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鄉愁》說課稿範文

《鄉愁》說課稿

《鄉愁》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鄉愁》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詩歌。本單元所選的四首詩都是現代詩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為具體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編排的。《課程標準》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余光中的《鄉愁》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四個意象,表達了千萬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他們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儘快實現的心情。

  學情分析:學生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把本課教學分為四大模組,即“聽讀——朗讀——品味——遷移”。古人云:品韻方曉絲雅,執毫始覺草篆神。本詩則可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美”,我將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誦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 能有感情地朗讀。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體會美,欣賞美的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展現愛國情懷,以便激發學生“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

  余光中自稱《鄉愁》具有“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現實感,又根據現代詩歌的特點,本詩的教學重點為學習現代詩歌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讀;透過朗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讓學生體會美。而教學難點則是透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二、說教法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說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欣賞法、誦讀法、發現法、聯想法 。

  欣賞法:透過欣賞歌曲《鄉愁》和配樂詩《鄉愁》,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誦讀法: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可讓學生體會情感美,節奏美。

  發現法:引導學生髮現、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例如由家愁到國愁的昇華。

  聯想法: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三、說學法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四大板塊,即“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指導學生透過“聽讀、誦讀、品味、遷移”四個環節感受詩歌的意境之 美並在此過程中培養能力。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四、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

  1、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於是我就採用在課前3分鐘播放佟鐵鑫演唱的歌曲《鄉愁》,營造氛圍。

  設計意圖:歌曲《鄉愁》是根據余光中《鄉愁》所譜的曲子,播放這首曲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鄉愁》的印象,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美。

  2、瞭解作者有助於理解詩的主題,所以我將在教學本課前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經歷及其作品。總結主題:鄉愁。

  (二) 詩歌賞析

  這是本課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用課件展示提示學法

  即: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

  第一個環節:美美地聽——播放配樂詩《鄉愁》

  聽詩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聽美好的詩能讓我們陶醉。這時我將帶領學生進入詩中美妙的境界。 第一遍聽,要求學生感受詩中的真情,邊聽邊想象詩句呈現的畫面;第二遍聽,要求學生注意聽朗誦的技巧。

  第二個環節:美美地讀——本節的.教授重點

  讀詩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也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火花。凡教授語文的老師都知道,閩南語是古韻學的活化石,在美美地讀這一環節中我首先用閩南語範讀一遍給學生聽,講解其中的韻味。再請一學生朗讀,最後齊讀。接下來以第一節為例,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從節奏、重音、語速、語調四個方面來處理這四個章節。(一生試讀,師生評價、明確)

  一讀:讀出節奏與重音,把握好語速和語調

  二讀:把感情加進去

  三讀:在二讀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爭取讀得更美 。

  設計理念:至於我為何要用閩南語教學,我想我必須重申一下,余光中是永春人,本文的教學物件也是閩南人,有共同的語言,而且作者所要表達的是海峽兩岸人們的心聲,海峽兩岸的人民都用同一種語言,信奉同一種宗教,用閩南語誦讀容易引起共鳴,有助於學生理解音韻美及濃厚的鄉愁。

  第三個環節:美美地品]

  品詩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請大家從詩的語言、結構、情感幾個方面,自選內容,說一句品評詩歌的句子。(讓學生自由發揮)

  第四個環節:美美地說

  品 味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我就帶領學生進入美美地說這一環節,讓學生嘗試著仿句練習,以“鄉愁是……”的句式說一兩句或一段有詩意的話。

  例如:鄉愁是一輪皎潔的明月

  鄉愁是 (天邊那輪圓圓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隨我到哪……)

  設計理念:能力訓練。教學如何將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東西,掌握比喻的修辭手法。

  (三)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設計理念:鍛練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從內容、語言、音韻等方面引導,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最後再以朗讀結束課堂。

  (四)佈置作業:

  1、 背誦《鄉愁》——下節課課前背誦比賽

  設計意圖:寓教於樂,讓學生自願而又歡快地背誦詩歌,同時掌握如何完整地背誦詩歌。

  語音 感情 流暢度

  2、選取課文中任選一節詩,發揮想象,給它補充情節,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注意要突出原詩的感情——鄉愁,可藉助景物描寫來渲染。想象情節應緊扣郵票、船票等。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課文,並給學生以優美的享受。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