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集錦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目標預設
1、“我會說”:能正確讀出平翹舌音,邊鼻音八個聲母,並感受它們讀法的不同之處,能正確連線。
2、“讀讀比比”:能說出每組字的異同處,逐步養成仔細看,認真寫,牢固記的良好的習慣。
3、“我會找”:能找出圖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點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會讀”“讀讀說說”:能正確讀出題中詞語,會用“什麼地方有什麼”的句式說話。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背《畫雞》,試.總結背誦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出示繞口令
2、 講清要領:要想讀得快準,就要弄清字的讀音
3、 展示和比賽
4、 小結過渡
二、我會連 學字母
1、 出示卡片,齊讀,抽讀。
2、 齊讀題中漢字
3、 教師黑板示範,完成第一組的連線
4、 學生自連二、三、四組。
5、 同桌互相糾正
二、讀讀比比,寫漢字]
1學生自瀆題中漢字
2講析“第一組”
(1) 認讀兩字
(2) 比較異同
(3) 同法比較其他幾組。
三、我會找,學偏旁
1、 板書三點水,走之底,學生自讀兩個偏旁。
2、 創設情景
3、 出示板貼畫。男女比賽找“蘋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設情景,激發興趣
孩子們,你們喜歡當主持人嗎?
二、我會讀,學詞語
1、 學生自由讀,教師強調要求
2、 同桌互讀,強調別人讀時要認真聽
3、 抽學生讀,師生評
三、讀讀說說,用詞語
1、 讀句子
2、 說句子
3、 擴句子。
四、讀讀背背,積累詞語
1、教師讀《畫雞》,指導學生看圖,簡介詩意。
2、學生讀詩。儘量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3、 學生背詩。
4、 請背得又快有準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麼樣背下來的。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竺可楨的生平及清明節和氣象方面的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
1.揭課匯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嗎? (透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麼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麼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透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並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後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裡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並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麼事情啊?“竺爺爺( )。
“竺爺爺,杏花開啦!”( )。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問:“什麼事情呀?”
孩子( )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問:“什麼時候?”
孩子( ):“剛才。”
竺爺爺( )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是。”
討論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麼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後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苟、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麼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第二課時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於本課出現的生字,要求學生儘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 “勾”。“雁”半包圍結構,注意裡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麼啟發?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節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很快進入文章的學習中。
透過多種形式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學生們歡迎;又無形中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正所謂“授之與漁”。
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運用文字提供的素材進行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的慾望,這也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好時機。另外,在教師精彩的引導下,鼓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這也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師設計的加提示語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鍛鍊了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這也是提高寫作的一個有利時機。
讓學生用一個成語對竺可楨爺爺進行評價,這也是考察學生理解課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設計,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鼓勵他們隨時隨地有蒐集的慾望和習慣,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識“質,勘”等10個生字,會寫“冊,巖”等12個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 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 識字,寫字。
2. 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書,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今天,咱們卻要去認識一本非常特別的書,特別在哪裡呢?想知道嗎?
板書課題:最大的“書”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想知道答案嗎?請自由讀課文。注意不容易讀準的字多讀幾遍,把每句話讀通。
2. 認讀生字
1) 生字都認識了嗎?誰能當小老師?(明確:“質”是翹舌音,“冊”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
2) 開火車認讀生字
3) 同桌互相抽讀“我會認”中去拼音的生字,糾正讀音
4) 搶讀生字
5) 對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字?如:“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我還知道有部小說叫〈〈紅巖〉〉。“冊”,教科書封面上寫有“二年級下冊”。
6) 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正確。
7) 以同桌為單位進行“朗讀擂臺賽”,一人讀一句,做到讀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悟內容
1、課文
1)讀了課文,你知道“書”為什麼要加引號了嗎?“書”指的是什麼?
2)為什麼把岩石稱為“書”呢?
3)讀這本“書”有什麼用呢?
2、讀中學
1)自由讀。好問的川川透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地質方面的知識。你想知道他問些什麼,學到些什麼嗎?請趕快再讀一讀課文吧。
2)夥伴對讀
找自己的夥伴讀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想想,你學到了什麼?
川川學到的,你學到了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3、演中悟
1)二人小組合作演一演
角色選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編動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話都沒說,你能設計出爸爸的動作神態嗎?
合作演一演
2)集體評一評
哪個角色演得好?為什麼?
4、猜中想
1)(讀學習小夥伴的話)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說說你的根據。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想學他嗎?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出示小黑板去拼音的生詞)開火車讀
地質 勘探 岩石 一冊 厚厚的 腳印 波痕 刨根問底 煤炭 寶藏
3. 搶讀
二、寫字指導
1、齊讀要求會寫的字。
2、分小組學習討論怎樣識記生字。小組派代表交流識記得最好的生字。
3、自己觀察書寫生字時哪些筆畫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錯。
4、全班交流觀察結果。
5、師重點指導。
厚:上下都無點
底:上下都有點
寶:下邊是“玉”不是“王”。
印:右邊是單耳,不是雙耳。
埋:左邊是土字旁,與“理”區分。
6、學生自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佔位。
7、選容易的字先描紅,臨寫一個。
8、向老師請教難寫的字。
9、自己練寫1個。
10、同桌欣賞,評議所寫的字,指出優點和不足。
11、師相機指導。
三、積累運用
1、看看課後“我會填”中紅花裡的字,你發現規律了嗎?你會填嗎?
學生自主填好後,開展組詞遊戲。如:
寶石——石頭 化石——石英
高山——山嶺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圖
2、詞語積累
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刨根問底
1)本課中的問句和感嘆句比較多,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不同的語氣。如:問句: 哪裡有書啊?
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這能說明什麼呢?
感嘆句:它們都是字呀!
太好了,太好了!
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四、實踐活動
課文中的學習小夥伴讀到“岩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在學習中領悟一些識字方法。繼續培養自主識字能力、預習習慣和能力。
2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觀念。
3使學生體會並學習邊讀邊想象的閱讀方法;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難點:課文最後兩句是難點,“掠、拂”的區別是難點。識字和領會課文的語言美、意義美是重點。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一匯入。
師:老師帶給大家一個禮物,想看看嗎?
1多媒體放映春天的電子相簿和歌曲《春天在哪裡》
談話:你們喜歡我的禮物嗎?聽出來是什麼歌了嗎?現在就是——(春天)看了剛才的電子相簿,你想說什麼?是啊,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描繪春天的詩歌。板書課題。指讀“春”字,你是怎麼認識的?能不能再組個詞?
二檢查預習,認讀生字。
1誰透過預習,已經會朗讀這首詩了?會讀的同學一起讀一遍。
這麼多生字老師還沒教呢,你都會讀了嗎?試著讀出自己認識的生字。邊讀邊用手指計數。教師巡迴瞭解預習情況。掌握難點和學困生情況。再激勵:“你同桌也會認了嗎?互相檢查一下。把會認的生字卡片放到一起。”(調動學生讀課文識字的積極性。)
2交流識字方法,突破難點和重點生字。
師:你都是用什麼辦法自己學會生字的?怎樣巧妙記字形的呢?(學生交流識字方法)相機滲透部首歸類法。重點是“提手旁”跟動作有關係。再找找還有那些生字跟動作有關係?能不能做個動作表示他們的意思?(引導學生透過動作理解“撫摸、拍”的意思。)
還有“月”跟人體有關係等方法,只要有利於強化記憶就行。
3還有一些字,生字表裡面也沒有,你在讀課文的時候,碰到他們怎麼認的呢?(教給學生查字典或查書後的查字表)出示卡片“掠、拂、枝”三個字,檢查認讀。
三學習課文。
1再讀課文,一定能讀得更流利了,那個字還不熟,趕緊問別人,反覆讀一讀那句話。
2(激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願望,在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春天的勃勃生機)齊讀。你們讀得真不錯!老師也忍不住想賽朗讀了,怎麼樣?給我個表現的機會?(儘量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師配樂範讀。(中間插入多媒體播放的水聲、鳥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之後問:剛才你腦海裡想到什麼了?鼓勵學生說說感受,表達對課文的領悟。進一步突破難點:“掠、拂”的區別。春天的巧手都做了些什麼呢?把表示春天動作的詞畫出來。填空:()大地()小河
()樹梢()拍著肩膀
你能不能一邊讀課文,一邊做這些動作?一個手做大地、小河、樹梢,另一個手就是“春天的手”了!自由朗讀做動作表達體會。
聽讀課文,指名朗讀,其餘同學邊聽邊做動作表達理解和喜悅。
3理解難點。
師:春天的手這麼溫暖輕柔,你拉住了嗎?她在哪兒呢?你心裡有什麼感覺啊?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小朋友們像禾苗一樣在快快的長高啊!不光長身體,還得長智慧啊。怎樣才能長身體、長智慧呢?鍛鍊身體,珍惜時間,認真學習,你就拉住了春天的手!(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突破難點“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頭”。)
4美讀。
讓我們再來美滋滋地朗讀課文,讚美春天,可以帶上動作。
5比賽朗讀,鼓勵背誦。A按男女生分小節朗誦B個別朗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
五作業:
1繼續觀察春天,把自己觀察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貼到展示臺上。(根據生活環境,三月初,沒上到這課的時候,我就開始指導孩子留心觀察大自然的變化,並在每天的“金話筒”節目中交流)
2複習認識的生字,讀給家長聽,在周圍留心觀察,看看這些字在什麼地方用到了。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遲到》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於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透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閱工具書、聯絡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著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本文及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錯誤,並勇於改正錯誤,不但要讓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導自己今後的行為實踐。因此瞭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及她後來取得的成就,會更好地激勵學生懂得每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時,除了有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幫助,還要有個人主觀的努力。基於以上目的,在學文前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林海音的作者資料,瞭解她的生平事蹟及創作成就等,針對資源有限的農村學校,教師可直接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教學內容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後心存怨恨。後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緻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後照應、先總結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分析:
1.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麼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麼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說明了什麼?②父親為什麼對我這麼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後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三)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麼這麼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後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捱打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麼父親還是打了,最後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捱打後,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著,聽著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麼?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說一說。
2.學生靜思後,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一)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說說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絡前文,說說你對父親愛的理解。並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麼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麼想法?又決定怎麼做呢?(指名說)
3.帶著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後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鬆、愉悅、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薰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於——(父親深沉的愛),帶著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裡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敘述,前後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著作者那樣說一說、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8.遲到
很疼 很嚴,很嚴 很嚴
深沉的愛
自我問答: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經歷,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的努力,也離不開客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幫助。本文中的父親對作者認識和改正錯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親的嚴厲與慈愛中認識和改正錯誤的這一中心,教師採用了直接插入重點部分,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在對比的體驗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明確要求的,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視學生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注意發揮主導作用,充分的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多次讀文、勾畫重點、做好批註、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字的內涵,獲得思想啟迪。同時還注意把“語文天地”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了課文的教學中。此外,北師大版教材圖文並茂,教師充分的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喚醒了學生的經歷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