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中考真題

魚我所欲也中考真題

魚我所欲也中考真題

  魚我所欲也中考真題有助於同學們在考試中輕鬆應對魚我所欲也的題目,是提高語文分數的關鍵。

  一、2004年常州市

  閱讀下面《魚我所欲也》選段,完成1-3題。(共12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須答出該字的意思。)(2分)

  (1)萬鍾於我何加焉(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3)鄉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3、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作者的觀點。(答題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數。)(2分)

  參考答案:

  1、(1)好處、益處、裨益等 (2)感謝、感激、感恩等 (3)從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拋棄、丟棄等(2分。答對兩個給1分。意思對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

  2、一碗飯,一盆湯,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對即可。)

  3、人不能為獲取高官厚祿而捨棄禮義。(2分。意思對即可,從正面闡述亦可。如是套用課文中的原句作簡單翻譯,最多隻能得1分。)

  二、2004年廣東省河源市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苟: (2)闢: (3)喪: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人皆有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

  B.捨身而取義 環而攻之而不勝

  C.故不為苟得也 己克,公問其故

  D.賢者能勿喪耳 陳勝者,陽城人也

  4.簡答:(5分)

  (1)孟子在文中闡明瞭怎樣的觀點?(3分)

  答:

  (2)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請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參考答案:

  1.(1)苟且(2)通“避”,躲避(3)丟掉、遺失

  2.(1)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2)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

  3.A

  4.(1)捨生取義 (2)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三、2004年江蘇省鎮江市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4題。(13分)

  [甲]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萬鍾於我何加焉( )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③然則何時而樂耶( )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譯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體體現是 ;甲乙兩段都運用了的表現手法。(3分)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範促淹的思想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請簡述一例。(3分)

  答:

  參考答案:

  1.(4分)(1)益處 (2)止,這裡是“止而不為”的意思 (3)(既然)這樣,那麼 (4)非,(如果)沒有(每個詞1分)

  2.(3分)原先為了義寧願身死而不受(“呼爾”“蹴爾”的)施捨,今天卻為了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譯正確的,每個扣1分)

  3.(3分)(1)本來就有的羞惡廉恥之心(1分,答“義”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分,用自己的話概括也可以) (3)對比(1分)

  4.(3分)本題不設統一答案。評分要點:人物、事蹟、思想各佔1分。

  四、2004年自貢市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魚我所欲也》)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患:

  ②何不用也: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這段文字先設喻引出論點 ,然後從 兩面論證論點。

  ②文中所說的“甚於生者”指的是 ,“甚於死者”就是 。

  參考答案:

  1.①禍患,災難。 ②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2.①捨生而取義者也,正反。 ②義,不義。

  五、2004年桂林市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8~13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如果)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願意)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爭論)一言以相殺,是義貴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選自《墨子·貴義》)

  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故不為苟得也苟富貴,無相忘

  B.是義貴於其身也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C.死亦我所惡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予觀夫巴陵勝狀

  9.請指出甲文中的一個通假字,並指明其意義。

  通 意義:

  10.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斷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翻譯兩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譯文:

  ②萬事莫貴於義也。譯文:

  12.甲乙兩文都運用了比喻論證闡明觀點,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論證“萬事莫貴於義”,甲文則用論證 的觀點。

  13.甲文“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與乙文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你認為兩文中的“義”的內涵是什麼?今天我們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8.B

  9.“闢”通“避”意義:躲避(全對才給分)

  10.D

  11.①不是隻有賢明的人才有這樣的認識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義”重要句式和關鍵詞“非、是”、“莫、貴”翻譯對才得分。

  12.舍魚而取熊掌 捨生取義

  13.萬事莫貴於義 “義”是正義,是有利於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

  六、2005年宿遷市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7-10題。(15分)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①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隨妻而泣。其母曰:“母還,顧反為汝殺彘③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節選自《韓非子·曾子殺彘》)

  [注]①辯,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參,孔子的學生。③彘:zhì,豬。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4分)

  ①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與: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止:

  8.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萬鍾則不辯①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譯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譯文:

  9.古往今來,捨生取義的志士仁人很多,請舉出兩個人物,並簡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從“曾子殺彘”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樣的教子思想?(3分)

  參考答案:

  7.①給,給予 ②同“德”,動詞,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勸阻,勸止)(共4分,每小題1分,意對即可)

  8.①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共2分,其中“則”和“加”沒有翻譯正確的,每個扣1分)②現在你欺騙他(兒子),這是教他欺騙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譯錯的,每個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寧可為民族利益而死,也決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共4分,寫出人名得1分,寫出其事蹟,且能體現“捨生取義”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對孩子要起到表率、示範作用(3分,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