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週記大全>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

小學生數學的週記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1

  池塘漏水了,趁著冬季乾塘了,爺爺決定砌下塘基,這可是個大工程啊!

  看著又寬又高又高的塘基,爸爸隨口就給我出了道題:“這個池塘的周長大約是35米,如果左右兩堵塘基長11米,高4米;前後兩堵塘基長6米,高2米,你能算出需要刷牆的面積嗎?”這還不容易,周長35米這個條件根本就是混淆我的,只用後面的 條件計算就足夠了!11×4×2=88平方米,另外兩堵牆是6×2×2=24平方米,合計起來就是88+24=112平方米。”爸爸微笑著說“如果每平方米所需的材料是12元,又需要多少錢呀?”我不假思索的說道:“總價等於數量乘以單價,112×12=1344元。”爸爸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旁邊的一個伯伯饒有興致地說:“小夥子,如果我們每天能刷二十五平方米,已經工作了兩天,你說伯伯還要工作幾天?”這也太小看我了,我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112÷25=4(天).....12(平方米),已經完成了兩天,還要三天!”伯伯逗我:“那你不吃虧嗎?最後一天可不是滿工作量哦!”我也迅速回答:“您不是還要完成收尾工作嗎?”伯伯笑著對爺爺說:“您這個孫子不簡單啊!”我邊跑邊說:“我可是能幹的小砌匠哦!”

  數學的海洋裡有無窮無盡的奧秘,只要我們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2

  我有不少朋友,我有一個特別的朋友,它的名字和其它朋友的名字與眾不同,它的名字叫“數學”。

  我第一次跟你見面時,就覺得你特別神奇,特別吸引人。每當媽媽一遍一遍地教我讀1234時我總會讀地那麼投入,那麼認真,媽媽燒飯時,我還是要讀,媽媽就只能一隻手包著我,一隻手抄菜,媽媽只讀一遍我就讀四五遍。爸爸叫媽媽把學的都寫在一張大紙上我每天起床,我都會讀一遍。

  六七歲時,媽媽給我買來了一年級的口算天天練,我每天練一張,我就是覺的挺簡單的。

  一天,媽媽讓我去買火腿長,順便讓我去聯絡生活。火腿腸3元錢三根,2+2+2=6元,我給他了10元,10-6=4。回到家時我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回來了媽媽高興的說我的女兒長大了。

  數學是生活中必須用得著的。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語文也不能放棄哦語文也很重要。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3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

  不信?今天發生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下午,媽媽給我二十元錢叫我到超市去買一瓶醬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後,我首先挑選了一瓶“豆亨”牌醬油,需要4.40元。接著,我去買蜂蜜,錢夠的只有兩種,第一種有8.60元,還有一種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種的六角和醬油的四角可以湊成一元,比較好計算,而且,第一種比第二種貴兩角,說明質量也是第一種好。”於是,我拿起第一種蜂蜜和醬油,到收銀臺付了錢,拿著找回的7元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晚上,小夥伴們請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想:“今天我要帶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帶幾顆好呢?我想了想,就帶十二顆。如果來二個,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來三個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這樣計算,來1、2、3、4、6、12個小朋友都能平均分。於是,我拿起十二顆巧克力出門滑冰去了。果然,來了三個人,我給每人分了四顆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粗心的同學可得不到它!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4

  晚上沒事的時候,寫完作業我都會看看數學課外書,今天我在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裡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裡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裡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5

  春天到了,我來到了鄉下外婆家,那裡風景可美了,到處是鮮豔的野花,綠毯似的草地,茂盛的大樹、清澈的小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公外婆精心培育的那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當我正被這如詩如畫的景色迷住時,外婆走了過來,說道:“這是我和你外公最驕傲的地方,思嘉,你幫外婆算一算這塊菜地的面積吧!”我爽快地說:“嗯,好的。”我拿來了捲尺,和外婆一起量了這塊長方形菜地的長和寬。這塊菜地的長是25米,寬是20米。我按照張老師教給我們的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非常輕鬆地算出了長方形菜地的面積就是25×20=500平方米。我對外婆說,我還能算出這塊菜地中的白菜和蘿蔔各有多少棵呢。我數了數,白菜共種了16行,每一行種了60棵,蘿蔔共種了12行,每行種了90棵。數完以後,我不假思索,立即報出了白菜的棵數是60×16=960棵,蘿蔔的棵數是90×12=1080棵。外婆對我的計算能力讚不絕口。

  中飯過後,我看見外公正仔細地端詳著那塊菜地,我走上前,問道:“外公,你怎麼了?”外公愁眉苦臉地回答:“菜地裡的菜總是被雞鴨糟蹋,所以我準備圍上籬笆,可是我不知道要用多少米的木材呀?”聽了外公的話,我胸有成竹地說:“外公,包在我身上!”於是我一溜煙似的跑進屋,拿出了筆和本子,當我正準備動筆解答時,忽然記起菜地的一邊是靠牆的。我心想:既然菜地的一條長邊是靠牆的,這條邊就不需要再裝籬笆,那麼我就可以先算出菜地的周長,再減掉靠著牆的那一邊吧!不一會兒,我就算好了。25×2+20×2-25=65米。外公笑了,撫摸著我的頭,還使勁地誇我是個好孩子。我心裡美滋滋的。

  外婆的菜地給了我無限的樂趣,讓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感受到了農村勞動人民的勤勞,更能讓我的知識學以致用,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是受益無窮。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6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商店鐵拉閘門,就利用了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曆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容器體積的計算上都與數學有關。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件常見的事吧!

  早上起床,當我們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

  “你是怎麼算的?”我笑了笑說:“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買3斤送1斤=4斤,然後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於2角了嗎!”這些就是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我平時都要跟著媽媽乘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公交車一分鐘行駛一千米,大約二十分鐘就到了。媽媽問我:“我們家離新華書店距離大約有多少千米呀?”我一邊用手指比劃著一邊對媽媽說:“大約二十千米。”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時間=路程。

  “勤動腦+勤動手=成功”這是我透過實際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題順序。我總要先讀懂題目,掌握其中的關係,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時,還要透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題目。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數學,在等著我們去尋找、去發現。評析:平日裡我們總要和數學打交道。外出購物,出門乘車,計算重量等等,同學們應該靈活應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對所需要解決的錢或路程等做出計算。透過上面這位同學的切身體會,應該使我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就在每個同學的身邊。學習數學並不是為了解題,只要你勤動手、勤動腦,你也能得到數學這個朋友的大力幫助的。

  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錯誤發生,又可以鍛鍊自己的計算能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所說的:數學是我們的朋友,怎麼可以走出課堂就把朋友忘記了呢?多親近這個朋友,也就會得到這個朋友的大力幫助的。

  “雄鷹搏擊長空,海燕唱退驚雷”。新課改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希望我們在新課改的陽光下插上理想的翅膀放飛自己的心靈,在課改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7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買東西。

  我們先去了文具區,看見一支鉛筆6毛錢;一支水彩筆大約6毛錢;一塊橡皮大約6毛錢;一把尺子1.4塊錢;一瓶墨水2.7塊錢;一個鉛筆盒大約20塊錢。我們可以知道一支水彩筆和一塊橡皮大約是花了一樣多的錢,8瓶墨水大約和一個鉛筆盒是花了一樣多的錢。 我們然後去了食品區,把一些食品的價格都換算成1000克,得出了以下結論:包菜是1.3元,最便宜;大米2.8元;麵條7.3元;快餐面22.3元;麵包24元;肉36元;薯片80多元;咖啡95元;最後是巧克力150元——180元最貴。可以看出沒有怎麼加工過的東西通常很便宜,而加工過的東西通常很貴。薯片雖然看起來很便宜其實它是很貴的,再說它是垃圾食品,我們要儘量少吃。

  數學真是一門有用的科學啊!

小學生關於數學的週記8

  我的媽媽一點也不胖,卻整天喊著要減肥。這不,吃飯吧,只吃一點“貓飯”;上樓吧,好端端的電梯不乘,偏要爬樓梯,要知道我家可住在14層啊。

  今天,媽媽又要爬樓梯了。“你媽媽從1層爬到2層用了10秒,那麼,她從1層到14層需要多少時間呢?”爸爸考我。我一聽,便脫口而出:“14x10=140(秒),太簡單了。”

  “你上當了!你媽媽每爬一層,即一個間隔是10秒沒錯,從1層到14層到底有多少個間隔呢?你再好好想想。”爸爸輕輕拍著我的腦袋。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便扳起了手指頭:1層到2層,1個間隔;再從2層爬到3層,又一個間隔;再從3層到4層,又一個間隔……原來從1層到14層只有13個間隔。應該是13x10=130(秒)。

  “噢!是130秒,不是140秒。因為1層不用爬,所以從1層到14層只有13個間隔。”我尖叫起來。

  “對了,層數-1=間隔數,你可要記住了。”爸爸哈哈大笑。

  原來,上樓梯也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