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子吟> 《遊子吟》的教學設計

《遊子吟》的教學設計

《遊子吟》的教學設計

  《遊子吟》是一首描寫母子之間濃濃親情、讚美偉大母愛的古詩、是能夠讓學生充分領略詩詞語言美和意境美的經典詩篇。

  《遊子吟》的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背誦、默寫詩句。

  2、能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情地朗誦古詩。

  3.感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及詩人對母親的熱愛、感激和對母愛的讚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感受詩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聯絡生活實際體會詩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蒐集有關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2、蒐集有關讚頌母愛的詩句。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題。瞭解詩人。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歌,請你們認真聽,想一想這首歌是唱給誰聽的?(多媒體播放《燭光裡的媽媽》)

  2、在這音樂聲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學生說,教師小結:母愛是三月的陽光,溫暖兒女的心房;母愛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風吹雨打的磨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謳歌、讚頌母愛的古詩《遊子吟》。(師板書課題)

  3、當你看到這首詩的題目的時候,你有什麼疑問嗎?(生質疑,師梳理)

  4、瞭解詩人: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詩人孟郊的資料,瞭解寫作背景。

  二、初讀古詩,瞭解詩的大意。

  1、請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學生自由嘗試)

  2、正音,指名劃分五言詩的節奏。

  3、再按節奏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4、指名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詩意,讀懂遊子心,感受慈母恩。

  透過誦讀,你們一定讀懂了不少內容,現在請你們結合註釋和手邊的資料研究、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和詩句的意思,還有哪些還沒有弄懂,把它記下來,小組討論。(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

  1、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喜歡的詩句的理解。喜歡哪句就說哪句。

  2、引導學生讀寫臨行前的詩句:當你再讀這首詩時,你的頭腦中是不是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課件出示母親油燈下為兒縫衣服的插圖)

  (1)教師範讀,同學們想象,並說說體會。教師邊朗讀,邊板書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2)讀一讀,想一想,以同學們提出的“遠離故鄉的遊子在輕輕地吟唱什麼呢?”這個問題為主線,讀寫臨行前的詩句。這幾句再現了臨行前的什麼情景?請結合註釋,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教師點撥:詩的第一句用“線”與“衣”兩種極其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體會母子相依為命的情感。再讓學生把這種情感讀出來。

  (4)交流臨行前的情景: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質疑:母親為何不等明天再縫?針對這一問題師生研究討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臨行前的情景?並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出來的?

  (5)從“密密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由此可想,母親在“遊子衣”裡縫進的只是一絲一線嗎?還縫進了什麼?請把想象到的畫面和體會到的意境先說一說,再有感情地讀出來。

  (6)教師提示:在古代有這樣的一個習俗,兒子出遠門前,母親都要為兒子縫織衣服,縫得越密,兒子就會回來得越早。所以母親“密密縫”,“意恐”是什麼意思?母親“恐”什麼?母親擔心的.僅僅是兒子“遲遲歸”嗎?她還會“恐”什麼?“兒行千里母擔憂”,所以,臨行前母親會對兒子叮囑什麼?

  (7)讓學生分角色傾訴臨行前的囑咐,體會母子難捨難分之情。

  3、教師過渡,引出作者感慨的詩句。

  過渡句:母愛之厚難以回報,兒子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匯成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生讀,教師板書這句詩。)

  (1)結合註釋說說你的理解。

  (2)把你的理解在詩中反覆品讀,體會詩人用這個反問句式,想表達什麼樣的內心感慨?為什麼兒子的“寸草心”不能報答母親的“三春暉”呢?討論、理解這個比喻句。 (結合背景、詩句和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母愛的無私、偉大和兒子永遠無法報答母親的遺憾。)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詩的意思,深刻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4)請帶著你體會到的心情,個性朗讀,背誦這首詩。(滿懷對母親的讚美、熱愛、思念之情朗讀、背誦,把母愛的無私、偉大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讀寫結合,激起創作靈感,進行練筆訓練。

  1、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歌頌、讚揚母親的古詩。

  2、(多媒體播放:《懂你》)請學生聽完歌曲後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

  《遊子吟》教學反思

  (一) 在“默寫課文、瞭解五言詩的基本節奏。” 我透過學生讀——師生總結節奏——教師範讀——學生練習讀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初步掌握五言詩吟誦的一般規律。

  (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書的教學重難點,同時也是本學期的訓練目標之一。因此我透過“品讀詩句,抓細節——想象拓展,悟內心——聯絡實際,頌母恩——集體吟誦,昇華情感”四大環節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好詩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都道出了讀的重要性,在詩詞的教學中,讀更為重要。《遊子吟》是一首美詩,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詩意,感受母愛的偉大。因此可以看到品讀始終貫穿於我整堂課的教學中。