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雨巷> 《雨巷》講課稿 (2課時)

《雨巷》講課稿 2課時

《雨巷》講課稿 (2課時)

  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的1927年夏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雨巷》講課稿,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㈠說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透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表達了內心的落寞、惆悵的情緒。

  《雨巷》編排在必修1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屬於精讀課文。第一單元還選取了毛澤東、郭沫若、徐志摩幾位現代詩人的代表作品。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符合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要求,使學生能夠受到詩歌美的薰陶。

  ㈡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

  ① 透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② 感知詩歌的意象及其象徵意義,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從意象入手分析鑑賞詩歌的方法。這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③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透過介紹與《雨巷》相關的資料,能夠開闊眼界與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①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 激趣匯入→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②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詩歌形式的音樂美、意境的朦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透過介紹《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發散思維。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透過朗讀品鑑,從作品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憂鬱惆悵的情懷。

  ②透過推薦《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與學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學法 。情境匯入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營造與課文一致的氛圍。

  ②導讀與誦讀法

  《語文新課標》提到朗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朗誦有利於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養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朗誦也是一種再創造活動。透過朗誦,可以創造性地表現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的音韻美。

  ③交流與討論法

  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難點,在意向和象徵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樑。

  ④ 拓展與遷移法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透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透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⑵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

  詩歌是一種凝練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透過反覆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只有帶感情的多讀,才能真正把握詩歌意蘊。

  ②聯想與想象法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

  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於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㈣教學過程

  由於《雨巷》是一篇比較經典的文章,所以我將把《雨巷》分成兩個課時完成我的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的最佳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瞭解作品”的傳統教法,一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第一課時,側重課文的匯入與誦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時,側重分析探究課文的重難點,鍛鍊學生的分析研究與創新能力。

  第一課時:

  1. 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節,我將在上課開始時要求大家儘量閉上眼睛,欣賞純音樂《雨巷》,欣賞時一定要帶著想象,提前進入雨巷的學習氛圍。連續聽兩次後,開始開啟課本。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葉提出要求:“透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鑑賞,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匯入,用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字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帶著想象去聽一首曲子,也可以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強化學生的“想象力教育”。

  2. 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鑑賞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字的誦讀。”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計一個活動就是在班上組織一次“模擬招聘會”。假設招聘方是一家電視臺,招聘中學生節目的業餘主持人,由同學自己扮演考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朗誦《雨巷》,當然也可以在朗誦的同時配以表演成分演繹《雨巷》,鼓勵應聘者以自己獨創的個性方式朗誦《雨巷》,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應聘之前要參加一個小小的培訓班。此時教師的身份變成培訓班教師的角色,而每一個學生的身份則變成應聘者的角色。

  設計意圖:透過這種“模擬招聘會”的活動方式,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也可以提前讓學生進入社會角色,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