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200字>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3篇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清明”是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中寫道:“春分後十五日,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

  “春分過後是清明”,這是小時候在農村從大人們口中聽到的一句話。現在看來,這句話更像是一個哲理。只有陽光直射黃經之時,方可日夜等長,陰陽平衡,清心明智,才有清明。

  “清明”這個節日的設立,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心境。中華文化講究已“和”為貴,求同存異,固有“雜而不亂,方可大同。”漢字是博大精深的,其每一個構成都有其特殊的韻意。“青”在古文中曾引申為山的意思,因此,山水相依為“清”,日月相擁為“明”。水因山而靈動,山因水而穩重,月因日而增輝,日因月而不烈。這一切,便在一種“大同”的境界中得以實現。因此,清明不僅僅是一種節日的符號,更是道出了中華文化的內涵。道出了中華民族的人格——山一樣的敦穩,水一樣的靈動,如日般的剛烈,似月般的柔和。

  這便是中國古人所信奉和追崇的天地精神。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精華思想內容。“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由欲也,以觀其所徼”,是說要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古人們對於“有”“無”的領悟相當深刻,對生與死的參悟也極為透徹。“天同覆,地同載。齊生死”便是由此而來。

  或許,對於中國人來說,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生”或“死”,有的是對生命的頓悟,有的是對曾經真誠而沉重的懷念。而這種無我的意境和懷念便來自於人格,來自於覺悟,來自於“大同”,來自於“清明”。而要參透“清明”,則要待到“晝夜等長,陰陽相協,萬物復甦”之時方可生死並參。

  而只有當人們生死並參,才能真正的認識到凌外於生死之間的真我,一種對人生境界的追求。生而清,死而明,讓靈魂光輝永駐,“贏得生前身後名”。

  古人於清明之時,獨愛尋山水之處郊遊尋步,所尋求的不僅僅是歡歌笑語,更是與山水精神的一種融合。現代人對於清明掃墓之後的郊遊,理解為放鬆身心,野外踏青,這未免過於膚淺。真正郊遊的意義,在《莊子》中已經道明。莊子認為,人沒有必要太執著於生,倘若人生是一次遠行,那麼死就如同“歸”。因此,出遊的途中,我們感到放鬆感到愜意,美景之處,流連忘返,那是因為我們在路上,在“生”的路上,而出遊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感受那個“歸”。莊子說過,上天給予我形體,是讓我承受,賦予我生命,是讓我承受世間百味,賦予我衰老,是讓我安逸,賦予我死亡,是讓我安逸。視生若死,視死若生;視有若無,視無若有。便可生死並參。這便是莊子的智慧與祥和,是莊子所理解的“道”。

  孔子說的更為透徹“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道,便是清明。它在滿山遍野的青青綠草中,在水邊的依依楊柳中,舊墓新墳,山川海濱。無處不在。只有領悟這個“道”,我們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理解了“清明”。

  中國的節日,無不包含對“道”的感悟,比如“重陽節”讓我們悟到要珍惜生命,珍惜年華。“清明”讓我們悟到山水之高廉,天地之正大。不同於西方一些節日韻意的直接,中國的節日則顯得更為深奧,委婉。它是要你透過一系列的方式去感受其沉厚的蘊含。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祭有關。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除夕是冬祭。而在這祭中,既有哀愁,也有祥樂。例如清明,人們往往會去給已故的親人上墳弔唁。追思以往。之後,是親朋好友相約踏青,去感受春的氣息。哀以樂感,樂以哀感。幸福高興之時,不忘追思。這便是中國人的內心和品格。

  清明的主旨是鑑死知生,在我看來,清明的祭祖不僅僅是香火和紙錢,因為建功立業,有所作為,光宗耀祖才是最好的祭奠。

  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品格。一種生死有無,大同精神的延續。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野草默默地泣著淚,山風撕卷著酷冬沒有摧落的殘葉,山野外不時傳來一陣鞭炮的響聲,四處平常都掩沒在荒草叢中的墳塋,也因了墳飄的舞動而昭示著它的存在。

  哦,清明瞭,人們都在忙著祭墳懷祖了。我獨自在山路上漫無目的地走著。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出來走,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走到哪裡去。身在異鄉,遠離家園,逢年過節的那孤獨真是莫可名狀。今天一大早,總覺得心裡憋悶得慌,便不自主地走上山來。

  密密的細雨交織成一張死寂的網,網住了遠山遙村,也網住了我的眼睛,網住了我的思緒和記憶。幾百裡之外老屋後那一片松林中祖母的孤墳,此刻似乎也模糊了。曾幾何時,墳邊有幾顆樹,墳頭有幾株草都是那麼清晰可數的。我才意識到,我真的好久好久沒回老家了。

  我怕見行人!我避開了行人,專揀那僻靜荒蕪小路走,任草樹上的露水滴落在頭上身上。鑽林入草,衣服都要溼透了。突然,眼前出現了一群野蘑菇,那麼鮮活,那麼新嫩,而且正是祖母和我都特愛吃的奶漿菇!有的正頂著泥土從地地裡鑽出來。

  那蘑菇似乎正笑著向我招手!我忙忙地脫下外衣,揀採起蘑菇來。我的思緒不禁又回到了童年。我的童年是在祖母的手中度過的。父輩兄弟三個,我父親是老大。我是孫輩中的老大,又是兒子,祖輩父輩都拿我當珍寶。祖母更是珍愛有加,像是用手捧著我似的,走三步遠也要帶上我。

  那時生活困難,祖母便常常領著我上山採蕨折筍,揀蘑菇。我就隨她穿林入蔓,翻山越嶺。困了就在她懷裡睡;累了她就揹著我走。我於是從祖母那兒知道了好多蘑菇的名字:蜂窩菇、九月香、奶漿菌、大腳菇、刷把菌、絲茅草菌……,還知道哪些蘑菇最好吃,哪些有毒,哪兩種蘑菇不能和著煮……老家的幾山幾嶺,哪兒長什麼蘑菇,什麼時候該長什麼蘑菇,我都還記憶猶新。而至今記憶最深的莫過於祖母親手煮出來的蘑菇,特別是春天長的奶漿菇。那湯沾稠稠的,那滋味真讓人垂涎三尺,如今只在夢中偶爾能嚐到。祖母對蘑菇也似乎有特別的嗜好,蘑菇和著肉煮,她總是專挑蘑菇,卻把肉留給我;而我也總要跟她爭著蘑菇吃。長大了我才真正懂得她愛吃蘑菇的原因。後來生活好了,我發現她對蘑菇仍然是情有獨鍾,只要我一回家,她總要弄幾頓蘑菇讓我解解饞,我也時常陪她上山揀蘑菇。而她自己也從這揀、煮、吃中得到了莫大的享受!

  記得那個難忘的秋天,我突然接到家裡的電話,祖母不行了。我風火急急地趕回家中,祖母渴望已久的眼睛終於在看上我一眼後放心地閉上了。後來聽大人說,祖母啞口之前,還唸叨過想吃蘑菇。可那年秋天,老天出奇地幹,山上就是長不出半點蘑菇來。祖母終於還是帶著一份遺憾走了。然而,我卻明白,祖母並非真的想吃蘑菇,而是想看著我吃蘑菇的那個饞樣兒,想品味帶著我一起採蘑菇的那份溫馨。不然,她的眼睛何以在見到我後閉得那樣安詳呢?我就是她心底的那株蘑菇!以後的日子,每到清明或是她是忌日,我總也學著人們,給她燒錢化紙,以寄託我的思念。可卻從沒有想到過她想要蘑菇。

  今天,也許真是天意,讓我誤打誤闖,遇上這麼一群我和她都愛吃奶漿菇!我匆匆回到家裡,仔仔細細地挑揀,認認真真地清洗,也按著從祖母那兒學來的方法,把蘑菇烹煮好。然後,盛在缽裡,虔誠地供奉在臨時設立的祖母牌位前。我跪著恭恭敬敬地化錢燒紙,叩頭,舀著蘑菇湯酹向牌位前……

  祖母的墳塋也在這酹祀中逐漸清晰起來,我也在心中把一束墳飄插在祖母的墳頭。墳飄在清明的風中搖曵著,傳遞著陰陽兩界的親情。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也許是小時受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句的影響,每到清明節,就會習慣性的看看天上有沒有雨,如果下了雨,不管是大雨還是小雨,就有了一絲預期應和般的竊喜。在心裡,不下雨的清明節,總是殘缺不圓滿的。

  這樣的節日,我該寫點什麼吧,自責的內疚,或者是回憶的心痛。要不,虔誠的懺悔也行。總之,給自己一個另類的表達。可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想了很多年,卻從來沒有付諸實踐。

  知道自己的`文字無法滿足那些盛大節日的要求,所以從來也不奢望什麼,每到節日,就會自覺的、遠遠的避開。清明節卻是不同的,份量極重,重得在一切語言之外沉入!特別是今年的清明節,對我來說,更是非比尋常。

  許多的百感交集,總會適時地打破平靜,漫天地翻湧著。任那些過往鉤出經年的回憶。沒有棲身的空靈之境,也讓我在殘存的事物裡,去尋找一些舊時痕跡。一次穿越,執著地橫貫哀傷的前世今生。而我,習慣性的踏入,便又一次次痛得紛飛。

  那個注視我的眼光,事隔多年後,我該怎樣來面對?無數次這樣問自己,結果總是沒有答案的隱隱。想要挽住的和想要送出的,依然暗藏著,叵測莫名。有關這個節日的一切,我還是不能驕傲、坦然地面對,這種情景一如當年!

  其實,我已經很努力了,努力把所謂的歡笑讀得順暢流利,也想著乾脆在愧疚處繫個結,來個斷。可在下意識的某個角落,記憶頻頻回頭,和那些深遠交替著,縱容我的肆意。並隨著歲月的遞增,把追憶的燈,燃撥得更加濃烈。不知在年輪的軌道迴圈往復後,誰還可以抵擋四月的雨?

  有多少個清明節是下雨的,已經記不太真切了。但是,我卻真切的記得,當我站在天堂和塵世的交接處,從我身邊悄悄溜走的時光。那些一去不回的時光,無怨地承載了全部負重,清楚得就像昨天。

  二十年的光陰,我不知道該用什麼來形容。是長度還是歷史?如果是長度,太長了,長得率直地連線過去和未來,卻從不告訴我現在;如果是歷史,好像又太短,短得來不及拷幹這端的蒼涼,而真相竟然潛藏在歷史的背後,冥冥之中,我好像可以觸控,卻又那麼遙遠。

  我害怕銀色的月明之夜,抓不住想要銘記的任何事情,孤獨的,只是來接受這場虛空的洗禮!而這,好像已經悄悄融合在我的血液裡。不能拋棄,更無法超越!

  當我知道一個人的幼稚,可以和遺憾走得這樣近時,什麼都無法挽回了。欲哭無淚的心,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憂鬱來填滿所有悔意的空間。我想,如果這是我必須付出的代價,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都認了。如果是必須接受的懲罰,一生的時間夠不夠?

  或許,生活就是要給我一段長長的空白,後讓我在空白處,一點一點的去發現微露的金色痕跡。這個充滿了收穫的色彩,能否代表一部分微微呈現的幸福?

  不敢過多地去幻想幸福的色彩,那讓我有罪上加罪的恐慌。在棉花般樸素的心裡,對幸福的憧憬,僅僅停留在一個瞬間。快樂也是!

  帶著對幸福的別樣理解,我常常夢見去天堂的路上。而幸福的瞬間,則是化身為界碑的瞬間。那時,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界碑兩面,嘴與耳的幸福。那是多少東西都換不來的幸福啊,在四月,抑止不住的淚流。所以,我寧願相信,這一天的雨是因了喜悅的淚。

  喜歡雨的心情,就是這樣沒來由。而在所有對雨的敘述中,我猶愛小雨。無聲,但分明能看見,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這很像心裡的淚,靜靜流。

  當我的心在四月放棄那片寧靜後,已經下意識讓雨變成了淚,濃縮後,裁剪成衣服,穿在未來的每一天,慢慢釋放著,最深沉的緬懷和無盡的思念。而那些恩澤的雨,好像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握住一滴雨就是握住一滴回憶,又怎麼能捨得放棄呢!

  今年,當再次走近這個節日,我相信儲藏了很久很久的回憶,會讓清明節滿含熱淚的。不為別的,就為注視我的眼睛,那雙我一直想,卻始終無法面對、無法正視的眼睛!

  我好想化身為一滴雨,穿越玄關,對著靈魂大聲喊出渴望的名詞,讓生命從此可以放飛。雨落的過程是不是勇敢的過程,如果是,我該早早獻上這雨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