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建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思考

建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思考

建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思考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

  建立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融洽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減輕學習心理負擔,張揚個性,豐富情感,提高學習效率。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有許多工作要做,僅就置座而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因課制宜,靈活施變。討論課、說話課可以圍成“圓桌形式”;小組學習可以坐成“馬路狀”;低年級遊戲表演可以不設桌凳,允許孩子在課堂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找回那種童年時月亮樹下聽故事的感覺。這樣的教學氛圍是溫馨的、和諧的,既利於教師的教,又利於學生的學。

  二、構建學習小組組織教學

  在我國現代教育史上,有一個“大師群象”——西南聯大成立後,國內著名教授雲集昆明,個體研究與群體智慧相結合,互相啟發,互相補充,連點成片,從而產生了強大的“核反映”。受這種現象的啟發,課堂教學中可以把一個班級的學生或按同質、或按異質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交流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學生可彼此取長補短,彌差補缺,糾正謬誤,得出正確結論。有了交流,就有了自動與他動的控制,就有了資訊的大量互換與傳播,就有了公允而實事求是的評價。這種相互交流與合作的.學習小組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還有助於建立新型的生際關係。

  三、以問題為紐帶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內容精當,層次清楚,節奏緊湊,學習活動充分,教師的提問都是精心設計的,學生的回答也都清晰明瞭。很多教師都認為這堂課上得算是天衣無縫了。很少有人去想:課堂上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既然學生都已能回答了,這堂課為什麼還要上呢?上課應該學生有問題,學生提問題,師生共同討論。這裡反映情況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

  我認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讀書,更要讓學生“思”書,要讀思結合,“讀而不思則罔”。教師要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意識,要激發學生以產生問題為開始,以產生新的問題為結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精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四、透過整體感悟進行教學

  字詞句章,謀篇佈局是語文教學的要求。但不管多麼激動人心的內容變成一遍遍領讀、齊讀、輪流讀,變成不分輕重緩急,沒有情感色彩、千篇一律的串講的時候,也會索然無味的。

  文章是主觀感受的表達,是內心情感的流露,是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形象大於思維”。對同一篇作品的欣賞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豐富性是文學的生命,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感受和情感,感悟整個作品的風格和情調,從而使學生獲取這種感受,體驗這種情感,理解這種見解,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