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中學生養成寫週記的好習慣
第一時間掌握班級情況和學生髮展動態對班主任工作的時效性、實效性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隨著中學生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長,接觸的事物日趨新穎、內容豐富且變化多端,他們本來天真幼稚的童心慢慢變得成熟複雜,知識的日益豐富和思想的不斷成熟也使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默默審視身邊的人事世界,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思想也漸漸不再直接透過言語表露出來,而是更喜歡拿起手中的筆,把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煩心事、受到的委屈、或是複雜的同學、師生關係,甚至是家庭問題等寫成文字,收藏自己的喜怒哀樂。
此時,週記就成了一座橋樑——一座溝通班主任與學生思想的橋樑,一座搭起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橋樑。
一、週記的意義和作用
1.週記可以讓老師瞭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和情感態度,從而加以正確的引導,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初中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成熟,它們停留於所學的書本知識,缺少足夠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因此處於這一年齡段的他們思想是極為複雜的,情緒是很容易波動的,看待身邊的事物時往往會被表象所迷惑,作出不科學、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判斷。其實他們很需要一個傾訴的物件,宣洩自己的情緒,驗證自己的想法,解決自己的困惑。
寫是一種無聲地表達方式,有很多不便說,不敢說,不想說的話題,都可以透過文字進行交流,週記作為學生一週思想的總結,可以有效的幫助老師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與思想動態,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儘可能幫他們解疑答難,調整心態。認真地對待週記,將建立起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增進師生情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曾經有位女同學在週記中感嘆學習壓力大,作業多,平時自己付出了許多,但成績仍然沒有進步,感到十分悲觀。透過閱讀週記,我及時地掌握了這個情況,藉助週記上的文字交流,告訴她失敗只是暫時的,雖然很多時候付出了努力並不會馬上就得到回報,但只要堅持,成功一定屬於她。同時,我也加大了對她的關注,課堂上多讓她回答一些她有把握的題目,藉機在全班表揚她,讓她逐步找回自信。
2.週記可以讓老師瞭解班級的內部情況,從而進行必要的管理,強化班級的建設,增加凝聚力。
加強班級管理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制訂班級規章制度、加強班幹部隊伍建設、班級集體教育形式等等,這些管理手段必須隨著班級實際情況不斷的予以調整,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而班級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慢慢暴露的,老師不可能時時刻刻待在班上,也不可能看到所有發生的事情,學生看到老師沒看見的情況時,又會礙於情面,不願直接向班主任反映。週記正是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間接反映班級問題,為班級集體建設出謀劃策的平臺,班主任亦可利用這個平臺與學生共同探討治理班級 的“大計”,充分肯定學生的正確意見或建議,並使之付諸於實際行動,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又起到了加強了對班級的管理作用。例如:有同學在週記中反映學生下課喜歡鬨鬧,尤其是男、女生在一起追跑,他認為這不僅影響他人休息,而且容易在狹窄的走道上發生安全事故,希望老師加以管理。我得知之後,一方面在週記本上肯定了這位同學的想法,另一方面立刻找班委開會了解情況,發現這是班級普遍現象,連班委都有參與。於是,我分別與全班男、女生談話,教他們如何自尊、自愛,同時也加大了班級管理制度,使得情況有些好轉。
3.週記可以讓老師認識自己在班級管理方面或是教學方面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管理和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水平。初中生還是孩子,他們天真無邪,敢於說真話,也敢於說實話。他們對班級的管理或是老師有什麼樣的想法或看法,即使不當面提出,也會在筆端得到如實地反映,且態度鮮明、毫不客氣。例如:有同學在週記中就十分直接的說我偏袒班幹部,還有同學婉轉的認為我上課有些枯燥、乏味。當閱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我的臉是火辣辣的,但卻真實而鮮明的折射出我在學生心中的形象,並時刻提醒著我需努力完善自己的工作,鞭笞著自己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不斷髮展。
此外,我雖然不是語文老師,但我相信熟能生巧,多練練筆對於寫作是沒有壞處的。週記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多觀察、多思考的好 習慣,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積極地參與生活中,並學會用自己的筆記下成長道路上的喜怒哀樂。
二、週記中存在的問題
設想是美好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有著很多的問題,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由於想讀到學生最真的想法,一開始我沒有限制他們內容,可以寫關於任何方面的,對班級建設的看法、對老師、同學的看法或是自己的一些感受等等,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頭兩週,學生們到還挺感興趣的,寫出的東西頗為真實,還有看頭。但一個月後,週記卻成了我們共同的負擔,學生不想寫,老師不願看。
學生不想寫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沒內容可寫和沒有時間寫。
1.沒內容可寫。初中生經歷的作文訓練多是以記敘文為主,一想到週記,就自然想到要寫什麼事情,以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等,而實際生活中他們覺得都是簡單的重複,其生活程式是吃飯——學習——睡覺,生活的範圍除了家庭封閉型的鴿子籠,就是學校這塊小天地;活動的路線只能是從家裡到學校,從學校到家裡;生活的內容也不外乎課堂聽講和課後做作業,沒什麼好寫的,因此也提不起興趣。
2.沒有時間寫。由於課業繁重,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應對學習上了,他們沒有時間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所以也就沒有時間感悟生活,有感而發去寫。大部分同學都是到了週日的晚上臨睡前隨便寫一點交差,內容也就可想而知了。
學生的不想寫,直接造成了週記質量的低下,首先是立意空,由於學生生活本身的單一性加之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學生寫的內容大多空洞、乏味,像是在記流水賬,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句話,寫來寫去也就那麼幾件事;其次是“內容假”,由於缺少生活的歷練,很多情感的流露都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大多是一些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字,內容消極、悲觀,毫無朝氣,有的同學寫來寫去就是抱怨、責怪;再有是“篇幅短”,有的同學為了趕時間,篇幅越來越短,如果不限制字數,有同學的週記只有一句話了。
面對一篇篇立意空、內容假、篇幅短的週記,教師漸漸變得不願讀了。這樣一來,學生是把週記當作一項作業去完成,老師讀不到學生的真情實感,週記就僅僅是流於形式,完全失去了它作為一個交流平臺的意義。
在班級管理中我曾經想過取消寫週記的制度,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而且透過一些實踐,也諮詢了一些語文老師,做了一些嘗試,現在可以說情況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