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教學設計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我的設計(一)
設計意圖:
城市交通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讓幼兒瞭解一些危險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設計這個活動時,我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將目標定位為:瞭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由於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因而活動內容不能過於繁雜,而應簡單明確。為此,我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教育幼兒不在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我採用多媒體課件、情景模擬遊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並請家長在平時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目標:
瞭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準備:
1.幼兒有與成人一起外出的經驗。
2.有關模擬遊戲的情景創設。
3.課件《看望兔奶奶》。
過程:
1.邊觀看課件(一)邊討論。
(1)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帶兔寶寶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媽媽到水果店給奶奶買水果,兔寶寶就跑到了馬路上。她看到花叢中有一隻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飛到了馬路中央,兔寶寶就一路追過去,差點被車撞上。
(2)為什麼兔寶寶差點被車撞到?
(3)教師歸納:兔寶寶離開媽媽在馬路上玩耍,差點被車撞上。這樣太危險了,不管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能在馬路上玩。
2.邊觀看課件(二)邊討論。
(1)兔媽媽和兔寶寶繼續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馬路對面,兔寶寶興奮地想衝過馬路見奶奶,可是被兔媽媽一把拉住了。
(2)兔媽媽為什麼要拉住兔寶寶?過馬路應該走哪裡?
(3)教師歸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4)十字路口有斑馬線,行人是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走呢?什麼時候可以走?
(5)教師歸納:過十字路口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6)兔媽媽和兔寶寶走到斑馬線前,等綠燈亮時再穿過馬路去奶奶家。
3.小結:兔寶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險,你們知道怎樣才能避免那樣的危險嗎?(幼兒回答後,教師用自編兒歌進行歸納:小朋友,要牢記,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確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擬遊戲“去春遊”中或到馬路上去實地體驗。
(1)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
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應該走哪一種路?(人行道。)
師:行人應該注意什麼?(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場景二:十字路口
師: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麼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場景三:天橋
師:這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走?(走天橋就像走幼兒園的樓梯,要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能推也不能擠。)
(2)順利到達目的地之後,引導幼兒對剛才的情況進行小結,啟發幼兒把過天橋的要點編到兒歌裡去,如“過天橋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走”。
延伸活動:
行人走在馬路上還應該注意什麼?請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然後把它們也編到兒歌裡去好嗎?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我的設計(二)
設計意圖:
為了喚起幼兒的相關經驗,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我決定採用看圖講述的方式,從幼兒的實際生活情境出發,提供多樣化的危險場景畫面,引導幼兒觀察並體驗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為什麼不可為,可以怎樣為等,幫助幼兒樹立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自主發現路上的危險因素。
2.討論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準備:
1.教師和家長平時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安全問題,使幼兒積累相關經驗。
2.事先與幼兒園附近路段的交警取得聯絡。
3.多媒體課件或圖片。
畫面一:兔媽媽、兔寶寶以及生病的兔奶奶。
畫面二:坐公交車。包含以下幾個小畫面:
(1)上車時小兔們你推我擠,一隻小兔跌倒在車輪邊。
(2)有序排隊上車。
(3)兩隻小兔搶座位,互相拉扯;一隻小兔把手伸到窗外,把頭探出窗外:站在車內的兩隻小兔沒抓住扶手,在玩拍手遊戲。
(4)安全乘車。
畫面三:過馬路和十字路口。
(1.)小兔邊過馬路邊撿皮球,一輛汽車迎面而來。
(2)小兔離開隊伍單獨跑開了。
(3)小兔被陌生人的氣球引誘而去。
(4)小兔闖紅燈。
(5)小兔不走斑馬線。
(6)小兔排著整齊的隊伍,按照交通規則.在交警和兔媽媽的幫助下穿過十字路口。
畫面四:和兔奶奶快樂相聚。
4.創設公交車站、公交車、十字路口等情景。
過程:
一、進入情景
(點選畫面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兔奶奶怎麼樣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7
(2)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和小兔們很擔心,準備去看望兔奶奶。它們是怎麼去的呢?
二、觀察畫面,交流討論
(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二“坐公交車”。
1.幼兒觀察小畫面(1)。
(1)公交車來了,小兔們是怎樣上車的?
(2)有一隻小兔怎麼樣了?它怎麼會跌倒的?
(3)它倒在什麼地方?如果車子開動。它會怎麼樣?
(4)這樣上車危險不危險?應該怎麼做?
2.結合小畫面(2)小結。
3.幼兒觀察小畫面(3)。一
(1)這兩隻小兔在幹什麼?要是車子開動了,它們這樣推來推去搶座位會怎麼樣?做得對嗎?
(2)這隻小兔把手和頭伸到哪裡去了?這麼做有什麼危險?應該怎麼樣?
(3)這兩隻站著的小兔在於什麼?它們這樣做有什麼危險?如果車上沒有座位,要怎麼樣才安全?
4.結合小畫面(4)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三“過馬路和十字路口”。
1.幼兒觀察小畫面(1)。
(1)下車以後,小兔們走在寬廣的馬路上。這隻小兔在幹什麼?
(2)它有危險嗎?為什麼?
(3)它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
2.幼兒觀察小畫面(2)。
這隻小兔走在隊伍裡了嗎?它離開隊伍單獨跑開會有什麼危險?
3.幼兒觀察小畫面(3)。
(1)這個叔叔手裡拿著什麼?他會對小兔說些什麼?
(2)小兔怎麼樣了?它跟這個叔叔走可以嗎?為什麼不可以?應該怎麼做?
4.幼兒觀察小畫面(4)。
(1)這隻小兔在幹什麼?
(2)這個時候可以過十字路口嗎?為什麼不可以?什麼情況下可以?
5.幼兒觀察小畫面(5)。
(1)這隻小兔也在過馬路,但它走在什麼地方?
(2)過馬路應該走哪裡?
6.幼兒觀察小畫面(6),教師結合畫面引導幼兒小結。
(三)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四“和兔奶奶快樂相聚”。
1.這是什麼地方?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小結:小兔在媽媽的帶領下和交警叔叔的幫助下知道了在路上應該怎麼做,最後它們安全到達了奶奶家。奶奶很高興。
三、模仿遊戲:去兔奶奶家
l現在老師當兔媽媽,你們當小兔。去兔奶奶家的路上要乘公交車、走馬路和過十字路口,兔媽媽要看看小兔是怎麼做的。
2.幼兒模仿遊戲20遍,教師及時發現問題並結合模擬情景給予指導。
延伸活動:
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引導幼兒觀察路上潛在的危險因素,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豐富相關經驗,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附後)。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裡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遊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透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麼。再透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定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透過遊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會“咬人”的電
活動目標:
1.認識“有電危險”的標誌。
2.知道電插座裡藏著會“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控。
活動準備:
1.“有電危險”標誌圖一張,電插線板一個;“有電危險”粘紙10張(叫幼兒活動資源包)
2.《會“咬人”的電》教師教學資源。 3.幼兒學子資源①第18-21頁。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師教學資源,並根據故事進行簡單提問:
故事裡有誰?
(出示電插線板)電插線板裡藏著什麼?
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線板嗎?
蹦蹦是怎樣做的?
2.認識“有電危險”的標誌。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在哪裡見到過這樣的標誌。
3.尋找並討論如何保證安全用電。
提問:我們的幼兒園哪裡有電插線板?怎樣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電插線板有危險呢?
請幼兒分別找出活動室、盥洗室、寢室、戶外活動區等場地的插線板所在位置。透過討論,找到提示幼兒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線板旁邊張貼“有電危險”的標誌圖及用東西遮擋等。
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①第18-21頁,將“有電危險”的標誌貼在插座旁邊,以示提醒。
4.總結談話:教育幼兒不碰電插線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屬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電器的插頭要請爸爸媽媽插,學會安全用電。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安全教育——毛毛為什麼肚子疼
活動名稱:毛毛為什麼肚子疼。
活動時間:20**-6-8中午飯前準備。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引起肚子疼的幾種原因和預防疾病的一些常識。
2、願意參與科學觀察活動,會發現問題
活動準備:
1、將幼兒洗過手的水和乾淨的自來水分別盛在兩隻瓶子裡,讓幼兒觀察其不同。
2、蛔蟲標本或蛔蟲圖片
3、教學掛圖一:老師帶毛毛到衛生所看病的教學圖片。掛圖二:不講衛生的相應畫面。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聽音樂做律動《我愛洗澡》,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自己進行衛生檢查:
(1)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在歌曲中聽到了什麼?(我愛洗澡身體好好、搓一搓揉一揉……)為什麼要勤洗澡呢?(老師,洗澡不生病、洗澡不感冒,身體很健康……)小朋友勤洗澡勤洗手,身體就會很健康,否則就會像毛毛一樣……
2、出示掛圖一:(毛毛兩手捂住肚子並大聲地叫喊:“唉呀!哎呀!”老師問:“毛毛你怎麼了?”“我肚子疼!”老師帶毛毛去衛生所。)請孩子們認真觀看,並討論毛毛為什麼肚子疼?
3、繼續出示掛圖:(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乾淨的水果、吃過多的冷飲、吃食物過量、吃腐爛變質的食物、指甲過長吮手指的畫面。)讓孩子們瞭解引起毛毛肚子疼的原因。
4、出示蛔蟲標本
因為毛毛不講衛生所以肚子才會疼的,你知道毛毛肚子裡有什麼嗎?出示蛔蟲標本,請幼兒仔細觀察。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疼的感覺和原因,並交流想法:如果生病了該怎麼辦?(找大夫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5、毛毛肚子裡的蛔蟲太可怕了,那你是個講衛生的孩子嗎?
活動流程
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
(1)出示水盆:
現在我們分組開始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洗手方法。
(2)孩子們自己進行對比:
洗過手的水和乾淨的水分別裝到兩個瓶子裡,讓孩子們觀察兩瓶水的不同。讓孩子們懂得講衛生的重要性。
小結:剛剛小朋友都看到了,每天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不容易吧,所以老師希望小朋友們以後學會自己監督自己,真真正正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現在我們帶著蛔蟲標本去看看毛毛,讓毛毛也知道講衛生有多重要好嗎?
6、延伸:畫《我是衛生好寶寶》的圖畫,張貼在作品欄請孩子們互相欣賞。
小結及反思
設計完這節課後,為了起到更好的教育意義我在最後設計了一個延伸活動,讓孩子畫有關講衛生的圖畫,讓孩子在瞭解的同時也能真正感受到講衛生對我們的身體、生活有哪些影響。 看到蛔蟲標本後孩子們既害怕又好奇,在洗手環節中,每個人都害怕自己的手把水洗髒了,如果洗髒了說明自己的手上有細菌。而整個活動的教育意義在這一環節中所起到的效果是最明顯的。在進行完這節活動課後孩子的變化非常明顯,在所有活動結束後孩子們不用在老師的組織下去洗手了,而是自覺地洗手。從那一天開始我班的香皂用的速度之快讓我們都並不能相信。 透過這一件事情,我得出的結論是,有效的實物教學勝過老師瑣碎的語言教育,而這些教育是可以在生活起到真正教育價值的。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活動:南南的腳受傷了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懂得安全乘坐腳踏車的重要意義。
2、學習乘坐腳踏車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自繪《南南的腳受傷了》圖片(一)、(二)。
2、腳踏車一輛、放在腳踏車上用的兒童座椅兩張。(一張是放在前槓上的,一張是放在後架上的)。
活動過程:
1、看圖片,討論南南的腳受傷的原因。
(1)、小朋友,你們每天坐什麼車來上幼兒園?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媽媽的腳踏車上幼兒園的。可是有一天他卻沒有到幼兒園,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指導幼兒看圖片)
(3)、看圖片(一):南南的腳怎麼了?
看圖片(二):為什麼會被輪子卡住?腳受傷了會給自己帶來哪些不便?
小結1:
南南是因為兩手沒有抓住扶把,兩腳沒有踩住踏板,坐在車上亂動才把腳卡在輪子裡受傷了。腳受傷了就不能走路、不能做操、也不能玩遊戲了。
2、請幼兒看掛圖《南南的腳受傷了》,並進行討論。讓幼兒學習如何安全地坐腳踏車,並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師推出腳踏車,取出兩個座椅裝好。
怎樣坐在腳踏車上就不會有危險呢?我們的腳應怎麼放?手應放在哪裡?身體應怎樣?能不能坐在車上睡覺?能不能坐在車的前槓上?
小結2:
當我們坐腳踏車時,應把腳放在踏板上,兩手抓住扶把,身體不能來回的轉動或搖晃,不在車上睡覺,不坐在前槓上,這樣坐車就不會有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