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美意朦朧》閱讀答案

《美意朦朧》閱讀答案

《美意朦朧》閱讀答案

  (1)我喜歡一個人在霧中散步。為此,過去的許多好時光在瀏覽唐詩中流去了。因為唐詩很美,而且美意朦朧,就像久久籠罩在朦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詩的朦朧美,先是朦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詩、絕句,每句字數相等,且求對仗、平仄音律,講究字面的整齊性和音調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輩出的詩人們,幾乎每一個都能在清純的詩情和幾近桎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幾首流傳後世的好詩。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縱是最偉大的天才,也無法把所有的詩篇都寫得那麼完美。杜甫是使唐詩的形式美最終迷失在層巒疊嶂中的偉大的詩人。杜甫讓世間如夢如幻地領略到唐詩的形式無與倫比的朦朧美意。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 “完”了唐詩。他是非凡的,他之後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然而,歷史自有靜觀的明眸。杜甫賴以名垂千古的最終是他的新樂府“三吏”、 “三別”,他的《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然而,帶著鐐銬,怎麼能跳好所有舞蹈?一首被譽為“千古七律壓軸之作”的《登高》,終因他追求四聯對仗而不免“氣竭意盡”。這是唐詩失之於完善的悲哀,但這並非是偉大詩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後的杜甫寫出的`打破了韻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獨步尋花》,那些詩篇,至少與他許多真氣瀰漫的傑出律詩相映成輝。

  (3)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數以萬計的唐人詩篇,真正流傳於口碑的,不過三百。後世家喻戶曉的,更多的是唐人瑰麗多姿的零落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因為謀篇之難能,往往是先成句,爾後湊合成篇,也因此唐詩佳句多於佳篇。一如霧中之星光,朦朧間,只見斑斑點點,隱隱綽綽。

  (4)唐詩的形式美在朦朧中迷失,而唐詩秀色可餐、光可鑑人的字面美,則在朦朧中生成。中國傳統文化最神秘的源頭,恐怕是它獨特的漢字。獨特的漢字天生是靈犀一點,只可意會。由它直接產生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真可說是上溯遠古,下接千載。以至當代抽象為其精靈的現代藝術,似乎也是濫觴於它,而似乎最美的書法藝術又多是書錄唐詩的作品。這不難讓人想到,漢字甚至不須閱讀,便有一種讓人在視覺上獲得愉悅的字面美。漢字經過富有靈性的選擇、組合,能讓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詩的字面美,達到的是幾乎空前絕後、出神入化的境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信手拈來這兩首唐詩,不須細讀,不求甚解,單從字面所洋溢位來的朦朧美意,便是千盅酒、萬朵花。

  (5)紅塵無涯,永珍朦朧,濛濛迷霧中偶現得一線天光,自然更見嬌妍。而嬌妍無比的唐詩,到今低迴不去的正是紅塵的朦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間的一個浣沙女,它是胡天飛雪中的兩行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裡悽然而泊的一葉獨舟。萬里悲秋,百年多病,是為詠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為紀遊。而尤為管領千秋的,是唐詩中參盡的人間真禪。三春暉,明月光,白髮悲,班馬鳴,生死、離合、榮辱、悲歡,悽美之至,傷感之至,瀟灑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這一嬌妍的天光,讓紅塵更見其朦朧,至美至真。

  (6)我喜歡一個人在霧中散步,在流去的許多好時光裡,我想我的肩頭和心中,已沐浴過無盡嬌妍的萬天光。

  16、閱讀第二段,怎樣理解“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這句話?(5分)

  17、“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是什麼意思?請結合二、三段分兩點加以說明。(6分)

  18、第五段中作者還表現了唐詩的另外兩個特點。它們是什麼?這樣表達有什麼作用?(6分)

  19、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這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瀏覽唐詩時獲得的朦朧美。

  B、作者對於打破了韻律的詩篇加以肯定,而對近於桎的格律給以否定。

  C、對唐詩的廣泛傳播與流傳,我國的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功不可沒。

  D、本文構思精巧,語言清新,首尾照應,表達了作者對文學作品的朦朧美情有獨鍾。

  E、本文是一篇美學隨筆,括了唐詩具有“朦朧美”的共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