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雨巷》教案模板合集6篇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雨巷》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雨巷》教案 篇1

  1.2 雨巷 教案

  教學目標

  1.透過意象把握意境。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徵義

  教學設計

  (一)教學難點、重點

  1.學習象徵的用法

  2.體會本文的象徵意義

  (二)教學方式: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預習要求: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透過朗讀來細細品味本文

  2.透過細節進一步體驗感知

  二、教學步驟

  (一)讀課文,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感受。

  (二)聽錄音,再談談你的感覺。

  (三)放背景音樂,共同朗讀體會。

  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們被這種感覺控制住了。 這首詩很美。為什麼讓人難受的詩也美呢?我們還能舉出曾讓我們難受過,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動過的人、事和作品嗎?對。每個人都有這種體驗。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三)由意象體驗意境

  我們體驗到了這首詩的低沉、哀怨和無奈。我們也認定了這首詩是美的。那麼,我們的感覺和體驗是如何獲得的?我們為什麼認為它很美呢? (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牆??(由這些意象,結合本詩說一段話)

  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鬱而孤寂的環境裡,他心裡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悽清”和“惆悵”。她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

  在詩中,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著某種聯絡,共同具有某些東西。形象構成了一種特殊關係。 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說什麼?

  有人說,《雨巷》是詩人用美好的“想象”來掩蓋醜惡的“真實”的“自我解脫”,是“用一些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上的和諧間律美外,“在內容上並無可取之處”。

  有人說,這詩如中國的水墨寫意,只盡情地渲染情感,發散著自己憂愁與迷惘,“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我銘骨你遺憾時的憂傷”。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對意境的解析,自己體會本文的意境

  2.象徵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步驟

  (一)讀課文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對江南雨巷有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寂靜、幽深、溼潤,小巷兩邊是寂寞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背景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

  2.油紙傘。這是件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這一方面避免喧賓奪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油紙傘本身具有復古、懷舊的特點,和幽深寂靜的江南小巷相遇,飄著寂寥的雨,整個情景平添一份冷靜、悽清氛圍

  3.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花的形狀象結,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璟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 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三)寫作背景

  “我”為什麼會這樣哀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 有句俗語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樣一個人呢?瞭解了詩人,能更好地理解詩作。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竹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裡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裡,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後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 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詩句裡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並非那麼容易受著“欺騙”。人們讀了《雨巷》,

  並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四)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藝術思潮。它的產生是對印象派藝術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象徵主義思潮創造了新的語言,開闢了表現的新途徑。這種象徵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徵」,即透過細緻複雜的一剎那感覺,來探測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容。在象徵主義藝術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應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徵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常蒙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徵主義方法寫詩是李金髮。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說;本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運用象徵手法,使詩的意境深邃、豐富,並具有含蓄美。那麼的象徵他的象徵意義會有哪些呢?

  古人在詩裡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丁香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它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裡,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

  在古代詩詞裡,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雨巷》中那個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詩論零札》十三)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鑑於古典詩詞,又超越於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歸納]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徵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五)藝術特色

  1.《雨巷》的音節特色(葉聖陶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定在詩行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悽婉、頹圮,憂愁等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湧動而又迷濛空靈的意境。

《雨巷》教案 篇2

  【學情剖析】

  關於現代詩篇,高一重生並不生疏,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現已觸控過,朗誦上有有必要的語感,但在讀出情感、品嚐意象、領會詩情等賞識實踐上仍有欠缺。特性是對《雨巷》這種標誌主義詩篇,他們是第一次觸控,怎麼引導他們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瞭解其標誌優點,怎麼引導他們憑藉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與之共識,是課堂教育中需予以重視的問題。

  【教育方針】

  1.常識與潛力:吟誦詩篇,引導學生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瞭解其標誌優點,憑藉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

  2.程序與方法:在練習朗誦和揣摩詩句的活動中培育學生閱覽賞識詩篇的潛力。

  3.情愛心情與價值觀:感觸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逐步養成良好的審美情味。

  【教育難點要點】

  難點: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終究有何喻指或標誌優點。

  要點:練習朗誦,揣摩詞句,感觸詩中形象和情感。

  【教育課時】2課時

  【教育程序】

  一、眺望雨巷煽情激趣

  1、匯入語:在細雨如絲的`江南,一條悠長寂寥的冷巷裡,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相同的姑娘靜默地彳亍而行……這秀美的畫面,就出此時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這天咱們就隨戴望舒一齊走進這《雨巷》。

  2、作家著作: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端遭到法國標誌派的影響。1928年後成為《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造現代詩篇,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禍的歲月》。前期的詩篇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味較重,因受西方標誌派的影響,意想模糊,含蓄。後期詩篇體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激烈愛情和完美未來的火熱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仍是新月派(1923年建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於新詩的只要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心裡苦悶徘徊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修正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冷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心情和一絲微茫的期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孤寂的冷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二、走進雨巷熟讀徹悟

  1、執行字詞:

  徘徊(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

  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笙簫(shngxio)

  2、聽課文MP3朗誦,領會詩篇言外之意體現出的作者的情感。

  3、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根本愛情,可稱之為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比較“消沉感傷”的,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傷

  提示問:語速就應……語調就應……

  清晰:緩慢,消沉。

  4、在這首詩中,你體驗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情感(學生答覆不出來則提示:詩中是否有相應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可能答覆憂傷、苦楚、徘徊,冷酷、悽清、惆悵,充溢煩惱和無法……

  (板書:我苦悶、惆悵詩人)

  5、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人毛遂自薦,就請科代表引薦。)

  學生選讀一節,請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6、播映課文朗誦影片,讓學生標出詩句中的中止及要重讀的詞句。

  教師小結:掌握好語速、語調,讀好詩篇的節奏和輕重音,這樣的吟誦,能給人帶來完美的音樂享用。這也源於這首詩本身腔調調和,節奏舒緩。難怪葉聖陶老先生讚賞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詩人也因這首詩成了聞名的“雨巷詩人”。

  7、教師演示朗誦這一節,輔導朗誦:除了語速、語調,還要留意節奏,掌握好句中的中止和一些要重讀的詞句。

  8、跟著螢幕上的伴奏畫面,再次朗誦詩篇。

  三、徜徉雨巷,品嚐形象

  1.除了“我”這個“獨自徘徊”“冷酷、悽清,又惆悵”的抒發主人公,詩人還寫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來表達這種傷感煩惱呢

  幻燈片:人物形象(我)姑娘。

  佈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紙傘、籬牆、丁香。

  結合丁香圖片和課後練習四的相關詩句,輔導學生了解“丁香”這個典型意象標誌著“秀美、高尚和愁心”。

  2在這些情感形象中,詩人最主要寫哪兩個情感形象

  清晰: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3.請我們品讀描繪“丁香姑娘”和“雨巷”這兩個情感形象的詩句,答覆問題:這兩個情感形象在描繪或選取上有何妙何處

  提示:用“……寫(選)得妙,妙在……”的句式說話,可從意象的選取,描繪的用詞、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等視點進行考慮。

  教師示例:

  “油紙傘”選得妙,妙在它有復古,懷舊,奧秘,迷濛的特色,與煙雨迷濛的雨巷調配調和,一起營建了一種冷酷、悽清的畫面,如果換成一把現代美麗的花傘,作用就沒這麼好了。

  “頹圯的籬牆”寫得妙,妙在“頹圯”二字,寫出籬牆的崩塌、破落,烘托一種淒涼的空氣,與寂寥悠長的雨巷,一齊構成陰冷迷濛、破落空寂的佈景,更能襯托出詩人苦悶、悽清、感傷的心境。

  學生講話的材料可能有:

  (1)(丁香相同的)姑娘:

  第二節寫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詞的重複(連用兩個“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顏色、芳香、憂慮,寫出姑娘外表的秀美,氣味的芳香和心裡的憂慮、哀怨。

  第三節寫得妙,妙在一箭雙鵰,外表上說姑娘,實際上也說自己冷酷,悽清又惆悵的心境;妙在“像我相同,像我相同地冷酷、悽清,又惆悵”,用復沓句式,一再強調烘托“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相同的姑娘”寫得妙,妙在用“丁香”潤飾“姑娘”,丁香雖美但易凋零,代表著像丁香相同的姑娘也易不見離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徘徊”“悽婉蒼茫”等詞語體現了“姑娘”像“我”相同的悵惘、徘徊。

  “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蒼茫”寫得妙,妙在以夢做喻,似乎姑娘就是“夢”的化身(可隱喻抱負)。

  “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芳香/散失了/甚至她的嗟嘆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寫得妙,妙在把散失的材料一件件分隔寫,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丁香姑娘無情不見的傷感和無法;妙在傑出完美事物在眼前不見帶來的杯具美。

《雨巷》教案 篇3

  一、匯入

  我們在在前階段的學習中先後學習了聞一多的《發現》、郭沫若的《太陽禮讚》。這兩首詩歌都是屬於感情激烈奔放的愛國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風格截然不同的詩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於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這首詩發表後,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朗讀此首詩,讀完後談談對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結合前兩首詩來談。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採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衚衕的經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麼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牆。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徵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麼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著什麼?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悽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藝術特色

  1. 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雨巷》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一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節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2.《雨巷》的音節特色

  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定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 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

  3. 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悽婉、頹圮,憂愁等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湧動而又迷濛空靈的意境。

《雨巷》教案 篇4

  教學設想: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透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難點: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鑑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後探討。

  匯入課文

  一、朗讀體會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上單元的“點選連結”裡提到了“朗讀的要領”,請嘗試一下,揣摩朗誦的技巧,讀出美感來。

  ①請一位同學示範朗讀;(教師和學生評點)

  ②聽錄音範讀;(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③學生再讀;(可齊讀,儘量模仿範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一)探究詩歌鑑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鑑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鑑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透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並且善於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1、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可製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2、詩歌意象和意境(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為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

  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3、情感基調(可透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4、表達技巧(著重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什麼是象徵?幾個主要的意象分

  別象徵了什麼?)

  5、詩歌的內涵(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悽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徵的手法抒

  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複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麼”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悽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6藝術特色(可透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結合前面學的新月派的詩歌《再別康橋》和《死水》來分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迴環復沓;節和詞的反覆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後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於吟唱(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二)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並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感悟詩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讀、背誦全詩,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學習詩歌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

  【匯入】

  同學們好!上節課我們跟隨日本著名作家青岡卓行披文入裡,從獨特的視角欣賞到了維納斯雕像的神韻之美,也學會了如何用審美的眼光去發現、欣賞藝術的美;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審美眼光,走進戴望舒先生朦朧優美的詩境,沐浴詩的光輝,接受詩歌藝術的陶冶吧!

  【教學目標】(多媒體展示)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請一位同學根據預習簡要介紹戴望舒,另一位同學予以適當補充

  2.教師精要簡評(螢幕顯示)

  二、走進“雨巷”—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情調,理清思路,

  1.教師明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讀出情感.重點字音檢測(課件展示)

  2.個性化朗讀

  (1)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安排兩位同學讀全詩)

  (2)閱讀評議學生討論交流朗讀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3)學生在評議感悟的基礎上再次朗讀,展示閱讀。

  3.播放影片:江南雨巷、《雨巷》詩朗誦

  學生觀看影片,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詩歌

  4.交流視聽感受,學生結合預習談談自己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1)從詩文中看到了什麼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籬牆、“我”、姑娘)

  (2)從詩文朗誦及影片畫面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調?(朦朧、憂傷、悽婉動人)

  (3)理清詩文思路[找出體現思路的語詞](教師依次逐步屏顯下列內容)

  我希望逢著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飄過我身旁

  到了籬牆

  (照應)

  走盡雨巷……

  我希望飄過丁香姑娘

  (繼續追求)

  思考討論詩歌意象虛幻性。問題:詩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樣德方式出現的?

  [學生答問]:

  “希望”一詞自始至終,表明詩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狀態下的虛幻追求

  “結著愁怨”,說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樣,有著憂愁,為理想不得實現而憂愁。

  “悠長、悠長”寫出了道路的漫長,“獨自”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彷徨”寫出了詩人在那個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寫丁香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象徵著詩人理想的美好、高潔。

  “走近”“飄過”“到了”“走盡”“消散了”等詞語,寫丁香姑娘飄然而來,又飄飄而去,象徵著理想的縹緲、空虛,由此可知詩人的傷感、迷惘。

  小結:詩歌整體特色象徵手法,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詩文留給了你怎樣的情緒?(無盡的徜徉與回味)

  這首詩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讓我們回味無窮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文共同探討吧!(學生齊喊學習口號:奇文共賞,領略風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讀

  1.學生朗讀品味詩歌,試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或意象加以賞析交流

  教師明確重點: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一共採用了6個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紙傘、丁香、籬牆(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紙傘: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暮春時節,在悠長的雨巷,撐出一頂油紙傘,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悽清氛圍,也撐起了一個風雨中獨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長長的青石板路上延伸著,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更是充滿了朦朧意蘊之美。它悠長寂寥,牽動起行人的無限憂思,形成一種無盡的綿邈之美。

  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一詞。在詩人的眼

  裡,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

  比喻一樣,詩人為什麼要用丁香來修飾姑娘?(她有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一樣的芬芳。)

  明確:(分屏展示)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形狀象結,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朦朧卻不輕佻,芳香宜人。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麗、高潔和愁怨彷徨的象徵。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鬱、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十分符合。

  籬牆:頹圮衰敗,更給人一種哀怨、惆悵的淒涼氛圍。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悵、悄然飄然、悽婉迷茫

  總結:

  詩人選取了一組和諧悽美的意象,貫以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勾畫出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誦詩文,學生同桌互動3.詩文朗誦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動)

  1.把握詩歌情感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那為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呢?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明確:

  (1)失戀的痛苦: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著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後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現實的黑暗,使作者充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參考背景)

  2.富有音樂感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請同學們是從詩文的句式結構、修辭、節奏及音韻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1)《雨巷》的音節特色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妙用復沓句式,節奏整齊和諧,疊詞運用富有律動美。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

  (3)修辭上用排比的手法,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

  (5)《雨巷》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悽婉、頹圮,憂愁等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湧動而又迷濛空靈的意境。

  明確:詩歌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五、小結鑑賞詩歌方法

  剛才在徜徉雨巷涵泳其中的過程中,我們已一道完成了對該詩的鑑賞,請同學們回味總結一下我們詩歌鑑賞的過程和方法,明確以後再學習鑑賞詩詞歌,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探討後明確: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詩。

  2、理解詩歌,在誦讀中感悟作品,體會思想感情。

  3.分析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鑑賞詩歌

  六.回味文字跟視屏誦讀結束語:

  同學們,讀著優美的詩文,徜徉於文學的殿堂,你的心裡是否在湧起幾分感動。是呀,人生是坎坷的,但生活是多彩的,喚起我們對生活的激情吧,只要追求不斷,生活的美好便會一直展現,無論坦途還是艱險。

  七.課下作業:

  1.熟練背誦全詩,並能夠默寫。

  2.學用詩歌的象徵手法,選取恰當的意象,試寫一首詩歌

  【教學設計】

  (一)教學難點、重點

  1、感悟詩歌意境

  2、體會象徵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方式: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預習要求:結合註釋及學案初步理解,熟讀課文

《雨巷》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戴望舒及象徵主義詩歌,提升詩歌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2、反覆誦讀,感受意境,品味語言,把握形象。

  3、探討詩人的情感及詩歌主題,學會從深層次體味感情。

  教學重點

  鑑賞姑娘的形象。

  教學難點

  探究詩人的情感及詩歌主題。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曲《丁香花》讓我們認識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簡單的音樂,訴說著一個悽美的故事。夢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開始,她善良、純潔,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世間萬物,她清澈的眼眸裡透射出的是對健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結束,也是幸福的開始。伊人已乘風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經的友情,音樂中唐磊沙啞的聲音憂傷地訴說著這個悽美的故事,讓人不免潸然淚下。每聽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總能想起一位詩人,他也曾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縫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中國現代著名詩人。現代派詩人。1905年出生於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於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這首詩發表後,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詩人那顆朦朧潤溼的心。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兩遍錄音,整體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第一遍學生合上書本,靜聽。第二遍學生同時看書。)

  低沉、孤獨、惆悵、失落、無奈、傷感,瀰漫著一種纖細朦朧的悽美。

  2、模仿朗誦(2~3人)

  四、再讀課文,研討問題

  作者為了能營造“低沉、孤獨、惆悵、失落、無奈、傷感”的情調,表現“纖細朦朧的悽美”的意境,採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6個,主要是3個。

  (1)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3)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籬牆。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5)姑娘。“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悽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徵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6)“我”。

  古人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不必追問得那麼具體,不必回答得那麼確切。這首詩,或許,就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瀉。這是一個人在夢中流露自己的潛意識,像夢一般朦朧。

  五、朗誦指導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第一節

  “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悠長”,重疊運用,舒緩悠揚的節奏。這個詞,要讀出江南雨巷幽深、綿延、空濛的特點。

  “我希望逢著。”“希望”,應滿含深情地讀,讀出希冀、企盼、嚮往的感情。

  第二節、第三節

  “丁香一樣的。”丁香,散發出幽微的芳香,彷彿詩人正以鼻嗅之,讀出心馳神往的情態。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疊運用,讀時聲音低沉舒緩,要讀出詩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迴環復唱,詩歌的節奏巧妙地拉長,讀時也要儘量拉長聲音。

  第四節、第五節

  “她靜默地走近。”“靜默”,彷彿姑娘邁著輕巧緩慢的步履,向你走來,要讀出這份悄無聲息中的“靜默”色彩,聲音要低要沉。

  “走過,走近”,彷彿姑娘正向你走來,你熱切地注視著,眼神充滿期盼和渴望,要讀出這種驚喜。

  “你夢一般的,你夢一般的悽婉迷茫。”“你夢一般的”,妙用復沓句式,形成詩歌迴環往復的效果,要讀出“夢”的飄忽、迷離。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遠了”,讀的聲音要越來越輕,讀出悵然若失,讀出迷茫失落。

  六、閱讀拓展

  (略)

  七、練習作業

  背誦本詩,並以“我為‘丁香姑娘’畫像”為題,寫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