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松侶閱讀答案

松侶閱讀答案

松侶閱讀答案

  松侶

  宗璞

  一位朋友曾說她從未注意過木槿花是什麼樣兒,我答應木槿花開時,邀她來看。過了些時,偶然走過圖書館,卻見兩排木槿,花朵已全落盡了。一路很是悵然,似乎不只失信於朋友,也失信於木槿花。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開夕謝的,不免傷時光之不再,聯想到自己的疾病,不知還剩幾多日子。

  回到家裡,站在院中三棵松樹之間,那點脆弱的感懷忽然消失了。我感到鎮定平靜。三松中的兩棵高大穩重,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第三棵不高,枝條平伸作傘狀,使人感到親切。它們似乎說,好了,不要小資情調了,有我們呢。

  它們當然是不同的。它們不落葉,無論冬夏,常給人綠色的遮蔽。那綠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綠色的鮮亮活跳。它們也是有花的,但不顯著,最後結成松塔掉下來,帶給人的是成熟的喜悅,而不是凋謝的惆悵。它們永遠散發著清淨的氣息,使得人也清爽,據說像負離子發生器一樣,有著實實在在的醫療作用。

  更何況三松和我的父親是永遠分不開的。我的父親晚年將這住宅命名為三松堂,言“庭中有三松撫而盤桓,較淵明猶多其二焉”,其寄意深遠,可以揣摩。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大概因為同時也感到父親的思想、父親的影響和那三松的華蓋一樣,仍在蔭庇著我。

  父母在堂時,每逢節日,家裡總是很熱鬧。70年代末,放鞭炮之風還未盛,我家得風氣之先,不只放鞭炮,還要放花,一道道彩光騰空而起,煞是好看。這時大家又笑又叫。放了幾年,家裡人愈來愈少了。剩下的人還堅持這一節目。以後因子侄輩糾纏,也還放了兩年。再以後,沒有高堂可娛,青年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幾乎走光,三松堂前便再沒有節日的喧鬧。

  這一切變遷,三松和院中的竹子、丁香、藤蘿、月季和玉簪都曾親見。其中松樹無疑是祖字輩的,閱歷最多,感懷最深,卻似乎最無話說。只是常綠常香,默默地立在那裡,讓人覺得,累了時它總是可以靠一靠的。

  這三棵松樹似是家中的一員,是親人,是長輩。燕園中還有許許多多松柏樅檜之類的樹,便是我的好友了。

  在第二體育館之北,有一片用松牆圍起來的園子,名為靜園。這兩年,每天清晨堅持散步是我性命攸關的大事。散步的路徑,總尋找松柏之處,靜園外超過千步的松牆邊便成為好地方。一到牆邊,先覺清氣撲人,一路走下去,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換過了。

  臨湖軒前有一處三角地,也圍著松牆。其中一段路兩邊皆松,成為夾道。那松的氣息,更是向每個毛孔滲來。最主要的是那氣息,清到濃重的地步,劈頭蓋臉將人包裹住了。這時便想,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實在愧對造化的安排。

  走出夾道不遠,有一處小松林,空氣自然是好的。我走過時,總見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聲談家常。譬如昨天誰的媳婦做的什麼飯,誰的孫子唸的什麼書。松樹也不嫌聒噪,只管靜靜地進行負離子療法。

  中國文學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松樹的不畏歲寒,正可視為不阿時不媚俗的一種節氣。這是“士”應有的精神境界,所以都願意以松為友。白居易《庭松》詩云:

  即此是益友,其友須賢才。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未稱為松主,時時一愧懷。

  最後兩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勵自己,要夠格作松的主人。松不只給人安慰,給人健康,還在道德上引人向上,世之益友,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自然界中,能為友侶的當然不只松柏一類。人若能時時親近大自然,會較容易記住自己的'本色。嵇康有詩云:“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縱然手不能舉足不能抬,縱然頭上懸著疾病的利劍,我們也要俯仰自得,站穩自己的位置。

  1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作者由松樹自然聯想到與之永遠分不開的父親,父親雖然離去了,但他的思想和人格還一直影響著“我”,使“我”感到安心。

  B、作者回憶一家人在松樹下放鞭炮的熱鬧情景,目的是與父母離世後家庭的冷清、寥落形成對比,表達物是人非家道衰落的傷感情懷。

  C、文章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既有可讀性,也有哲理性,給讀者深刻的啟發。

  D、文章由松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人和事,再由“三松”寫及“松牆”和“小松林”,以“松”為中心意象,連綴全篇,銜接緊湊,構思嚴謹。

  E、文章寫小樹林里老太太們運動、聊天等喧鬧的場景,突出她們生活的安閒快樂,而這正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帶給她們的。

  17、文章本在寫松,開頭卻從木槿花的凋零寫起,作者這樣安排文章開頭有什麼用意?(4分)

  18、結合全文,說說你對文章結尾處畫線句子的理解。(4分)

  19、請聯絡全文,對作者以“松”為“侶”的原因加以探究。(8分)

  答案

  16、BC

  17、首段寫木槿花的花期短、凋零快,而自己錯過了它的花期,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惆悵,自然勾起自己疾病在身、時日不多的傷感。這樣寫,欲揚先抑(與下文形成對比),為下面寫松樹及自己心境的轉變張本(鋪墊),並照應結尾。(答內容方面2分,答結構方面2分)

  18、這句話呼應開頭,總結全文,點明題旨。(2分)這是作者從自然中獲取的人生感悟,並號召人們無論處境如何,都要保持一種樂觀自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堅守本色、不阿時不媚俗的人生態度。(2分)

  19、(1)松可以給我安慰,尤其“三松”,它們與我們一家密不可分,是我們過往生活的親歷者,彷彿是我的親人、長輩,讓我感到親切,安心,可以倚靠。

  (2)松可以給我健康,松樹散發出的濃重的清氣讓人清沁肺腑,身心愉悅;給疾病在身的我注入堅強活下去的動力與信心。

  (3)松在道德上引人向上,它不阿時不媚俗的節氣讓我們能堅守自己的本色,保持一種向上的精神境界。(前兩點每點3分,最後一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