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範文800字(精選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範文800字(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1
“美麗的黨灣,可愛的家,勤勞的兒女,一代芳華……”我的家鄉就在浙江杭州蕭山的一個小鎮上。100多年前這裡逐漸有了人煙,經過世代耕耘,現已是土地肥沃、物產豐盈的富庶之地。黨灣因黨山灣穿鎮而過而得名。這裡沒有歷經滄桑的考古遺址,沒有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奇峰異石,更沒有朝代更替的歷史人物。但是,這裡的人們的精神卻世代相傳……
黨灣是全國首個建築名鎮。在黨灣,幾乎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從事建築行業。亭臺樓閣、飛簷翹角、雕樑畫棟都不在話下。鎮上的有些村裡有仿古木製涼亭,可以讓大家駐足休息、乘涼聊天。有些村裡有袖珍式小公園,可供大家休閒散步、悠閒觀景。早些時候改革開放,黨灣的工匠們背上行囊,走出家鄉,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繪製建築藍圖。多年以後,當離家的黨灣鄉賢榮歸故里時,他們心中所念的還是造更好的建築,改善大家的生活。這樣的工匠精神一直延續至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灣的生態環境自然很好,尤其是土地保護。有人說,稻田是最能聞得到泥土芬芳的地方!這話是不錯的。昔日播種時節,一臺臺滿身泥漿的耕地機,不停地攪動著那灰褐色的沃土,而泥土的香味則在空氣中翻滾,升騰。身後一群群白鷺好似舞者,上下翻飛跳躍著,在田間分享美食。到了秋天,成熟的稻浪此起彼伏,在金風中奏響生命的序曲。無數沉甸甸的稻穗掛在青黃斑駁的稻葉之中,讓人心中湧動著沉甸甸的踏實。黨灣人對沙地有著特殊的感情,角角落落都種滿了莊稼,絕不敢留一寸縫隙。每一位黨灣農夫把每一寸莊稼都看作了一朵最美麗的鮮花。是莊稼讓這裡變成了燦爛多彩的田園,就連勞動時破土播種的工具,也被賦予了“花釺刀”這麼美麗的名字。
這美麗的田園,是老一輩黨灣人歷經兩次圍墾開闢的。那時候,這裡沒有北京那麼繁華,沒有上海那麼發達,沒有深圳那麼開放,但這裡有著一群群勤勞樸實的黨灣人,這裡有著一雙雙追逐夢想的翅膀,一年一年的更替,一代一代的延續,勤勞的沙地人緊握祖輩遞與的接力棒,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條件,造就美好生活。他們勇立潮頭、不畏困難的精神延續至今……
我的家鄉在“浙”裡。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家鄉的人們!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2
我的家鄉在千島湖,這裡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雖然我只有節假日才能回千島湖,但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我們千島湖的房子在一處小山坡上,小時候爸爸上學時要走過一條無名小巷,那條小巷很普通也不出名,甚至幾乎沒人知道,但是一直伴隨著爸爸的整個童年,聽著爸爸同我講在小巷裡和同學們躲貓貓,你追我趕等趣事,讓我對這條小巷充滿了好奇,迫切地想去看看。不久前這條無名小巷被旅遊部門改造了,它現在成了網紅打卡聖地“騎龍巷”,巷子兩邊都是星羅棋佈的小攤,有千島湖當地老底子美食:手剝山核桃、安上粉皮、還有70-80歲的老奶奶在挑核桃肉,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種本地小吃,叫米羹,是用大米磨成粉,加上豆腐、野菜、豬腸等熬製而成,我能一口氣吃一大碗,滿滿地家鄉味。
千島湖不僅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去遠離城市的小村落,也有一番風味。十一假期我和堂姐堂弟、叔叔阿姨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去了溪邊露營,我們在溪邊支起了帳篷。大人們有的在溪邊乘涼,有的在翻石頭撿螺絲,還有的在準備食材,中午來一頓韓式烤肉。我們姐姐弟弟們也沒閒著,換上泳衣,一下子跳進了水裡,打水仗,抓小魚,這裡的水真清,小魚在我身邊游來游去,當它們放鬆警惕時,我來了個網兜撈魚,抓到了一條野生石斑魚,成功拿下“MVP”。到了中午,叔叔已經準備好了露營必備的神奇燒烤架,一下子我就被香味吸引了。我想嘗試著烤一烤,剛開始烤時就被油濺的滿手都是,但吃著自己烤的肉,格外帶勁。飯後,我們發現了一艘竹筏,大夥一起坐在竹筏上,聽著溪水潺潺聲,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回城路上我不禁想到“家鄉哪裡皆有趣”。
聽爸爸說起,千島湖人民是偉大的,為了修建新安江水電站,二十多萬人為了大家捨棄了小家,最終形成了美麗的千島湖,湖面星羅棋佈了1078座島嶼,這些大大小小的島嶼手拉手,肩並肩,日夜守護著美麗的千島湖,就像我們的“守護神”。
我的家鄉很美,是一種大自然的美,是一種人情味的美,是一種偉大的美。我想說“我愛你千島湖。”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3
中秋節的時候,爺爺給我們燒了一頓團圓飯,我又在餐桌上看見了梅乾菜的身影,想起來爺爺好像特別鍾愛這道菜,這讓我很好奇。爸爸告訴我,其實我的祖籍是紹興。
爺爺燒的紹興菜汁味濃重,很符合我的口味。尤其是梅乾菜,別看它黑不溜秋,可是越嚼越香,不管是燒紅燒肉還是燒筍乾湯,都別有一番風味,讓人唇齒留香。配著梅乾菜,我至少可以吃下兩碗飯。紹興的臭豆腐也讓人讚不絕口,金黃色的外皮,好像一塊金磚,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這臭豆腐外皮酥脆,裡面卻是軟軟糯糯,留著湯汁,吃的時候一定要配上甜醬或辣醬,才是地道的吃法。
還記得在八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去家鄉紹興。那裡的烏篷船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烏篷船是木質的,又窄又深,船頂上蓋著一張船篷,曾有詩這樣寫“碧瓦朱甍無傑屋,烏篷畫楫有新船”。船伕邊蹬腳邊用木漿擊水,小船敏捷又輕快,陣陣清風拂過臉頰,讓人神清氣爽,一眼望去,都是烏篷船,好似一幅水墨畫,又像在一個仙境裡,讓人流連忘返。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先生也是紹興人。他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老少皆知。在去紹興的時候,我也懷著激動的心去參觀了魯迅故居。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後面,以前那是一個荒蕪的園子,卻是孩子們的天堂,雖然時隔已久,但依然能感受到當時孩子們的快樂。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上學的私塾,那裡以前的陳設保留完好,雖然已經沒有人在這裡學習,但依然是那樣安靜祥和。屋子裡排列著整齊的學生座椅,而魯迅先生的桌子卻格外顯眼,它右下角刻了一個“早”字。傳聞魯迅先生有一次遲到了,經過老師教誨,他刻上“早”字來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遲到,並且一直堅持。“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腦到”是魯迅先生讀書的方法,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向他學習。
紹興是我的家鄉,但我只去過兩次。雖然這個城市對我而言有些陌生,但一旦來到這裡總有一些親切熟悉的感覺,懷念已久的家鄉菜、眼前一亮的烏篷船、有志向的魯迅先生,都會永遠地留在我對家鄉的記憶裡,也許這就是對家鄉不可埋沒的情感吧!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4
我的家鄉,不是有宏偉壯觀天安門的北京,不是有神秘風情的七彩雲南,而是有著美麗西湖的浙江杭州。
我的家鄉,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情趣,特別是置身於不同的景區中。
在萬物復甦的春天,走入西湖園區,迎面便是一陣清涼的風,首先,映入眼簾的定是那無邊無際的綠,嬌嫩的草芽兒從地裡悄悄探出頭來,睜開了惺忪的眼,呼吸到了清新,不帶一絲雜質的空氣,它也漸漸綻開了笑臉,遠處草坪上,正開著朵朵顏色鮮豔,姿態迷人的鬱金香。紅的熱辣似火,粉的奔放如霞,白的純淨似雪,黃的嫵媚像金。一切都是那麼美麗,和諧,深呼吸,用心感受,滿園的花香掃去了積在心底的陰霾,頓時感覺心裡不悶得慌,此刻只感受到神清氣爽。
到了炎炎的夏日,去靈隱寺走走可是絕佳的選擇。它毗鄰西湖,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國十大古剎之一,留存著各個朝代的眾多精美文物。前腳剛邁進門,整體的宏大壯美直接震驚地發出陣陣讚歎:“哇,美哉!”天王殿上懸“雲林禪寺”匾額,為清廉康熙所題,寺內寶物彙集,瑰麗無比。上了山,領略到的是別一番情趣的美。山上有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遍佈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綺麗無比,金碧輝煌。是我國江南地區極為罕見的古代石窟,簡直可以用藝術品來形容。漫步於寺廟旁的小路,呼吸著如同原始森林淨化般的空氣,迎著溫柔的清風,只覺體內有陣陣涼意,那種清涼,直逼內心,似乎滲入每一處毛孔,頓時感覺人都清醒了不少。
熬過酷熱難耐的夏天,於清早去西溪溼地逛一逛,能讓我一整天都精神飽滿。大門旁屹立著兩棵巨大的銀杏樹,它們的樹幹堅硬挺拔,葉子卻出奇地可愛,嫩黃的顏色,襯托出精緻的莖脈,怎麼看都讓人心生愉悅。再往裡走,看到的似階梯稻田般的大塊綠色溼地。由於剛下過雨,草地上有些溼滑,同時卻又感受到腳底的觸感是那麼柔軟,那麼舒服。一滴雨水落到額前,我緩緩地閉上雙眼,將自己沉醉在這美景之中,呼吸著如同精華般加雜著泥土芳香和淡淡油菜花香的空氣,這種美妙的感覺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
冬日,與好友相約去靈山景區遊玩,絕對是寒冷冬日中的溫暖。一到洞口,彷彿被漫天的螢火蟲包圍。它門放出藍綠色的光芒,一閃一閃的,好似天空中的星星在衝我眨眼睛。穿越過如幻想童話般的時光隧道,展現在眼前的是由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天然形成的溶洞,高度足足有100多米。真是讓我大為震撼。更有意思的是,外界光照進來時,石壁上會投射處五顏六色的光影。變化多瑞,好似畫一般美麗。
浙江杭州的風景一年四季永遠都是各有特色,如詩如畫。我的家鄉在浙裡,歡迎四面八方的朋友來做客。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5
它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或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西湖;它也有“秀水梅峰鑲翠玉,清盆島嶼帶金腰”的千島湖。它更有白居易口中“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的杭州。我便出生在杭州。美麗的詩句,配上西湖的美景,再來一杯明前龍井,一坐就是一下午,真是美哉美哉。
杭州美景讓很多文人墨客為它留下載入歷史的名詩和畫卷。生活在這座如詩如畫的城裡,我心中有著自己的印象。金秋十月,漫步在杭城車水馬龍的街頭,香氣撲鼻的桂花樹下,總能讓你駐足停留,抬頭望去,桂花密密麻麻的掛滿枝頭,沉甸甸的,讓我不禁想起“人閒桂花落”。一陣風吹來,香飄四溢,空氣中瀰漫著桂花飄香。聰明的杭州人為了留住這轉瞬的花香,做出了以桂花為主的桂花糕、桂花圓子和桂花釀等美食。大街小巷,左鄰右舍,有一朵一朵收集起來,再來個“天女散花”的;也有人趁機摘幾朵悠閒的泡起桂花茶。小小的花朵匯聚一起,帶給我們的不只有迷人的香味,難忘的美食,還有那一份獨特的只屬於我們杭州人的幸福。這種美好的體驗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花開千萬朵,歲晚獨芬芳”的金秋之美。這也是我們的市花魅力。
杭州不僅僅是一座遊山玩水,打卡拍照的城市,更是有著許多感動溫暖事蹟。古往今來,多少文人、文士,留戀於杭州平凡的人間煙火。而現在,這個處在發展中的城市依舊存在著許多春暖花開。這其中就有著愛心斑馬線禮讓,讓無數人點贊誇耀杭州的美好。身邊隨處可見的小幸福,如灰色世間中的一抹亮橙,柔和而又溫暖,不起眼卻又充滿力量。在迎亞運我是城市小主人的時候,我看到過凌晨三點的杭城,看到過夜行俠為我們這個城市默默的付出。燈火通明的醫院裡一線人員孤軍奮戰,路燈閃爍的大街上環衛工人在給這個城市留下美麗的痕跡。當我們給他們送上溫暖的薑茶時,他們露出可愛質樸的笑容,那是我在這個無聲的夜晚看到的最溫暖的笑容。在與之交談的過程中,我看到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他們愛這座城市,願意守護這座城,更有一位護士阿姨和我說:杭州是她的家,她愛她的家。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十分自豪和驕傲。當他們為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時,他們都清晰且堅定的知道“這是家”。
這個城市有許仙和白娘子相遇斷橋,一見鍾情,贈傘定情的愛情故事;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窗共讀,一見如故,為愛化蝶的美好結局;有大文豪蘇軾疏通河道、挖渠造堤,取名蘇堤的壯舉;有白居易擔任杭州刺史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的白堤。而這個人文底蘊雄厚,鄰里感情和睦的城市,就是我的家鄉——杭州。它已經是人們心中的最美仙境,繁華之都。
歷史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沉澱,但文化會與先進科技並肩。杭州平淡卻不乏味,“浙”就是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6
浙江,一個充滿人文風情的地方,而我的家鄉,便是這浙江中繁華之一的城市——杭州。
杭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她風景宜人,文化底蘊深厚。義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曾稱讚她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而她在浙江省內的“文化功底”,也是非常不容小覷的呢!
說到文化,杭州的文化可多哩!有茶文化、戲曲文化、扇文化等等,還有各種充滿幻想的民間故事。
龍井茶是杭州的特產,它被稱為“中國綠茶之首”。龍井茶清新爽口,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端起茶杯,一股淡雅的茶香便撲鼻而來。它的外觀也十分漂亮,嫩綠的茶葉像花兒一樣,漂浮在淡黃色的茶水上,如果搭配上小巧玲瓏的玻璃杯,那麼就是一件特殊的裝飾品了。
越劇是中國戲曲中的精華之一,也是杭州的地方劇種,通常由女子來扮演,因而唱腔優美動聽,表演真切感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越劇的動作輕柔優美,不像豫劇那麼陽剛,也沒有評劇那麼活潑,它有自己的特點和韻味,所以才能成為中國第二大國劇。
在扇面作畫書寫,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杭州藝術。古代文人墨客在扇面上留下足跡,使普通的扇子在字的襯托下立刻成為了珍貴的藝術品。花、鳥、魚、蟲,篆、隸、楷、行、草,在雪白的扇面上是那樣的柔美端莊,似乎與扇面融為了一體,相處的如此和諧。
當然,西湖民間故事也是杭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飛來峰的故事》等,都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後人還把這些民間故事寫成一本書,使孩子們更加了解中國的古神話,讓孩子們愛上讀書。
杭州的景點也是多到數不過來,就拿最著名的西湖說吧,一個小小的地方內,包含了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等十多處景點,讓人春夏秋冬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韻味。
杭州不僅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風景,還有斑馬線上車輛行人互相禮讓的素質美景,如果你喜歡,便來浙江杭州玩耍逍遙吧!
最後,我想說,有這樣的杭州,是多虧了浙江人民對杭州的熱愛與保護,所以我希望我在“浙”裡的家鄉杭州,能一直繁華美麗,也祝願浙江省及祖國的各個角落都能繁華美麗!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7
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幾座房屋也正在裝修之中;馬路上行駛的車輛也多了不少。家鄉真是越來越現代化了呀!但綠化去絲毫沒減,四周一座座秀頎的高山拔地而起,聳立在你身旁,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遠處的山蜿蜒起伏,好似一條龍。山上的一片片樹林,使這裡的空氣更加清新!
呵呵,山也臭起了美,對著宛如明鏡的小河梳妝打扮自己。瞧,小河裡都有它的影子呢!小河因為有山的倒影,變成了一塊“綠翡翠”。風兒見了,也來湊熱鬧,可是它一來,河面上立刻就泛起一層層的漣漪,好似在皺眉呢!不過,微波粼粼的小河也有別具一格的美。
小河儘管沒有長江黃河的奔湧,也沒有大海的壯闊,但是家鄉的`小河的涓涓細流,也有自己的美麗,這條小河也承載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它水流徜徉,緩緩向東……時而綿延溫柔;時而酣暢豪邁,它穿山岩,破石壁,鑽巒峰,透塵埃。這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夏天,我和幾個小夥伴常常去那兒扒開石頭,捉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瓶子裡玩。有一次,還為此被螃蟹鉗了一下,害得我疼了好一會呢。村民們平時靠它來灌溉田野,清洗衣物和蔬菜,還可以點綴風景呢!這條小河為我們做了很大的貢獻。
我的家鄉不僅山美水美,特產也好。衢州素有中國柑桔之鄉的美稱,我的家鄉盛產甜滋滋的胡柚,味美、肉厚、汁多的胡柚是我家鄉的名優水果。胡柚是優良的柚子自然雜交群體品種,樹勢強健,葉色濃綠肥厚,枝葉繁茂,適應性廣,耐粗放管理,抗寒性強。尤其是果實極耐貯藏,一般可貯到翌年四月柑桔市場淡季上市,風味不變,對調節和豐富市場供應具有意義。富含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必需的16氨基酸以及磷、鉀、鐵、鈣等元素,營養價值很高。其內質飽滿,脆嫩多汁,酸甜適度,甘中微苦,鮮爽可口。並具有清涼祛火,鎮咳化痰,降低血糖,潤喉醒灑,養顏益壽等諸多藥理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集營養、美容、延年益壽於一體的純天然保健食品。種植胡柚的盛地一望無際,空氣清新,也是人們休閒散心的好場所!
家鄉交通便利,人們也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因此,每家每戶都過上了其樂融融的生活。
我愛我的家鄉,那裡是充滿我記憶的寶箱,有歡有樂有悲傷。在我心裡,它是最美的!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8
這個國慶假期,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去了瓶窯的蟲蟲樂園玩,那裡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滑草、攀巖、露營……等等,但最讓人感到愉快的是那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既然是蟲蟲樂園,那他的主角一定是蟲子們了。吃過早飯我們走在小路上,吸入的每一口空氣都是無比清鮮,帶有泥土的獨特香氣。蟲子們大多都還沒睡醒,不過如果你仔細觀察,也不難發現飛舞在空中的小菜蛾和漂亮的蝴蝶。如果視力好還有耐心,也能發現在菜葉上跟菜葉幾乎一個顏色的菜青蟲,胖乎乎的緩慢蠕動著身體。
到了中午,一切都活了起來,一切都醒了過來。最熱鬧的是菜園,我們老師也帶領我們走進了菜園,帶我們去抓蝗蟲。蝗蟲很多,只要輕輕踢一腳菜根,蝗蟲就會成群飛出來,可多並不代表好抓,當你輕輕走過去,它卻早發現了你,用那像彈簧一樣有力的後腿一跳,直接跳出視線之外不見蹤影。當你想用反應力取勝時更不可能了,瞅準機會,用力一抓,自己以為蝗蟲就抓在手上了,叫大家一起來看,伸出手來攤開手掌,只見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反而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這個蟲兒的樂園裡,老師告訴我們很多種蟲兒的生活習性,我們還興致勃勃的觀察了蟲兒以假亂真的各種“擬態”。當然還有了解了一些蟲子的“怪癖”和秘密:比如螳螂媽媽的“殺夫產子”,屎殼郎的滾糞球的事業,還有蝗蟲淹不死的秘密等等,在感嘆神奇的同時,老師為我們揭示了一項項進化之謎,從昆蟲的進化中我們能瞭解到自然環境的變遷,得到了不少啟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最有趣的當然是夜晚了,許多動物都已入睡,這裡變成了昆蟲和蛙的天堂。各種蟲兒像鳥兒一樣鳴叫,雖然每種蟲的叫聲都很單調,但是好多種蟲兒的鳴叫聲組合在一起就像交響樂一樣,聲音十分響亮而且無數不在,不時的高潮迭起,抑揚頓挫。在水邊或者潮溼之地,則可能看見一隻只彩色的蛙。有綠色的、黑色的、紅色的、棕色的、灰色的,我還在一塊水邊沙地中看見了兩隻手掌大小的癩蛤蟆。它們坐在淺水區一動不動,大約在發呆吧,等我一點點走進,它們嚇了一跳,兩腳一收,用標準的蛙泳快速遊走了。
徜徉在這綠水青山中,在和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我覺得無論蟲兒鳥兒蛙兒,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應該和我們一樣享受自然的美好,然後帶給我們更美好的自然。這裡本可以作為工業區,發展經濟或者也可以造更多的房子,賺更多的錢,可是這裡的人卻沒有。保護著一方自然的水土也保護著一方自然生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生活在“浙”裡我很快樂,“浙”就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在這裡。
我的家鄉在浙裡徵文9
我的家鄉位於浙江省的西南邊,美麗的5A級景區千島湖的西北面,“浙”裡青山秀水、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眾多植物的生長,因此也是著名的中藥材小鎮——臨岐。
“浙”裡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家鄉所在小鎮作為浙江省中藥材之鄉,自古就和中藥材有著不解之緣,是浙江省“山茱萸之鄉”、“覆盆子之鄉”以及“白花前胡之鄉”。臨岐鎮中藥材採收種植與交易歷史悠久,常用中藥材資源400多種,動物藥材70餘種、礦物質及其它藥材30餘種。其中,山茱萸、覆盆子、前胡、黃精、重樓、三葉青等“淳六味”道地藥材,在全國中藥材市場已形成知名品牌,尤其是掌葉覆盆子和前胡這兩味道地中藥材,臨岐的掌葉覆盆子的產量佔到了全國的一半以上,而臨岐前胡的價格則是國內價格的風向標。
“浙”裡打造中藥“浙西”品牌。為進一步提升重要小鎮的知名度和商業氛圍,臨岐鎮建成了浙西中藥材交易市場。中國浙西(千島湖)首屆中藥材交易博覽會於2017正式開幕,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藥材經銷商來考察學習。
中藥材植物不僅能作為藥材,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中藥材資源營造生產性景觀,主要是以中草藥休閒農業園的形式呈現,其設計集園林觀賞、休憩、傳播、體驗中醫藥文化於一體,是中醫藥旅遊的重要內容,融合中國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和悠久的中醫藥文化,極具特色。和傳統生態農業觀光不同的是,它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觀光的基礎上,立足中草藥生態農業健康養生、綠色環保,以及中醫傳統文化科普教育的特點,充分利用中草藥中奇花異草的自然景觀,形成“可覽、可遊、可居”的環境景觀和集“自然—生產—休閒—康樂—教育”於一體的景觀綜合體。利用中藥材資源營造生產性景觀,不僅具有觀賞性價值,還能讓遊客在觀賞的過程中弘揚中醫文化,形成與中藥相關的養生旅遊產業鏈,為當地帶來“流量”,注入活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我的家鄉也建設了中藥材百草園。該基地透過收集周邊“淳六味”等野生資源,引種到基地,利用基地良好的封閉性,保護本地種質資源。同時引入具有良好經濟價值或觀賞價值的木通、三葉木通、白朮、金絲皇菊、玫瑰、南五味子、箭葉淫羊藿作為保護的主要品種,依次鑲嵌在狹窄的山谷中間,形成了可觀的生產性景觀。
“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遍地藥材、綠水青山的中藥小鎮。近年來,家鄉人民也因種植各類中草藥,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悠悠藥草香,暖暖家鄉情。”相信家鄉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