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教學設計【推薦】

《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推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寓言所述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故事,體會故事所蘊含的寓意。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組織學生結合註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說故事的過程中,不斷的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必須有真才實學,不能自欺欺人。

  (2)引導學生樹立爭取的處事方法,不能太教條了,凡事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重點難點

  1. 結合註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蘊含的寓意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濫竽充數》,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意思,體會寓意

  3.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1. 蒐集到的《韓非子》的資料

  2. 古箏音樂

  教學過程

  一、介紹寓言,匯入新課

  1. 帶學生溫習語言的資料,回憶什麼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備勸諭、諷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種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

  2. 教師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3. 介紹韓非子(參看韓非子的資料)

  二、讀準、讀通課文

  1. 教師示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頓。

  2. 學生藉助自讀課文,掌握本課中生字新詞。

  3. 檢查學生自讀生字的情況。

  4. 指明讀課文,教師適當的指導

  5. 逐句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好文言文

  6. 教師播放古箏音樂,配樂讀課文。以讀為主,透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讓學生讀出文言文的味道,從讀起來覺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結合註釋,讀懂文言文

  1. 指導學生如何讀懂文言文

  (1)結合註釋,理解句中難懂的詞的意思,從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總結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理解課文的意思。

  3. 集體反饋,對照文中的大意檢測自讀情況。

  四、說故事,明裡

  1.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

  2. 討論:齊宣王死後,南郭為什麼要逃走?

  3. 拓展思維: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處事,你會怎麼勸他呢?

  4. 教師小結:是呀,南郭處事沒有真才實學,總有一天會別人們發現的。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久不了的。

  五、課堂小結

  千百年來,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南郭處事的行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同學們一定要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六、佈置作業

  1. 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 背誦《濫竽充數》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

  宣王必三百人混

  緡王一一聽之逃

  寓意: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久不了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鄭人買履》,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文言文的含義,體會他的寓意。

  3.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上街買過鞋嗎?怎麼買到的鞋?古時候有個鄭國人也上街,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麼回事呢?一起學文吧!

  2. 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讀,提讀文要求:讀準滋陰,注意停頓的地方,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流利。

  2. 指名讀一讀全文,指導生字

  3.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1. 教師指導:讀懂文言文最關鍵得理解每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利用上節課總結的學習方法,結合文中的註釋,,讀懂《鄭人買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歸納

  3. 重點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歸取之

  (3)何不試之以足

  4. 指導朗讀,熟讀成誦,配樂體會

  四、課堂小結

  1. 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為這個買履最後不得履的認可笑在哪裡?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這個人?為什麼?

  2. 這個故事讓你想到了什麼?

  3. 教師小結:這篇寓言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古代有個鄭國人去集市買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腳,結果沒有買到鞋的故事。諷刺世上很多人不顧實際情況,只相信教條的做法。

  五、佈置作業

  1. 背誦《鄭人買履》

  2. 再找一兩則寓言讀一讀。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忘持度返歸取之

  寧信度無自信也

《寓言》教學設計2

  教材內容: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27課寓言兩則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第七組的一篇寓言故事。該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熱切盼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思來想去,最終想出了一個幫助禾苗生長的方法,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最後導致禾苗都枯死。透過這則寓言,讓學生明白,無論做什麼事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從事物的規律,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後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僥倖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方法: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2、透過學習課文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則寓言故事,還記得嗎?

  生:坐井觀天

  師: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故事告訴我們看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看事物。

  師:今天我們學習27課寓言故事兩則中的揠苗助長。

  出示:“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寓言是藉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學生讀)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 自主學習

  1、 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讀課文,說說這則寓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學

  3、檢查生字掌握

  (1)會讀的字(多種方式進行認讀)

  yù yà jiāo chuǎn jié

  寓揠 焦 喘截

  (2)讀一讀(出示詞語,小組展示認讀)

  揠苗助長 總是 終於 累壞

  筋疲力盡 非常 枯死

  4、指導書寫

  出示 焦費 望算

  (1)學生觀察

  (2)交流識記方法

  (3)學生書寫,教師指導。

  三、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過渡: 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的勁去拔苗,為什麼禾苗枯死了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學習故事。

  1、出示自主學習合作 合作探究

  (1)、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覺得禾苗長得太慢?

  (2)、他想出辦法了嗎? 他想的是什麼辦法?

  (3)、結果怎麼樣?禾苗真得長高了嗎?

  2、學生自學合作交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合作交流)

  3、彙報

  師:禾苗真的一點也沒長高了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為什麼? 生: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

  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師:你有過焦急的時候嗎?做一做,你能用焦急的語氣讀讀嗎? 生:學生表演,多種方式讀。

  師:農夫是這樣急不可待,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於是,他開始想

  辦法,是什麼辦法呢?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累的筋疲力盡。(多讓學生讀進行體

  會)

  師:他拔完禾苗累的筋疲力盡,摸著額頭上的汗,心情怎麼樣?他是

  怎麼說的?

  生: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多

  讀,指導學生讀出累並且高興地語氣)

  師:禾苗真的長高一大截嗎?

  生:沒有,枯死了。

  師:現在你知道揠苗助長是什麼意思了吧!

  生:揠苗助長就是拔禾苗幫助他長高。

  師:透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道理?

  生:違反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誤了大事!

  小結:小朋友,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如果太著急,違反了事情的發展規律,反而不會有好的結果。

  四、拓展延伸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每一則寓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動手去找一找、讀一讀吧! (出示刻舟求劍、盲人摸象、掩耳盜鈴、畫龍點睛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猜猜語言故事的名稱。講一講故事。)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從朗讀入手,讓學生透過朗讀來體會寓意。在朗讀方我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如分組、小組、同桌等多 種形式。

《寓言》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查詢各種工具書或藉助註釋來理解課文。

  (2)透過分析重點詞句來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讀寓言,理解寓意,領悟道理。

  重難點、關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悟審議所講的道理。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出示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1、同學們,你們記得的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請你們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學生髮言)讀過這些寓言故事之後,你明白了一些什麼樣的道理?

  2、寓言就是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寓言《刻舟求劍》,相信你們一定能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髮言)

  2、學生自讀,畫出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深入理解內容,瞭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思考:

  (1)你用什麼辦法找到《刻舟求劍》中楚人丟失的那把劍?

  (2)《刻舟求劍》的故事為什麼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節?(楚國人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和“求劍”時茫然沒有結果的無奈相映成趣,這一細節生動地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傢伙的心理狀態。想像“刻舟”時的神態和“求劍”時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同船人催楚國人時著急、懷疑的語氣和楚國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4、楚國人錯在哪裡?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複述故事內容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覆述。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鞋穿著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腳知道”這樣一句話嗎?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學生髮言)

  2、在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買鞋的人就跟你們想的不一樣。(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自讀,畫出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3、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4、熟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課文內容。

  5、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字音:自度持度寧信度

  (指名讀,糾正加點字的讀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歸取之。

  (4)何不試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內容,瞭解寓意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2、班上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悟寓意。

  (1)出示投影:生活中我們把這種不知變通、墨守成規、不講實際叫做教條。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有沒有這種現象。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去處理呢?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多動腦筋,不能完全照抄責成的經驗,避免出現鄭人買履這樣的錯誤。

  五、練習複述並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一講。

  2、指名班上覆述。

  3、練習背誦課文。

《寓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4、瞭解寓言的特點,激發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後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

  1、瞭解寓言的特點,激發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麼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開啟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麼。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准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

  蔡桓公、梭子、綁住、蝨子、百發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什麼?還想了解什麼?(此處可結合學生課前查詢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讀文後,概括:紀昌想拜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後成了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2、思考: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3、結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為什麼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飛衛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飛衛為什麼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裡,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嗎?

  (飛衛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後的感受寫在旁邊。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中裡,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視窗。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透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決心、恆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讀出寓言誇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談話: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隻魔袋裡取走什麼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穫,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課時

  一、匯入: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是做什麼的呢?

  (簡單介紹扁鵲的高超醫術及他對我國醫藥界的重要影響。)

  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扁鵲與蔡桓公之間怎樣一個小故事?

  三、 默讀課文內容,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樣?把相關內容畫在書上。

  四、交流體會:

  (一)指導朗讀,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有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之前會怎麼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裡會怎麼想?

  “蔡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裡會想什麼?

  “蔡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的蔡又會怎麼想呢?

  (二)蔡桓公怎樣就不會死了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

  (皮膚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腸胃裡的病---骨髓裡的病)

  (三)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討論: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

  (四)交流得到的啟示: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小問題時及時解,決,否則釀成大禍就無藥可救了。

  (五)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樂讀愛讀,並給讀者以深深的啟迪。讓我們課下多來讀讀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體裁的特點,一是重點引導學生多讀、多講,讀中感悟,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情感;二是讓學生學會簡要概括故事內容,練習講故事;三是以課文為出發點,把學生目光引到課外閱讀中去,在教學《紀昌學射》時先讓學生讀懂故事內容,將故事分為練不眨眼——練把小東西看大——練射箭,然後要求學生根據以上順序講故事,最後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寓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一則寓言叫做《刻舟求劍》,講了個什麼故事,誰能說說!

  2、這位刻舟求劍的人在上岸後能不能找到他丟失的劍?這個故事諷刺了──

  3、像這樣用一個短小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是諷刺一些人,說是寓言。

  4、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第九課《寓言兩則》

  二、題意

  1、寓就是寄託、包含的意思。言則是講道理。

  2、則的意思是?(篇)

  3、這兩則寓言又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或是諷刺了哪種人。先來研究第一篇,跟著我一起寫課題──亡羊補牢。

  三、初讀課文

  1、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篇故事講了什麼?請大家自由講課文,瞭解故事。

  2、誰能不看書,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3、聽了同學講的故事,課題中的亡是什麼意思?能從課中文找出一個詞來解釋牢嗎?

  4、牢的願意是指關性口的圈,而課文中指的是羊圈!

  5、瞭解了課意,再去讀課文,用一句話完整的句來概括課題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

  1、亡羊就是丟失了羊,故事中,這位養羊人,共丟了幾頭羊,都是怎麼丟的,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

  ⑴ 這羊少的原因是什麼?

  ⑵ 窟窿:注意窿讀輕聲;記字寫字;理解字義──洞。

  ⑶ 因為__________所以養羊的人少了一隻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⑴ 這回丟的原因是什麼?

  ⑵ 依然是那個窟窿惹的禍。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麼?

  2、街坊也像你們一樣的熱心,當他在第一次丟羊的時候,就在勸他了,找出來讀讀。

  3、對著街坊(解釋:鄰居)的好言相勸,養羊人卻是那麼地怎樣?(說出他的不在意,無所謂)

  4、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心情大不一樣,他非常地──後悔!此時,他又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5、是啊,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話來說說看吧。

  6、以後,羊圈裡的羊再也不丟了!

  五、體會寓意

  1、試想,當然勸過他的街坊正在好路過這兒,他會說些什麼?

  2、丟了兩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話,後果會?

  3、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的錯誤,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補牢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未為遲也(為時不晚)。

  5、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一定也有類似的現象,聯絡生活的實際,四人一小組說說看。(環境汙染、防眼近視)

  六、認讀生字

  1、本文還有幾個需要識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書寫提醒。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丟 丟

  不補 趕快堵

  又少 再沒丟

  未為遲也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補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節課,我們將一起研究另一則寓言,板書:南轅北轍

  3、有知道這個故事的嗎?來說說看(師適量補充)

  二、瞭解故事

  1、聽了故事,你想說什麼?

  2、這位要去楚國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嗎?

  3、轅是車槓;轍是車輪在路上留下的痕跡。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麼呢?(轅向南轍向北,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

  三、精讀故事

  1、楚國在南邊,這個人卻要往北走,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勸。找出他與朋友的對話,同學一起來讀讀。

  2、分角色讀。點評(讀出了朋友的不解、誠懇,讀出了他的固執)

  3、用上雖然但這個名式來解釋一下,這個人到不了楚國的原因。

  (雖然他的馬跑得很快,但離楚國越來越遠)

  4、朋友一連串的問題也沒有讓這位固執的人方向,只能看著他越走越遠,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5、看著越走越遠的車伕,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魏策四》,是發生在戰國後期的一個故事。想聽聽嗎?

  戰國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釐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僕僕趕來求見安釐王,勸阻伐趙。季梁對安釐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那人指著車上的大口袋說:不要緊,我的路費多著呢。我又給他指明,路費多也不濟事,這樣到不了楚國。那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伕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路費帶得特別多,馬伕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只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說到這兒,季梁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眾望所歸;如果仗著自已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樣,只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魏安釐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梁給他點明瞭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

  2、古人還用文字記錄下這個故事:

  出示: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3、讀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幾千年前的故事,你來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說說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領會你所說的故事說,含著一個怎樣的道理。

  2、聽了這麼多的故事,的確讓我們受益非淺。在生活中,這些道理將讓我們變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透過學習《狐狸和烏鴉》這一課,使我們知道了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這一次,狐狸肚子餓了,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學完《酸葡萄》,你就會明白。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結構,下面略有不同,一個裡面是“甫”,一個裡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為什麼狐狸說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三、理解詞語,掃清障礙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2、學生自學生字詞。

  3、做“開火車”遊戲,檢查自學情況,師生交流。引導:“折”字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除此外,還有“zhé”和“shé”另外兩種讀音。

  4、積累新詞。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騰:指反覆做某事。

  稀罕:認為稀奇而喜愛。

  5、小結過渡: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讀課文時,只有讀懂詞語,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整篇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知道了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著重引導理解狐狸說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釋疑解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狐狸在樹林裡轉來轉去幹什麼?

  (肚子餓得咕咕叫,找東西吃)

  (2)狐狸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後,又有何反應?

  (樂得三步並做兩步奔了過去,饞得直流口水,使勁地又蹦又跳)

  動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義。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沒有?

  (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4)狐狸為什麼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因為葡萄高高地掛在葡萄架上,無論狐狸怎樣跳,都夠不著)

  (5)狐狸說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嗎?

  (不是,從又圓又大、晶瑩、紫得發亮這些詞可以看出葡萄已經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為什麼說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說是些酸葡萄,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也是一種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這種東西不好,是壞東西)

  五、課堂小結

  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寓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寓言的寫法──簡短的故事裡寓含一個深刻的道理。

  2、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3、學習本文精美的語言。

  【重難點】

  重點: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難點:理解寓言所提示的寓意,引導學生把握人生的得失,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

  【教學設想】

  1、學生對寓言這種體裁比較熟悉,可以從以前學過的寓言匯入,然後透過比較瞭解寓言的特徵。

  2、故事學生比較喜歡,但本文重點與難點之處在於:寓言與人生的關係要弄明白作者著意表達的是人生中的道理。可以讓學生對故事提出問題,探究思考,然後再提示出寓意,最終要讓學生明白,效果應當比較好。

  3、本文語言精美,可以透過反覆朗讀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學過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故事裡寓含的道理。

  (這個環節可讓學生溫習舊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讓學生上網或圖書館查閱說一點新的寓言 。)

  如《拔苗助長》,真有那麼傻的農人嗎?那麼這個故事想告訴人們什麼?

  2、小結寓言的特點: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律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戒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采用擬人、誇張、想象等手法,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今天學的是現代寓言。

  二、揭題審題

  本文題為《人生寓言》,發現沒有?在寓言的前面加上了人生二字,讀後思考,為什麼要加這二字?(這個問題可以放在最後解決,當作一個懸念)

  三、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嬉戲(xī) 稟告(bǐng) 厄運(è)

  慧心: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裡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嗇。

  閒適:清閒安逸。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四、學習《白兔和月亮》

 1、故事內容複述。

  2、問題探究:

  ⑴ 白兔對待月亮的前後態度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月亮原先不屬於自己,現在屬於他了。

  你能從文章找出一個關鍵詞來說明嗎?

  得失之患。

  得到月亮不就是好事麼?為什麼又成為患?

  再比如,白兔得到了青草,有東西吃了,當然高興了。為什麼得到這麼美好的月亮卻反面擔心呢?

  ⑵ 白兔為什麼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為什麼不題為《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

  白兔擁有青草,就像天空擁有月亮一樣自然而然,而擁有月亮實在是不配擁有。

  以《白兔和月亮》為題,因為傳說中,月亮中有白兔,順著這個意思寫。

  討論後,就可以明確認識到: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⑶ 文中有句話說: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這裡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現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也是本文加上人生二字的意義所在,作者寫作就是為了讓人們明白人生的道理。

  3、大家可不可以從這故事中也想想自己生活中類似的事?

  讓學生說說和白兔類似的事。如撿到很多錢

  (透過擴充套件,讓學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寓意提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五、學習《落難的王子》

  匯入:周國平定理一: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匯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1、故事複述。

  2、問題研究,寓意提示:

  ⑴ 王子沒落難前聽到別人遭受厄運是怎麼說的?自己落難時他又是怎麼說的?各反映了他的什麼心理?生活得如何?

  ⑵ 文中主人公為什麼設定為王子?怎樣的王子?

  生性脆弱。

  ⑶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這是落難王子說的話,從中可以看出王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道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⑷ 天哪,太可怕了在別人落難時,王子落難時,我落難時三次反覆出現,有什麼用意?──表明,任何人遭受厄運時都得承受,而且都能承受!

  ⑸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說說你自己或身邊的哪些人怎樣堅強面對不幸的?

  ⑹ 天有不測風雲若今後你遇到厄運你會怎樣做?

  3、有關厄運的名言積累: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練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

  ──塞內加《論天意》

  六、兩篇寓言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敘事。

  七、課外練習

  讀幾則寓言,然後說說寓意。

《寓言》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理解《鄭人買履》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學習重點】

  學習並掌握文中一詞多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學習難點】

  理解《鄭人買履》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自學、引領、討論、點撥

  2、查、劃、寫、記、練、思

  【教學準備】

  《古代寓言二則》課堂學習活動單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先說個謎語給大家猜猜,請聽好:稀奇古怪兩隻船,沒有槳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夜晚橫臥在床前。(學生回答謎底)

  “鞋”在古時候也叫“履”。這節課我就帶著我們聰明的同學們穿過時空隧道,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去看一看在那兒發生的一個與鞋有關的故事——《鄭人買履》。二、目標展示

  首先請同學們來熟悉並解讀下學習目標

  1.能借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理解《鄭人買履》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三、活動方案

  活動1:熟讀翻譯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學們對於寓言的閱讀不在少數,不過我們今天接觸的是文言文。首先我們要學會古文是如何來朗讀的。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同時請2位同學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鐘之後請每小組代表來朗讀,注意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外,還應注意語氣和節奏。

  2、同學們讀的都非常棒。讀書讀書,朗讀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們還需要能夠讀懂文意,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預習來向大家說說你學到了哪些文言字詞?你能夠翻譯整篇課文嗎?等下請同學們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預習問題三。

  活動2:文言現象積累

  到此我們學習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詞,那同學們,你覺得那些文言字詞是需要重點掌握,哪些句子是與眾不同的呢?請小組討論並向大家展示:

  1、歸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1) 自度其足:動詞,(duó)量長短

  (2) 吾忘持度:名詞,(dù)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2、 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2)反歸取之:同“返”,返回

  3、特殊句式積累:

  (1)定語後置句:鄭人有欲買履者------有欲買履之鄭人

  (2)倒裝句:何不試之以足?------何不以足試之?

  活動3:讀懂了文章的大意,現在就需要我們來思考文章的內涵了,首先告訴大家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從這個故事中你們發現什麼秘密了嗎?而這個故事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又有什麼啟示?

  寓意:做事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相信以往的經驗或書本上的教條是愚蠢的,不會成功的。

  啟示:告訴我們書本上的東西並不一定可靠,根據現實需要大膽地試,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隨機應變,不可頑固守舊,不知變通,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活動4:嘗試背誦課文及重要字詞→小組內一對一背誦,過關

  四、歸納總結

  這是我們學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都有什麼收穫?

  示範:1、這節課我掌握了這些重點文言字詞;

  2、我能夠翻譯整篇文章大意了;

  3、我從這節課中瞭解了《鄭人買履》這則寓言的…寓意;

  4、從這兩則寓言中我能夠聯絡我們的現實生活並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了。

  五、教師小結

  這則寓言中的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因而鬧了大笑話,說明這個鄭人的思想僵化、不知變通。而我們以後就要引以為戒,要做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現代人。

  【答案】1.(1)《韓非子》 戰 法2.duó dù 3.(1)鄭人/有欲買履者4.(1)量長短 代詞,代量好的尺寸 5.(1)先自己量好腳的尺碼,卻將量好的尺碼放在座位上。(2)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6.(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7.鄭人買履 諷刺了那些固執己見,墨守成規,處理問題不從實際出發,不敢大膽嘗試的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理解《刻舟求劍》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學習重點】

  學習並掌握文中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等。

  【學習難點】

  理解《刻舟求劍》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自學、引領、討論、點撥

  2、查、劃、寫、記、練、思

《寓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匯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別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寓言》教學設計10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瞭無論學什麼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恆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當學生提出問題後,我會以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更多的學生大膽提出疑問。

  雖然這則寓言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在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時回答得還不夠完整,這時我並沒有急於打斷學生,而是透過引導式的語言讓他們完善答案,比如:你說的還能再具體些嗎?你還有需要補充的嗎???這樣的語句來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在這節課的伊始,我設計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環節。第一個舉手站起來的學生是我們班平時不太敢舉手的同學,當她流利的讀完課文時,我以讚揚的語氣鼓勵了她,並且給了她一個滿意的微笑,從而讓這位同學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並且鼓勵她今後更要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也會鼓勵其他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

《寓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寓言故事,領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2.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方法,潛移默化地接受閱讀方法的訓練

  3.在橫向比較閱讀中,發現寓言故事的基本特點。

  4.感受寓言故事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方法,領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在橫向比較閱讀中發現寓言故事的基本特點。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匯入

  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走進寓言,寓言通常以簡潔有趣的故事呈現,隱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觀察和體驗,現在就開啟我們今天的寓言之旅。

  二、 在閱讀中探究寓意 (一)《狼和小羊》

  1.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句子、難度的地方多讀幾遍,同時思考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2. 眼腦直映訓練檢查自學情況。

  小組開火車作答。透過眼腦直映閃視訓練提高訓孩子的眼球運用能力,閱讀流暢性和靈活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3. 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根據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結果_________________。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找碴兒”等難等生僻的詞語,使其領會羊和兇惡的狼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4. 提問: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有什麼想法?

  借用伊索的話總結: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

  (二)《誰的本領大》

  1. 帶領學生用線式閱讀的方法閱讀故事。邊讀邊思考:《誰的本領大》講了什麼故事?

  2. 創設情境“挑戰智慧之王”——根據提示填空:故事講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領的事,他們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___的本領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領大。幫助理解故事內容。 3. 小組分角色朗讀故事,討論讀了這則故事的想法。 4. 指名角色朗讀。 5. 交流反饋討論結果。

  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和看待他人。

  (三)《馱鹽的驢子》

  1.自由朗讀故事,思考故事內容以及讀後對故事的想法。 2.指明反饋

  總結: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害了自己。

  三、 感受寓言故事的基本特點

  師:小朋友,透過這節課對以上三個寓言的閱讀學習,你們有什麼感受?

  總結:寓言大都透過簡短的故事呈現出來,有一定的趣味性並且能使我們領悟深刻的道理。(板書總結)

  四、 推薦閱讀

  孩子們寓言不僅有以上三種特點,還有許多特點你們可以透過閱讀自己發掘,寓言有許許多多豐富有趣的故事,老師向大家推薦三本寓言著作:《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邀爸爸媽媽跟你們一起閱讀。閱讀可以使我們的同學變得聰明,有智慧,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養成勤於閱讀的好習慣!

  五、 板書設計:

  貴陽市師範學校附屬實驗小學 xxxx學年度第一學期

  群文閱讀(走進寓言)

  組別: 語文組

  姓名: 張 月

《寓言》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A 案

  第 一 課 時

  匯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並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彙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後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後,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麼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並說說有什麼體會。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裡,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視窗。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

  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透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

  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裡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隻小蝨子,在紀昌的眼裡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後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誇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蝨。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課 時

  匯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麼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麼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裡會怎麼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裡會想什麼?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麼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我讀了你的故事,雖然你是國君,你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麼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麼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麼就那麼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於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症,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後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願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麼?對,叫“防微杜漸”吧!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B 案

  第 一 課 時

  板書課題《紀昌學射》

  1.讀課題,懂得課題是什麼意思嗎?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紀昌跟誰學射箭?紀昌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2.請帶著你要了解的問題讀課文。

  自讀課文,完成自學要求

  1.讀熟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讀生字。

  2.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瞭解,請補充好題目:紀昌學射;紀昌學射。

  彙報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生講述主要內容時,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予提示:紀昌跟誰學射箭?紀昌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2.交流對課題的補充情況,並請學生在文中找出表現所填詞語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可能填寫:“紀昌認真學射、紀昌刻苦學射、紀昌學射很用功、紀昌學射很有毅力和恆心、紀昌學射不怕辛苦”等,結合這些詞語,說說從哪看出來的,重點指導讀好第二、三自然段。

  體會寓意

  1.談一談,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體會或想法?

  2.總結:紀昌學射這個故事,真的是像同學們說的一樣,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知道了,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有認真學習的態度、堅持不懈的毅力。

  學習生字,書寫生詞

  第 二 課 時

  交流關於扁鵲的資料

  板書課題,引導閱讀

  1.透過交流,我們知道扁鵲是著名的神醫,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扁鵲的故事──板書課題《扁鵲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結果嗎?

  2.那麼,扁鵲為誰治病,結果是否如你們所料呢?

  自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檢查讀課文,彙報主要內容。學生彙報主要內容時,做以下板書:

  蔡桓公神醫扁鵲

  全身疼痛──死了無能為力──跑了

  2.細讀課文,請寫出這個有違常理的結果的原因,能寫幾條寫幾條。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在小組內交流原因,形成小組意見;再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結:小病是覺察不出來的,覺察出來已經晚了;小病不治終將釀成大病,即使是神醫也救不了命;聽到醫生說自己有病,就不高興;不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對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尤其是扁鵲和蔡桓公四次相見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問,可以提出來討論。

  學習生字,書寫練習

  總結拓展

  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使我們明白了學習、做事、做人的道理。這樣優秀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餘時間讀一讀“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啟示。

《寓言》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學生只要有恆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輝的頂點.

  學習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求治到不治的經過。

  學習難點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

  活動1.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初解課文。

  活動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對字詞有哪些質疑?學習生字,釋詞掌握識字方法,理解重點詞識字釋詞。

  活動3.再讀課文,瞭解故事的梗概兩則寓言各講了件什麼事?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件什麼事讀文交流,彙報成果瞭解寓意。

  活動4.細讀課文,理清故事內容飛衛讓紀昌分哪兩步練習眼力呢?讀文討論討論並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昇華你對兩則寓言的體會是什麼?分組討論各小組選代表回答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你認為蔡桓公怎麼樣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覺得是什麼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麼?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不信

  請治皮肉之間不高興比理睬

  腸胃非常不高興

  不治―深入骨髓渾身痠痛---病死

  作業設計

  1.將下面技能與其基本功搭配連線。

  射箭練腕力

  唱歌練基本招式

  書法練眼力

  武術練丹田之氣

  教後反思

《寓言》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後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絡學習、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教學用具

  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 理解內容 反覆朗讀 悟出道理 聯絡分析 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亡羊補牢──羊丟失後修理羊圈。

  2、分節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 坊讀輕聲

  窟窿 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隻羊後,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後,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⑴ 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⑵ 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麼?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後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範讀,個別讀,齊讀。)

  ⑷ 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於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隻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⑴ 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⑵ 比較句子: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後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後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範讀,齊讀。

  ⑶ 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後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⑷ 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後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後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後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複述課文,聯絡生活實際談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

  1、指導造句:

  從此──

  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後,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

  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教學目標

  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透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

  〖教學重點

  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

  大黑板 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

  閱讀課文,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⑴ 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⑵ 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 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麼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麼想的?誰的想法對?為什麼?

  3、組織閱讀課文:

  ⑴ 齊讀;

  ⑵ 自由讀;

  ⑶ 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絡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 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 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 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 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彙報、講讀課文

  1、組員彙報形式(自由選):

  讀文作答 口頭說答 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 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瞭解。)

  ⑵ 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① 角色:坐車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 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 (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 總結故事內容 ,複述故事。

  ⑵ 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 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閱讀,指名複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⑴ 分擔角色;

  ⑵ 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 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佈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後感。

  3、蒐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濫竽充數、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後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寓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4、瞭解寓言的特點,激發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後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寓言的特點,激發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4、正確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文字投影、紀昌和扁鵲的資料。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寓言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2、學習生字,讀準重點詞語。

  3、學習第一則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麼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

  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開啟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麼。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准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

  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蔡桓公、梭子、綁住、蝨子、百發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什麼?還想了解什麼?(此處可結合學生課前查詢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2、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⑴ 讀文後,概括:紀昌想拜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後成了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 思考:

  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學生會問:飛衛為什麼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紀昌為什麼用梭子和蝨子來練習眼力呢?

  ⑶ 結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為什麼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

  飛衛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

  飛衛為什麼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裡,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嗎?

  (飛衛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

  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後的感受寫在旁邊。

  學生交流:教參書中139頁。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中裡,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視窗。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

  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透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決心、恆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

  讀出寓言誇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

  小結:

  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談話

  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隻魔袋裡取走什麼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穫,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第二則寓言《扁鵲治病》,體會人物特點,理解寓意。

  2、透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透過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4、瞭解扁鵲的高超醫術及他對我國醫藥界的重要影響。

  5、瞭解寓言特點,激發課下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透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2、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透過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3、體會人物特點,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扁鵲資料、影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是做什麼的呢?

  (簡單介紹扁鵲的高超醫術及他對我國醫藥界的重要影響。)

  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扁鵲與蔡桓公之間怎樣一個小故事?

  (講述了:扁鵲幾次見蔡桓公,指出他有病,但蔡桓公就是不相信,以至於,小病變成大病,最後無藥可治,蔡桓公死去的故事。)

  三、默讀課文內容

  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樣?把相關內容畫在書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導朗讀,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

  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有耐心。

  如: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之前會怎麼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裡會怎麼想?

  “蔡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裡會想什麼?

  “蔡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的蔡又會怎麼想呢?

  2、蔡桓公怎樣就不會死了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

  (皮膚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腸胃裡的病──骨髓裡的病)

  3、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討論:

  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

  4、交流得到的啟示: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小問題時及時解,決,否則釀成大禍就無藥可救了。

  5、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總結

  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樂讀愛讀,並給讀者以深深的啟迪。讓我們課下多來讀讀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