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思王逢原(其二)閱讀答案

思王逢原(其二)閱讀答案

思王逢原(其二)閱讀答案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

  妙質不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廬山南墮當書案,水東來入酒。

  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

  【閱讀訓練】:

  (1)首聯寫景有哪些作用?(3分)

  (2)請賞頸聯的妙處。(3分)

  (3)詩中表達了哪些豐富的情感?試作簡要括。(4分)

  【參考答案】:

  (1)點明時令,營造悽清氛圍,奠定全詩傷感的基調。

  (2)廬山傾倒當書案,水入杯作美酒,運用誇張手法,想象奇特,表現友人豪邁的胸襟。

  (3)對友人德才不為世人所知的遺憾;對友人豪放氣質的讚賞;對兩人往昔交遊的懷念;對與友人陰陽兩隔的悲傷。

  【註釋】:

  ⑵蓬蒿:指墓地上的野草。紛披:散亂的樣子。

  ⑶妙質:優秀的資質。平世:舊指清平之世,這裡指當世。

  ⑷水:源出江西瑞昌清山,東流經九江城下。酒:古代盛酒的器皿。

  ⑸陳跡:舊事。隨手:隨著,緊接著。

  【譯】:

  我遙想你的墳頭,一定是野草迷亂,在秋風中又度過了淒涼的一年。世上的人有誰能真正對你理解?只有我,深切地知道你的妙質微言。想當初一起讀書,高聳的廬山正對著我們的書案,東來的水,像是流進了我們的酒杯。唉,都過去了,一切都隨著你的逝去而煙消雲散,昔日歡會怎能夠再次展現?

  【賞】:

  《思王逢原三首》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是悼念故友王令之作,其中以第二首最為著名。此詩通篇以第二人稱的口氣來表達,如對故友傾訴衷腸,因而悽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寫景,有議論,有回憶,有感嘆,運用了想象、使事、對比等手段,體現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詩技藝。

  《禮記·檀弓》上說:“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宿草就是隔年的草,意指一年以後對於已去世的朋友不必再哀傷哭泣了。“宿草”,後世便成為專指友人喪逝的用語,這裡蓬蒿泛指野草,句意正是由《禮記》脫胎而來,暗喻故友雖去世一年,而他猶不能忘情。當時王安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則在千里之外的常州,然而憑著詩人沉摯的感情與馳騁的想象,在讀者眼前展現出一幅悽悲涼的畫面。哀痛之情也於景中流露而出,於是從墳地寫到了長眠地下的人。

  “妙質”二字,後世註釋的版本往往解釋為“美妙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云云,其實不然。根據原詩第一首的尾聯:“便恐世間無妙質,鼻端從此罷揮斤。”這裡是用《莊子》中匠石“運斤成風”的典故,這裡的“質”指箭靶,用以比喻投契的知己。因而“妙質不為平世得”一句是說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人那樣理解王逢原。據當時記載,王逢原為人兀傲不,不願結交俗惡獻諛之徒,甚至在門上寫道:“紛紛閭巷士,看我復何為?來即令我煩,去即我不思。”可見他清高孤傲的性格,其不為世人所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微言”是用了《漢書·藝文志》中“仲尼沒而微言絕”的話,意指精闢深刻的思想言論。這句說只有深深瞭解死者的人才明白他的微言,言外之意,他才是唯一理解王令的人,因而引出下聯的回憶。這兩句用典熨貼精確而又不影響詞意暢達,並透過典故的運用,給原來枯燥板滯的議論注入了活力和豐富的意蘊,可見王安石鋪排典故的嫻熟技巧,陳師道懷黃魯直的詩中說:“妙質不為平世用,高懷猶有故人知”,即從此聯化出。這兩句對懷才不遇,知音者稀的'感慨,關合王令與詩人自己,雖是為詩人王令嘆息,也包含著他對自身的感喟。

  頸聯是追憶當年與王令一起讀書飲酒的豪情逸興。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點江東刑獄,按臨鄱陽,王令六月中便去鄱陽與王安石聚會,詩句就是寫這次會晤:廬山向南傾側,猶如自天而降,對著他們的書案;水滔滔東來,像是流入了他們的酒杯。這兩句以雄偉的氣魄、豐富的想象、精煉的字句成為王安石詩中的名聯。廬山如墮、水東來,已是雄奇絕倫,並以“當”與“入”兩個動詞作綰帶,遂將自然景物的描寫與人事的敘述融為一體,且氣勢闊大,令人可以想見他們當日豪邁的氣和誠篤的友誼,廬山、水便是他們的見證。這種昂揚的格調,宏闊的意境與前文淒涼悲慨的調子適成鮮明對照,而詩人正是以這種強烈的對照,表達了不可壓抑的悲愁,同時也自然地引出了尾聯無限的今昔之感。

  詩人沉痛地慨嘆道:一切往事都隨你的離世煙消雲散,昔日的歡會已一去不返。全詩便在深沉的悲哀中戛然而止。

  這首詩所以成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於其中注入了真摯的情意,無論是對故友的深切思念,還是對人生知己難遇的悵恨,或是對天不憐才的悲憤,都是出於肺腑的至情。這正說明王安石不僅是一個鐵腕宰相,同時又是一個富於感情的詩人。此詩通篇以第二人稱的口氣來表達,如對故友傾訴衷腸,因而悽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寫景,有議論,有回憶,有感嘆,運用了想象、使事、對比等手段,總之,體現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詩技藝,所以有人以此詩為他七律的壓卷之作,也是不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