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民俗活動作文400字

民俗活動作文400字

民俗活動作文400字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民俗特別之多,以下是小編搜尋整理一篇民俗活動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火把節

  今天是我們涼山彝族人民最具特色的火把節的第一天,火把廣場要舉行隆重的打火把儀式。吃過晚飯,我和遠道而來的雨琪姐姐,璇璇妹妹等一大幫親戚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火把廣場。這裡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旁擠滿了跳達體舞的人們,歡樂的氣氛讓我也不禁加進到了其中,人們不分種族膚色,手拉著手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不時還伴隨著陣陣歡呼聲……

  正當我們跳得興奮的時候,天空傳來了“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焰火晚會開始啦!流星一樣的焰火帶著刺耳的呼嘯聲衝上了夜空,在深藍色的夜空中間綻放開了一朵朵金黃色的繡球花,瞬間又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在我們遺憾的時候,一條條“小金蛇”又竄進我們的眼簾。

  五彩的焰火給彝族人的火把節增添了無限節日的氣氛,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篇二:彝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等的傳統節日,但是隻有彝族的火把節讓我感到最神聖,最讓人記憶深刻了。

  在彝族的記載中,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製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裡接點用蒿杆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一起遊玩火把。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在彝族中,最重要的要數 “選美”了,這天 ,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爬杆、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姑娘們要效仿像阿什莫那樣,舉行跳舞比賽,選出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的第三天,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竟相奔走。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龍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起一堆的篝火,眾人揮舞著火把,載歌載舞,迎風引吭,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防禦自然災害,因此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彝族的火把節象徵著團結,所以神聖;象徵著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記憶深刻;象徵著和諧、幸福,所以時時縈繞於心。

  篇三:歡樂的火把節

  我盼望著火把節已經很長時間了。今年的火把節怎麼樣?我們去看看吧!

  易海洋公園,一天只有黑色準備啟動儀式活動,人們使用的最古老的`方式模擬飛行點燃的火焰,今年太陽女人火包圍成一個三角形,舉起火把點燃了七個燈點燃了火。七星燈火通明,煙火綻放。漸漸地,花兒形成了火苗的形狀,彷彿為彝族的火炬節歡呼。晚上,人們圍著篝火跳舞。大而小的,一起,一個巨大的火龍在移動和跳舞,它似乎是號召人們來一起跳舞。聽著,音樂響起,三根弦彈跳,人們唱歌,每個人都高興,孩子們跳起來。這裡的人們被大而小的圓圈包圍著。這是你們互相認識,拉著手和肩膀,一起跳舞的地方。當然,這樣的場面沒有那麼壯觀,我把大姐姐留在了左邊,抱著我的小弟弟,雖然我不能跳,但我跳著舞,唱著節奏。

  在桃源湖,音樂噴泉開始了。在噴泉中,燈是亮著的,水是五顏六色的。水快,慢,厚。有時就像一隻小松鼠在左右跳躍,有時像一隻鹿奔跑,有時像一隻兔子在與烏龜賽跑,有時像一個小女孩跳舞。

  火把節很快就結束了。我沒有足夠的!我希望在一年裡有很多的火炬節,這樣我就可以看更多精彩的節目了。

  篇四:家鄉文化——火把節

  火把節又稱“東方的狂歡節”,是彝族的節日,過火把節的還有白族,納西族,基諾族等。

  時間是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將會進行“三天三夜的狂歡活動”。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裡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進行祈求,祭祀,殺雞宰牛羊,然後用最原始的方法獲取火種,進行儲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傳火。

  白天會趕集,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選美比賽,歌舞表演等。晚上,由當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來的火種點燃事先準備好的主火把,然後每家人在主火把處取火,進行遊街儀式,隨後就是火把狂歡,一起撒火把,跳左腳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來年會帶來好運,豐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飯,代表火把節的結束!

  篇五:彝家紫溪山

  作為彝家孩子的我,從小在山裡長大,山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家鄉的眾多山中,我最愛的是紫溪山。如果我是畫家,我要把紫溪山的美景描繪出來!可惜我不是。但我不氣餒,因為作為學生的我一樣可以用手中的筆,描繪出紫溪山的美。

  紫溪山風景優美。走進紫溪山,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邀我做朋友;茶花兒與我交換眼神,向我展現它的婀娜姿態;老樹搖擺著身軀,為我的到來翩翩起舞……讓我感受著大自然的熱情、和諧與美麗。

  紫溪摩崖多麼神奇呀!岩石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駱駝運貨”,有的像“猴子觀海”……這樣的奇峰,再加上雲霧的襯托,簡直就是《西遊記》裡的仙境。微風拂過,帶走了雲霧,又一個奇景展現在我的眼前:八仙在雲海裡若隱若現,好像是要去參加王母的蟠桃盛會。

  紫溪的山多險呀!紫溪摩崖的路直上直下,遊人連走帶爬,在經歷磨難的洗禮後,才能站在勝利的舞臺上。遊人都喜歡欣賞山崖上的文字,因為那是彝族文化歷史的見證。站在山頂,微風吹來,帶走了爬山的倦意,讓人神清氣爽!往下看,只看見層層雲霧;側耳傾聽,“神仙”們參加蟠桃盛會的歡聲笑語在耳際飄蕩……

  紫溪山,你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增光添彩,成千上萬的遊客在你的懷抱中放鬆心情,消除煩惱。我愛你,紫溪山!

  篇六:民俗活動作文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牆、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的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篇七:東北風俗

  東北風俗東北有許多風俗,比如東北的服飾等,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東北的大秧歌和飲食。“正月裡來是新春呀,青草芽兒往上升哎呦,天憑上日月你就人憑上心唉人憑上心唉,哪哈咿呀嘿……”伴隨著歡快的歌曲,廣播前面的老爺爺,老奶奶們都開始跳起來了。他們邊唱歌邊跳舞,又扭又唱,動作一致,就像一個人跳的一樣,越跳越歡快,他們還拿著五彩的扇子,跳啊跳啊,就像一道亮麗的彩虹。每當這時,人們都聚過來觀看。有的把小板凳拿出來,坐在那裡看;有的坐在那兒嘮起了家常;有的看得很興奮,竟手舞足蹈起來;還有的在給他們打拍子。來來往往的人越來越多,小孩子們也上前湊熱鬧,戴著頭具。有的是男孩子的模樣,很帥氣;有的是女孩子的模樣,很可愛;還有的是老人的頭像,很慈祥。他們七上八下地跳起來,很有趣。人越聚越多,彷彿這不是在扭秧歌,而是在開一場盛大的舞林大會。東北的扭秧歌讓我印象深刻,當然,飲食也很好吃。東北最出名的飲食莫過於酸菜了,每到冬天,家家都會醃酸菜,拿一個大缸把白菜放進去,等到了冬天,每家每戶都有酸菜的香味。我熱愛東北,更喜愛東北淳樸的民風民俗。

  篇八:有趣的藏族民俗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習俗,我喜歡藏族。讓我帶領大家走進藏族之鄉吧!藏族主要分佈在西藏,其餘分佈在青海、甘肅、西川、雲南等地,說到藏族,就不得不提起藏族的特色服飾——哈達了。你知道什麼是哈達嗎?哈達就是藏族和部分蒙古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也有黃、藍等色。 敬獻哈達,是藏族人對客人們最普通的、最隆重的禮節 ,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就越隆重。對尊敬的人和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稍稍向前傾,把哈達送到雙手裡或手腕就行;對晚輩,只需要把哈達系在他們的脖子上。如不鞠躬就送,或是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行為。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動作,表示謝意。 說起藏族的特色服裝,非藏袍莫屬。藏袍的種類繁多,從衣服質地上就可以分為錦緞、皮面、素布等多種材料。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三四十米高,並紮上腰帶,女式襯衫的袖子比其他襯衫要長四十釐米左右,跳舞時,袖子翩翩起舞,十分美麗。這就是有趣的藏族民俗,透過我的介紹,你是否對藏族的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呢?藏族是絢爛的;藏族是有趣的;藏族是真誠的;藏族是樸素的……我喜歡藏族。

  篇九:精彩的民俗表演

  春節,我們在中大街觀看了一場精彩的民俗表演。

  剛到中大街,就見裡面到處都掛著大紅燈籠,一種濃濃的春節氣息。不一會兒,就聽見遠處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原來是舞獅隊在表演。伴著喧鬧的鑼鼓聲,兩隻虎虎生風的“彩獅”在人群中穿梭,只見它們時而站起,時而趴下,頭不停地搖動,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搖一擺的,精彩的表演贏得了人們熱烈的掌聲。

  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舞臺前,上面正在表演已被列入非物質遺產文化的舟山漁工號子,表演者不僅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三十出頭的青年。那渾厚有力、節奏強烈的各種 “漁工號子”,讓觀眾們目不暇接、大飽耳福,掌聲、喝彩聲不絕於耳。

  接下來演員們還表演了詼諧有趣的跳蚤舞。只見濟公身穿僧衣僧帽,腰繫草繩,手握破扇,一閃左一閃右阻擋火神行進;火神身穿紅綠花襖,一手握一柄花傘,一手提一香籃,左一閃右一閃躲著濟公前進。旁邊的一位老人告訴我們,之所以叫跳蚤舞,是因為這個舞跳起來,動作就像跳蚤蹦跳一樣。

  再過去,就是民俗手工藝活動區了,那裡有手撕紙、紙風車、草編……也讓人流連忘返。只見一張巴掌大的紅紙,在撕紙藝人的手裡靈巧地轉來轉去,不一會兒的工夫,紅紙竟變成了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老鼠,看得人是眼花繚亂。

  精彩的表演還在繼續,真希望這些民俗能被永久地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