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小學生誠信成語故事大全

小學生誠信成語故事

小學生誠信成語故事大全

  導語:誠信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礎,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能夠給予我們警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生誠信成語故事大全,歡迎大家參考!

  1.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2.<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訊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4.推心置腹

  王莽篡漢後, 發生了農民起義。後來, 南陽著名的豪強, 西漢皇族劉穌、劉秀兄弟也乘機起兵, 加入了綠林起義軍, 準備奪取政權, 恢復劉氏的天下。

  王莽聽說昆陽失陷, 派42 萬大軍前往鎮壓。起義軍在劉秀的正確指揮下, 以劣勢兵力擊敗了王莽軍。

  接著, 蕭王劉秀主動要求去河北安撫各州郡, 他在河北爭取人心, 擴充力量。接著, 劉秀派出14 名將領, 帶領大批兵馬, 去消滅河北的銅馬起義軍。經過多次激戰, 劉秀終於擊潰了銅馬起義軍, 數十萬人向他投降。

  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 擴大自己的影響, 劉秀決定收編這一大批人馬, 並把投降的起義軍首領封為列侯。但是, 這些首領心存疑慮, 不相信劉秀會信任他們。劉秀瞭解到他們的心思, 就讓他們各自回營, 照樣帶領自己的部下; 劉秀騎著馬, 只帶幾名隨從, 到一個一個軍營去慰問他們。

  這些投降的將領見劉秀這樣毫無戒心地對待他們、關懷他們, 感動地說:“蕭王如此推心置腹, 我們怎能不為他賣命呢!”

  劉秀見他們都已經打心裡服了自己, 就把他們分別安排為自己將領的部下。這樣, 他一下子就增加了數十萬人馬。關西那一帶原來只知道銅馬, 現在都把劉秀說成是“銅馬皇帝”。

  5.信誓旦旦

  春秋時, 有個男子, 愛上一位天真美麗的姑娘。他借換絲的名義向姑娘求婚, 併發誓真心愛她, 永不反悔。

  純樸善良的姑娘信以為真, 答應秋後與他結婚。婚後, 妻子對丈夫真心誠意, 但是丈夫卻變了心, 百般虐待她。後來, 那男子竟狠心地將她遺棄, 她在痛苦中回憶起以往的種種情景, 內心無比憤恨, 怨恨地控訴說:“ 當初你說白頭到老, 現在一回憶起這話就使我怨恨。滔滔的淇水再寬也有個岸, 溼溼的窪再闊也有個邊。當初我和你一起嬉戲, 說說笑笑多麼歡快。當年你信誓旦旦, 沒想到如今你反覆無常把心變。我恨你變心不念舊, 只好一刀兩斷把事情了結!”

  有人根據這位女子不幸遭遇, 寫成了一首詩。這首詩後來被收進了《詩經》, 即《衛風·氓》, 其中有段寫道:

  及爾偕老, 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 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6.實事求是

  劉德是西漢時期漢景帝劉啟的兒子, 為慄姬所生, 被封為河間王( 封地在今河北河間縣一帶)。據傳, 劉德酷愛藏書, 他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著作。劉德對收集到的古書, 能夠認真研究和整理, 很多學者都願意和他一起研究學問, 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學者, 對他的學識和治學態度都很佩服。

  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 在撰寫《漢書》時, 專門為劉德寫了傳記《河間獻王傳》, 對劉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評價, 文中說:“ 修學好古, 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 必為好寫與之, 留其真。”成語“實事求是”即由此而來。

  7.移木建信

  戰國時,商鞅準備在秦國變法,惟恐老百姓不信,於是命人在都城的一個城門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長的木柱,併到處張貼告示:"誰能把城門前那根木頭搬走,官府就賞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後議論紛紛。大家懷疑這是騙人的舉動,但一個年輕力壯、膀大腰圓的小夥子說:"讓我試試看吧!我去把城門那木頭搬走,要是官府賞錢,就說明他們還講信用,往後咱們就聽他們的;如果不賞給,就說明他們是愚弄百姓。他們往後說得再好,我們也不信他們那一套了。"說罷來到城門前把那根木頭搬走了。

  商鞅聽到這一訊息,馬上命令賞給那人五十金。那位壯漢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開懷大笑,一邊炫耀那五十金,一邊對圍觀的老百姓說:"看來官府還是講信用的啊!"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就傳遍了整個秦國,商鞅這才下令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