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3000字>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徵文3000字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徵文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徵文3000字

  導語:學習人防知識,增強國防觀念和人防知識。重溫抗日戰爭歷史,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小編收集了一些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請大家認真閱讀!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作文1】

  學習人防知識,增強國防觀念和人防知識。重溫抗日戰爭歷史,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中國是一條巨龍。臥在世界的東方,多少悲壯的故事在這裡上演,讓沒一個炎黃子孫沒齒難忘!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國由於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淪落到谷底。作為中國人這是種侮辱。作為一個青年更有向上的慾望……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史上最強的國家。英國為開啟中國市場向中國輸入各種商品但中國人民卻不接受,反而中國的瓷器卻在英國大受好評。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後來英國發現走私毒品可以獲取暴利,並向中國市場輸入鴉片。大量白銀流入英國,使中國沒有了軍役。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沙灘公眾銷燬鴉片,這反鴉片戰爭卻為英國攻佔中國找到了有力藉口,因中國閉關鎖國,國力虛弱,無力抵抗英國。被逼簽下史上第一張不公平條約——《南京條約》,條約中提出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償英國銀元2100萬,並開設各大港口。從此中國自主權受到影響和壓制。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6週年紀念日,重返抗日戰爭歷史,勿忘國恥,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奮發國強,建設好我們的祖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民族歷經漫長的抗擊帝國主義和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戰爭終於結束在中國共產黨的有力領導下。建立起了偉大的新中國,今天我們應感恩於無數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更應該倍感身上肩負的責任和祖國賦予我們偉大的使命。為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應多盡一份心,多出一份力。讓英雄兒女為我們驕傲自豪吧!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是在祖國危機時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

  今日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向和平發展的道路,沒有戰爭和硝煙,但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76年前的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當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的侵略中國完全是因為中國國弱民窮,經濟落後,而今天我們強大了,我們富裕了,但我們不會用仇視的目光看日本看世界,屈辱的歷史“可以原諒,但是不可以忘卻。”正視、思考並銘記歷史,是不想重複“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是硬道理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呼籲在古老版圖上回蕩不息,那雄渾的聲音使每顆灼熱的心為之震撼。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前不負於古人,後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歷史新篇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脊樑,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他(她)們的偉大獻身鑄造了我們傾慕又敬佩的__中國。

  無論是黨員還是愛黨的將領,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一曲蕩氣迴腸的愛國詩篇。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歷史有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世界看中國的!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作文2】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0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而散,歷史彷彿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捲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恥,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複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願。

  落後就要捱打

  血色黃昏:偶然背後的必然 。

  68年前,一箇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藉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相視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範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丟擲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征服中國的野心。

  上世紀30年代初,嚴重的經濟危機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我國東北地區,挑起侵華序幕,隨後將槍口瞄向內蒙古、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佔熱河省。

  回顧近代中日關係史,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具體戰鬥在某一地點發生可能有偶然性的,但同日本進行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大戰卻是必然的!

  中日兩國之間為什麼會開戰?這背後的根源在哪裡?一個島國為什麼能一步步地侵吞國土面積數十倍於它的大國?原因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其軍國主義擴張野心不斷膨脹的結果。

  戰爭是兩國實力的對抗

  戰爭是精神的較量,更是物質的對抗。“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族奮起抗戰。然而,虛弱的國力,有國無防的現實,沒有做好開戰準備的民心士氣,讓西方的人們在驚訝於中國人頑強戰鬥意志的同時,也預言中國人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廝殺中前景十分黯淡。

  讓我們來看一看開戰之時,中日兩國的國力和軍事力量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