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語言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中母雞和狐狸的特殊經歷,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2、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活動準備:
大黑板背景、小圖書、小道具等。
活動實錄:
一、匯入
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就在身後的農場裡,你看到了什麼?
幼:蜂房、池塘、草堆、磨坊,從文字上知道的。
師:磨坊是什麼地方?
幼:磨坊是磨麵粉的房子。
師:我們來看看故事的主人公,不僅長得漂亮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絲,這麼好的天氣母雞蘿絲去散步了,散步的時候心情會怎麼樣?
幼:散步的時候會很輕鬆、很爽、全身上下都舒服,可以使身體健康,感覺很涼快。
二、幼兒閱讀小圖書
師:母雞蘿絲去散步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一些意外的事情。仔細看看,母雞蘿絲去散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兒翻閱圖書,教師適時介入。)
師:你們已經笑得前仰後翻了。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狐狸踩到了地上的耙子,因為它只注意到母雞蘿絲,沒有看到地上的耙子。
師:農民伯伯用的耙子叫什麼?
幼:釘耙。
師: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自作自受”。
幼: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師:為什麼不能說出來?
幼:有聲音就會讓母雞蘿絲髮現,狐狸不敢發出聲音。
師:母雞蘿絲去散步是怎麼樣的?
幼:母雞抬頭挺胸很神氣的樣子,它輕鬆又自由自在,雄赳赳、氣昂昂地根本沒有留意後面有壞蛋跟著。
師:狐狸跟在後面好像在幹什麼?
幼:狐狸在打壞主意,它的眼珠在骨碌碌地轉著。
三、幼兒動態表演圖書內容
師:後面還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我們一起到書裡去找經過哪些地方?發生了哪些事情?剛才聽到了笑聲,你發現哪裡特別有趣、好笑?
幼:狐狸撲到草堆裡去了。
師:草堆上發生的事情從哪裡到哪裡?
幼:從11頁到13頁,狐狸想撲過去吃母雞,結果掉進草堆裡了。
師:從15 18頁,經過磨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母雞蘿絲絆到了繩子,結果麵粉都灑在狐狸身上,變成了麵粉狐狸了。
幼:從7 10頁狐狸經過池塘,結果撲到池塘裡,青蛙都撲到狐狸身上來了。
師:還有很多好笑的事情,我們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告訴大家,現在我們小組商量一下,我們用童話劇的方式來表演。(幼兒討論商量)
第一小組:表演7—10頁。
一位幼兒擔任故事中的旁白,其他三位幼兒分別擔任母雞蘿絲、青蛙、狐狸。
選用歌曲《郊遊》的曲調,改編歌詞來表演:“走走走走走,母雞蘿絲在前走,走走走走走,狐狸跟在後”。
第二小組:表演1 10頁。
以啞劇的方式來表演,請大家猜表演的是什麼內容。
第三小組:表演3~5頁。
用快板的形式交流。
四、交流議論
師:講了這麼多故事,母雞身後發生了很多危險,她都不知道,結果安全到家了,你覺得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
幼:很輕鬆、很勇敢、悠閒自在的、優雅的母雞。
師:狐狸給你什麼感覺?
幼:很笨、超不動腦筋、自作自受、倒黴得啞口無言。
師:這一路走來有很多麻煩的事情,母雞什麼也不知道,但是她身後的狐狸卻很倒黴。以後母雞蘿絲去散步,狐狸還會跟在後面嗎?狐狸又會怎麼倒黴呢?我們用表演或者畫畫的方式繼續編下去。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情節。
2、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勇於創新,積極續編故事情節。
3、懂得有了本領能為朋友帶來快樂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圖片4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
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小狐狸的變身法》。你們知道什麼是變身法呀?把自己變成另外一件東西或是另一個人,這樣的本領就叫變身法。那麼小狐狸變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
二、觀察圖片,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圖一):森林裡住著一隻小狐狸,有一天它對爸爸說“我學會了神奇的變身法,可棒啦!”小狐狸會變什麼呢?(幼兒自由談)小狐狸會變的東西可真多呀!
狐狸爸爸做了個什麼動作?他會說什麼呢?
(圖二):咦——來了誰?看到小兔,小狐狸偷偷笑道“哈哈,讓我用變身法來著捉弄它一下吧!”小狐狸會變什麼來捉弄小兔呢?
小狐狸究竟變了什麼呢?喔,原來它“吱溜”變成個蘑菇。
小兔看到大蘑菇,連忙去摘,可是……會發生什麼有趣事呢?
你們猜的都很有意思,到底怎麼了?我們繼續聽: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採,誰知蘑菇跳來跳去,怎麼也採不到。累得氣喘吁吁,暈頭轉向。小兔正納悶,小狐狸恢復了原樣,它會對小兔說什麼呢?小狐狸說這些話的時候,態度怎麼樣?小狐狸得意地說:“瞧你這隻笨小兔,上我的當了吧。這蘑菇是我變的呀!”聽了小狐狸的話,小兔的心情怎樣?
(圖三):小兔生氣地走啦,小狐狸又遇到了誰?看見小貓,小狐狸會怎麼想?小狐狸一瞧:嘻嘻,這肯定也是隻笨小貓,讓我也來捉弄它一下。這次它會變什麼,會想什麼主意呢?
看,小狐狸變了什麼?“吱溜”變成塊石頭來捉弄它吧。小貓走著走著,忽然腳底下冒出塊石頭,它怎麼了?
小狐狸恢復了原樣,會對小貓說什麼?小狐狸得意地說:“瞧你這隻笨小貓,上我的當了吧。這石頭是我變的呀!”小貓也生氣的走了。
(圖四):小兔、小貓都不理小狐狸,小狐狸沒有朋友了,這時候,它的心情怎樣,又會想些什麼呢?
它趴在地上想:為什麼它們都不理我呀?一個人真沒勁,我得想個辦法,和它們重新做好朋友。猜一猜,小狐狸會想什麼辦法和小兔、小貓重新做好朋友?
嘩啦啦,聽,什麼聲音?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小貓、小兔都沒帶傘,正著急呢,小狐狸看見了,會怎麼做呢?
就像你們猜的一樣,小狐狸“吱溜”一下變成一把大傘,為小兔、小貓擋住了雨,它們又成了好朋友。小狐狸終於用變身法幫助了別人,它的心裡可真高興啊。
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狐狸嗎?為什麼?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續編故事。
小狐狸高興的想:原來有了本領,只有幫助別人,才會贏得真正的朋友,
才會更加快樂!”於是,小狐狸決定以後要更多的幫助別人,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想一想,森林裡還有誰遇到了難題,小狐狸會用變身法怎樣幫助它,請你編進故事裡。
五、拓展經驗。
小狐狸的變身法可真厲害,幫了別人這麼多忙,如果你也學會了變身法,你會幹什麼?
小結:對呀,只有真誠地幫助別人,才會贏得真正的朋友,才會更加快樂!
活動反思:
我班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講故事,而以傳授作品為主的單向性教學模式,往往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積極思考、主動表現的強烈願望。為了體現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我嘗試著設計以故事情節為線索,以開放性、假設性的問題為中介,以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求異、自主表達、勇於續編為核心,展開整個教育活動。從活動結果來看,幼兒比較喜歡這樣的語言環境,活動中想說、敢說、願意說,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透過活動的開展,我得到了一些啟示:
1、準確捕捉幼兒的興趣點。
幼兒不同於成人,對感興趣的事物會自主地全身心投入。抓住本班幼兒活潑、好奇心強的特點,我選擇了《小狐狸的變身法》這個故事。首先,題目新穎。變身法?孩子們一下子被這個新鮮、有趣的名字吸引,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自然而然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動中來。此外,我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式的圖片,讓幼兒直觀地欣賞小狐狸的變身過程,對幼兒產生了強烈的視覺衝突,自然而然地激發了他們想要表達的願望和衝動。
2、注重幼兒情感的體驗。
大班的幼兒情感日起穩定,也日益豐富。因此,在活動設計中,我著重引導幼兒體驗小狐狸得意——孤單——快樂的情感變化,透過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的環節,幫助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會用恰當的詞語描繪小狐狸的心情。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量,而且加深了對故事情節的理解,使幼兒真切地體會到“只有真誠地幫助別人,才會贏得真正的朋友,才會更加快樂” 的積極情感。
3、重視師幼互動的靈活性。
教學中,有效的師幼互動能鼓勵、激發幼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在集體中大膽表達,還能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面對幼兒各抒己見的回答,我儘量做出了合理的引導和點評。如:針對“小狐狸會怎樣捉弄小貓”的問題,受到故事情節的影響,孩子們都認為小狐狸會變成老鼠、小魚等小貓喜歡的食物吸引它。我立刻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並追問道:“老鼠和小魚會讓小貓摔倒嗎?”讓幼兒聯絡生活經驗推測、判斷,找出內在原因,更深入地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又如:在猜測“小狐狸會變什麼”時,幼兒的思維受到圖片的限制,放不開。我及時給予提醒,及時將幼兒從“死衚衕”里拉了出來,調動了幼兒的求異性。因此,我深感,作為幼兒敬愛偶是,既要講究發問的策略,又要妥善引導幼兒的應答能力,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小百科:狐狸又叫紅狐、赤狐和草狐。它們靈活的耳朵能對聲音進行準確定位、嗅覺靈敏,修長的腿能夠快速奔跑,最高時速可達50km/h左右,所以主要以魚、蚌、蝦、蟹、鼠類、鳥類、昆蟲類小型動物為食,有時也採食一些植物。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有序地閱讀畫面,瞭解故事中母鴨想變彩色鴨子的美好夢想。
2、根據母鴨的美好夢想,嘗試將白鴨子變成一隻彩色的鴨子。
3、感受母鴨的美好夢想,體驗閱讀的快樂。
重點:學習有序地閱讀畫面,瞭解故事中母鴨想變彩色鴨子的美好夢想。
難點:根據母鴨的美好夢想,嘗試將白鴨子變成一隻彩色的鴨子。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圖書、實物投影儀一臺。
2、熟悉音樂《母鴨帶小鴨》。
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用書,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2、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3、利用實物投影儀放大幼兒用書,引導幼兒有序地觀看畫面,同時,聽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讓幼兒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4、透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重點感受母鴨的美好夢想。
(1)母鴨有什麼願望?
(2)怎麼才能生出彩色的蛋和彩色的鴨子呢?
(3)最後,母鴨的願望實現了嗎?你想讓母鴨的夢想成真嗎?
(4)你知道為什麼母鴨的願望能實現嗎?
教師採用放慢速度、等待以及動作提示等方式,帶領幼兒嘗試用故事裡的語言講述圖畫內容。
5、嘗試塗色活動,啟發幼兒將黑白的畫面變成彩色的畫面。
6、展示幼兒的彩色小鴨子,感知塗色後美麗的小鴨子形象,對均勻塗色、色彩鮮豔的作品,給於進一步的表揚和讚賞。
7、音樂遊戲"母鴨帶小鴨"。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以及野貓熱心、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徵。
2.藉助圖片理解故事內容,能夠正確認識野貓眼中的城市與現實中的城市的差異。
二、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野貓的城市》。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把握野貓的形象特點。
2.活動難點:認識潛置於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的構思傾向。
3. 指導要點:透過傾聽、討論、反駁的方式欣賞理解故事內容正確認識我們的城市。
四、活動過程
1.匯入小朋友,你知道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麼嗎?我們的城市是什麼樣的呢?有一隻野貓來到了城市,你知道他是怎樣看城市的嗎?下面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名叫《野貓的城市》。
2.初步感知、理解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講至"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幫助幼兒感知、理解的主要內容。
(2)提問:故事裡有誰?野貓告訴小動物們的城市是什麼樣的?
3.進一步理解故事教師邊出示教學掛圖邊再次講述故事至"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
(1)野貓說的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城市裡有斑馬線、城市地圖、抽水馬桶)
(2)為什麼斑馬說"看來城市是一個很疼的地方"? (野貓讓斑馬躺在草地上,帶領所有的動物從斑馬的身上走了過去,學著城市人走斑馬線。)
(3)為什麼花奶牛說"看來城市是一個很癢的地方"?(野貓在花牛的身上畫地圖)
(4)為什麼小鼯鼠說"看來城市是個沒羞的地方"? (野貓把河馬的嘴巴當成抽水馬桶。)
(5)森林裡的小動物喜歡野貓的城市嗎?為什麼?
小結:小動物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因為它們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沒羞的地方。
3.引導幼兒瞭解、分析野貓這個形象的性格特點。
(1)野貓可得意了,你從哪裡看出的?(野貓搖晃著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皺著眉頭,拍著腦袋說。最好要求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2)你是從哪裡看出小貓的熱心?”(把自己認識的城市比劃著介紹給大家)
(3)小朋友,你喜歡野貓嗎?為什麼? 並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4.討論,啟發幼兒想像如何滿足森林裡小動物的願望。
(1)教師講述故事的最後兩段。
(2)討論:野貓說的城市對不對?對在哪裡,錯在哪裡?(引導幼兒用反駁的方法糾正野貓說的城市)你喜歡我們的城市嗎?(引導幼兒大膽地講述,介紹城市裡的各種設施)
5.配樂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提問: 為什麼野貓把斑馬、奶牛、河馬來作示範介紹呢?如果你是野貓,你又會把什麼動物來作示範介紹城市呢?
五、評價要素是否理解故事主要情節;是否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講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六、活動建議
1.活動延伸: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圍繞《野貓的城市》進行談話活動,進一步認識 我們生活的城市。
2.舉辦"我們的城市"圖片展,讓幼兒觀察圖片,並瞭解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城市特徵,加深對城市的全面認識。
3.可由教師組織幼兒參觀我們的城市,也可由家長配合完成。要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歸納城市的特點,總結城市的優越性。
教學反思:
這次的教學活動,選的課題是:故事課《野貓的城市》的第一課時。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透過聽故事感知故事的情節,想要在課堂上多提供幼兒參與的機會,於是我就想把課堂最後一部分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介紹城市,改成讓幼兒用身體語言表現個重點句:“城市是個很X的地方。”希望能夠透過這種形式起到活躍氣氛,提高幼兒參與性,讓幼兒個好地掌握三個重點句的目的。結果,課堂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然而,問題產生了。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我為了保證最後增加的環節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我將幼兒傾聽故事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提問簡縮了。結果沒有起到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的目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在最後增加的環節上,雖然達到提高讓幼兒參與的機會,但卻讓幼兒對故事的理解產生了錯覺,將“城市是個X的地方”理解成故事傳給我們的唯一資訊。偏離了教學目標中,讓幼兒發現、糾正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目的。其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參與的機會,只是上好一節課的一部分,因此在為課堂設計教學形式、手段時必須符合課堂的實際。聯教課就像一位知心的醫生,診斷出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後提醒我們要對症下藥,然而預防遠遠勝於治療,要讓我們的課堂避免疾病的入侵,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固然重要,平常堅持鍛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選題、備課、寫教案、製作課件、聽課、評課、上課,這個過程中不斷重複著,不斷進步著。 《野貓的城市》教學反思這次聯教課,選的課題是:故事課《野貓的城市》的第一課時。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透過聽故事感知故事的情節,想要在課堂上多提供幼兒參與的機會,於是我就想把課堂最後一部分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介紹城市,改成讓幼兒用身體語言表現個重點句:“城市是個很X的地方。”希望能夠透過這種形式起到活躍氣氛,提高幼兒參與性,讓幼兒個好地掌握三個重點句的目的。結果,課堂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然而,問題產生了。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我為了保證最後增加的環節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我將幼兒傾聽故事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提問簡縮了。結果沒有起到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的目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在最後增加的環節上,雖然達到提高讓幼兒參與的機會,但卻讓幼兒對故事的理解產生了錯覺,將“城市是個X的地方”理解成故事傳給我們的唯一資訊。偏離了教學目標中,讓幼兒發現、糾正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目的。其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參與的機會,只是上好一節課的一部分,因此在為課堂設計教學形式、手段時必須符合課堂的實際。聯教課就像一位知心的醫生,診斷出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後提醒我們要對症下藥,然而預防遠遠勝於治療,要讓我們的課堂避免疾病的入侵,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固然重要,平常堅持鍛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選題、備課、寫教案、製作課件、聽課、評課、上課,這個過程中不斷重複著,不斷進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