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PX真相》閱讀答案

《PX真相》閱讀答案

《PX真相》閱讀答案

  ①從地方新建Px 專案引起爭議,到清華學子捍衛PX低毒性的科學常識,一時間PX再次成為大家議論的熱詞。PX究竟是什麼?PX是否有傳說中那麼恐怖,為何總是惹爭議呢7

  ②Px是para - xylene的縮寫,中文學名“對二甲苯”,常溫下是一種液態存在、無色透明、氣味芬芳的芳烴化合物。

  ③在整個石油化工行業,PX算相對安全的。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國家,都不把Px列為危險化學品,歐盟也僅僅把它列為有害品。

  ④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PX定義為“第三類致癌物”,即現有的證據不能證明其對人類致癌,同列入“第三類致癌物”的還有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咖啡和鹹菜。

  ⑤ 雖然缺少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但這並不表明PX完全無毒。國際化學品安全說明書顯示,PX屬於低毒化學物質。如果用“半數致死劑量(LD50)”的方法進行準確衡量,PX的大鼠口服LD50為5克/千克,酒精和食鹽的LD50值分別為7.06克/千克和3克/千克。也就是說,PX本身毒性低於酒精,但高於食鹽。

  ⑥作為一種低毒類化學品,PX的主要危害還在於它的易燃性,而實驗證明,PX的易燃性比乙醇弱,乙醇的爆炸範圍也要比PX寬。

  ⑦歐盟之所以把PX列為有害品,是因為當人體吸入過量PX時,對眼部廈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相關醫學資料也顯示,長時同接觸PX,也可能導致頭痛、煩、抑鬱、失眠、疲勞等症狀,嚴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記憶障礙。

  ⑧在現代生活中,PX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用途極為廣泛,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⑨ 商場裡琳琅滿目的服裝和色澤靚麗的床單、窗簾,很多都是用滌綸製成的,而滌綸在成為紡織品之前,要經過“PX-PTA-滌綸”的歷程。目前全球生產的 3000多萬噸PX.絕大部分成了滌綸的原料,可以說正是PX的“孫子”滿足了我們對於服裝色彩、光澤、薄犀、透明度等更多的要求。

  ⑩PX不僅與人們的衣著有關,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生病時吃的膠,年輕人喝的可樂、汽水、果汁的塑膠瓶子都是以PX為原料製成的。

  ⑩Px和人們的住也緊密相關。老百姓裝修房子時需要用到油漆塗料, PX正是油漆的溶劑。

  ⑥如今人們出行多以汽車代步,PX不但是汽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產高品質汽油的必需品。汽油中Px的佔比加大,能夠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從而緩解許多城市的霧霾之苦。

  ⑥我國已成為最大的Px消費國,但近兩年國內Px的短缺情形愈加明顯. 2015年國內PX自給率已降至47%,削弱了我國化工業和紡織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

  ⑩國內新建Px專案的爭論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爭議背後有著多層的原因。

  ⑥ 一方面,公眾對PX缺乏理性的認識,將PX妖化。許多人誤以為PX劇毒、致癌、危險性高,或是將PX與毒性很強的苯混淆。另一些普遍存在的疑問是Px是發達國家淘汰到發展中國家的,而且國外就算要建設PX 專案,至少也要距離居民區一百公里。.實際上,PX的主要生產國除了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外,美國也是PX的生產集中地。同時國外的PX產區往往與居民區“親密接觸”,日本NPRC爍廠與居民區僅隔了一條高速路。

  ⑩另一方面,PX 專案相關決策程式的不透明、不公開更是加深了公眾心裡的不確定性。人們的恐懼易被放走,謠言乘虛而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恐慌。

  ⑩爭議之外我們要看到,Px是化工行業中上游非常重要的產品,產業鏈條長,對拉動就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等有積極意義。 (選自2014年5月9日《鋼聯資訊》)

  21.第①段中的`問句有何作用?(2分)

  22這篇文章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1分)

  23第@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說明了什麼?(3分)

  24下面兩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互換嗎?為什麼?(3分)

  ①目前全球生產的3000多萬噸默,絕大部分成了滌綸原料。

  ②生病時吃的膠,年輕人喝的可樂、汽水、果汁的塑膠瓶子都是以PX為原料製成的。

  25結合全文內容說說我國新建Px 專案的必要性。(3分)

  26如何解決類似PX 專案爭議的問題,(2分)

  參考答案:

  21 (2分)引發讀者的思考,提示F文說明的內容。

  22(1分)邏輯順序

  23(3分)列資料,作比較。(只答“作比較”亦可)PX屬於低毒類化學物質。

  24(3分)不能互換。因為兩者所表示的範圍不同,互換後說明的內容與事實不符,缺乏科學性。

  25(3分)①PX是·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用途極為廣泛。②我國已成為最大的PX消費國,但近兩年國內PX短缺情況明顯+削弱了我國化工業和紡織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③PX是化工行業中上游非常重要的產品,產業鏈條長,對拉動就業、帶動其它產業發展等有積極意義。

  26(2分)①普及科學常識②決策要透明、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