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

寓言成語故事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

  有關寫414字的寓言成語故事大全,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勢如破竹

  西晉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將領、學者名叫杜預。他曾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他有很高的謀略,被人稱為“杜武庫”。

  他曾撰寫過《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春秋長曆》等學術著作。其中《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是流傳至今的《左傳》註解中最早的一種,被收入《十三經注疏》之中,成為後世儒家學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三國時期,魏國由司馬氏執掌政權。魏國吞併蜀國後,司馬炎索性奪了帝位,建立晉朝,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武帝。此時,杜預主張出兵滅吳,一統天下,他給晉武帝寫了一道奏章。晉武帝看罷奏章後,覺得杜預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就不顧眾臣的反對,下了伐吳的決心。

  公元280年,杜預率領幾路大軍向吳國發動攻勢。他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就佔領了長江上游許多城鎮,沅、湘兩江以南一帶的州郡,也都投降晉軍。吳軍都督孫歆等二百多名官員被俘、被殺。

  杜預想緊緊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一下子把吳國滅掉。可是有人卻認為,吳國是個大國,實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滅掉實在很困難,況且當時正是夏季,暑熱難當,雨水豐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時停止軍事行動,等到冬季再發動進攻也不算晚。

  杜預不同意這種意見,他堅定地說:“從前,燕國的樂毅靠著濟西一戰,一口氣就佔領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取勝的原因,除了樂毅指揮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氣旺盛。現在我方士氣旺盛,如果及時進攻吳國,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幾節以後,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會受到什麼阻礙了。”

  杜預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與敵軍作戰。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處,敵人沒有不被打得大敗的。很快,晉軍攻下了建業,吳主孫皓被迫投降。晉朝終於統一了全國。徵南軍隊班師回朝後,晉武帝封杜預為當陽縣侯,以表彰他平定東吳的蓋世功勳。

  杜預認為天下雖然安定,但爆發戰爭的可能依然存在,絕不能掉以輕心。於是他仍然勤于軍備。後來,他還利用軍隊興修水利,為人民造福。他的這些功績,都長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勢如破竹:表示作戰或工作節節勝利,毫無阻礙。有時也用來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抱甕老人

  孔子的學生子貢到南邊的楚國旅遊。他在返回晉國經過漢水南邊時,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給菜園裡的蔬菜澆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條渠道,一直通到井邊。老人抱著一個大水罐,從井裡汲水。水沿著渠道一直流到菜園子裡。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他費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工效卻很低。

  於是,子貢走過去對老人說:“老人家,現在有一種機械,用它來澆地,一天可以澆一百畦呢,用不著費很大的力氣但工效卻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嗎?”

  澆水的老人抬起頭,看了看子貢說:“你說的是什麼東西?”

  子貢十分認真地對老人說:“將木頭砍鑿加工,做成一種機械,讓它的後面重,前面輕,用它來提水,就像把水從井裡連續不斷地抽吸出來一樣,水流得很快,嘩嘩地捲起的浪花簡直像開水翻滾一樣。這種機械名字叫做橰(gao)。”

  澆水的老人聽了子貢的話卻憤憤然變了臉色。他不以為然地譏笑說:“我聽師傅說過,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機械,就一定會有投機取巧的'事情;有投機取巧的事情,就一定會有投機取巧的思想。一個人一旦有了投機取巧的思想,就會喪失純潔的做人的美德;喪失了純潔的美德,人就會性情反常;而一個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話,他就會和社會、自然不合拍,成為一個與天地自然社會不相容的人。你所說的那一種機械我並不是不知道,只是因為我覺得使用它,就是在於投機取巧的事,而做投機取巧的事是很可恥的。”

  子貢聽了這個老人的一番話,像自己做了什麼錯事一樣,難為情地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個抱甕老人所說的一番道理,看起來有一些邏輯推理的正確性,然而他在機械效用上借題發揮,把刁鑽、險惡與機敏、智慧混為一談的做法則是錯誤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新事物面前抱殘守缺的人,做起事來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會被後人笑話。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志在四方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驪姬之言,派人去殺公子重耳。公子重耳不敢與父親對抗,只得出逃。

  重耳逃到齊國時,齊桓公非常喜歡他,把親戚家的女兒姜氏嫁給他,給他非常好的待遇。七年之後,重耳的歲數已經很大了,只想在齊國安度餘生,根本不想返回晉國了。

  這時,齊桓公已死,他的幾個兒子都想奪取大權,最後齊孝公登上國君之位。很多人都清楚,齊國已經發生內亂,此地不適合重耳停留了。重耳的謀臣子犯、趙衰等人在桑園聚在一起,秘密商量讓重耳離開齊國之事。姜氏的侍女在桑園採桑葉,無意中聽見了他們的密談。

  這侍女回去後,就把談話內容報告了姜氏。姜氏得知後,毫不留情地殺掉侍女,叫來重耳,對他說:“作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如果留戀妻子、貪圖安逸,一定會受到別人的鄙視。現在齊國已經大亂,你何不趕快離去,另選支援你的強國!”

  重耳不願意離開這裡,說道:“我並不想走啊!我的歲數很大了,難道還要硬逼我幹事業嗎?若是如此,老天也太不公平了!”

  姜氏聽了,覺得重耳真是沒用,於是不再勸他,而是把子犯等人叫來,一起商議如何讓重耳離去。他們想了半天,最後將重耳灌醉,把他送出齊國。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貧賤驕人

  戰國時,有個叫田子方的人,受到魏文侯的禮遇。魏國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駐守中山。太子擊外出,在路上遇到了田子方,便讓田子方的車先過去,田子方連正眼都不看他一下。

  太子擊生氣地說:“是富貴者該驕傲對人呢?還是貧賤者該驕傲對人?”

  田子方答道:“只有貧賤者敢於驕傲對人,富貴者哪裡敢驕傲對人!國君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掉他的封國;大夫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去他的領地。失掉封國的,從未聽說過有人用封國去款待他;失去領地的,從未聽說過有人用領地去款待他。

  “至於說到貧賤計程車人,如果所說的不被採用,所行的不讓君主滿意,無非是穿好鞋子離開罷了,無論走到哪裡不都是過貧賤的生活嗎?”太子擊捱了一頓教訓,只好向田子方行禮道歉。

  貧賤驕人:指貧賤的人藐視權貴。

  寓言成語故事大全414字:涸澤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嚴重的缺水使莊稼地裂開一道道又寬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乾涸了。原來棲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蟲、魚、蟹、蛙,能夠搬遷的都搬走了。最後還剩下兩條花蛇。它們眼看著池沼邊的雜草全部枯槁,也準備另找一處安身之地。

  臨行之前,那小蛇對大蛇說:“你身強力壯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這樣目標太大。人們一看到蛇在行動,肯定會來捕殺。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禍殃。因此,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你最好揹著我走。因為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類蛇是這種模樣,也從來沒有看到哪一條蛇像這樣行走,所以一定會起疑心。如果他們把我當成一位神君,對我們敬而遠之,我們不是可以矇混過關,安全抵達目的地了嗎?”

  大蛇覺得小蛇的話有道理,於是背起小蛇穿過大路,揚長而去。見到這兩條蛇上下重疊著蜿蜒遊走的人都很恐懼,誰也不敢靠近它們。這些人回去以後,一個個繪影繪聲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並煞有介事地說:“剛才我看見蛇神了。”

  這則寓言啟迪人們,要善於識別變化多端的詭計,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透過現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