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
在我們無暇顧及時間時,時間早已匆匆流逝,回顧過去這段教學工作,我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讓我們好好捋捋,寫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總結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1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終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必須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可是不必須能把自我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思考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潛力,我把最終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裡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搞笑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歡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我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丟擲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樣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開啟,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
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裡有這麼多的鬼點子。透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教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裡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終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裡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歡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歡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用心性。
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2
組織小班主角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灶、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明白了。”可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著鍋子,娜娜說:“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說:“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著跑過來:“教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著:“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為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思考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眾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著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主角、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僅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著菜籃子、洗菜盆等。峰峰從菜籃裡拿了一個蘿蔔,望著滿桌子的東西不明白往哪兒放,最終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裡;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裡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資料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為小班的主角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為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為宜。隨著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資料。
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3
雪花飛舞的時節,放飛的希望,收穫的是充實,看時光匆匆的溜走,緊張、忙碌、充實而又愉快的2014年也飛快的離我們而去。似乎只是彈指一瞬,一學期的工作就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來所經歷的事,工作雖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實。"為了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這是我為之不懈努力的動力,望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感受到一種自豪感。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透過總結吸取經驗和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取長補短,爭取更大成績。
一、思想方面
小班的孩子,面臨的是人生第一次入學,我們不但要成為他們的朋友,而且還要成為他們的老師媽媽多給他們溫暖和溝通,使他們消除入學來的緊張情緒。
二、常規教育
常規是我班最重要的一項教育,因為它和孩子以後的注意力有著直接的關係。小班的幼兒對於上課沒有一定的認識,也坐不住,在他們的意識裡,玩具遠遠比老師的講課來的有吸引力,所以即使是在上課的時候,他們的眼睛也是盯著積木的.,有膽大的孩子甚至直接去拿積木玩,因此,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孩子們的注意力回到老師這裡,才能有好的教育常規。當然,小班的幼兒最應該培養的還是坐的常規,除了明確的要求以外,還要不斷的提醒,使幼兒養成一種意識,知道應該如何坐,對坐的好的幼兒給與表揚與獎勵,對於表現不怎麼理想的幼兒可以適當的講一些激勵的話。
戶外活動常規也是比較難培養的,個別孩子在行走方面平衡力還不是那麼好,幼兒在家自由慣了,根本不知道怎麼排隊,老師說排隊,幼兒都只是愣愣的坐在位子上,當好不容易知道要排隊後,他們不知道小手拉衣服,又亂了套,所以,我們只有先培養排隊前的程式,讓幼兒有排隊意識,才能更好的培養排隊的常規。但是如何讓幼兒正確的找到自己在隊伍中的位子呢?我們除了請幼兒和前後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外,還利用音樂遊戲《找朋友》,請幼兒找到在隊伍中前後的朋友,在反覆的強調練習後,幼兒終於能夠很快的找到自己在隊伍中的位子。但是,我發現,在排隊外出活動的時候,有部分幼兒的眼睛總是不自覺的看著一些戶外的事物。前段時間,我發現有兩三個小朋友在排隊等待做操的時候總喜歡蹲在地上,叫他起來也不聽,一開始我只是不停的提醒他們,但是效果不佳,於是我改變了策略,我慢慢的走過去,蹲下來和他們一起,他們看到我也蹲著,都很好奇的看著我,我問:為什麼蹲著啊?是不是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啊?讓老師也看看。念念指著歆歆說:"她在撿樹葉",我看著歆歆,她說"樹葉飄下來了"這時涵涵也說了一句"樹葉是黃色的",此刻我們的念念大聲說"秋天到了嗎!"原來,他是在觀察樹葉。回教室之後,我立刻講了每個季節的變化。其實,只要讓幼兒對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有一定的瞭解,體驗,他們就會根據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如果一味的阻止,只會更增加他們的好奇心,所以,好的戶外常規是需要老師在多觀察,多講解的基礎上進行培養的。
常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不可急於求成的,是在循序漸進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地堅持常規培養,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禮貌、語言分不開的
小班孩子從一入園就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認識許多成人和同伴,他們的交往範圍擴大、交往活動增加,一些從未碰到過的矛盾和困難由此產生。2~3歲幼兒正處於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根據這一特點,針對剛入園的幼兒不懂禮貌,不會使用禮貌用語,遇到熟人不願主動打招呼,同伴之間不會友好相處等不良習慣,我經常給還孩子們上語言課《好寶寶有禮貌》,教幼兒學習日常禮貌用語,學習禮貌地和別人交往。
這節課的可取之處是透過情景教學和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薰陶。其次,這節課對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突破了幼兒的心理,使他們現在這種良好的氣氛下達到了想說。敢說的心理話。像我們班王寧昕。馬健博等一批性格內向的孩子現在不用家長"逼"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願意主動與人交往了。不足之處:教學不應侷限在班級內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級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夥伴的交往中鍛鍊語言能力,培養禮貌習慣。
四、家園溝通
因為我們班孩子年齡小的特點,有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如果不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在中心的情況表現,有時候可能會引來誤會,因此我很注重家長溝通,不論是電話上的溝通,微信上的溝通,還是生活中的溝通,我都不放棄一個機會,儘可能把家園工作做好最好!
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4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可是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向是以晴好的天為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秘地對孩子們說:“這天教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抬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裡哪裡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著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後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教師把剛才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裡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著教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齊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終我就請配班教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著孩子們一邊圍著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用心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盼。透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資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活動用心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到達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能夠放鬆。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秘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著教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到達教學目的了。
(3)選取適宜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必須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可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取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到達教學目標。
小班個人教學工作總結5
——音樂活動《拉拉勾》
《拉拉勾》這首歌曲十分貼近幼兒生活。歌曲表現的資料十分趣味,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全曲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中間用間奏隔開。這首歌對於幼兒的學習存在必須難度,不僅僅曲子長,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飾音,在演唱上較難以表現。
活動前,我預設了一個故事情節,兩個幼兒生氣了:“你們猜猜,他們倆為什麼會生氣啊?”小朋友都進取踴躍地回答。“我覺得是他們倆吵架了。”“我覺得是他們倆在搶玩具。”“我覺得是他們生氣了。”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些情景表演,最終我還和小朋友一齊做表演。孩子們都沉浸在這種愉快的音樂氛圍中。我突然聽到小朋友說:“教師我也要表演。”我順著小朋友的話:“好的,我們大家一齊來做表演。”於是,我和孩子就互換主角演唱這首歌。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想:“小朋友們這麼感興趣,我們是不是能夠啟發孩子們用更多的表情來創編呢?”孩子們興奮地邊說邊做著各種不一樣的表情,看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動腦筋,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異常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生成,經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導、回應幼兒創編的多樣性和進取性。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都十分喜歡音樂活動,尤其是教師創新的表演、做動作幼兒學習的進取性就十分高。
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能夠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教師講述的資料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