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岳陽樓記> 等岳陽樓有感

等岳陽樓有感

等岳陽樓有感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等岳陽樓有感,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容請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篇一:

  假期裡閒來無事,便在書桌旁看書,岳陽樓記讀後感。偶然發現一篇古文《岳陽樓記讀》。讀完後我感慨萬千,便把讀完後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特別是從“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這一段,因為只要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併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這充分體現了岳陽樓美的神奇。

  第二 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憂愁:從這一段“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一段,因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裡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這也充分體現了范仲淹的憂愁。

  《岳陽樓記》讓我知道了岳陽樓的美,也讓我懂得了“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篇二:

  我老家在湖南嶽陽,雖然每年隨爸媽回家探親,但都因時間短暫,沒能到岳陽樓參觀一下。今年再次回老家過春節,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媽媽在2月13日帶我參觀了岳陽樓。岳陽樓位於岳陽市洞庭湖邊,整個岳陽樓公園有亭臺樓閣數十間,幾乎每座樓臺周圍都有水池或小溪,樓水輝映,美不勝收,真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在每一座樓內,都書寫或篆刻著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所寫的名篇《岳陽樓記》。透過爸爸的講解和自己的反覆閱讀,我對這篇文章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實,范仲淹並沒有去過岳陽樓,《岳陽樓記》是他根據滕子京寄給他的《洞庭晚秋圖》而撰寫的。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文章以“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等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然而,《岳陽樓記》之所以能成為傳頌千古的名作,並不在於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作者借景抒情,由“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惡劣天氣寫到“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的人心悽楚,由“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寫到“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則表達了作者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流傳千古的名句更是抒發了作者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文章最後以“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令人感喟。我想,如果今人都能具有這種“先憂後樂”的情懷,那這世界將會變成更加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