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有關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成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10個,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10個寓言故事成語:兩人一心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於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缺少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有一條心。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幹什麼,總是心想事成。

  後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生了衝突,吵完架後就分了手。當他們各行其是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獲敗績。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著規勸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里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們再看一看瑣(王吉)吧!它是一種帶有螺殼的共棲動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當作巢穴。瑣(王吉)飢餓了,靠螃蟹出去覓食。螃蟹回來以後,瑣(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飽,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這是又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例子。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不知你們聽說過蟨(jue)鼠沒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ong)卭岠(ju)虛則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時卭卭岠虛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難,卭卭岠虛則揹著蟨鼠逃跑。它們也是互相依賴的。恐怕你們還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飢餓起來互相啄咬,其中的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裡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嚥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下面我再舉一個人類的例子。北方有一種肩並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著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是二者不可分離。現在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非常相似。你們和‘比肩人’的區別僅僅在於,‘比肩人’是透過形體,而你們是透過事業聯絡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麼還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於是,兩人言歸於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這則寓言透過密須奮講的5個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師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生物界中各種個體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爭生存、求發展的鬥爭中,只有堅持團結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10個寓言故事成語:畫餅充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聰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歲。一天他一個人出去玩,結果他走進了一個森林裡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時候,小男孩很餓很餓了,他很想吃媽媽做的餅,可這時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麼能吃到媽媽做的餅呢?於是聰明的小男孩就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餅,還在餅上點上芝麻。小男孩看著看著,好像就聞到了餅的香味,他想著自己平時吃到的香噴噴的餅,想著想著小男孩就覺得自己不是特別餓了,他又沿著一條小路走。很快小男孩的爸媽就找到了他,於是聰明的小男孩回了家,還吃到了真正香噴噴的餅。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10個寓言故事成語:粵人成仙

  粵地有個人,素來篤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昇天,簡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麼門道呢?粵人想不出好辦法,很是苦惱。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這樣誠心,老天怎麼還不選中我呢?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粵人偶然從一本書中得知,有一種仙草,名叫靈芝,長得像蘑菇,顏色美麗,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粵人高興極了,就天天不辭勞苦地上山去四處搜尋,希望能在那多得數不清的植物中發現靈芝仙草。

  終於有一天,粵人照例上山尋找靈芝,翻山越嶺,疲憊不堪。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遠處的一個爛樹樁上生著一個大蘑菇,這蘑菇有箱子那麼大,葉子有九層,顏色就像金子一樣光彩四射。“呀,這就是靈芝吧,沒想到真讓我得到了,看來我是和神仙有緣哪!”粵人忘了疲勞,三步並作兩步奔過去把蘑菇採了下來帶回家去。這蘑菇其實並不是什麼靈芝,只是山中常見的毒蘑菇,可粵人一心只想成仙,連這點常識都忘了。

  回到家裡,粵人鄭重地對妻子說:“快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神奇的靈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聽說成仙一定要有緣份,老天是不肯隨便讓人成仙的。可是你看,這麼難得到的東西都讓我得到了,我一定是個有緣之人,很快就會成仙了!”於是粵人齋戒了三天,還天天沐浴焚香,徹底清潔自己,以示對神仙的虔誠。三天之後,粵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將它煮熟。他興奮地想:“馬上要成仙了!”夾起一大塊蘑菇就往口裡送。這一吃可糟了,他馬上感到腹痛難忍,腸子好像要斷掉一樣。他倒在地上滾了幾滾,就氣絕而亡了。

  粵人的兒子聽到這邊有動靜,忙過來看看情況。他平時受粵人的影響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無所事事地做白日夢。這會兒,他見到父親死了,想了想對母親說:“我聽說成仙的人,一定要脫去人的形骸。人就是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現在,我的父親已經脫去他的形骸成仙了,這不是死。”說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親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粵人家裡其他的人還是對成仙執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爭吃蘑菇,結果無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來明明是毒蘑菇,這並不是難以辨認的東西,卻偏偏被粵人一家堅信不疑地認為是靈芝,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幻想僥倖地撞大運,白白地獲得好處,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實實勞動才是一條靠得住的途徑,否則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10個寓言故事成語:一夜十往

  在東漢時期,有個人叫第五倫,他為人非常正直,當官的時候辦事認真,廉潔清正,經常親自餵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廚房做飯,做家務。當地的人對他十分敬重。

  曾經有一次,一個朋友對他說:“人們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說你完全無私,沒有將一點兒私心用於公務呢?”

  第五倫回答道:“不是這樣。以前有個朋友,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馬。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是那以後凡是有舉薦的事情我都會想著他。這難道不是私心嗎?還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雖然能一個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看過之後我照樣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兒子病了,我同樣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卻無法入睡,這也說明我存有私心啊!”

  一夜十往:形容體貼周到地服侍病人。

  10個寓言故事成語:笨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咬。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後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裡。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裡的黑豆發愁了:這麼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麼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裡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於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呢,這麼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於是大家一起動手,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