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必備】語文教案合集7篇

語文教案

【必備】語文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生態情況,感受大峽谷的壯麗奇異之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觀潮》一課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壯麗的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裡是怎樣一道風景線。

  二、初讀,感知全文

  1.出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感受它的美、險、奇。

  2.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4.說一說,聽了、讀了課文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介紹,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它的特點?再讀讀課文,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字?

  梳理歸納出“壯麗”“奇異”

  5.默讀全文,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在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哪些段落在寫它的奇異。

  壯麗(2自然段)奇異(3-4自然段)

  三、再讀,感悟全文

  1.齊讀2自然段,讀一讀,哪些句子最能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美。

  海拔:3000米長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2.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爭高下”(齊讀)透過對比你發現了什麼。你想說什麼嗎?

  3.指導朗讀,強調氣勢。

  4.齊讀3-4自然段,找一找,你認為哪些現象最能體現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

  奇異:山異(熱帶雨林、冰川)

  水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樣性

  5.指導朗讀:

  6.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意味著什麼呢?齊讀5自然段。為什麼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資料,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6個生字,理解詞語,熟讀古文言文。

  能力目標:背誦,默寫課文,並理解課文寓意。

  情感目標:積極引導學生善於思考,並巧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透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並背誦古文

  教學難點:

  透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並在朗讀中感受寓意。

  教學方法:

  自學加指導法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

  教具準備:

  小黑板

  課時計劃: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講故事匯入新課。

  1、老師講寓言故事〈〈狼、狐狸和農婦〉〉(馮雪峰)

  2、讀題質疑並板書〈〈刻舟求劍〉〉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藉助譯文試讀課文

  2.教師範讀古文。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流利,注意停頓,把句子讀準確。

  4、小組討論: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

  5.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涉 遽 契 曰 吾 惑

  6、學生彙報: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刻舟求劍》。

  7、學生用小模型來演義故事內容,理解含義。

  因為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但掉在江裡的寶劍沒有跟著船移動。那個人想等船靠岸後再從船舷上刻的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肯定是撈不到寶劍。

  8.再次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寓意,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四、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

  告誡人們辦事情要學會變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第二課時

  一、背誦寓言〈〈刻舟求劍〉〉。

  1、全班齊讀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二、初讀寓言〈〈鄭人買履〉〉。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2、學生自讀,並藉助譯文試讀。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流利,注意停頓,把句子讀準確。

  4、小組討論: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履 度 置 反 遂 持

  6、學生彙報: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

  7、學生表演話劇〈〈鄭人買履〉〉並理解寓意。

  8.再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寓意,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因為鄭人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他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所以買不到鞋。

  三、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告誡人們做事情要尊重客觀規律,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事實。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新詩鑑賞能力

  二、預習:

  1、 強記字音:

  灰燼( ) 依偎( ) 搖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悵( ) 輕蔑( ) 脊( )骨 給( )予 不屈不撓( )

  2、 辨音辨形:

  搖曳( )—拽( )拉 睫( )毛—捷( )報 給( )予—給( )以 瞳( )孔—潼( )關 撞( )擊—經幢( ) 惆( )悵—稠( )密—未雨綢( )繆—鳥聲啁啾( )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要求: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

  明確:課文基本結構:

  1—2節:

  第3節:

  第4節:

  第5節:

  第6節:

  第7節:

  四、分析鑑賞,把握主旨

  (一)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

  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並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第1節: 蜘蛛網—— 爐臺——

  灰燼的餘煙—— 美麗的雪花——

  第2節: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鮮花—— 凝露的枯藤——

  第4節: 腐爛的皮肉——

  第5節: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二)表現形式

  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明確: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iuü》是漢語拼音中的第二課。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烏龜馱著小螞蟻過河,小魚鼓掌歡迎,既讚揚烏龜樂於助人,又讚揚螞蟻善於開動腦筋。從這個語境中可以剝離出“蟻、烏、魚”這三個語音而匯入“iuü”這三個字母的認讀,在學生心理上形成“畫面——語音——字母”這樣一個學習鏈。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圖,以利於學生掌握字音、熟記字形。第三部分是六個單韻母的字音字形辨別。第四部分是“iuü”的筆順圖及其漢語拼音在四線格中的書寫。

  教學目標:

  1、學會“iuü”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2、掌握“iuü”的4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它們的四聲。

  3、能準確地分辨這六個單韻母的讀音與字形。

  教學重難點:能讀準 “iuü”的音、認清它們的形。

  教具準備:情境圖的動畫演示、字母卡片。

  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號,它缺乏具體內容,枯燥乏味,對於形象思維佔優勢的一年級兒童在入學伊始更應注意不能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呈現各種活潑生動的學習形式,將枯燥的學習內容與具體形象的實物聯絡起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將字母的音形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有意義的聯絡。

  2、自主探究,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種觀念是貫穿我們整個基礎教育始終的。所以在學生尚未形成“學習定勢”的起始年級,教師更要將這種觀念滲透在我們的教學中。因此在教學iuü的字形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字母形態的特點,自己去想辦法記住它,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小組合作,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於今天的小學生來說,從小就應該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在教學“a e i u ü”六個單韻母的讀音和字形辨別時,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學生在活動中相互糾正、彼此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的品味,感受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和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與熱愛。

  3.學習人物說話的四種表達方式,續寫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過。

  教學難點 透過對話和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及媒體資源播放

  教學用具 PPT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這堂課我們去認識一位小攝影師。(一字一頓地說)板書:小攝影師。什麼人可以叫攝影師?專門從事拍照、錄影工作的人員叫攝影師。誰來叫叫他,注意攝、師是翹舌的。

  2.小攝影師給誰拍照?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放聲讀課文,遇到拼音的字多讀幾遍,遇到不會讀的查字典,或者請教同學與老師,把課文讀通順。比一比,看誰讀書最認真?讀完三遍課文後站起來繼續讀。

  2.同學們讀書姿勢很端正,讀書時非常投入。請看這是課文的一組生字詞語,你會讀嗎?請自由讀一讀,誰會讀?開火車讀詞語。

  出示:

  (1)媚、躬、按、膠、輛,觀察這組生字,有什麼發現?重點指導躬,左邊是身,表示人的身體,右邊是弓,表示彎著腰。

  (2)攝、志、桌、社、側,指名讀,正音側是平舌音。

  (3)陽光明媚、攝影師、高爾基、列寧格勒、車輛、膠捲

  照相、鞠躬、吩咐、擺弄、停當、打量、秘書

  3.同學們,你能用上這裡的一些詞語,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嗎?出示填空題,引導孩子補白。

  自由說一說,和同桌說一說,指名說----出示答案---自由說一說。

  出示:在一個_____早晨, _____打開了_____ 扔給他的_____ ,同意_____ ,不料_____ ,小男孩_____。

  用簡潔的話概括主要內容是一種語文能力,三年級了我們要掌握這種能力。抓關鍵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朗讀課文2-10自然段。

  1.讀了課文,我們瞭解到高爾基早上接到了小攝影師扔給他的一個紙團,其實這個紙團是 一封信。

  (1)誰來讀讀那封敲開高爾基大門的信?

  (2)你就是當時的高爾基,讀著這封信,讓你想到了什麼?

  少先隊員很會想辦法;

  少先隊員很聰明;(給聰明換個詞那就是----智慧)

  要見上高爾基一面可真不容易;

  高爾基非常關心少先隊員。

  (3)是啊,一個小小的紙團----一封普通的少先隊員的信卻引起了高爾基的注意。齊讀小男孩的信。

  2.高爾基與小男孩之間有一段有趣的對話。請同桌相互配合,一位讀高爾基,一位讀小男孩,分角色來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看哪兩位同學配合得最好讀得最好?

  3.指名感情朗讀作者、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

  (1)這是怎樣的鞠躬啊?恭恭敬敬地鞠躬,可不要太急呀!

  (2)高爾基按照小攝影師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注意這種擺弄的時間。此時我們的朗讀要儘量體現高爾基的什麼?耐心、對小男孩的喜愛、愛護、關懷、慈愛。

  (3)這是一位十歲左右的孩子,當一切準備停當,他的話語充滿了—激動欣喜

  (4)一切準備停當,滿以為可以實現心願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小男孩哭著說---引讀

  當他發現照相機裡竟然發現沒有膠捲,他--------地說:(失望、豈止是失望已經到了絕望、傷心、悲傷、

  在願望馬上就要實現,可是結果卻如此殘酷,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天哪,怎麼會這樣?

  (5)看到小男孩悲痛欲絕,高爾基趕緊喊道:“------”這一聲聲呼喊喊出了什麼?安慰、關懷、溫暖、

  (6)這樣充滿安慰充滿關懷充滿溫暖的話語,小男孩聽得見嗎?因為他處於極度的悲傷、懊悔、羞愧的情緒之中。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4.同學們,讀高爾基的話要注意讀出什麼?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心、愛護。

  讀小男孩的話要注意讀出什麼?小男孩能見到高爾基的欣喜、一切準備停當的快樂,發現相機裡沒有膠捲的愧疚;小男孩前後心情的變化。

  5.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師生評議朗讀。

  四、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再仔細看一看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你就會發現人物說話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出示人物說話的四種句子。

  2.請仔細看看這四種表達方式,這四種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

  小結: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在後,沒有提示語只有人物語言。

  3.這四個句子相同的是什麼?不同之處在哪裡?

  反饋:四種句子的標點的加法。

  小結:寫作中如果我們能採用人物四種說話的不同方式,定能使我們的文章表達更富有變化,文章表達更為精彩,我期待著。

  作業設計:

  同學們,小男孩離開高爾基的辦公室後發生什麼事?讓我們拿起筆續寫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小攝影師

  【教學總結】

  透過這節課與學生的共同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不是一個聽記的容器,他們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體驗,教師要善於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體會文字的內在情感。在這節課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中,我依據教材的特點,創造性地把學生引入文字所創設的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當做“小男孩”、“高爾基”或把老師當做“高爾基”,讓他們以特定的角色帶著情感色彩去學習,在角色體驗的驅動下,這種“有我之境”產生了巨大的、無形的引導效應,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身份、處境,去思考、去體驗。同時這樣又再現文字內容的相關情境,使情境直接訴諸於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對文字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從而引發學生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真正對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把學生引入渴望嘗試的情境中,使學生躍躍欲試,以致積極傾吐自己的感受,釋放自己的感情。

  二、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朗讀

  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個人讀、小組讀、師生對讀、表演讀均可自由選擇。這樣釋放了學生的內心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同的語調、不同的感受噴湧而出,使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我需求的活動。

  三、尊重學生主體,培養問題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個體與文字的對話。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越俎代庖,代替學生閱讀,代替學生髮問,久而久之學生的疑問越來越少了,簡直成了接受的容器。《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中建議“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首先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本人引導學生按角色的出場順序來朗讀理解課文,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向這個出場角色提出問題。學生在自己讀書過程中,遇到問題,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自主探究,自己或彼此之間合作解決問題。學生不僅讀懂了文字,而且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這節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在“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時,我透過電腦設定,讓學生填上適當的詞語:(同意)——(配合)——(惦記),第三個括號學生概括為“想念”,我沒有及時肯定學生,而是拼命引導學生說出“惦記”。其實有時候學生的體驗不一定與我們預定的想法一樣,那麼教師就應馬上做出判斷,並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文字的內涵。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練習拼讀鼻韻母的生字,使學生準確發音,並積累詞語。

  2.觀察區分折文兒和反文兒,拓展識字。

  3.透過自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語文,感受語文。

  〖教學過程〗

  一、整合趣練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是誰呢?(出示卡通動畫小星星,告訴同學它將帶領大家一起去闖關,若能順利透過就可以參觀美麗、神奇的星空了。)

  (一)我能行。(出示:先讀一讀,再組成詞語。相信你最棒!)

  ín íng fēn fēng lán làng gēn gùn qín qún shén shēng

  民――名 分――風 藍――浪 跟――棍 琴――群 神――聲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師:真不錯!同學們不但讀得清晰、準確,還能組這麼多詞語,相信這些音節你也一定會抄寫得正確、美觀,是嗎?

  3.抄寫音節。(教師巡視,隨時指導及糾正書寫姿勢,以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

  (二)我的發現。(動畫星星:聰明的小朋友,下面的字你發現了什麼?各、條、做、放)

  生:-我發現“各”和“條”是“折文兒”,而“做”和“放”是“反文兒”。

  -折文兒是三筆寫成,而反文兒是四筆寫成的。

  -老師,我能一句話記住它們“三筆折文兒,四筆反文兒。”

  -我知道“冬”和“務”都是折文兒。

  -老師,“清澈”的“澈”也是“反文兒”!

  [評析:透過學生的發現,既認識了“折文兒”“反文兒”兩偏旁,又結合以前所學生字進行回顧,達到新舊知識的綜合,鞏固了識記效果。]

  二、觀賞《美麗的星空》

  動畫星星:小朋友們真棒!下面讓我們一起遊覽美麗、神奇的夜空吧!

  1.觀賞錄影《美麗的星空》。

  2.交流感受。

  師:參觀了奇妙無窮的夜空你有何感受?想說些什麼嗎?

  [觀賞星空錄影既對以上學生的表現作出了肯定,又與單元內容相結合,滲透了觀察、表達、審美意識。]

  三、學生自檢

  師:小朋友,喜歡我們的語文課嗎?喜歡語文課上的什麼活動嗎?快快拿起手中的筆,根據自己的情況,把文中的葉子塗上漂亮的顏色吧!

  1.學生自檢。

  2.我的智慧囊。

  師:你有不喜歡的專案嗎?如果有,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評析:透過學生的自檢,進一步引導認識語文,感受語文;並滲透同學間的互助意識。]

  四、拓展延伸“我與父母有個約定”――家長跟蹤卡

  附:家長跟蹤卡(略)

  [本單元的設計,本著把單元作為一個整體的原則,將語文天地中的各項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文的教學中,符合課標整體推進的原則。並在教學生字和課文的過程中,注意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設計了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各種語文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的發展。並且特別注意了學生對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指讀生字詞。

  2.口頭組詞。

  悲( )( )( )怒( )( )( ):技( )( )( )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④第2自然段中還有哪些詞句說明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很不禮貌、衝著)

  ⑤指導讀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禮貌”、“衝著”、“別認為”、“天堂”、“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傲慢、欺人的語氣)

  個別練讀,指名試讀。

  ⑥學習第3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3自然段。讀完後提問:你有什麼感受?

  指導學生開始要用憤怒的語氣讀,後面要用堅決的語氣讀

  指名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⑦齊讀“必須用……中國人”。

  這裡“真正的中國人”指的是什麼樣的人?(是指能顯示足夠的聰明才智且使外國人十分佩服的中國人)

  (3)小結。

  (徐悲鴻立志成才,要為中國人爭氣)

  2.細讀第二段。

  (1)細讀第4自然段。

  ①指名讀課文第4自然段。

  為什麼要說他“更加”奮發努力?(聯絡第一段理解)

  ②比較句子。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出示: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

  馬,日夜賓士,勇往直前。

  指名讀這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句與第一句有什麼不同。

  ③指導朗讀。

  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奮發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細讀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讀第5自然段。

  邊讀邊畫出徐悲鴻奮發努力的詞句。

  讀後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②指導讀第六自然段。

  徐悲鴻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出示:

  徐悲鴻的生活( )。他只租了( ),經常每餐只用( )和( ),為的是省下錢來( )。

  自讀課文後,練習填空。

  3.細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麼成績,外國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相機理解“優異、轟動”等詞

  指導朗讀。

  (“鞠了一躬、承認、很有才能、錯誤”要重讀,要讀出鄭重、欽佩的語氣)

  (4)小結。

  (徐悲鴻以優異成績轟動了畫界,改變了外國學生的偏見)

  三、作業

  1.讀句子,回答問題。(課後習題4)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課後習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