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建議
《蘭亭集序》教學建議一
本課教學可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理解文意、譯文言文的能力。課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課堂上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結合註釋查閱工具書,譯相關文句;引導學生分文言現象並歸納。教師此時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指出重點,並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可結合課後練習進行鞏固性訓練。
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在簡單分內容的基礎上,儘快形成背誦思路,感知作者蘊含在文中的生死觀。
《蘭亭集序》教學建議二
1、引導學生利用註釋自讀課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語境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個別沒有加註詞句的意義。如“歲在癸丑”的 “歲”,“雖無絲竹管絃之盛”的“雖”,“或取諸懷抱”中的“或”,“向之所欣”的“欣”,“所以興懷”的“所以”等。這些詞語在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都有接觸,要啟發他們在回憶舊知中,弄清其意義和用法。
2、啟發學生思考作者議論時的思想脈絡,有助於理解作品的內容。如:“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學生理解會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能喻之於懷”的是什麼?和下一句的關係是什麼?“悲”的原因是什麼?
3、背誦課文時,要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痛”“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
4、幫助學生總結梳理。一要整理包括“研討與練習二”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如“歲”“雖”“所以”“引”“信”“相與”“興”“或”“向”等。今天還常用的成語。如“情隨事遷”“崇山峻嶺”“遊目騁懷”“老之將至”“感慨系之”等。二要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對王之的認識、對生與死的理解,對時光易逝的感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