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父親抬擔子》記敘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
①很小的時候,家裡生活十分艱難,我們幾個半大的孩子經常被當作“全勞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與父親抬擔子。我個兒矮,走在前,父親個兒高,在後。擔子的繩子離父親的肩膀很近。我從小就肯吃苦耐勞,擔子可能不很重,但因為我太小,幾次下來,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擔壓出一塊血紅,血珠子快要淤出來。扁擔好像鋼板一樣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僂著,用上背部來支撐感覺越來越沉的重量。父親看到了,伸手將擔子的繩索又往他那邊一捋,我的腳步輕而快,而勞累一天的父親卻蹣跚起來。我對父親說,我能行。父親說:“小孩子的肩嫩,壓的太重,長大骨頭會變彎的。”
②不知不覺中長大了,父親在我眼中變矮了,讀書放假時給家裡幫忙,我個兒高,走在後,父親個兒矮,在前。十多年過去了,生活的重擔早壓得父親有些佝僂,父親像我小時候一樣用上背部來支撐擔子的重量,看著父親吃力的樣子,我的心有點酸,但強忍著不讓眼淚盈出眼眶。父親一生最見不得眼淚。陽光下父親的背影不再是挺直著的,而是“縮”成一團。上坡時我裝成漫不經心地用手往我這邊捋擔繩,將擔子的重量儘量往自己的肩上壓。這回父親沒有發覺,腳步邁得更穩健了。我對父親說,你太累了,歇會兒。這回輪到父親用手背揩拭額頭沁出的汗說,我能行,說著他臉上的皺紋拉直了,露出一個表情平扳的笑容。
③到達目的地後,父親才發現擔子後移了許多。他上下打量我一會兒,只輕輕地說一句,阿銘懂事了,那一天夜裡,我的肩膀腫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著覺,但我不叫痛,因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來回家的次數少了,父子相對,沒有什麼話可講,我極少談自己的境況,怕給他再增加心頭的負擔,父親除了勞動還是勞動,也沒有太多的閒話。好幾年過去了,父親的背越發佝僂。上星期回家幫父親打煤餅,天不熱,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脫掉外衣,父親的背再一次呈現於我的眼前。這是怎樣的一個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兩個弧形,背部佝僂成一個前傾後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點前拱後傾。背部的肌肉有點鬆弛,原來我以為皺紋只長在人的臉上,現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軀體各部都會長起皺褶。我們兩人一起將袋裝的煤抬到埕場,父親在前,我在後,父子體高相差10多公分,擔子的重量傾向父親那邊。這一次我不再掩飾,用手直接將擔繩捋到我這邊。父親看在眼裡,還是那句話,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讓了,畢竟是60多歲的人了。
⑤父親穩健地走著,我心頭忽然湧起許多回憶,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馬的韁繩,現實的生活是實在的,根本就無須抒情。我跟著父親穩健地走著……
1、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7個字)(3分)
2、用“/”標出這篇文章的層次。
① ② ③ ④ ⑤(3分)
3、這篇文章寫小時候的“我”與強壯的父親抬擔子,父親步履蹣跚;而長大以後和參加工作以後的“我”與體弱、年老的父親抬擔子,父親卻能穩健地走著,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表現了父子之間的一種怎樣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文章寫父子之間的愛是透過哪一個動作來表現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篇文章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兩次寫父親的背影,“我”是在什麼時候觀察到的?“我”當時的心情怎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篇文章三次寫“我”與父親抬擔子,小時候的“我”說“能行”,後來體弱和年老的父親也先後說“我能行”,這三次說的“我能行”的意思是否一樣?為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跟父親穩健地走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簡潔的文字寫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3分)
答案
1、我與父親抬擔子(或抬擔子)
2、①/②③/④⑤
3、小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將擔繩捋向自己一邊,承擔了擔子的絕大部分重量;長大以後和參加工作以後的“我”同樣地將擔繩捋向自己一邊,承擔了擔子的絕大部分重量。表現了父愛子子敬父的至真至純的深情。
4、捋擔繩,把擔子移向自己一邊。
5、第一次是長大以後的“我”與體弱的父親抬擔子時觀察到的,“我”當時的心情是“心裡有點酸”;第二次是參加工作以後的“我”回家幫父親打煤餅時觀察到的,“我”當時的心情是受了強烈的震撼。
6、不一樣。第一處的意思是:我抬得動,用不著你捋擔繩;第二處的意思是:我抬得動,我不累;第三處的意思是:有我兒子的關心,我抬得動。
7、父親的堅強,父親的愛心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鼓舞著“我”在生活中穩健地朝前走。
8、愛,是雙向是。(或父子之間真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