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伐檀古詩文閱讀含答案

伐檀古詩文閱讀含答案

伐檀古詩文閱讀含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伐檀

  坎坎伐檀①兮,置之河之幹②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③狟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⑤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 輪兮,置之河之滑⑥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檀:檀樹。②幹:岸。③縣:通“懸”,懸掛。④狟(huán):獸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歲的獸,泛指大獸。⑥滑(chún):水邊。

  1.請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詩採用了重章疊句、反覆詠歎的藝術手法,請具體說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複“伐檀”“伐輻”“伐 輪”,意在表現______________。

  (2)重複“縣狟”“縣特”“縣鶉”,意在表現_______________。

  (3)重複“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現________________。

  3.《詩經》中最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下列表現手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B.河水清且漣猗

  C.憂心烈烈,載飢載渴

  D.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反映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B.這首詩每段的三、四兩句都是奴隸們對不勞而食的奴隸主發出的憤怒質問。

  C.這首詩每段的末句都表現了奴隸對不平等的社會現象的感嘆,標誌著奴隸們的初步覺醒。

  D.這首詩採用了賦與興相結合的手法,從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貪”的.主題。

  參考答案:

  1.(1)不種不收,為什麼要拿走莊稼千百捆呢?

  (2)為什麼看到你的院子裡有懸掛著的鵪鶉呢?

  2.(1)奴隸們勞動的辛苦

  (2)奴隸主的不勞而獲

  (3)對奴隸主不勞而獲的諷刺

  3.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