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說課稿

荷塘月色朱自清說課稿

荷塘月色朱自清說課稿

  荷塘月色朱自清說課稿

  一、說教材:

  《荷塘月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事實上是學生進入高中接觸的第一篇抒情散文。在這篇散文裡,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荷塘互相映襯的美麗圖景。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歷年來高中語文課本的保留篇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這篇文章,我緊緊扣住單元學習重點,即“整體感知,揣摩語言”,設計了三課時的教學內容:第一課時是整體感知,理清線索;第二課時是揣摩語言,品味語言美;第三課時是走進作者的心靈,體會作者內心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學習作者高潔的情懷和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的高貴品質。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麼是通感,體會本文比喻的妙處所在。

  三、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透過4-5段賞析,欣賞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味文章語言美,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

  (2)理解作者在動盪的年頭彷徨於苦悶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2.教學難點:

  (1)作者之所以有“頗不寧靜”心情的原因。

  (2)作者寫江南採蓮舊俗的作用。

  四、說教法:

  本文屬於散文鑑賞單元,側重教會學生鑑賞的方法。所謂鑑賞,馬克思曾解釋為“按人的方式來理解的受動,是人的一種自我享受。”教師應用恰當的教法挖掘、喚醒、鼓舞學生領悟文章的美,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畫,使鑑賞成為一種真正的享受。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啟發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職業中專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對知識領悟力也較低,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中專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和培養,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本文語言優美,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1、情感體會法有感情朗讀,只有體會感情,才能充分地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也只有充分地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才說明已充分地體會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感情朗讀中的“感情體會”和“感情朗讀”的雙重功能。

  2、自我體驗法漢語言具有模糊性特點,有些語句由於生活閱歷、理解水平、認識能力的不同,因而對語義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也存在差異。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充分發揮學生在朗讀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自我把握學法的能力。

  3、披文入情透過解讀語言文字來感知作品中呈現的物象,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於是我採用多媒體展示歷代文人筆下有關荷花與月色的詩句(例如: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的是荷花,說到荷花,我們還會想起宋朝文學家周敦頤筆下的“愛蓮”,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樸實無華的風姿,還有那順乎自然的美姿。而描寫月色的詩句有: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纏綿的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配插圖伴隨民族輕音樂,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以此來營造氛圍,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享受、聽覺上的觸動,用美的感染法讓他們初步欣賞美、感知美。(此處充分利用多媒體聲畫結合特點,營造唯美的氛圍,給學生以感染力)。

  第一環節

  現在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1)讀通文句,藉助工具書解釋詞義(完善預習筆記)。(2)標出段落序號,找出文章哪些部分寫景,哪些部分寫情。(3)小組討論一下,把握課文內容,並簡要複述課文。(4)找出你喜歡的抒情句子,好好品味,想象文章是怎樣的一種抒情格調。在其中教師要注意只是大概把握,要把握得準確,但對有創意的見解要給以鼓勵。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深層理解課文更有幫助。依據教師的自讀要求,閱讀文章。自讀後回答明確。

  第二環節

  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5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範讀。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感受的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5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1、課文第4小節寫了什麼?作者怎樣寫的?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補充:

  寫了月下荷塘(逐步展示課件內容)

  靜態:葉:田田、亭亭

  花:零星點綴

  微開著的--嫋娜(輕盈多姿)

  風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形象

  過如明珠--潔白

  處如星星--綠葉白花色彩

  如美人--纖塵不染

  動態:花:花香,如歌聲

  葉:凝碧的波痕:整齊而有節奏的波動

  2、課文第5小節寫了什麼景色?

  學生回答:寫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了月色?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出示課件)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透過霧:薄薄的青霧

  (3)透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

  (4)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

  (5)透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3、討論第6節

  學生根據上面的分析思路,自己試著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

  這一節寫荷塘的四周。在這裡,作者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境。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合,喧寂相間。

  (1)四面的樹(照應第2節)

  有遠有近:楊柳最多————遠

  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2)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

  (3)路燈光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後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並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

  此時教師可以進行簡短的小結,讓學生認真體味本文透過寫景營造的優美意境。

  4、品味語言

  藉助圖片形象直觀地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品味文章的語言。

  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儲備進行獨立思考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和形成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肯定為主,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體會,還要進行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較快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

  (1)比喻和擬人

  例如:

  ①第4小節寫靜態荷花的三個比喻

  效果:這一比喻與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營造出一種純美的非現實的境界。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個“瀉”字寫出月輝照耀一瀉無餘之景,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寫荷葉荷花“像籠著輕紗的夢”,表現了月下荷葉荷花輕飄柔美的姿容,透過寫葉和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③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效果:擬人的寫法賦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寫出荷花的神韻。

  小結:比喻句加強了描寫物件的具體性、形象性,使我們在遐思中獲得了無盡的美感享受。

  擬人句更添景物靈秀動人的氣質。

  (2)通感的運用

  教師向學生介紹通感修辭:(出示課件)

  人們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如:“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湧起的波浪。”(峻青《海濱仲夏夜》)

  又如:“那笛聲裡有故鄉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郭風《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裡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麼撩人情思。

  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小結:通感的運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

  (3)動詞和疊詞的使用

  小結:動詞使用精當生動,富於表現力

  疊詞運用的效果:

  ①傳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態美,色彩美;

  ②增加了語言的音韻美:文氣舒展,音節和諧;

  ③深入細緻地表現了思想感情。

  小結:(出示課件)

  1、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2、採用比較閱讀體會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孫犁《荷花澱》片段,並比較閱讀本段與之景物的不同點,品味陽剛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別。3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閱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小結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閱讀賞析,伴著音樂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在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點的基礎上,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閱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課件展示)

  1、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2、談體會

  明確問題答案後,讓學生結合時代特徵品評作者在特殊境遇中表現出的高尚情操,談自己學習的體會。再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體味作品的語言之妙,領會作者的情感之雅。

  3、做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透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限時背誦第4段,並把學生分成小組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佈置作業

  提出關於語言美的思考題,讓同學課下欣賞,並寫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這種作業型別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並透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形成比較縝密的思維。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經典的現代散文,透過反覆誦讀,把握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品味作品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可以讓學生真正在情感和文字上進行一次美的旅行,得到精神上的教益和愉悅,從而完成散文鑑賞課的美育功能。

  附板書設計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景—————優雅朦朧靜美高潔—————————————巧用修辭

  月下荷塘

  靜態:葉:田田、亭亭疊字

  花:零星點綴

  開著的--嫋娜打著朵的--羞澀(嬌怯不語)擬人

  如明珠--潔白如星星--綠葉白花如美人--纖塵不染比喻

  動態:花:花香,如歌聲通感

  葉:凝碧的波痕:整齊而有節奏的波動

  塘上月色

  月光:直寫如流水(靜靜瀉)

  霧籠著輕紗的夢比喻

  葉子和花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

  月影:如名曲通感

  荷塘四周(荷塘月色)

  四面的樹

  楊柳最多---遠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陰陰的樹色煙霧

  燈光渴睡人的眼比喻

  聯絡現實------高貴品格

  情--頗不寧靜、尋寧靜、暫得寧靜、又失寧靜---淡淡喜悅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