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課後習題

魚我所欲也課後習題

魚我所欲也課後習題

  魚我所欲也的課後習題有哪些呢?魚我所欲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同學們需要掌握的課文之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魚我所欲也的課後習題,歡迎閱讀!

  魚我所欲也課後習題篇一:

  一、背誦全文。關於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捨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捨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本文的結構與思路,從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參見“課文研討”中之“問題研究”。不過若有的學生堅持認為是“捨生而取義”,並能說出一定的理由,也沒必要堅持讓他放棄自己的意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於生者

  萬鍾於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

  與,給。

  2.而,連詞。連線修飾語和中心語。

  而,連詞。連線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

  3.於,介詞。表示比較。

  於,介詞。引出動作的物件。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

  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三、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此題意在讓學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對《孟子》散文藝術特色有粗淺的體會。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彙。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並且富於文采和氣勢。

  3.善於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裡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於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魚我所欲也課後習題篇二:

  1、本文選自《 》,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張是 ,他認為人之初, 。

  2、給加粗的字注音並解釋。

  (1)死亦我所惡________ (2)一簞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爾而與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說明其詞義。

  ①鄉為生死而不受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③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闢也

  4、翻譯下列句子。

  (1)呼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_____________

  (3)鄉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8)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9)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5、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捨生取義。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詞多義。

  為

  (1)今為( )(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 )之

  (3)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 )也?(4)鄉為( )身死而不受

  7、作為繼孔子之後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請積累“捨生取義”的名人事例(3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鄉”通“向”;從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③“辯”通“辨”;辨別。④“闢”通“避”;躲避。4、(1)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2)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3)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

  (4)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只好捨棄生命而選取“義”。

  (5)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一切可以獲得生命的手段為什麼不採用呢?(6)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是有人不採納。(7)用腳踢著施捨給別人,即使是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8)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問它合不合禮儀就接受它。那麼萬鐘的俸祿對於我來說有什麼益處呢?(9)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

  5、略(可贊成,可分析其侷限性,也可結合時代提出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為了(2)做(3)做、採用(4)肯、情願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