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學案

《魚我所欲也》學案

《魚我所欲也》學案

  1、文學常識:

  本文出自《 》,作者 ,是戰國時期的 家, 家, 家,是 家代表人之一。後人將他和孔子合稱為 。

  2、用原文填空:

  ①本文中心論點是:

  ②最能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③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的原因是:

  3、理解型填空:

  ①文中的本心指:

  ②文中指出比生命更重要的是: 比死亡更可惡的是 。

  4、譯文:

  ①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③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④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讀文感知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提出來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2作者是怎樣論證這一觀點的?(分本文的'論證過程)

  3本文采用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分。

  體驗反思

  1兩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捨生取義”的觀點,你認為其中的“義”有什麼內涵?你是如何理解這一觀點的現實意義的?

  2試為本文補充論據。(捨生取義的道德觀激勵無數有志之士,請舉出捨生取義的事例,或相關名言)

  拓展延伸

  1孟子認為“行道之人”不吃嗟來之食,是不是本心的行為,但也有人不贊成“行道之人的做法,試談談你的看法。

  2孟子提倡“捨生取義”,現今注重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行為規範》中刪掉了“見義勇為,敢於鬥爭”的字樣,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中考連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⑧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⑨

  1.這段文字用魚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魚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還把______和______進行對比,指出人世間有比______更寶貴的東西,就是 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東西,即__________。

  2.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3.這段文字用到的論證方法有(  )。

  A.比喻論證法、舉例論證法、說理論證法

  B.比喻論證法、舉例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C.說理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

  D.說理論證法、對比論證法、舉例論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