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原文及賞析

《醉翁亭記》原文及賞析

《醉翁亭記》原文及賞析

  導語:《醉翁亭記》作者是宋朝文學家歐陽修,它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這篇散文的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學習。

  原文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yuē)“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賞析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慶曆五年春,歐陽修由於聲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貶斥,出知滁洲,本文作於到滁州的第二年。“慶曆新政”的失敗,使他感到苦悶;外放可以擺脫朝廷黨爭,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文章表現了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情。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並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時,體現儒家的傳統思想,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全文共四段,條理清清楚,構思極為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