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週記集合六篇
時間過得真快啊,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一週的時間,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週記。但是週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週記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週記 篇1
下午我不願意睡午覺,媽媽就提議全家人去看一場電影吧,已經好久不去電影院了,我們選擇了一部電影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三D原版電影,我聽不懂英語,只能看故事情節,裡面很多場景太唯美了,有幾個鏡頭還特別搞笑,看到好多海里的飛魚,大鯊魚等,當然太平洋上的暴風雨也特別可怕,我有些鏡頭都不敢看,不時摘下眼鏡,害怕那種就在眼前的感覺。
但我還是挺喜歡在電影院裡看電影的感覺,媽媽答應我以後會經常帶我去,太棒了!
小學生週記 篇2
學期下旬了,很快,時光的流轉總是以不可告人的速度和方向徜徉,原來,一個學期也快臨近尾聲了,現在不是回首收穫的時候,但是,新年鐘聲響起的又過了一年的瞬間總該豐收碩果,也許是野果,希望,停留在未來,跋涉者前行在路上。
不是決定人生的十字路口,此刻少了些許悲壯和荒涼。纏繞在繁雜的事務中,一個月來紛亂的心緒不息。很多一味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的人最大的悲哀在於自始至終都是自以為是,荒謬。如果因此而寒心,那僅是心智的不成熟。學習現狀不盡如人意,有點痛心疾首,終究會拼盡全力——這是一貫的姿態。曾經想著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以樂觀的心態,確實這樣做了,但是,亂在所難免,不過終究會過去的。
經常做錯一些事情,或大或小,根源在於急於求成。時常反省,過於謙遜是一種怯弱,過於高調又是我所不屑的鋒芒畢露,兩者之間很難權衡。誤解難免會有的,司空見慣。而一個自己非常敬重的人誤解了你,那是人生的悲劇。如同當年拿破崙被自己年少時的偶像——科西嘉民族英雄科爾誤解時那種極端的沮喪和悲痛。信任是袁崇煥唯一的渴望的,而他終究沒有得到,我在迷途中尋找······
時常默唸比爾·蓋茨的兩句話“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學會適應它。”“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他要你先做出成就再強調你的感受。”
排球賽,我看到了勝者的欣喜若狂和敗者的憤怒失落,事物的兩面與生俱來,勝驕敗餒是一種怎樣的膚淺無知啊。同時,比賽傳遞的激情和團結鮮明生動地存在,是難得的。我們,十四班作為一個整體,在質點周圍凝聚,從未置疑過質點的力量。一張張可愛的面孔背後,是精彩的兩年和不朽的記憶。
運動會讓我明白,很多事情只要拼命去做,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儘管傷痕累累。
辯論賽,有些許遺憾,沒能幫上忙,但是勢如破竹的贏,這最重要,祝我們班好運。
會考動員大會上硬著頭皮臨時編湊的演講,也許是不標準的過於發音讓人汗顏,也許是某種信念感染了某些壓抑的共鳴者,幾乎讓全段人知道了我,偶爾在路上有一兩個陌生人來打招呼也只能微笑,一頭霧水。世界如此狹小,不同軌道的火車也能迎風而遇,兩條平行線也有相交的一天。原來,很多事情我是可以做好的,有些問題,其挑戰性本身相對的,而缺陷的'彈性也是相對的。叔本華說人生而悲劇,我不敢苟同,但多少悟出了一些。
《蘇菲的世界》曾讓我思考過,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而今的哲學,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獨尊。對於政治,無意識成功的思想薰陶。對於學術(哲學),這是空前的失敗。揹著“物質是世界的本源”,想著尼采的強力意志,這是十足的矛盾,屬於我的多餘的矛盾,也許沒這是不對的。
很多人久違的二十一世紀大廈已然建成,我認為一切才剛剛開始,發展與毀滅,正義與罪惡,繁華與悲劇,一切才剛剛開始,未來何去何從,守望者不朽的追問。
這是所有該說的想說的要說的,適可而止吧!
小學生週記 篇3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自然要吃五黃。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雞蛋黃,還有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極為盛行。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街無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我們家鄉義烏,味道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們則在他們的額頭、耳朵、鼻子等處塗抹雄黃酒,蟲豸不叮。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要做一個蜜棗粽子。首先,把粽葉放在水中浸泡幾天,把糯米放入水中洗淨,準備一籃蜜棗(多洗幾次)。把總也那三張,疊在一起,錯開點放;拿起粽葉頭部往裡面窩卷;抓一把米,放進去切記放窩裡的1/2;再放兩三顆蜜棗;再放糯米;最後,把尾部拉過來蓋住,粽葉纏繞著,用線綁緊,就大功告成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小孩子要佩香囊,傳說有避邪之意,其實是裝飾罷了。香囊內裝有硃砂、雄渾、香藥,外面用四部包圍著,清香四溢形狀、顏色不同,玲瓏小巧。
端午節真是個有趣的佳節。
小學生週記 篇4
這一週是開學的第一週,我滿懷著憧憬走進了自己的教室,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內心不禁有一些忐忑不安。我的班主任趙老師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第一次返校的時候還有些不太適應這麼嚴格的管理,但我是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人,於是在第二次返校後我就逐漸適應了老師的管理風格。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上的第一節課是地理課,老師講課講得有聲有色,我也聽得有滋有味,一節課四十五分鐘一轉眼就過去了,隨後上的幾節課也都很有趣,這讓我發現聽課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當我上小學的時候,我不止一次的想象著我的小學高年級生活,我渴望它是充滿樂趣、充滿歡聲笑語的,但同時又擔心它是枯燥乏味的、充滿壓力的。但透過第一天的學習我發現小學高年級的生活是這兩者的結合體,既是充滿樂趣的,又是充滿壓力的。我認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習與小學的學習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小學高年級主要是自主的學習,而小學則更多的是老師手把手的教學。另外,老師講課的速度也比小學明顯加快了。因此,我認為儘快適應小學高年級的自主學習方式和老師講課的速度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剛剛從小學升入小學高年級、剛剛融入一個新的集體時,我還跟同學、老師都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還是會經常懷念我們原來的班集體,懷念原來的同學,但是僅僅這一週過去之後,我發現原本陌生的面孔越發的熟悉起來,與同學也越來越聊得來了,我相信我的新班集體與我的原來的班集體比一定毫不遜色。
我相信在班主任、各位任課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的團結努力下,我們班級一定會在以後取得更大進步!
小學生週記 篇5
秋天到了,田野裡一派豐收的景象。
果園裡的桔子有的還是青的,有的已經開始變黃了。柿子熟了,黃澄澄的,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梨子也熟了,黃黃的掛在樹上。熟透了的石榴笑的咧開了嘴,有點還把肚皮給笑破了,像在說:“我成熟了,我成熟了,快把我帶回家吧!‘'
田野裡,農民伯伯忙著豐收,臉上掛滿了喜悅的笑容。
村前村後,等待收割的稻田,好似一片金黃色的大海。一陣微風吹過,泛起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田野深處,也不時傳來一陣陣農民伯伯的歡笑聲。
秋風吹過,樹葉變黃了,紛紛落下,真像一隻只蝴蝶翩翩起舞。銀杏樹葉落了下來,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地面上滿是黃葉,真像鋪了一床厚厚的金毯,走在上面很舒服,也很美麗。
啊,我愛豐收的秋天!
小學生週記 篇6
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和玩。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有一次,屈原去京城辦事,回來後,看到國家變得非常衰敗,就投汨羅江自殺了。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為了讓河裡的魚蝦吃飽了,不吃詩人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在這一天往汨羅江裡投粽子。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竟相在江河裡划船打撈。就發展成為現在賽龍舟。
聽奶奶說,粽子是用碧綠的蘆葦葉和香噴噴的糯米做的,還要在香噴噴的粽子上散白糖。粽子的味道又香又甜可好吃了,我可喜歡吃粽子了,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但是,最遺憾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時候沒親眼看見賽龍舟。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和春節,但是,一比較我還是更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