點的鐘聲已經敲響,馬年到了,我們為不少人送去了祝福。八歲以上的小朋友會守歲,還要向長輩磕頭,長輩會發紅包給晚輩。凌晨兩點,我們紛紛進入夢鄉,大家在為明天拜年而養精蓄銳。

  正月初一,早上,我們要吃帶有錢、棗、花生的餃子。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以圖“辭舊迎新”之意。我們要組成拜年隊伍,到別人家拜年。

  從正月初二開始,人們開始走親訪友,主人會用一桌子豐盛的菜餚為客人接風洗塵。

  正月十五,我回到了市區。早晨六點多,我就被喜慶的鞭炮聲叫醒了。今天是元宵節,各大超市紛紛舉行猜燈謎活動。中午,我們吃水果餡的元宵,晚上,我們吃餃子。我還用電腦為同學們送去了祝福。

  正月十五過後,年也就過完了,人們又迴歸了正常的生活,開始了新的一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3

  我的家鄉,坐落在四川省遂寧市的一個小村莊。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隨媽媽離開了她,來到了遠隔千里的新疆,現在已經8歲的我,只在近幾年的春節回去過幾次,所以對於家鄉,我沒有太多的印象,然而家鄉的春節卻讓我難忘。

  每年的臘月二十,春節就算開始了,各家各戶都開始置辦年貨:買一些糖果、水果、瓜子、自家炒一些花生,做一些紅薯條等,還買回大堆的煙花、鞭炮,這些都是為小孩子們準備的。這段時間只要有小孩來玩,大人們就會給他們發吃的,發玩的,就因為這樣,孩子們可喜歡走家串戶了。大人們則要買些魚呀、肉呀、菜呀,菸酒呀等,因為從這天開始,我們鄰里之間、親戚之間就開始了今天東家吃明天西家喝,互相拜年,互道春節祝福,這樣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家。

  大年三十中午,家裡的老人總是會準備一大桌好酒好菜,等著自家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子們回家團圓。這一頓的食物一定要非常豐富並且還很多,晚上接著吃也吃不完,說這叫年年有餘。到了晚上,早早吃完飯,一大家子圍坐在電視機旁熱熱鬧鬧地聊天嗑瓜子吃花生玩牌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人會莫名其妙的消失一小會兒,你猜猜他們幹啥去了?告訴你吧,他們有的是“偷青”去了,所謂“偷青”就是偷偷的到別人家的地裡摘一些綠葉菜回家,說是為了來年的豐收,這種行為沒有人會認為是不道德的,也不會遭到責罵。另外,還有的是母親或奶奶拉著年幼的小孩去了竹林裡,幹啥啦?搖竹子,說是搖了竹子才能長得高,長得和竹子一樣高。奶奶也拉著我去搖了,因為她也盼望我長高。當春節的鐘聲敲響時,整個村莊瞬時沸騰了,各家的鞭炮聲匯成一片響徹雲霄,聽爺爺奶奶說:誰家的鞭炮聲越響並且連續不斷就說明誰家來年的運氣好一帆風順。空中是煙花的海洋,好看極了,地上孩子們也毫無睡意,追著叫著鬧著,高興極了。興奮之後,我們小孩子瞌睡了,家裡所有的大人們就開始給我們發壓歲錢,抱著自己的壓歲錢我們很快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春節第一天,沒等我們睡醒,又被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叫了起來。為何早上還放呢?爺爺說:早上放鞭炮為的是新的一年一鳴驚人,開門紅。大人們當然早早的起了床,他們為全家人包湯圓吃,並且會在其中包幾個帶硬幣的,誰吃著誰的運氣好。吃完早飯全家出門,有的去爬山、有的東一堆西一群吹牛聊天、還有很多人提著貢品去祭奠家族已故的老人,以表達對他們的思念與感恩之情,在路上只要碰上了都會互道一聲春節好,可和諧了。

  這就是我印象中家鄉的春節,挺有意思的吧!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在家鄉過春節,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做客喲。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4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大掃除。對於我來說,可是最苦的了!因為我是家裡的長孫,清掃整間屋子可謂是我的重任了。搬搬抬抬的不用我做。可是洗碗、擦窗子、掃地、拖地、擦桌子和椅子……無一不是我乾的,妹妹她們還小,不用幹我可苦了!不過,看著自己清掃得一乾二淨的屋子,我也稍帶一絲自豪了!那可是為迎接新年做準備啊!

  除夕那天,我們這裡都要貼對聯、貼紅錢。北方的還剪紅紙貼在窗子和門上,我們這裡很少是這樣的。我們先把上一年貼上的對聯和紅錢撕下來,再用漿糊把信的對聯和紅錢粘上。而且撕下來的對聯和紅錢不得亂丟,得將它放在聚寶盆裡燒盡才算吉利。做完這些,會發現手指頭是紅紅的。晚上吃團圓飯,一家大小其樂融融,開心極了!

  等到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奶奶、嬸嬸、媽媽和我得在早上5點起床。因為我們得為拜神供佛的食材做準備。早上6點多,我們開始拜神供佛。點神燈、上香、點蠟燭、燒元寶……做完這些,我最喜歡的糖果盒就登場了。裡面裝著各式各樣的糖果,誘人食慾啊!不過,得把它放在神臺上先供奉一下神佛。我總是把收偷偷放進糖果盒裡,掏出幾顆。如果媽媽沒發現,我就把糖果都吞下肚子啦!如果被發現了,我就立即把糖果藏在舌頭底下,得意地說道:沒有!沒有!這時,媽媽總是點一下我的鼻子,說:你呀!嘴饞了吧!我就好更得意了。

  拜神供佛後,得燒爆仗了。一串長長的、紅紅的鞭炮掛在高處,由家中的長子點燃。

  點完鞭炮。算是吃早飯吧!不過特別的是,食物不是油條、粥之類的,而全都是齋菜。奶奶說:這是這兒的風俗,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還有,我們每個人的杯子裡都有紅茶,茶裡放一顆棗子。我們小孩子,都學爺爺品酒那樣:端起杯子,聞一聞——香!有時我們把手指頭伸進杯子裡,沾一沾水,閉上眼睛,舔一舔——嘿!甜的!

  從年初二開始,每家每戶擺酒席,邀請親戚朋友來歡聚一堂。那時,數我們小孩最開心了。不但有大人們送我們新年禮物,而且我們只要說一聲: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源源不斷的利是錢就向我們送來,別提多高興了!還有一些喝醉酒的,口裡盡說:再來!再來!我們也不忘給他們倒一杯酒,口裡說一句:新年快樂!他們又迷迷糊糊地送來一封利是,我們接下後,心中暗喜,得意地說:謝謝!哈哈!又多了一封利是了!還有燒煙花的。在那閃爍著些許星光的夜空中,不時傳來一陣陣煙花綻開的聲音。煙花綻開了,色彩斑斕,紅的、黃的、綠的……如此,美麗的煙花,為這麼熱鬧的氣氛又添加了一絲生機……

  直到年初八,上班的人陸陸續續上班,人民開始工作。新年的喜悅景象開始告一段落。

  不過,對我來說:家鄉的春節,熱鬧極了!好玩極了!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5

  我的家鄉沒有北京那麼繁華,我的家鄉沒有上海那麼的美麗,但那裡的春節確深深地吸引著我,這裡過著不一樣得春節,這裡有著很普通的過年的風俗,在這裡會有很有趣的過年,在這裡我們有我們的過年方式。

  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那裡會變得很熱鬧,在小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準備過年需要的東西,奶奶開始蒸起了過年吃的東西,奶奶一邊蒸饅頭一邊想我要多蒸一些,然而爺爺卻在打掃院子,這可由一個說法,那就是哪一家如果把院子打掃的最乾淨,那一家會在就會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

  在我們那裡有很多風俗哦。在臘八吃臘八蒜了等等。

  我記得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小孩是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不說管束,自由在的玩耍,因為聽老人說如果在過年的時候管孩子,孩子會在這一年中變得不受管教,每逢過年的時候,我們那家家非常的熱鬧。

  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年三十,聽我奶奶說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我還記的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神奇傳說。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

  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藉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

  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轉眼間,到了早上8點,奶奶有讓我們貼對聯,說是也有說法,在這個時候貼會讓這一年都順順當當的。10點鐘男人出去迎年。要把年迎回來,這樣才能過年。

  一路的鞭炮聲,一路的問候聲,一路的歡笑聲,很快,我們就到了爺爺的墳前,爸爸點燃香燭、把預備的紙錢點燃,並且還放起了鞭炮,然後鄭重的磕了三個頭,把去年的收穫和今年的希望告知了爺爺的在天之靈。

  年雖過了,但是我們在新的一年中變得為懂事,讓我們來迎接下一個出界。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6

  母親的家鄉在鍾祥,那麼鍾祥也算是我的另一個家鄉了。

  按照鍾祥的叫法,春節,叫過大年,而元宵,則叫做過小年。

  要說過年的氛圍,城區也許感覺不到什麼,要想真正體驗,還得去鄉村田野間看看,領略儲存下來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對於城裡,這兒過年似乎著急一些:剛進入臘月,便能隔三差五地聽見殺豬聲。殺豬的是鄉親們用少許的煙和錢請來的,他們通常以此為生,鄉親們叫他們“殺豬佬”。“殺豬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組成,自帶工具和一個大桶。一到臘月,便挨家挨戶地幫人殺豬。

  到了臘月二十,要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雖然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進入臘月二十以後,人們便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年貨。吃的方面當然是最重要的。春節必備菜,如蟠龍菜、魚、蒸肉、香腸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瓜果:臍橙、蘋果、蘆柑……更是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鍾祥的傳統點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兒,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從臘月二十起,街上的貨攤子就多了——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會在這時出來。

  到了臘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蠶豆的時候到了。是需要用乾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這些的,民間有“七不炒,八不鬧,九號炒了惹強盜”的說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龍菜的時候。所謂包子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包子,是沒有餡兒的,說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饅頭的內心”。而蟠龍菜的工藝太過複雜,現在人們基本買現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裡的長輩便不再準備,等著在外拼搏的孩子們回到家的港灣。

  年三十兒,大人們會去先輩的墳上燒幾柱香,放幾掛鞭,稱上墳,以表達對先輩的懷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說,這是在請祖宗們過年。但現在為了低碳環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準備年夜飯時,是一片溫馨祥和。婦女們在廚房準備饕餮盛宴,而男人們則張羅著貼春聯,小孩們則坐在沙發上,對著取暖器,吃著、喝著、笑著、鬧著。好一片其樂融融!

  紅燭和香點燃了!當家的燒著紙錢,口中唸唸有詞。等放了鞭炮,便可開始大飽口福。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開始拜年。鍾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說。初三之後,則根據親戚的遠近,依次拜年。當然,這是小孩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的紅包是大人們免不了的。

  元宵,是鍾祥人民的小年,這是新年的又一個高潮。這天會有許多煙花盛宴,並有觀花燈、猜燈謎、舞龍等節目。街上人們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車水馬龍。人們無不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陸陸續續地返校,大人們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計在於春”,喜慶的新年和春姑娘攜手。新的一年,在火紅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裡,美麗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